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学而优则仕

书生们整日研究经书儒道,对“鱼与熊掌”之类的言语精熟到非同一般。

将之推为生命中挚大义、维大勇、具无上崇高的精神地位。

没想到竟然被龙三姐引到这样的话题上随意使用,三观不由得更是颠倒巅。

难道她是要故意曲解孟夫子的话意?

“夫子的话永远是真理,对不对?”

三姐笑靥如花地看着满面怒容的书生,众书生忙不迭地连连点头。

在温文尔雅的儒家文化熏陶下,他们脑子里早已固化了仁义道德的善恶是非观。

如今听到的观点,和自己所学认知稍有出入,顿时就不知所措起来。

那些他们奉若真理的道德,在别人口中轻飘飘地无足轻重。

平时辩论的机灵劲儿,在这儿被摇撼得魂不守舍,呐呐无言。

“夫子的话,既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就能被用在各个方面啊。

同样是舍生取义,你能用在道德选择层面,

是不是我也能用在维护群体长远利益方面?

孟夫子又云: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故士得己焉,民不失望也。

气运不通人不得志时,注重修身立德于世,莫要丧失礼义做人的典范;

得志发达时要能恩泽普惠于民,别背弃仁政道德的初心;对吧?

即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与其醉生梦死于奢华奢侈而一事无成,不如在简朴生活中养精蓄锐。

奢华的代价,数倍甚至百倍千倍于勤俭,能源消耗巨大;

除满足了个人私欲,又让你的生命,在人世间有任何存在意义?”

她话音才落下,有书生举手站起来问道:

“初听你言,是推崇孔夫子的理论;继续听又仿佛推崇孟夫子?

但你在人性善恶说上,似乎更推崇荀夫子?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呀。

一个性本善,一个性本恶,走两个极端。这,你又如何解释?”

三姐待要解说论述,被圣僧师傅伸手阻住。

圣僧微微笑道:“孔夫子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由此可见,他推崇在个人层面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为第一要务。

那,为何要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反推回去:

正因人本性恶,需要通过不间断地修炼,才能激发出善良本性压抑住恶性。

入朝堂执政者不能只凭个人的喜好行事,而要借善良心对待治下民众!

孟夫子亦云:不施仁政则人性不存,人性不存则民不治,民不治则国不强。

他在孔夫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性向善推行到劳心者仁政治世上。

主张儒者应积极入世,帮助集群推行民众素质的修炼提高。

同时还要满足民众一心向善的物质需求,得到德智高尚者的教化。

儒者的模范作用,就在于以君子之德风智慧,化育万众。

他强调生理上的人性恶是与禽兽共有的通性,人本性兼具恶善两端。

然而人在后天充分的引导教化下,能展现出其善良本性并发展壮大。

虽非本善,但却积极向善。

荀夫子把他们没明说的话给挑明了,告诉大家人之初性本恶。

故在治理国家时,施行仁政必需要‘礼’‘法’并重。

固然强调以道德体系为主体,建设集群内部顺序;

但要辅以法令监管和制裁不规范者,恩威并用才能树立治世的威信。

他更加注重的是,道德与法律在调整集群内规则时的平衡作用;

二者互为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三位夫子的观点,并非相互违悖,而是一脉相承,逐渐深入阐释人性可期。

就看当今朝政,用尊儒之道引导民众向善以‘礼’,又用荀子之‘法’约束之。

即以教化之礼规范个人的行为道德,又以法令制裁那些,不按教化之礼做事者。

从而实现集群内的社会有序运行,并得到有效治理。

如此,才能让劳心者择善而用,择适者量力而行。”

青衫书生心中欢喜,起立谢道:“受教了,谢谢贤博士的解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心中的几点疑问已迎刃而解。

竟然让我对各经书中的不同观点,有了传承并衔接起来的感觉。

细思三位夫子的著述,竟仿佛是同一段修人治世的话语良言,

在不同时期的深度表述和发挥,他们一起凝聚出一幅巨大的人格画面。

用茅塞顿开、昭聋发聩来形容我之所得,也不为过也。”

众人安静下来,何家大公子站起来对主位揖道:

“我何氏之祖,由大周开国君主周武王的儿子姬虞传下来,辗转至今亦有上千年。

我祖上最喜研究学问及治国方略;身虽不在朝堂,心却以拯民于危难为己任。

古人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即便现在是天朝的天下,然他家继承管理的依然是姬家曾经的疆土与民族。

如今何家虽家业凋零,财力早已今非昔比,然吾辈雄心依旧不减当年。

无奈许多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力不从心,或者是有心无力。

贤博士能否对我家当前的状况,给予开解指导?”

龙三姐在众书生的注目礼下,缓慢地开口道:

“孟夫子曾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他倡导当仁不让,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能挺过巨大坎坷的艰难磨砺,能战胜各种天灾人祸考验的仁者志士,

必能吸纳到普通人无法历练的经验教训。

他们一旦入仕反哺社会贡献智慧才能,必能承担起拯民于危难的大任!

孟夫子不提倡仁人志士当隐士,而是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孔夫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死而后已!

还说: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有大作为?

他推行仁道发扬光大,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若想在治理国家的朝政上有所作为,何家为何不曾挺身而出?”

笔者的话:

何大公子的心声,也是华夏各个时期阶段统治者们的心态。

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古老先贤者的传人,从基因上就继承了这片土地。

他们应该代替老祖宗管理好天下,让子孙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