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寒士(上)

彭县,

府衙,正堂,

赵孟蹙眉,看着公案上的徐州舆图,手指轻轻敲击着广陵府所在的那一角,喃喃低语:“这几日前方斥候急报不断,广陵方向军调频繁,似所异动,莫非郑氏已决议动兵?”

赵孟入主彭城已有月余,这期间厉兵秣马,整顿军备,虽是初见成效。但彭城方经兵燹,伤了元气,赵孟纵有干才,这时也只能休养生息,能不动干戈自是不动干戈的好。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赵孟想的是生聚教训,其他诸府藩镇却不可能眼看着赵孟稳据彭城。群雄逐鹿,一步先,步步先,诸藩皆是野心勃勃之辈,自然不愿坐视赵孟坐大。

不只广陵郑氏蠢蠢欲动,似乎是有对彭城动兵的意思,这徐州士族除下邳苏氏稳坐钓鱼台之外,如琅琊王氏、东海许氏、东莞白氏等士林大族,都有不同程度的小动作。

毕竟,彭城八县落在陈真庆手上和落到赵孟的手上,对士族们而言是不一样的。赵孟以小门小户之身,竟然以下犯上,欺凌郡望之家,割据一方,这是士族不能容忍的。

士林谓曰:上品无寒士!

赵孟出身寒门,是士族敌视他的原因,赵孟攻灭陈氏,不顾物议,屠戮士族,是士林抵制他的根由。这個时候,仅广陵郑氏有动兵意向,而非四府合纵联军已是不幸之幸。

“郑氏出兵,其他几家不一定出兵,却定会声援,给我压力。更有甚者,或许会在边界袭扰,牵制我部分兵锋。”赵孟轻抚舆图,图上各府各县犬牙相制,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凭我现今的实力,与郑氏相持已是有些吃力了,再有周边几家虎视眈眈,怕是难与这些虺豺抗衡。只希望八县寒门,都能与我一心,为我所用,如此一来,大事可期。”

赵孟此身出自寒门,自是知道寒族是個什么成色。当初他能这么顺利的打下甾丘,三分凭运气,三分是因诛杀陈少文,其余四分是他当时裹挟了所有甾丘县的寒门大户。

寒门在底蕴上,虽远不如士族郡望厚重,可这些县里大户、乡绅耆老,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個個都是坐地虎。若能得这些寒族依附,只用寒门家丁亦能编练一支劲旅。

事实上,赵孟自入主彭城以来,就不断遣派亲信往来八县,笼络寒门之心。彭城寒族有进取心者,大多投入赵孟麾下效力,就是不思进取明哲保身者,也多少出些钱粮。

这些寒门是知道何谓兵过如梳,匪过如篦的。一旦赵孟失势,彭城落入郑、王、许、白等士族的手上,他们这些寒门就成了士族嘴边的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先前彭城陈氏的吃相,委实有些难看,以至现在八县寒门,对士林中人的胃口,竟有些心惊胆战。也是有陈氏珠玉在前,寒门才会决心向赵孟靠拢。

有八县寒族投效,赵孟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掌握整個彭城府县。

“节度,”就在赵孟思量当前局势时,一声轻呼,打断了他散乱的思绪。就见一黑脸汉子,大步走入堂前,其神色从容,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乡野豪杰之气,让人不觉心折。

“长信,”

见到来人后,赵孟本有些沉凝的面色,不觉舒缓了下来。

寒门之中不乏俊才,赵孟在得到一些寒门的全力支持后,也不断投桃报李,重用简拔了一众以萧长信、史定恭为首的寒门子弟,让寒门参与府县军政,逐步与其利益捆绑。

这萧长信能得赵孟看重简拔,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其人天生凶悍,胆魄过人,是個陷阵先登的勇将胚子。赵孟对其极为重视,以恩义结之,将之视作心腹培养。

萧长信躬身行礼后,粗声道;“留县曹家已有回信,曹家家主曹子孝愿领曹家上下,投效节度。傅阳刘肇仁来信,愿携刘氏一门为节度效死力。”

“曹子孝,刘肇仁,”乍闻这俩名字,赵孟竟喜形于色,道:“早闻留县曹家,一门清正,家风不坠,傅阳刘肇仁,姿仪俊伟,才干突出,精研韬略,有这二人辅佐,事成矣!”

赵孟本就笼络了近半彭城寒门,此刻曹子孝,刘肇仁的投效,直接就是最后一锤定音。有这二人在手,借着这二人的名望,人心所向,彭城寒族可谓尽入他的彀中了。

如此一来,彭城寒族尽归赵孟,赵孟实力爆发性增强。如果赵孟心狠一些,不顾民生,全力备战,尽其所有的压榨最后一点潜力,甚至能以一府八县之力,筹集四万军卒。

就是不愿这般竭泽而渔,影响府县元气,赵孟也能在寒族们的支持下,再加上抄掠陈氏党羽所得,筹出两万敢战之卒。

有了这两万敢战之卒,莫说广陵郑氏一家窥伺,就是再加上琅琊王氏、东海许氏、东莞白氏,几家联合进犯,赵孟也能守住彭城。

要是广陵郑氏再出些昏招,折损一些兵马,赵孟就可以直接对徐州大族们说,攻守之势异也。

…………

傅阳,

彭城属县,

傅阳在彭城府县中,无论人口,亦或物产,都排不进前三。傅阳之所以为徐州人熟知,还是因为傅阳出了個寒门名士。当今天下,虽有门第之别,可对名士还是很尊崇的。

傅阳刘肇仁就以精研韬略而闻名州府,跻身名士之列。他虽然出身寒族,但他幼时好读书,曾苦读《六韬》、《三略》十载,与人清谈兵事,时有高论,闻者无不自叹弗如。

刘府宅邸,书房静室中,刘肇仁端坐在木塌上,面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慢条斯理的翻阅着手上这卷《文韬》兵略。

作为《六韬》之首的《文韬》,共有《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十二篇经义。

其间主讲的就是如何战前充实实力,如何调配物资,如何凝聚人心,又是如何做好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