- 浅斟低唱解大师:英国小说撷英研究
- 张玲
- 7294字
- 2021-03-26 00:01:35
嬉笑怒骂砭时风
——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
一
狄更斯第二次访问美国期间(1867—1868),曾在一位朋友的宴会上会见了美国国防部长斯坦顿。这位政府要员,在林肯任总统时代就是国防部长,南北战争中,他每夜如果不先读几段《匹克威克外传》,就几乎无法入睡,日久天长,不管是谁随便翻到《匹克威克外传》中的任何一句,他都能继续由此背诵下去。饮宴中提起了这段佳话,使狄更斯又想起了一桩往事。那是英、法、土耳其等国对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曾收到从前线寄来他这部小说的俄译本,是从俄军宿营地找到的,有些上边还浸着斑斑血迹。
狄更斯
狄更斯向来是以写现实日常生活和世态人情见长的作家,在他的十四部半长篇小说中,除《双城记》和《巴纳贝·拉吉》两部历史小说外,其余都没有涉及战争,但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他的《匹克威克外传》等作品,却能成为伴随参战将士左右的读物,其中原因也许十分多样复杂,而他的作品内容风格的滑稽幽默,却必是重要的一个。两军对垒,正是生死存亡千钧一发的关头,全体将士的精神,毫无例外地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滑稽幽默的小说,引人发笑的故事,正是缓解紧张、求得轻松的良药。
狄更斯和斯坦顿这次会见交谈,是在1868年初,也就是狄更斯去世前的两年,此时,除他最后半部长篇小说《埃德温·德鲁德》尚未开始发表之外,其余十四部都已先后问世。这些小说,都是狄更斯小说“家庭”中既富有家族传统特征,又具有个人特性的孩子。《匹克威克外传》是这个家庭的长子,出生于1836—1837年间(当时发表小说,大多是先陆续在杂志上连载)。时隔三十余年,狄更斯已经是举世闻名的老作家,而斯坦顿会见他时,提到的却仍然是他这第一部出版的小说,这也足可以提醒我们,对这部作品不可忽视。
狄更斯在1847年9月为这部小说所写的自序中,曾经对它的创作始末有几笔概略的交代:1836年初,年轻的狄更斯正在伦敦一家大报《晨报记事》做议会采访记者,有位名叫威廉·霍尔的出版商登门拜访,约请他为自己出版的一份月刊连载的幽默连环画撰写文字说明。霍尔限定这组图文并茂的作品,内容是讲一个游猎俱乐部的成员四出行猎,结果闹出种种趣闻逸事。狄更斯当时未满二十四岁,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描述伦敦街巷风土人情的文艺随笔,并且编集成册,题名《鲍兹随笔》。这些文字明快、内容写实的文章,引起了社会反响,也吸引了霍尔的注意,因此,他才慕名而来。初次见面后,此时的狄更斯,不论是外貌的年轻还是实际生活经历的简单,都大大出乎霍尔意料之外,但是狄更斯确实已经在人生的征途上经过了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从生活积累和写作技巧磨炼上说,都为文学事业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他幼年家贫,很早就辍学谋生,先后做过短时期童工、律师事务所杂务和录事,又经过严格考核和竞争当上报馆记者。这些经历和职业,使他对人生的许多领域早有体验;同时由于他生性好学向上,嗜读如命,独立谋生后靠业余学习完成了自我教育,掌握了作家所必备的各种基础文化知识,并自然而然接受了欧洲和英国小说的精华和传统;三四年的记者生涯,又磨砺了他的笔锋。霍尔的约稿要求显然使才华横溢的狄更斯感到大受约束,因此他向出版人提出了一个反客为主的要求:允许他先按计划进行文字创作,然后请画家依文配图。协议顺利达成,创作随即开始,作品连续写了五十七章,约合中文七八十万言,在月刊上先后连载了二十个月,并很快成书发行,获得了出乎出版人和作者意料的巨大成功。就这样,这部狄更斯的小说处女作,不仅立即成为街谈巷议家喻户晓的畅销读物,而且日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作。
二
霍尔当初那个游猎俱乐部四出行猎的构想,对狄更斯显然还是有所启迪。作家将出版人设计的游猎俱乐部,改成以研究社会人生为宗旨的俱乐部,以总主席匹克威克先生的姓氏命名。应该说,狄更斯的提议不仅不是毫无缘由,而且十分明智。因为,凡是略谙英国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家骑术、行猎都是中上等阶级的消闲娱乐,尚不为当时的狄更斯所熟悉,而研究社会人生,却已是狄更斯更了解的“专业”。在小说中,根据这个俱乐部会议决议,主席匹克威克先生受托,率领俱乐部三名会员——特普曼、斯诺格拉斯、温克尔到各地游历,在社会上广泛考察,并将他们沿途所见人物、风习、景色、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经历和奇遇一一记录,然后向俱乐部汇报,以供讨论研究。这部小说,就是以匹克威克一行的游历考察为引线逐渐开展情节,全书就是这场旅游经历的汇报手稿。
他们从伦敦街区出发,旅行开始不久,匹克威克先生又收留了一名机灵干练的义仆山姆·威勒。他们遍游各地,足迹所至,有大小城镇、乡村庄园、旅店集市、法庭监狱……参加了宴会、舞会、阅兵、选举、婚礼、过节、打猎、滑冰、打球、斗牌等种种活动,甚至还曾经打官司、蹲监狱。经过两年旅游生活,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同伴接触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物,总数不下一百四十余人,其中有闯荡江湖招摇过市的戏子,卖弄技巧包揽词讼的律师,装模作样名利熏心的贵族、名媛、政客、官吏,造谣生事的无耻报人,骗人妻财的无赖牧师,亟亟待嫁的垂老处女和中年寡妇;也有慷慨好义的乡村绅士,蕴藉多情的年轻小姐,风流俊俏的妙龄女仆,忠厚质朴的年长车夫,穷困潦倒的医科学生。他们与这些人深入交往,亲身参与他们的生活,亲眼目睹种种社会现象,并生出种种事端,从而形成一组组奇特有趣的故事。此外,他们还从沿途偶遇的朋友们口中先后听到长短不一约有十个故事,这些正是小说中的小说,是匹克威克先生一行直接耳闻目睹种种事件的间接补充。整个作品,就是由上述几个部分构成的一幅19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生活的鸿篇长卷风俗画。通过以匹克威克先生为首的一群“好人”与一路与他们作对的江湖骗子金格儿等“坏人”的争斗,以及好人最终得胜,宣扬了真、善、美必定战胜假、恶、丑的理想。从人物境遇结局来看,凡属正直善良的人,大都善终,凡属卑污邪恶之流,大致都遭恶报。青年时代的狄更斯,是十足的乐天派,他虽然常常看到社会的丑恶不公,但却仍以一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对社会人生抱有坚定希望,他的早期作品,特别是在《匹克威克外传》当中,那些“坏人”,除罪大恶极者外,大多能受到宽宥感化,得成“正果”。
三
出版人霍尔当初提出写滑稽幽默故事的设想,狄更斯显然也实现了。这部小说的故事和人物,从头至尾都是以漫画笔法写成。作为主要人物的匹克威克和山姆主仆,以及他们的三位同伴,在外貌、装束、脾性、行止等方面,都是属于漫画型。首领匹克威克先生矮胖、秃头、架眼镜,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做起事来笨手笨脚,是个“逗乐儿的老宝贝儿”,而且因为过分书呆子气,常常遭人误解,更常遭坏人利用,使自己陷入尴尬。特普曼是四位朋友中仅次于匹克威克的长者,但是人老心不老,虽已大腹便便、下巴累累,却从未丧失一颗女性崇拜的缠绵之心。另外两位较年少者,斯诺格拉斯身披蓝斗篷,上镶狗皮领,生来多愁善感,常作无病呻吟;年轻的温克尔则是生性好动,一副运动员打扮:绿色猎装、花格领子、褐色短裤,虽是朋友心目中的神枪猎手,真正打猎时却开枪轰走了白嘴鸦,打中了特普曼。山姆本是作家塑造的社会下层人民正直、善良、智慧、纯朴品质的化身,但也不是个严肃的角色。他满口都是方言、俚语、俏皮话、双关语和滑稽故事,还喜欢调皮地眨眼,恶作剧地揶揄。他和匹克威克这一对主仆,已经在文学宝库中保持了永久席位,成为英国的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作家还设定这四个活宝都尚未婚配,直到故事结尾,才使温克尔、斯诺格拉斯与山姆三人各得佳偶。因此,他们一路行来,更容易惹是生非,屡次身不由己地卷入种种真真假假的桃色纠纷和误会当中。这对天生情种特普曼本来不足为奇,对年轻的山姆、温克尔以至斯诺格拉斯,亦在所难免;出人意料且又令人失笑的是,年高德劭的匹克威克先生竟也在劫难逃,而且磨难更深,诸如遭逢寄宿女校及伊普斯威奇旅馆事件以及与巴德尔太太的纠纷等。这些事件,都被居心叵测的恶人或小人渲染成桃色或黄色,从而使他们无辜受损;就连在伊坦斯维尔选举会上匹克威克向波特太太打招呼,送了一个天真无邪的飞吻,也引起一阵戏弄嘲讽的风潮。诸如此类,都是这部小说幽默滑稽特点的浅层表现,令人感到似乎是在欣赏欧洲的传统通俗滑稽剧。狄更斯早年就酷爱戏剧艺术,善于演唱滑稽歌曲。他毕生在紧张严肃从事创作之余,还经常组织和参加戏剧演出;中老年后,还编选出自己的小说,亲自做巡回朗诵演出,风靡欧美。看来他这种才能,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
小说的人物具有滑稽剧的特征,或者说漫画化,在现代文学批评中,通常总带有贬义,《匹克威克外传》的人物具有这种特点,一方面固然可以看作这是作家早期创作的尚欠成熟,这主要是说,他的人物少有心理活动,缺乏深度;另一方面,正像绘画中的漫画一样,作为一种单纯、明快、夸张并易于表现人物、事件主要特征的手法,它也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和娱乐消遣作用。上述一些有关人物日常生活的琐细题材,固然是构成这部小说滑稽幽默性质的重要部分,这些题材,也能使人在消遣之余审视世风的卑下庸俗;但更重要的是,此书幽默滑稽的成分,还涉及很多比较重大的社会题材,尤其是社会政治题材。
四
狄更斯从开始创作之初,就是一个关心民众和时政,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决定他这一特点的,则是他贯彻终生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基础。民主和人道是狄更斯所处时代一种普遍的进步思潮,很易于被正直进步的中小资产阶级接受。狄更斯个人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具体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教养和经历以及他早期从事法界、报界的职业,都促使他自然而然地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写实小说家,他并不满足于编写仅供有闲阶级消愁解闷的滑稽幽默故事。在继《匹克威克外传》之后创作发表《奥立弗·退斯特》一书的自序中,他写道:“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追求无情的真实。”“我要描绘一群真实的罪犯,不折不扣地描写他们的变态,他们的痛苦,和他们肮脏悲惨的生活。我认为这样做是一件很需要的,对社会有益的事。”“对于这一切不屑一顾的读者,我对他们的娇气同样不敢领教。……我写作根本不是为他们消愁解闷。”在《匹克威克外传》一书中已可看出,狄更斯极其善于选取生活中带有典型意义的重大题材,深入表现他的主题。他以相当的篇幅,特别是小说的后半部分,接触选举、新闻报刊、宗教活动等方面的现实社会生活,律师事务所、法院、法庭、负债人监狱(特别是其中的穷人部),更是着重描述的部分。狄更斯幼年,他那位在军队做小职员的父亲曾因欠债入负债人监狱,为探监他曾一度经常出入此地;以后他又在律师事务所和法院谋生,对英国法界的情况,多有了解,因此早具备了驾驭这类题材的生活基础。
有关伊坦斯维尔选举的记述,是全书极为醒目的一章(第十三章)。这本来属于严肃的政治生活题材,但是作家却采用了寓庄于谐的处理方法。他击中了现实生活中在这种场合可能,或确实发生过的种种荒唐可笑的事实和细节,夸张而又不失分寸地加以表达,使人在阅读中不断交替哑然失笑和捧腹大笑,从中看到一些所谓自由、民主的国度里,标榜代表民意的政党的卑鄙伎俩,标榜大公无私的政客的厚颜无耻以及自认为社稷之本、独立不倚的民众的愚蠢和盲动。
作家在这一章的开头就说明,伊坦斯维尔是一个查无实据的地名,他还明确指出,这是匹克威克先生为避免得罪某些人物而姑隐其真名。实际上,这个作家虚构的小小市镇,正是整个英国的缩影。大会上竞选人、候选人的讻讻争辩,可能就是年轻记者狄更斯在记录伦敦议会辩论时的亲身见闻。选举中代表蓝党活跃异常的《伊坦斯维尔消息报》主编波特,在第五十一章中继续表演,与同行冤家、代表黄党的《伊坦斯维尔独立报》主编斯拉克狭路相逢,鼓唇摇舌之余,又拳脚相加,充分暴露了这些道貌岸然、煞有介事的“无冕之王”的丑恶嘴脸。看来,做过多年记者的狄更斯在为他过去的同行画像时,是不讲手下留情的。
五
狄更斯的滑稽幽默,固然首先取决于内容,但是作为幽默大师,他还是十分讲究滑稽幽默的技巧。他首先善于穿插,也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巧做安排、制造误会、乱点鸳鸯。在匹克威克一行出发后到达的第一站罗切斯特(第二章),江湖骗子金格尔把温克尔推上决斗场,关键就是特普曼让他偷偷穿戴了温克尔的服饰;在撒拉森人头像旅馆,“搬弄是非的魔鬼”让波特和斯拉克不期而遇,才发生了那场始尔唇枪舌剑,继而大打出手的闹剧。这都是作家的巧妙安排。
狄更斯更善于运用类似动画片的手法表现种种滑稽可笑的场面:伊坦斯维尔的选举本来是那样纷纭复杂、哄闹嘈乱,靠狄更斯的运筹帷幄,却能表演得如此淋漓尽致而又有条不紊。这一章的开头,紧接在对该市政治背景(主要是党争)的简介之后,先是匹克威克一行下车伊始就看到竞选前夕街头巷尾的布置装饰,沿街选民摩拳擦掌剑拔弩张的赫赫阵势;随后,是他们先后在旅馆和波特府上听到过去选举中各党派不择手段,竞相采用的种种卑鄙伎俩。以上可以算作序幕。第二天,选举正式开始,表演渐入佳境。随着匹克威克等人步入会场,我们一路看到群情鼎沸的热闹场面:欢呼的人群,选民大众的游行,敌对候选人的双双出场,演到此处,突然出现了快摇镜头,在读者目不暇接之际,跳出了一系列爆发式的场面,匹克威克则在两派选民一场混战当中给人推推搡搡,揿来拽去,昏头昏脑地撮上了主席台。至此,表演进入最高潮,双方选民擂鼓奏乐,摇旗呐喊,展开舌战。再后,台上主帅两相交锋,台下小卒奋力鏖战,高潮达到顶点,最后则以简略文字交代了先举手后投票的过场,立即结尾。到第五十一章,这场选举大战中的大将波特和斯拉克宿敌相见,分外眼红,又一对一地短兵相接,其实正是前边那场大兵团作战的远程余波。前者发生在小说的前四分之一处,后者发生在后四分之一处,前后时间相隔一年有余,读至后者,忆及前者,似乎仍能令人心有余悸!一般公认,狄更斯小说的结尾,大多落入“大团圆”或说皆大欢喜的俗套,全本《匹克威克外传》的结尾,也没有脱离这一窠臼,而有关选举的这一段故事的结尾,则属例外。
狄更斯小说的结构技巧,颇受西欧18世纪以前流浪汉小说如《堂吉诃德》等的影响。通篇看来,这类小说往往结构不很紧凑,但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这又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我国明清时代的经典小说,大部分其实都是采取这种形式。《匹克威克外传》以及狄更斯前期和中期的其他小说,大都有类似的结构形式,如《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瞿述伟》、《大卫·考坡菲》等。它的特点,主要是以主人公的活动为主线,将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缀成串,构成一部完整的长篇。这类形式,松散之余,也有它的长处。它可以更广泛、丰富地囊括题材,更自由、自然地表现生活。《匹克威克外传》所以能如此广泛地反映世态人情,不能说不是得力于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同时,作为长篇小说,借重这种形式,也可以将情节安排得疏密相间,张弛相得,起到更有效的愉悦作用。从中更可见其与《弃儿汤姆·琼斯史》显而易见的传承。
《匹克威克外传》作为滑稽喜剧式的小说,在大量喜剧故事和情节之间,还穿插了十分严肃,甚至带有强烈感伤情调和抒情色彩的故事,特别是那近十篇口述故事,如《流浪艺人的故事》(第二章)、《释囚归里的故事》(第六章)、《狂人手记》(第十一章)、《教区书记的浪漫史》(第十七章)、《古怪讼师的故事》(第二十一章)、《魔鬼偷走教堂杂役的故事》(第二十九章)等,都是作家正襟危坐、满脸庄重、娓娓道出的插曲。从内容上说,它们大体都是反映社会下层的苦难和不幸,以及金钱、财产带来的罪恶,这也是这部大全景社会图卷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从传统继承上说,这又是受18世纪开始流行的英国小说中感伤主义情调影响的结果;读来自然会使人联想到诸如《弃儿汤姆·琼斯史》中山中人叙述的情节。从结构上说,有了这样一些严肃和感伤色彩插曲的陪衬和反衬,整个小说中滑稽幽默的部分才显得更加色彩斑驳,不嫌冗繁。
六
作为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狄更斯确实也不愧为语言大师。它的每部作品都能舒卷自如地运用各类语言表达各种内容。《匹克威克外传》这部处女作,也显示了狄更斯的语言功力。除前述在表达情节、人物、对话、场面等方面之外,他对山川草木、四季变换、昼夜早晚、阴晴风雨等等,都能精确描述,而且能将它们与情节人物有机配合。另外,这部以滑稽幽默为主要文体风格的长篇巨著,也采用了与这种风格相对应的语言技巧。通篇运用了大量夸张类比,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诸如将选举场面中民众的阵阵欢呼比作“就像是大象摇铃通知要喂冷肉以后整个马戏班子里的吼叫”;小说结尾说斯诺格拉斯在朋友中间徒具大诗人之名而从未写诗,然后说这“就像许多大人物、大文豪、大哲人者流,也是在以同样的资格享有盛名的”;而第十三章介绍波特惧内的毛病时,则说“他对他妻子那种多少有点儿骄横的管束和辖制,表现得有那么点儿过于驯顺服从”,这当然是正话反说。在这部小说中,这类语言表达方式,或通过作家本人直接议论叙述,或出自山姆等人物之口,都是意味深长,妙趣横生;而双关语、俏皮话则更是俯拾皆是。
狄更斯就是以这样一些语言手段,将这部长篇巨著写得有声有色,情貌兼备。它的语言,幽默而不猥亵,滑稽而不油滑,通俗而不庸俗!即使写到欧美滑稽幽默作品通常不可缺少的男女之事,也都相当含蓄、委婉,从根本上有别于通俗滑稽作品。
七
在狄更斯的全部作品中,《匹克威克外传》也许并不算是最成功的佳作,但却是青年小说家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它所包含的素质在各方面都为狄更斯前后共三十四年小说创作奠定了基业。纵观狄更斯小说事业的进程,大体是滑稽幽默成分渐趋减少,感伤成分渐趋增加,但是从每部作品看,几乎无一不是寓庄于谐,严肃滑稽兼而有之。小说所涉及的广泛生活内容,诸如婚姻、职业、财产、教育、贫富、法律、政治等等,他在随后的各部作品中都有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发挥。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在其他小说中也都有所承袭和发展,因此它在狄更斯的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仅凭这一部《匹克威克外传》,我们已可以看出,狄更斯是一位早熟的天才;再就它和狄更斯全部小说的继承发展关系来看,狄更斯更是一位创造力旺盛而又经久不衰的天才。
1985年春节于北京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