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没有造就出一个世界级的时装品牌;为什么我国长期以来不能摆脱为世界品牌贴牌生产赚取廉价加工费的产业格局;为什么我国的大部分服装设计师似乎永远不能逃脱抄袭的樊篱;为什么我国的服装制板师总是在抹板(测量品牌衣服变成样板)和拷板(采用各种不适当手段拷贝品牌样板)之间行走;为什么服装款式设计和板型设计不能协调,各说各话;为什么国内服装企业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转眼间又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即使坚守的服装品牌要么是在惨淡经营,要么骨子里早已换了主业。从这个意义上评价的国产服装品牌,能够坚持十几年二十几年就已经绝对可以称之为成功企业,哪还敢梦想成为像英国的Burberry(巴宝莉)和美国的Brooks Brother(布克兄弟)这些百年老牌。

这里还能提出许多为什么,如为什么有些服装企业聘用了国内的某个大牌设计师就亏损,不能长期支撑的企业主们也锻炼得聪明起来,他们越发地青睐于大牌设计师的秀场影响力。为什么我国服装专业的高等教育总量比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多(包括高学历毕业生),而国际时装品牌机构没有一个中国大陆背景的设计师(总监),国内服装行业对口率还不到50%;为什么我国可以培养服装设计博士学位,这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至少高出一到两个等级,但依然不能主宰时尚界,反而长期被国际时装主流牵着走……

言至此,绝不是梦想着靠某本书去拯救我国服装业这个局面,只是想客观地、理性地、符合行业规律地从服装产品开发和制板技术这个关键点去探索一下开发国际品牌的规则与成功经验。我从1991年开始研究这一理论并出版过若干个版本,但从来没有以TPO品牌规则为指导,这次也算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我们发现,世界成功的时装品牌都延续着从欧洲大陆、美国到日本的发展路线,正在上升的韩国时装品牌也不例外,而其中的推手就是The Dress Code(服装密码),它是以欧洲文明为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被国际主流社会固定下来的服装密码、服装规则、服装惯例。日本人深知它是进入国际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和潜规则。想成为发达国家和具有成熟的国际市场标志,The Dress Code的研究和推广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日本在1963年,也就是举办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一年,提出了加速提升日本国民国际形象的TPO计划,这个计划在时尚界的巨大成功,就是日本人的优雅着装被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主流社会所接纳,与此同时,东京从此奠定了它作为世界时装中心的地位。遗憾的是,国内服装理论界始终把TPO视为一种时装概念,甚至有相当的业内人士根本不认可TPO有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实用价值,否则为什么它没诞生在欧洲或英国,反而是在日本呢?TPO计划的理论基础来源于The Dress Code,它的理论建设发源于英国,发迹于美国,研究The Dress Code的资深理论家,是美国人阿兰弗雷泽(Alan Flusser)。当一种文化或制度成为世界的主流和强势的时候,渴望的一定是旁观者,客观者研究的兴趣总是大于主观者。敦煌学研究在西方不在东方这是个极端的案例,但有它的客观性,研究如何使用筷子的人一定是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相反研究如何使用叉子的人一定是东方人而不是欧洲人。如果我们的研究不能摆脱自我无意识的思维,也就无法学习和超越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文明。

因此,我们必须进入The Dress Code内部,去研究它的规则、知识系统、运营方法、作业技术等。《TPO品牌男装设计与制板》和《TPO品牌女装设计与制板》的写作我摸索了20多年,还会继续研究下去,希望有识之士与我共勉。这套书的特色如下。

一、解决设计与制板结合的关键

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服装行业也不例外。男装的设计语言隐藏在TPO知识系统之中,值得我们认真系统地解读。所谓TPO规则,是指着装所需要考虑的时间(Time)、地点(Place)和场合(Occasion)的基本准则。它源于英国,被称为The Dress Code(最初指绅士着装密码,后泛指服装密码),后被美国发扬光大,成为社交界、时尚界和主流社会的国际着装准则,而真正作为一个计划被正式提出是在1963年的日本。这是为迎接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男装协会为使日本大众尽快树立起最基本的现代男装国际规范和标准,提高国民形象素质而提出的。这个举动不仅为日本规范国民形象行为打下了基础,也在世人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国民形象,成为国际社交的日本模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这一规则不会随时尚的变化而改变。在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男装市场的产品开发中,TPO原则早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对于这些发达国家而言,The Dress Code的积淀和传承几乎成为品牌的指标和品位生活的标签,设计师们对此都心照不宣。任何一个国际时装发布会、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逾越这个规则而独立操作。作为服装生产的重要一环——纸样设计也必然以TPO作为理论前提。我们对此不了解不是因为它无用,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步入设计大国,无法进入它的系统内部,更无法认识它的真谛。

面对服装国际化趋势的深化和寻求设计大国之路的压力与迫切,我国对于这一规则的使用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第一,是纸样设计对TPO知识认识的不足。就我国而言,对TPO知识的理解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运用过程中往往是断章取义,以致我们在开发产品时只能盲目跟随发达国家的脚步,却没有了解其本质的内涵。第二,设计过程中多表现为感性大于理性。国内男装的设计理念存在一定问题,设计过程中想当然,表现出无方法、无规律可循的被动局面,致使男装设计秩序的混乱;制板过程纸样与纸样之间缺少关联,难以形成系列开发的技术体系,造成效率不高而工作量大,偶然性强。第三,设计和制板脱节。在服装行业内部,设计师对服装结构和工艺的认识模糊,设计只是流于纸上谈兵,制板师也很少了解设计,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服装从设计到制板再到生产几个环节之间不能有效地衔接。TPO知识系统则是连接它们的纽带,也可以认为是国际品牌准入的规则,因此,解决The Dress Code问题成为关键。

二、市场操作、理性观念、文化内涵三位一体

基于上述现状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国内男装设计的不足,也初步了解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探讨在TPO规则指导下男装款式与纸样系列设计的方法意义重大,市场操作、理性观念和文化内涵三位一体则是这种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

首先,对于系列纸样设计而言,探索这种“系列”的设计形式,有助于改善国内“一款一板”的传统打板方式,具有全新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化操作方式。

其次,提高设计的理性观念。“系列纸样设计”方法,必须在TPO知识系统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纸样设计的结构规律和技术要素。因此,这个方法能够从一个更为理性的角度提供给设计师一种专业而务实的设计思维方式,改变目前仅靠“模仿和跟随”作设计和打板的低水平状态,能够有效提高设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加强款式与纸样设计之间的联系,对现代企业男装系列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也促使我国的服装开发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感性到理性转变的技术与手段的理论探讨。

最后,可以提升款式和纸样设计的文化内涵。将TPO知识引进纸样设计,可以促使设计者深入挖掘服装的历史根源,了解服装结构的形成机理与原始功用,即符合特定人群的时间、地点、场合的生活方式与社交要求。从而赋予纸样设计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科学规律,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使之不再只是单纯的技术研究、开发。通过引进TPO规则,研究这个规则,进而在纸样设计中执行规则,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男装设计中重形式不重内涵,重款式不重结构、重装饰不重技术的缺陷。

三、系列方法表现的逻辑性与可控性自主设计特色

本书学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系列方法”的学习和基于TPO知识系统的款式与纸样结合的案例分析与设计训练。“系列方法”的主要特色是一种锁链式、环环相扣的递进设计模式,通过服装元素的分解、打散、重组等一系列方法来完成系统的设计过程。运用系列方法所做的设计不同于以往的跳跃性、单款独进的思维模式,它是具有逻辑性和可控性的自主设计方式,设计师能够全局掌控设计方向,迅速抓住设计要点,在设计之前就可以预期结果,使设计有的放矢。款式与纸样的系列案例分析与设计训练,是根据TPO知识系统的分类方法,共涉及了六个男装品类:西装、外套、裤子、户外服、衬衫、背心,这几乎涵盖了该方法在男装的所有主要类型中的应用,并结合男装品牌设计的流程规律进行有效市场开发,可以充分体现该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和时效性。

案例分析与设计训练要充分发挥逻辑性、可控性的自主设计特色,通过导入TPO知识可实现男装款式和纸样系列设计方法无限拓展的有效性和技术平台。

刘瑞璞

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