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西游记》——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祖籍安东,明代文学家。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迁居南京,卖文为生。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终老于家。

吴承恩,家祖籍安东,先祖在元末明初迁居当时淮安河下,至吴承恩已五代,父亲是商人,生前十分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从小勤奋好学,过目成诵,精于绘画、书法、填词、围棋,喜欢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如《百怪录》、《酉阳杂俎》等小说或者野史。当时的名人朱应登恃才傲物,见到吴承恩后极为欣赏,说吴承恩能够读尽天下的书,把自己私藏的一半书籍送给吴承恩。

吴承恩娶户部尚书叶琪的曾孙女为妻,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其时吴承恩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来到南京的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但不幸名落孙山,带着失意的心情陪父亲外出游历。

吴承恩人到中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接任河南新野知县。在任期间,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并修建水利设施。小股倭寇深入到明朝腹地,甚至袭扰南京,吴承恩想投笔从戎,参军抗倭,不过并未成行。由于母老家贫,吴承恩担任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吴承恩任潞安府通判,因受人诬告,回到家乡归隐,任蕲州荆王府纪善。从蕲州荆王府回乡,开始着力撰写《西游记》,由于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吴承恩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于是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吴承恩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西游记》就是以“唐僧取经”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反映明代社会现实的一部志怪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除了《西游记》外,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这是寓有鉴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说,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存世,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卷四末附小词三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