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神箭庞万春

“在下庞万春。”

这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庞万春,不过王宏又不是穿越人士,哪里知道庞万春的厉害,但是王宏记得武松的话,不能嫉贤妒能,要给车行招纳人才生意才能做大。

“原来是万春兄弟,万春兄弟这是探亲访友呢,还是出来找份事情做。”王宏问。

庞万春叹了口气:“我自幼习武,如今已经年方二十有余,有心为国做事,便去了东京,想当官军官,奈何没有人引见,空有一腔报国志,不得施展。在江湖上走动已经有两年了,想找个一心为民,能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哥哥,帮助他做些事情。”

王宏一听这庞万春的思想比较进步,自己都衣食无周了,还考虑国家大事,天下百姓,的确是个高尚的人,这种人在一般人看来那就是傻,傻不傻,这是真傻,但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这种一心为民的傻子。

“我家哥哥,清河武松,武二郎,现为东平府指挥使,通达大车行老板,一心为民,在他的管理之下,东平府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比以前强了太多,附近百姓没有不说武二郎好的。不仅仅如此,我家哥哥还精通机械研究,和工匠们发明了手压井,改良了水车,现正研究风力水车,方便百姓灌溉,救人无数。”王宏这口才还行,把武松夸的一朵花一样。

不过庞万春也不是刚出门的傻小子,哪里可能听几句好话就纳头便拜。

酒肉上来,庞万春也是真饿了,王宏陪着吃了些酒肉。庞万春道:“老板,你可不要哄我,你家哥哥真的是清河武松?那个打虎的武松?”

“正是,清河地界可以不知道县太爷是谁,但是没有不知道武松是谁的,光是去年冬季我家哥哥就凭一人之力救济了上千流民,同时为了愿意留下的流民建立了小武家庄,单单是这份气度就不是那些假仁假义的大善人能比的,你既然出来找个事情做何不跟着我家哥哥呢。”

“噢,要是真的如此那定然是极好的,只怕水分甚大,等会我去小武家庄看看要果真如此我定然头部武松哥哥。”庞万春道。

王宏一看这庞万春可不是那种三言两语能哄住的人,当即不再提此事,陪同庞万春兄弟吃饭。吃完饭,王宏拿过一个托盘,上面有五两银子,一包大饼,几斤切好的羊肉。

“万春兄弟,这是小店给你准备的银两和食物。”王宏道。

庞万春有些迟疑,道:“又吃又拿,这不太好吧。”

“我看万春兄弟身上有弓箭,猎些野味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如今正是春季,兔下崽,鸟抱窝的时候,赶上禁猎期了,除了吃人的虎狼,其他的一概不许打猎,等到夏季的时候才可进行捕猎。所以万春兄弟还是拿着这盘缠和食物吧。”王宏道。

庞万春道:“如此多谢了。”

庞万春道谢,收了银子,拿了包袱走出去了大车店,朝着清河县城的方向走去。

自从进了这东平府,所有的县到处都是在施工,如今正是春耕时候,但是还有百姓在修路挖河。

河道里流水大的地方有两人多高的巨大水车,无需人力,靠水流冲击力提水浇地。水少的地方有用人力脚踏的水车,只需有人踩踏就能浇地了。最稀奇的一个东西是能用手轻轻按压就能出水的一种井,路边就有一个六十多的老者,头发斑白了,在那压水浇菜呢,绿油油的青菜长势很好。

庞万春下了官道,来到菜地里,道:“老丈,你这青菜长势很好啊,多钱斤啊。”

老者道:“虽然老汉是卖菜的,但是庄户人家能要你钱吗,你想吃随便割些就是了。”

“我看你这水井挺好,能让我试试吗?”庞万春道。

老丈把手压井让给庞万春,庞万春按压了一会儿,吱嘎,吱嘎,果然没用多大劲,轻松的把水按压出来了,清水沿着水渠缓缓的流入菜地。

“这水井好用吗?浇地如何?”庞万春问。

老丈道:“这是二郎家生产的手压井,价格不贵,三贯钱安装到地里,浇水浇菜不用愁了。这口井负责这附近三十多亩地的浇灌,几乎是每天不停,谁用谁压水就是了,很是方便。”

“精巧设计,奇思妙想,的确能为百姓做事。”庞万春道。

老丈给庞万春弄了几斤青菜,庞万春高兴的走了。

老丈接着浇地,忽然发现井边放着二十文铜钱,老丈道:“这后生真客气。”

一路寻来,庞万春溜溜达达一下午的功夫,才到清河县城难,找了十五六的小孩,庞万春问:“小兄弟,武松武二郎怎么找?”

“噢,你是说武保正家啊,不远不远,往前三里,你会看到两大片新建的房子就是武家村了,武保正一般在通达大车行。”这小孩说。

庞万春把老丈给的青菜送了这孩子,这才按照指点的路径往前走去。果然非常的好找,前方不远就是许多正在建造的房舍,统一规划的青砖红瓦的房舍,村中的道路都修的齐整。执勤放哨的护卫队员早发现了庞万春在那里四下观看,但是他没什么出格行为也不好过来阻止。

一位妇女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回村,庞万春道:“你们这村怎么这么有钱啊,一下修建如此多的房舍?”

“我们哪里有那么多钱哦,我们是年前流浪到此的流民,得到武都头的救济,又好心收留我们落户,我在村里肥皂坊做工,一个月有一两半银子的工钱可拿。分得一套六间房的二层楼,共计一百两银子的房钱,十五年还清就行了。”这大嫂说。

庞万春有些不敢相信,见惯了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善人,施舍一口粥就感觉自己是菩萨转世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人,救助了流民,安排了工作,还修建了房屋。

“那你去干活,你家孩子怎么办?七八岁的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庞万春问。

“武都头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庄上办的有学校,孩子每日里去上课,不仅仅管饭,还能读书认字,不用交学费,饭费,一年就是几十文的书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