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里江山·遥看瀑布挂前川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1]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2]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3],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1]戴天山:又名大匡山,或称康山,一说指大匡山主峰。在今四川江油。

[2]带露浓:一作“带雨浓”。

[3]霭:云气。

[点评]

此为早年读书匡山时所作。意境幽深,清新自然,尤工于设色,善于以动写静。太白不为诗律所缚,然颇工于律,于此见之。

登锦城散花楼[1]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2]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3],春江绕双流[4]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注释]

[1]锦城:即锦官城。蜀汉时于此设司织锦之署,在成都之南。后借指成都。散花楼:隋末蜀王杨秀所建,在摩河池上。

[2]珠箔: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

[3]三峡:长江三峡。一般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4]双流:原指郫江、流江,后以为县名。双流县在二江之间。

[点评]

弱冠游成都登散花楼之所作。不拘绳墨,全取意象,潇洒有致,盖已崭然露其诗才头角矣。

登峨眉山[1]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2],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3]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4]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5],携手凌白日。

[注释]

[1]峨眉山:山有大峨、二峨,或谓两山相对,望之如眉,故名“峨眉”。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古时道风特盛,因称仙山。

[2]青冥:深青之色,用以指天。句意谓峨眉倚青冥之天而开。王琦注谓“别指山峰而言”,失之凿。

[3]锦囊术:指仙术。典出《汉武内传》西王母“紫锦之囊”。

[4]“云间”二句:谓于仙山奏仙乐。琼箫、宝瑟,皆仙人通常所演奏之乐器。

[5]骑羊子:指葛由。曾骑羊入蜀,得仙道。典出《列仙传》上。

[点评]

此写峨眉求仙事。然实为超然世外,意在以修道为进身之阶,高其身价,待时而动。

峨眉山月歌[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3],思君不见下渝州[4]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详见前《登峨眉山》诗注。

[2]平羌:平羌江,今名青衣江。源出四川雅安,至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3]清溪:驿名。宋称平羌驿,即嘉州附近之板桥驿。见《乐山县志》。三峡:指长江三峡。

[4]君:旧注以为指月,或说指元丹丘。以指道友为宜。渝州:今四川重庆。

[点评]

当是出蜀途中所作。诗带别绪,然情深而意快,节奏流利,音律悠扬,故虽连用五地名,而不板滞。

早发白帝城[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

两岸猿声啼不尽[3],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城:东汉公孙述所筑。述自称白帝,因以名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白帝山上。

[2]江陵:唐为荆州治所,今湖北荆州市。还:音义同“旋”,快捷貌。句意本盛弘之《荆州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两岸”句:写三峡猿啼,无悲凄之感。《水经注·江水》引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反其意而咏之。啼不尽,一作“啼不住”。

[点评]

题一作“白帝下江陵”。诗情奔放,节奏轻快,如三峡流水,正表现年轻诗人胸次。故当是初出川时所作。或说流夜郎遇赦回程所作,细酌诗情,无苍凉之感,与宿巫山之作,情味有别,故知作非其时也。

渡荆门送别[1]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

[注释]

[1]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相对如门,故名。为楚之西塞。见盛弘之《荆州记》。

[2]楚国:此指楚地,指今湖北省境。

[3]“仍怜”二句:江水自蜀入楚,白少长蜀中,故云。

[点评]

本篇为初出川至荆门时所作,视野开阔,气象恢宏。盖得江山之助,蜀中无此境,必待入楚始得之。“山随”一联语壮而景阔,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堪称匹敌。

荆州歌[1]

白帝城边足风波[2],瞿塘五月谁敢过[3]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4]

拨谷飞鸣奈妾何[5]

[注释]

[1]荆州歌:又名《荆州乐》,乐府杂曲旧题。荆州,今湖北荆州市。

[2]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建。

[3]瞿塘:在白帝山下夔门之上,古有滟滪堆,五月水涨,舟行尤险。

[4]缲丝:煮茧抽丝。丝,与“思”谐音,语意双关。

[5]拨谷:俗称“布谷鸟”。牝牡飞鸣,羽翼相摩,因借以起兴,发思君之情。

[点评]

梁简文帝《荆州歌》云:“纪城南里望朝云,雉飞麦熟妾思君。”为本篇所拟。其写荆州思妇,情景皆妙,深得汉魏六朝乐府风神。

秋下荆门[1]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2]

此行不为鲈鱼鲙[3],自爱名山入剡中[4]

[注释]

[1]荆门:此指荆州。门,以城门代指地名,犹如白门、吴门、都门。

[2]布帆无恙:用顾恺之语。《晋书·顾恺之传》载,殷仲堪镇荆州,参军顾恺之因假东还,借仲堪布帆。恺之与仲堪笺曰:“行人安稳,布帆无恙。”后因以“布帆无恙”指“行人安稳”。

[3]鲈鱼鲙:晋张翰官于洛阳,见秋风起,思吴中莼菜羹、鲈鱼鲙,遂命驾东归。见《晋书·张翰传》。

[4]剡中:今浙江嵊州与新昌一带。

[点评]

题一作《初下荆门》。诗作于自荆州东下之时,据诗意,其时有入剡之想。或因病滞维扬,故似未尝至剡中。

望天门山[1]

天门中断楚江开[2],碧水东流至此回[3]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之滨。博望、梁山东西隔江对峙如门,合称天门山。太白有《天门山铭》。

[2]楚江:指长江。长江在蜀称蜀江,入楚称楚江,入吴称吴江。

[3]至此回:一作“至北回”,又作“直北回”。或以为“北”乃“此”之讹。盖江水至此而折回向北。

[点评]

写舟行望天门山,极轻快自然,与《早发白帝城》同一韵调。或以为二诗“俱极自然,洵属神品,足以擅场一代”(《唐宋诗醇》),可谓深于诗者也。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1]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2]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3]

[注释]

[1]金陵:今江苏南京。西楼:作者另有《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着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或疑指孙楚酒楼。

[2]吴越:指今江浙一带,即古吴越之地。

[3]“解道”二句: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玄晖,谢脁字玄晖,南齐著名诗人。最为太白所折腰,故有谓其“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二句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作:“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还忆谢玄晖。”然则,太白似不曾易“静”为“净”也。既曰“澄”,不必复用“净”,“静”字胜。

[点评]

本篇为月夜登金陵城西楼怀古之作,意颇自负,谓古来诗人能踵武前贤者无几,其玄晖或近之。有“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之慨。

杜陵绝句[1]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2]

秋水明落日[3],流光灭远山。

[注释]

[1]杜陵:汉宣帝陵墓。在长安东南杜陵原上,今属陕西西安。

[2]“南登”二句:化用班固《西都赋》:“南望杜霸,北眺五陵。”五陵,汉代五帝陵墓,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之北。

[3]秋水:指秋日曲江池水。

[点评]

此为初入长安南登杜陵旷望所作,以抒怅惘之情,故景象阔大而意绪衰飒。

登太白峰[1]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2],为我开天关[3]。愿乘泠风去[4],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5],何时复更还?

[注释]

[1]太白峰:即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之一,在今陕西太白县。

[2]太白:金星。又称太白金星。

[3]天关:天帝的禁门。屈原《远游》:“命天阍其启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4]泠风:小风,和风。《庄子·齐物论》:“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释文》:“泠风,泠泠小风也。”

[5]武功:武功山。唐属武功县。其山北连太白,故及之。

[点评]

本篇为初入长安西游邠岐经太白山时所作。其时太白峰巅终年积雪,人迹未到,故应未登峰顶。所谓“穷登攀”,乃夸张之辞。

登新平楼[1]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2]。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3]。秦云起岭树[4],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注释]

[1]新平:即邠州,治新平县。今陕西彬县。新平楼,新平县城门楼。

[2]“去国”二句:谓思归终南隐居之处,即所谓“松龙旧隐”。太白初入长安,曾寓居于终南“松龙”。去国,言离开长安。

[3]寒波流:指泾水。邠州在泾水之滨。杜甫《北征》:“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4]岭树:当指五龙原上的绿树。《元和郡县图志》三:“五龙原,在(新平)县南三里,原侧有五泉水,因名。”

[点评]

本篇为初入长安北上邠州所作。干谒无成,故因失意而悲秋。诗体在律古之间。太白虽能律,然非律之所能律者。其诗乃从古乐府一路行来,自成体势,不必斤斤于律古也。所作律体,时失黏对,然读来不觉其拗,以其别有一种节奏也。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1]

仙游渡颍水[2],访隐同元君[3]。忽遗苍生望[4],独与洪崖群[5]。卜地初晦迹[6],兴言且成文。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7]。遥通汝海月[8],不隔嵩丘云[9]。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10]。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11]

[注释]

[1]题下有“序”云:“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白从之游,故有此作。”元丹丘,太白至交,为道士,天宝初为西京大昭成观威仪。见《玉真公主祥应记》碑。太白之识玉真公主,或即元丹丘引荐。颍阳,唐县名,治所在今嵩山之南河南登封颍阳镇。颍阳山居,指元丹丘在颍阳新筑别业。山居,山中的居处。谢灵运《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园,在郊郭曰城傍。”

[2]颍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寿县正阳关入淮。

[3]元君:指元丹丘。

[4]苍生望:百姓所望。《晋书·谢安传》载,谢安高卧东山,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过江诸人相与言曰:“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5]洪崖:传说中的仙人。或说即黄帝臣子伶伦,帝尧时已三千岁,仙号洪崖。此借喻元丹丘。

[6]晦迹:隐居匿迹。

[7]“却顾”二句:即诗序所说“北倚马岭”,“南瞻鹿台”。北山,指马岭。《元和郡县图志》五河南府密县:“马岭山,在县南十五里,洧水所出。”南岭,指鹿台山。《一统志》汝州:“鹿台山在州北二十里,有台状若蹲鹿。”

[8]汝海:指汝水流域。枚乘《七发》“南望荆山,北望汝海”,《文选》李善注:“称汝海,大言之也。”

[9]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10]清芬:喻美德。陆机《文赋》:“诵先人之清芬。”

[11]“益愿”二句:谓有隐遁之意。江淹《杂体诗·阮步兵》:“青鸟海上游。”《文选》李善注引《吕氏春秋》曰:“海上有人好青鸟者,朝至海上而从青游。青至者前后数百。其父曰:‘闻汝从青游,盍取来?吾欲观之。’其子明旦至海上,群青翔而不下。”青鸟,海鸟。或说为鸥鸟。典与鸥鹭忘机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隐居。江,江滨。

[点评]

太白与丹丘为莫逆之交,时相与游从。丹丘身为道流,或出或处,或显或隐,徘徊于江湖魏阙之间。太白涉足终南捷径,丹丘当是重要引路人之一。故《西岳云台歌》有求援引之意。丹丘当是于离开长安后,隐居颍阳,太白因从之游。其《题元丹丘山居》、《元丹丘歌》,当亦此游之作。

襄阳曲四首[1]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2]。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䍠,倒着还骑马[3]

岘山临汉江[4],水绿沙如雪。上有堕泪碑[5],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6],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注释]

[1]襄阳曲:即《襄阳乐》,乐府清商曲旧题。襄阳,今湖北襄樊。

[2]白铜鞮:又作《白铜蹄》,梁时歌谣。萧衍镇襄阳,有童谣曰:“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或附会为铁骑,谓萧衍军之兴,扬州之将士皆面缚降服。不久,萧衍自襄阳起兵,入建康,自称帝,为梁武帝。因以“白铜蹄”造新声,帝自为词三曲。见《隋书·音乐志》。

[3]“山公”四句:用晋山简故事。《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一时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䍠。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山公,指山简,字季伦,晋征南将军。白接䍠,即白帽。

[4]岘山:在襄阳东南,东临汉水。今属湖北襄樊。

[5]堕泪碑: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达十年之久,有政绩。常登岘山,置酒吟咏。死后,襄阳父老于岘山建庙立碑。见其碑者莫不堕泪。杜预因名之曰“堕泪碑”。见《晋书·羊祜传》。

[6]习家池:《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揪,芙蓉菱茨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

[点评]

本题四首,均写襄阳风情人物,意颇潇洒。风格在童谣与六朝乐府之间,清新自然。诗作于青年时期漫游荆州之时,可知太白之习乐府民歌,早已达到神似的境地。

太原早秋[1]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2]。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3],无日不悠悠。

[注释]

[1]太原:亦称并州,是有唐王业发祥地。天宝元年改为北京。今属山西。

[2]大火流:《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朱熹传曰:“流,下也。火,大火心星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方,至七月之昏,则下而西流矣。”

[3]汾水:又称汾河,黄河支流,源出山西宁武管涔山,至河津入黄河。

[点评]

太白与元演同游太原,适值元父镇并州之时,虽有“琼杯绮食”、“翠娥婵娟”足资游赏,然于仕进却一无所成,故思归心切,乃至“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而意绪飞扬,无积弱之弊。《唐宋诗醇》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非虚夸语也。

游太山[1]

四月上太山,石平御道开[2]。六龙过万壑[3],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4],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5],想象金银台[6]。天门一长啸[7],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8],飘摇下九垓[9]。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10]。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注释]

[1]太山:即泰山,东岳,在今山东泰安。

[2]御道:指唐玄宗登山之道。开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自东都出发,东封泰山,立碑其上。见《旧唐书·玄宗纪》。

[3]六龙:《周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此指皇帝御驾。

[4]崿嶂:山峦重叠貌。鲍照《自砺山东望震泽》:“合沓崿嶂云。”

[5]蓬瀛:蓬莱与瀛洲。传说中海上仙山。

[6]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7]天门:指泰山南天门。在十八盘最高处。

[8]玉女:指仙女。

[9]九垓:即九天,九重天。郭璞《游仙诗》:“升降随长烟,飘摇戏九垓。”

[10]流霞杯:指酒杯。流霞,仙人饮流霞,此借指酒。《论衡·道虚》载项曼都曰:“仙人辄欲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点评]

题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共六首,此选其一,写登仙事,颇得郭璞《游仙诗》真传。以其与道流交往甚密,其诗亦时杂仙心而带仙气。然细味其旨,似无飘然世外之意。

灞陵行送别[1]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2]。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3]。古道连绵走西京[4],紫阙落日浮云生[5]。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6]

[注释]

[1]灞陵:又作霸陵,汉文帝陵墓。此指灞桥,为唐人折柳送别之处。桥边有送别亭。

[2]灞水:渭河支流,在长安之东。

[3]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长安战乱,南奔依刘表,道中作《七哀诗》。

[4]西京:指长安。

[5]“紫阙”句:谓浮云蔽日,奸邪当道。紫阙,喻唐宫,指朝廷。浮云,喻奸佞小人。作者《古风》(其三十七):“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

[6]骊歌:即离歌,为《骊驹》之歌省称。逸诗《骊驹》,其辞曰:“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见《汉书·王式传》注。后作为告别之歌。

[点评]

本篇为去朝还山于灞陵送别之作,意绪黯然,愁肠欲断。其心潮澎湃,亦如灞水之浩浩。古树春草充满离情,尽成伤心之景。以散文句式入诗,别有气势,诚如方东树所言:“奇横酣恣,天风海涛,黄河天上来。”(《昭昧詹言》)

太白何苍苍[1]
(古风其五)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2],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3],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4]。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5]。粲然启玉齿[6],授以炼药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7]。吾将营丹砂[8],永与世人别[9]

[注释]

[1]太白:太白山,秦岭山脉主峰之一,为关中最高山。在今陕西太白县。

[2]“去天”句:《水经注·渭水》:“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3]绿发:乌亮的头发。绿发翁,指长生不老的老仙翁。

[4]冥栖:隐居,幽居。

[5]“我来”二句:语出曹植《飞龙篇》:“我知真人,长跪问道。”宝诀,道家修炼之诀。作者《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吾希风广成,荡漾浮世,素受宝诀。”

[6]“粲然”句:语本郭璞《游仙诗》:“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

[7]五情热:陶潜《影答形》:“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五情,喜、怒、哀、乐、怨。

[8]丹砂:外丹黄白术药物。道经谓:“丹砂者,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见《太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

[9]“永与”句:一作“永世与人别”。

[点评]

李白初入长安,时有《登太白峰》之作,是真登山也,虽未造其巅,却身历其境。此或去朝后,欲访道流,而神游太白山,以寄飘然世外之志,亦“游仙”之类也。《唐宋诗醇》云:“盖士之不得志于时者,姑寄其意于此耳……或其被放东归,将受道箓时作也。”庶几得之。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1]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2],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3]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4]。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注释]

[1]济南太守:姓李,名不详。太白称之“从祖”,或以为北海太守李邕。鹊山湖:故址在济南城北二十里。今济南之华不注山与黄河鹊山,是其故地。当时湖面极阔,今已成陆地。

[2]访戴: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事。见《世说新语·任诞》。

[3]李膺:字元礼,后汉襄城人。桓帝时为司隶校尉。朝纲废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后汉书·郭太传》:“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4]南浦:鹊山湖南水滨。旧注:“南浦,在鹊山湖之南。”

[点评]

本题三首,如组诗,写湖之阔大与泛舟情趣,清新自然,有南朝乐府情韵,而骨力过之。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1]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2]。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3]。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4],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5],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6]。紫阳之真人[7],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8],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9]。手持锦袍复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10]。余既还山寻故巢[11],君亦归家度渭桥[12]。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13]。五月相呼渡太行[14],摧轮不道羊肠苦[15]。行来北凉岁月深[16],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17]。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18]。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19]。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20]。渭桥南头一遇君[21],酂台之北又离群[22]。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23]。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24]。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注释]

[1]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元参军:指元演,时任谯郡录事参军。为太白好友。白另有《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

[2]“忆昔”二句:追忆洛阳游踪。洛阳为二人初识之处。董糟丘,当是董氏酒家。酒店在天津桥南。天津桥,唐代洛水上的一座浮桥,位于洛阳城中,南北横架。

[3]莫逆:莫逆之交。《庄子·大宗师》谓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4]淮南攀桂枝:语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淮南,此指安陆。时白酒隐安陆。唐代安陆属淮南道。

[5]仙城:仙城山。在随州光化,今湖北随州市光华镇。《随州志》:“善光山,在南七十里,本名仙城山。”

[6]汉东太守:即随州刺史。汉东,天宝元年改随州为汉东郡。郡即今湖北随州。

[7]紫阳之真人:指道士胡紫阳。居随州苦竹院,有餐霞楼。

[8]餐霞楼:当在随州苦竹院。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又《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云:“所居苦竹院,置餐霞之楼,手植双桂,栖迟其下。”

[9]“汉中”句:一本作“汉东太守酣歌舞”。汉中,当作“汉东”。《河岳英灵集》作“汉东太守醉起舞”,是。

[10]楚关:楚地关山。随州属楚地。

[11]故巢:指安陆之家。

[12]渭桥:渭桥有三,此指东渭桥。由东向西入长安必经此桥。

[13]“君家”二句:谓元演父亲为并州尹兼北都留守,管数郡军事。严君,指父母。《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此指其父。貔虎,《尚书·牧誓》:“如虎如貔。”后多用以形容战士。戎虏,指敌寇。

[14]太行:太行山。

[15]“摧轮”句: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羊肠坂,在太行山。

[16]北凉:当作“北京”。天宝元年改北都为北京。《河岳英灵集》作“北京”,宋黄庭坚草书抄写本亦作“北京”,是。

[17]晋祠:周唐叔虞之祠。晋水发源地。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悬瓮山下。

[18]“浮舟”二句:化用汉武帝《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龙鳞,水波形。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滥泉龙鳞澜。”

[19]“清风”二句:写歌声之妙。《列子·汤问》载,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0]“此时”四句:谓并州别后曾入京复还山。长杨赋,汉成帝射猎,扬雄侍从,归作《长杨赋》以献。北阙,古宫殿北墙门楼。上书奏事多诣北阙。后以北阙代指朝廷。东山,指谢安所隐东山,在今浙江上虞。此借指隐居之处。有自比谢安之意。

[21]渭桥南头:一本作“涡水桥南”。按,作涡水是,涡水流经亳县。

[22]酂台:指酂县,唐属谯郡。在今河南永城之西。

[23]“问余”二句:一本作“莺飞求友满芳树,落花送客何纷纷”。

[24]不可及:一作“不可极”。

[点评]

本篇回忆与元演交游聚散情况,叙事抒情,层次清楚,节奏从容,是奇伟俊拔的长篇七古。《唐宋诗醇》谓其“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正道出此诗特点。非有太白之才气,实不足以驾驭此等富于转折变幻之长篇也。其法可以领会而不可以模仿。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
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
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1]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2]。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忽忆绣衣人[3],乘船往石头。草裹乌纱巾,倒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4]。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谑浪棹海客[5],喧呼傲阳侯[6]。半道逢吴姬[7],卷帘出揶揄[8]。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月下一见君,三杯便回桡。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兴发歌绿水[9],秦客为之摇[10]。鸡鸣复相招,清宴逸云霄。赠我数百字,字字凌风飙。系之衣裘上,相忆每长谣。

[注释]

[1]孙楚酒楼:在金陵水西门外。乌纱巾:亦称乌纱,又称唐巾,即乌纱帽,晋至隋为官服,至唐贵贱皆服。太白有《答友人赠乌纱帽》诗:“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筽。”秦淮:秦淮河,流经金陵,入江。石头城:俗称鬼脸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唐代江流经其下。崔四侍御:指摄监察御史崔成甫。

[2]“昨玩”二句:语本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3]绣衣人:指崔侍御。《汉书·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绣衣直指。”汉武帝时,民间起事者众,弹压者衣绣衣,持节与虎符,发兵镇压。后因称御史为绣衣直指。见《史记·酷吏列传》。

[4]王子猷:王徽之。晋人,居山阴,曾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未入门,兴尽而返。见《世说新语·任诞》。

[5]谑浪:戏谑谈笑。《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傲。”海客:指航海者。棹海客,一作“掉海客”。

[6]阳侯:传说中的波臣。屈原《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洪兴祖补注引《淮南子》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溺死于水。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也。”

[7]吴姬:吴地美女。

[8]揶揄:嘲笑。揄,读如“尤”。

[9]绿水:又作“渌水”,古曲名。

[10]秦客:客于秦者,似指谪离长安之崔侍御。摇,摇摇,心神不安。《战国策·楚策》一:“心摇摇如悬旌。”

[点评]

本篇记醉饮金陵城西孙楚酒楼,通宵达旦,又歌吹至日晚,乘醉泛舟秦淮河,至石头城访崔侍御,其装束、举动、喧呼,狂态可掬,是借酒狂以散愁者也。写与崔侍御相会,故友重逢,饮酒回桡,连袂登岸,发兴狂歌,连宵清宴,赠诗长谣,其坎坷历落漂泊蹬蹭之感慨,非言语所能尽,惟酒后狂放举动可以排遣。狂放欢乐背后,正饱含沦落之酸楚,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也。

登金陵凤凰台[1]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2]。三山半落青天外[3],一水中分白鹭洲[4]。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5]

[注释]

[1]凤凰台:相传南朝宋元嘉十六年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音声和谐,时人谓之凤凰,因起台于山,曰凤凰台。故址在金陵西南隅花露冈,今江苏南京第四十三中校园内。

[2]“吴宫”二句:谓昔时盛世,今成陈迹。三国吴与东晋,均都于金陵,故特拈吴、晋以代六朝。

[3]三山:在今江苏南京西南江宁建新长江之滨。山为三个小山头,未见其高,然远望则缥缈如在云中。

[4]一水:一作“二水”。白鹭洲,唐时尚在长江中。后渐移与岸接壤而成为陆地。其址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5]“总为”二句:自伤被谗去朝。因触景而生愁。浮云能蔽日,陆贾《新语·慎微》:“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点评]

本篇即景抒情,怀古伤今,为历来传诵名篇。或以为拟崔颢《黄鹤楼》诗,格式似之,然崔诗又似沈佺期《龙池篇》,又何说也!盖古乐府歌行本有此不避复词之顶真格,律体初成,带入此格,遂成定式,实未必师承,亦无须甲乙也。诚哉《唐宋诗醇》之言:“崔诗直举胸情,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论者不举其高情远意而沾沾吹索于字句之间,固已蔽矣。至谓白实拟之以较胜负,并谬为捶碎鹤楼等诗,鄙陋之谈,不值一噱也。”

天台晓望[1]

天台邻四明[2],华顶高百越[3]。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4]。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渤[5]。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6]。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7]!观奇迹无倪[8],好道心不歇。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9]。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10]

[注释]

[1]天台:天台山。为道教名山,山下有桐柏观。在今浙江天台。

[2]四明: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西南。为浙东名山,相传上有四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因名四明山。

[3]华顶:天台山最高峰。可东望大海,观日月之升。百越,又作“百粤”,越族所居之地,约跨江浙闽粤。

[4]“门标”二句:句法似宋之问《灵隐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赤城霞,赤城山,火烧岩色赤如霞。在天台山下。沧岛,即海岛。

[5]溟渤:泛指大海。

[6]“云垂”二句:当时以为警句。任华《杂言寄李白》诗:“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斯言亦好在。”云垂大鹏,典出《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其翼若垂天之云”。巨鳌,典出《列子·汤问》:海上五神山由十五巨鳌顶戴于海中。

[7]翕忽:迅疾貌。

[8]无倪:无边无际。倪,分也,际也。

[9]“攀条”二句:谓服食修炼。朱实,指丹木之实。《山海经·西山经》,丹木“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陶潜《读山海经》:“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10]“安得”二句:谓羽化登仙。生羽毛,即羽化,指飞升成仙。蓬阙,指仙山宫阙。

[点评]

本篇当是去朝后入道籍,自东鲁南游吴越登天台时所作,故诗杂仙心,超然世外,求不可求之事以耗其壮志。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1]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兔何足言[2]!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3]。于公白首大梁野[4],使人怅望何可论!既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5]。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6]。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7]。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8]。且探虎穴向沙漠[9],鸣鞭走马凌黄河。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10]

[注释]

[1]于十一兄逖:于逖,为苦学之士,未曾仕进,老于大梁之野。正如其《野外行》诗所云:“有才且未达,况我非贤良。幸以朽钝姿,野外老风霜。”与当时诗人广事交游。裴十三:裴姓,排行第十三。事迹未详。

[2]“太公”四句:以姜尚李斯先隐后显,勉励二人待时而动。太公,即姜尚,曾屠于朝歌,复钓于磻溪,后出仕周文王,即所谓“钓周”,非钓小鱼。见《韩诗外传》。李斯,出仕前曾与儿牵黄犬出上蔡东门行猎,后事秦始皇,为丞相,即所谓“猎秦”,非猎兔也。见《史记·李斯列传》。

[3]羝触藩:喻处于困境。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孔颖达正义:“藩,藩篱也;羸,拘累缠绕也。”

[4]大梁:今河南开封。

[5]“既知”四句:有弃文就武之意。朱亥,魏信陵君门客,屠户,有勇力。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救赵,朱亥以铁椎击杀晋鄙。秦赵虎争,指秦军围赵邯郸事。抱关,指大梁夷门抱关者,即侯嬴。曾为信陵君献计救赵。均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6]龙鸾:喻华美文采。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此美裴十三之诗文。

[7]“悲吟”二句:用曾子事。《艺文类聚》二引《琴操》:“曾子耕于太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日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高堂,指父母。裴十三有思父母之诗作,故以曾子为喻。

[8]“尔为我”二句:用成语。汉高祖谓戚夫人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见《史记·留侯世家》。

[9]探虎穴:三国吕蒙曰:“贪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见《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沙漠,喻边塞。此指幽州。

[10]“耻作”二句:用荆轲事。荆轲入秦刺秦王,燕太子丹送至易水,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见《战国策·燕策》。

[点评]

白将北游塞垣,于梁宋首途,作此诗留别于十一裴十三两君,有劝二位进取立功之意,亦表明自己将入军幕以取边功。其时安禄山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居幽州,势已盛而逆未露,喜功者多北上从之;太白幽州之行亦然。或说诗中“探虎穴”语可见白于禄山有“戒备之心”,未必,借用古人语,不可以今人之意揣度。且吕蒙语意亦在邀功取富贵,何须为太白修饰也。

横江词六首[1]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2],白浪高于瓦官阁[3]

海潮南去过寻阳,牛渚由来险马当[4]。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5],汉水东连扬子津[6]。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7]。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8]

横江馆前津吏迎[9],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10]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11]。惊波一起三山动[12],公无渡河归去来[13]

[注释]

[1]横江词:太白自创乐府新题。横江,亦名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与采石矶隔江相对,为古代横渡长江的要津。

[2]“一风”句:一本作“猛风吹倒天门山”。

[3]瓦官阁:又称瓦棺阁。原为瓦官寺阁,南朝梁建,高二百四十尺。在今南京西南花露冈一带。杨齐贤注引《瓦官寺碑》:“江左之寺,莫先于瓦官。晋武帝时,建以瓦官故地,故名瓦官,讹而为‘棺’。或亦昔有僧,诵经于此,既死,葬以虞氏之棺,墓上生莲花,故曰瓦棺。中有瓦棺阁,高二十五丈。唐为升元阁。”

[4]“海潮”二句:言古者海潮经牛渚矶直过寻阳。寻阳,唐之江州,今之九江。牛渚,牛渚矶,在今马鞍山采石。陆游《入蜀记》二:“采石,一名牛渚,与和州对举。江面北瓜州为狭,故隋韩擒虎平陈及本朝曹彬下南唐,皆自此渡。然微风辄浪作,不可行。”马当,即马当山。在今江西彭泽东北长江之滨。古时为江行险阻。

[5]西秦:古秦中,今陕西。此代指长安。

[6]汉水:源出汉中,流经陕南,至湖北汉口入长江。此兼指长江。扬子津:在今江苏扬州南,为古代渡江要津。古代金陵西有横江津,东有扬子津,皆为保障帝都的江关要塞。

[7]天门:天门山。博望、梁山东西隔江对峙如门,故称天门。在今安徽马鞍山当涂西南。

[8]“浙江”二句:谓浙江八月海潮虽壮,然不及天门山风浪之恶。浙江,今之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海潮最盛。

[9]横江馆:亦名采石驿,渡口驿馆。今马鞍山采石犹有横江馆路。津吏:古代于津渡掌管舟梁之事的官吏。

[10]“郎今”二句:梁简文帝《乌栖曲》:“采莲渡头碍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

[11]“海鲸”句:本木华《海赋》所谓横海之鲸“翕波则洪涟踧踖,吹涝则百川倒流”。

[12]三山:即三山矶,在今江苏南京西南江宁建新,临长江,为古时津戍。

[13]公无渡河:化用乐府古题《公无渡河》。

[点评]

本题六首,犹如组诗,意似贯珍,一气直下,备写风波之恶,以公无渡河作结,喻世路之艰难,是从古乐府《公无渡河》化出,盖亦有所感而发者也。

过崔八丈水亭[1]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2],窗落敬亭云[3]。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注释]

[1]崔八丈水亭:在宣城,水亭高阁当在城东宛溪之滨,为崔八之栖隐处。太白居宣城,应是水亭常客,另有《秋夜崔八丈水亭送崔二(二崔)》诗。

[2]宛溪:流经宣城东。

[3]敬亭:敬亭山,在宣城西北。

[点评]

本篇颂崔八丈之水亭,颇富清幽闲逸之致,当是合崔八情趣。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1]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2],双桥落彩虹[3]。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4]

[注释]

[1]宣城:今属安徽。谢脁北楼:即高斋,南齐谢脁为宣城太守时所建,人称谢脁楼,故址在今宣城陵阳山上。

[2]两水:指城东之宛溪与句溪。

[3]双桥:指隋朝于宛溪上所建之凤凰、济川二桥。见《江南通志》。

[4]谢公:指谢脁。

[点评]

本篇为登宣城北楼有怀谢脁而作。太白于南朝宋齐,最服膺鲍照与谢脁,其乐府歌行得益于鲍,其五言小诗得益于谢。其于谢诗尤为倾倒,即所谓“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禛《论诗》绝句),故结语云“临风怀谢公”。

游水西简郑明府[1]

天宫水西寺,云锦照东郭。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2]。五月思貂裘,谓言秋霜落。石萝引古蔓,岸笋开新箨。吟玩空复情,相思尔佳作。郑公诗人秀,逸韵宏寥廓[3]。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4]

[注释]

[1]水西:指天宫水西寺,在今安徽泾县之西五里水西山中,寺址尚存。郑明府:或说即溧阳县令郑晏。作者《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云:“邑宰郑公名晏,家康成之学,世子产之才,琴清心闲,百里大化。”

[2]憩泊:犹憩息,休憩止息。

[3]“郑公”二句:谓郑晏善诗,其诗韵逸气宏。按,郑诗今已失传。

[4]雪山诺:典出佛教故事。释迦牟尼于雪山修行,称雪山童子,又称雪山大士,终得罗刹半偈,而超越十二劫。见《涅槃经》十四“圣行品”。雪山,指喜马拉雅山。文殊往化仙人,即其处。

[点评]

诗写水西山景色幽清,气候宜人,夏凉如秋,固约郑明府来游,以论诗文。太白咏水西寺之诗,今存仅此一首,却颇能尽水西风致。杜牧《念昔游》三首其三:“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烟雨中。”足见此诗在唐朝之影响,是播在人口之作。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1]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清晨西北转,薄暮东西吹。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2]。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3]。昨日北湖梅[4],开花已满枝。今朝白门柳[5],夹道垂青丝。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6]

[注释]

[1]新林浦:发源于牛首山,在金陵西南二十里。

[2]“以此”二句:宋本、缪本俱注:“一本:‘以此难挂席,洄沿颇淹迟。使索金陵书,又叨贤宰知。弦歌止过客,惠化闻京师’。”

[3]菰蒋:俗称茭白。

[4]北湖:即玄武湖。在金陵之北,故称。

[5]白门:指金陵城西门。西属金,金色白,故西门称白门。亦借指金陵。

[6]谢脁诗:谢脁有《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又有《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谢脁,南齐诗人,其诗清新隽永,为太白所倾倒。

[点评]

题一作《金陵阻风雪书怀寄杨江宁》,两题均见于《文苑英华》,字句小异而大同,故编集时合为一诗。综观二题,本篇当是寄江宁杨利物,言于新林浦阻风,未能如期赴约至金陵。另本中多四句,赞江宁宰杨利物,今本则因滞留新林浦,而怀念谢脁,并吟咏其新林浦之诗。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1]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2]。魏侯继大名[3],本家聊摄城[4]。卷舒入元化[5],迹与古贤并。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6]。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7]。西涉清洛源[8],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9]。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10]!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11]。鬼谷上窈窕[12],龙潭下奔[13]。东浮汴河水[14],访我三千里。逸兴满吴云,飘摇浙江汜[15]。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16]。涛卷海门石[17],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18]。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19]。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20]。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21]。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22]。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23]。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24]。灵溪恣沿越,华顶殊超忽[25]。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26]。眷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27]。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28]。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29]。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30]。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31]。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32]。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33]。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34]。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35]。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36]。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37]。稍稍来吴都,徘徊上姑苏[38]。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39]。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40]。身着日本裘,昂藏出风尘[41]。五月造我语,知非佁儗人[42]。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43]。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44]。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45]。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46]。至今天坛人[47],当笑尔归迟。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48]

[注释]

[1]魏万:号王屋山人,后更名颢。崇拜李白,见白于广陵,白曰:“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托为编集,后编为《李翰林集》,今佚,存序。王屋山,一名天坛山,其山三重,形状如屋,故名。主峰在今河南济源。

[2]“仙人”四句:用东方朔事。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侍臣,以滑稽知名。方士附会为神仙。《汉武内传》:“东方朔一日乘龙飞去,同时众人见从西北冉冉上,仰望良久,大雾覆之,不知所适。”四句宋本、缪本俱注一本作:“东方不辞家,独访紫泥海。时人少相逢,往往失所在。”

[3]“魏侯”句:典出《左传·闵公元年》:晋侯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此借喻魏万之继毕万之赐魏得大名。

[4]聊摄城:聊城与摄城。今山东聊城与茌平,古称聊摄。为魏万原籍。

[5]元化:造化,大自然的发展变化。

[6]振绮:抖动文绮,形容不费力而有文采。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清汪氏自宪以后四世富于藏书,其藏书楼取太白诗意颜曰“振绮堂”。

[7]“辩折”二句:以鲁连子喻魏万之善辩。《太平御览》四六四引《鲁连子》:田巴为齐之善辩者,一日服千人。徐劫弟子鲁连,年十二,请与田巴辩,曰:“楚军南阳,赵氏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旦暮耳,先生将奈何?”田巴曰:“无奈何。”鲁连曰:“夫危不能安,亡不能存,则无为贵学士矣。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为所贵谈,谈者甚若此也。如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恶之,愿先生勿复谈也。”田巴为之折服,杜口易业,终身不复谈。

[8]清洛:即洛水。黄河支流。

[9]“采秀”二句:谓魏万隐居王屋。洞天,道教称王屋山为天下第一洞天。其上有小清虚洞天。洞天门,指此。

[10]“朅来”二句:言与道士偕游中岳。朅来,去。“来”字为语助词。嵩峰,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羽客,道士。

[11]“朝携”二句:言与仙童游憩。月光子,传说中的仙童。《仙经》谓云光童子、月光童子。常往来于天台、嵩山之间。(见《艺文类聚》七)。玉女窗,相传嵩山有玉女窗,汉武帝曾于窗中见玉女。宋以后失传。

[12]鬼谷:相传战国时鬼谷先生曾隐居于此。在今河南登封之北。窈窕:山水深邃貌。郭璞《江赋》:“幽岫窈窕。”

[13]龙潭:指九龙潭。嵩山东岩九潭上下相承,称九龙潭。为武则天皇后避暑之处。,水流汇集。

[14]汴河水:汴水。源出荥阳,北入黄河。

[15]浙江汜:钱塘江边。汜,水边。

[16]“挥手”二句:言于杭州观潮。杭越,指今浙江杭州绍兴一带。樟亭,亦称樟楼,后称浙江亭。古时观钱塘江大潮之处。故址在今杭州钱塘江边。

[17]海门:古时钱塘江流经今浙江萧山龛山与赭山之间。两山峡峙,潮来如束,声势倍增,极为壮观。今江改道,海门已为陆地。

[18]“白马”二句:写钱塘潮之壮观。枚乘《七发》形容广陵潮曰:“其少进也,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似雷行”。

[19]“遥闻”二句:写游会稽若耶。会稽,今浙江绍兴。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之南。

[20]“万壑”二句:写会稽山水之美。《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镜湖,又名鉴湖,在今绍兴。

[21]“人游”二句:写泛舟镜湖感觉。南朝陈释惠标《咏水诗》:“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

[22]“此中”二句:写入剡中访古。王许,指王羲之与许询,均东晋名士,曾隐于剡中沃洲山。

[23]“笑读”二句:谓经曹娥江读曹娥碑。曹娥,后汉孝女。父死江中,女号哭入水抱父尸,亦溺死。县令为立碑。蔡邕经此,于碑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后杨修解为“绝妙好辞”。见《世说新语·捷悟》。

[24]“天台”四句:写天台国清寺景色。天台,天台山。四明,四明山,天台山支脉。在今浙江宁波西南。国清,国清寺,隋智禅师所建,在天台山南麓。五峰,指国清寺周围的五座小山峰:八桂、灵禽、祥云、灵芝、映霞。

[25]“灵溪”二句:言由灵溪上天台华顶。灵溪,在今浙江天台北。孙绰《游天台山赋》:“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华顶,天台山最高峰,高一万八千丈。

[26]“石梁”二句:写度石桥。石梁,即石桥,在天台山上方广寺与下方广寺之间,横架于深涧之上。为天然巨石,石面宽尺余,非胆大者不敢度。

[27]“眷然”四句:写由海路至永嘉。永嘉,永嘉郡,即今温州。海峤,近海多山之地。赤城,山名,在天台山下,为火烧岩构成,形如雉堞,色如红霞。

[28]孤屿:在今浙江温州之北瓯江中。今名江心屿,有江心寺。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孤屿媚中川。”峣兀,又作峣屼,山高险貌。左思《吴都赋》:“尔其山泽,则嵬嶷峣屼。”

[29]“缙云”六句:写缙云石门瀑布。缙云,今属浙江。石门,石门山。在今浙江青田。两峰对峙如门,西南高谷有瀑布。泉自上潭落天壁入下潭,约八十丈。

[30]恶溪:即丽水。源出浙江丽水大瓮山。今名好溪。

[31]“咆哮”二句:写恶溪滩濑之湍急险恶。七十滩,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恶溪九十里间有五十六濑。

[32]“路创”二句:一本作:“岭路始北海,岩诗题康乐。”太白自注:“李公邕昔为括州,开此岭路。恶溪有谢康乐题诗处。”李北海,即李邕,曾任北海太守。开元二十三年为括州刺史。见《旧唐书·李邕传》。谢康乐,即谢灵运。缙云有康乐岩,为康乐游宴处。或即题诗处。

[33]“径出”二句:谓转向金华。梅花桥,梅花溪上的桥。溪在今浙江金华。双溪,一曰东港,一曰南港,在金华之南。东港源出东阳,南港源出缙云,二流会于金华城下,故称双溪。

[34]“落帆”二句:谓至金华寻赤松子。金华,山名,在今浙江金华之北。《元和郡县图志》二十六:“金华山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赤松,即赤松子。葛洪《神仙传》载,赤松子原名黄初平,牧羊于金华山,一道士携至石室,服食松脂茯苓,得道成仙,更名赤松子。

[35]“沈约”二句:写沈约金华遗迹八咏楼。沈约,南朝齐梁诗人,曾任东阳太守。八咏楼,本名玄畅楼。沈约任东阳太守时题八诗于玄畅楼,后人改名八咏楼。楼址在金华城西。岧峣,高峻貌。

[36]“乱流”二句:谓过新安江至富春江。乱流,横渡。新安口,新安江渡口。新安江为钱塘江支流。严光濑,即七里濑,在富春江,东汉严光隐居于此,因名严光濑,又称严陵濑。在今浙江桐庐之南。

[37]“钓台”:二句:谓严光钓台遥对苍岭。钓台,在严陵山,东西两钓台,各高数百丈,下临严陵濑。苍岭,即括苍山。主峰在今浙江临海西南。

[38]“稍稍”二句:写由越入吴。吴都,指今江苏苏州。姑苏,指姑苏台。故址在今苏州灵岩山。

[39]“烟绵”二句:写姑苏台上望太湖。九疑,又作九嶷,九嶷山,古称苍梧,相传为云出处。此写烟云,连类而及于九疑。漭荡,浩渺。五湖,指太湖。

[40]“回桡”二句:谓复江行至扬州。楚江,指长江。扬子津,长江渡口,在扬州之南。六朝都于金陵,以横江为西津,以扬子为东津。

[41]“身着”二句:写魏万装束。日本裘,太白自注:“裘则朝卿所赠,日本布为之。”由注文可知魏万与晁衡亦有交往。昂藏,气宇轩昂。

[42]佁儗:痴呆貌。

[43]“徒干”二句:谓事干谒而未见得益。五诸侯,《汉书·高帝纪》注:五诸侯为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此泛指地方官。百金产,中等人家之产。《史记·孝文帝纪》:“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44]“吾友”六句:约游江宁,访江宁令。扬子云,汉扬雄。此借喻江宁令杨利物。太白有《江宁宰杨利物画赞》。弦歌,孔子弟子子游为武城宰,弦歌以教民。山公,晋名士山简,曾醉酒习家池。此太白自指。

[45]仙台:天仙所居之处。此指王屋山。

[46]“东窗”二句:以玉树之长,喻离家之久。玉树,传说中之仙树。《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山上有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

[47]天坛:即天坛山。王屋山主峰。

[48]“黄河”二句: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此是倒装句法,谓白首相思,若黄河之水,终无断绝时耳。”按,不必作倒装解,知河不可断而假设其可断而不断,宛转递进,以增强“长相思”之情,此正太白善于心理表达之处。

[点评]

本篇题下有序云:“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羡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序一本作:“见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历兖,游溧入吴,计程三千里,相访不遇。因下江东寻诸名山,往复百越。后于广陵一面,遂乘兴共过金陵。此公爱奇好古,独往旸表,因述其行李,遂有此作。”)二序大同小异,证之魏万《金陵酬翰林谪仙子》“谪仙游梁园,爱子在邹鲁。二处不一见,拂衣向江东”诸语,另序所说“自嵩历兖”及“共过金陵”,更切魏万行迹。魏之酬诗亦云:“畅然意不尽,更逐西南去。同舟入秦淮,建业龙盘处。”其叙偕游金陵事更为详切。太白在世,即不乏崇拜者与追随者,是亦诗人之大幸也。偶与魏万结忘年之交,因有纪录千里相访之诗,遂成诗坛佳话。

清溪行[1]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2]!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3]。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释]

[1]清溪:在秋浦之北,源出考溪,经池州入火江。

[2]“借问”二句:谓其清胜于新安江。新安江,一名歙江,源出安徽歙县,与溪合,东入浙江,其水极清。沈约有《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

[3]“人行”二句:陈释惠标《咏水诗》:“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各取眼前景而自成佳句,不必因袭。

[点评]

本篇与《入清溪山》(亦题《宣城清溪》)一首合题为《宣城清溪二首》,二首辞异而意同,均写游清溪情景,以山水猿鸟发兴。清溪在秋浦,代宗永泰始划归池州,此前属宣州,故题称“宣城清溪”。

扶风豪士歌[1]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2]。我亦东奔向吴国[3],浮云四塞道路赊[4]。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5]。作人不倚将军势[6],饮酒岂顾尚书期[7]!雕盘绮食会众客[8],吴歌赵舞香风吹[9]。原尝春陵六国时[10],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11]!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12]

[注释]

[1]扶风:天宝元年改岐州为扶风,今陕西凤翔。扶风豪士,扶风籍之豪士,或疑即溧阳主簿扶风窦嘉宾。

[2]“洛阳”四句:写安史叛军之陷洛阳。天津,桥名。横架于洛阳城中洛水之上。

[3]“我亦”句:一本作“我亦来奔溧溪上”。

[4]浮云四塞:司马相如《长门赋》:“浮云郁而四塞。”赊:远。

[5]意气相倾:鲍照《代雉朝飞》:“握君手,执杯酒,意气相倾死何有!”

[6]不倚将军势:辛延年《羽林郎》:“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此反用其意。

[7]“饮酒”句:典出《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

[8]雕盘绮食:形容盛筵。

[9]吴歌赵舞:古代吴娃善歌,赵女善舞。

[10]原尝春陵:指战国时代四公子,即赵之平原君、齐之孟尝君、楚之春申君、魏之信陵君。四公子广招天下士,门下各有食客数千人,而食客皆乐为之用。六国:七雄去秦即为六国。此泛指战国。

[11]“清水”句:王琦《李太白全集》注以为意同古乐府《艳歌行》:“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12]“张良”二句:用张良下邳圯桥遇黄石公事。《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或说神农时为雨师,出入西王母昆仑石室,随风雨上下。黄石,黄石公。秦时隐士。张良刺秦始皇未遂,逃至下邳圯桥,黄石公授以太公兵法。味诗意,其时犹不欲隐退,有张良用兵立功之意。

[点评]

安史乱起,两京陷落,太白拟避地剡中,离开宣城,取道溧阳,醉饮扶风豪士家,为作此歌,历叙乱后踪迹及怀抱。所歌对象为豪士,故意气激扬,与留赠崔宣城诗精神有别。赠崔诗有退隐意,此则有用兵立功意。由此可知其后之从永王璘,乃非偶然也。思想之变化,流于笔端,则如赵执信所言“神变不可方物”(《声调谱》),此正太白本色。

北上行[1]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2]。磴道盘且峻,岩凌穹苍[3]。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4]。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5]。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6]。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7]。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8]。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9]。何日王道平[10],开颜睹天光?

[注释]

[1]北上行:乐府相和歌旧题,或说出魏武帝曹操《苦寒行》。《乐府解题》曰:“晋乐奏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

[2]太行:太行山。横亘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

[3]“磴道”二句:言山路险峻。磴道,登山石径。穹苍,苍穹,指天。

[4]“车轮”句:曹操《苦寒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5]“沙尘”二句:谓安史乱起,战火自东北幽州延至西北朔方。幽州,今属北京市。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6]严风:冬天的风。《初学记》三引《纂要》:冬风曰“寒风、劲风、严风”。

[7]“奔鲸”二句:谓叛军控制黄河南北,攻陷洛阳。凿齿,兽名,其状如凿。喻安史叛军。《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8]陇坂:丘陇坡坂。

[9]停骖:停车。骖,车辕两旁之马。

[10]王道平:《尚书·洪范》:“王道平平。”此谓平息叛乱,天下太平。

[点评]

安史之乱,诗人多身经战火,目睹祸难,因发之于笔端。杜甫之《北征》,为自身经历之实录;太白此篇《北上行》,则借乐府旧题,写北方生民经历祸乱之所苦。写法不同,而时代精神一也。其题既从曹操《苦寒行》化出,其写法亦多类《苦寒行》之句式,战乱情景,大体相类,有刻意临摹,乃历史之相似也。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1]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2]。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3]。落影转疏雨,晴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4],清赏亦何穷!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5]。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注释]

[1]寻阳:亦作浔阳,唐属江州。今江西九江。彭蠡:湖名,即今鄱阳湖。黄判官:黄姓地方官僚佐。余未详。

[2]“浪动”二句:写浪井。灌婴井,又称浪井,在今九江。井为灌婴所凿,后经孙权修复。《元和郡县图志》云:“井极深,大江中风浪,井水辄动。”

[3]“开帆”二句:陆游《入蜀记》四:“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天镜,形容湖面光平如镜。彭湖,即彭蠡湖。

[4]“落影”三句:一本作:“返影照疏雨,轻烟淡远空。中流得佳兴。”

[5]石镜:彭蠡湖滨,庐山之东悬崖间的一块圆形巨石,即《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所云“闲窥石镜清我心”之石镜。香炉:指庐山香炉峰。二句一本作:“瀑布洒青壁,遥山挂彩虹。”

[点评]

写泛舟彭蠡湖之所见所感,全篇充满动感,浪动,风动,船动,雨动,云动,景亦动,甚切舟行之状。“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点明题旨,然语似寄情山水,意却别有怀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2]。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3]。五岳寻仙不辞远[4],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5],屏风九叠云锦张[6],影落明湖青黛光[7]。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8]。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9]。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10]。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11]。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12]。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13]。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14]

[注释]

[1]庐山:在寻阳,今江西九江之南。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人,乾元中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寻阳通塘。太白有《和卢侍御通塘曲》。

[2]“我本”二句:《庄子·人间世》:“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接舆事又见《论语·微子》。楚狂,指接舆。《高士传》以为接舆为陆通之字,楚人。按,或以为“接舆”乃接孔子之舆者,非名非字。

[3]黄鹤楼:在江夏黄鹄矶。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

[4]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此泛指名山。

[5]南斗:南斗六星,总称斗宿。见《星经》下“斗宿”。

[6]屏风九叠:指庐山屏风叠。在五老峰下。

[7]明湖:指鄱阳湖。在庐山之南。

[8]“金阙”二句:咏庐山之石门与瀑布。金阙,指石门。晋慧远《庐山记》:“西南有石门,其形似双阙,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三石梁,指三叠泉承接瀑布水的三道石梁。位于屏风叠之左。

[9]“香炉”二句:写自山南望瀑布与众峰。香炉,峰名。瀑布,指黄崖瀑布,与香炉峰对望。回崖沓嶂,指重叠的山峰。

[10]白波九道:指长江九派。《尚书·禹贡》“九江孔殷”,孔传:“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雪山:形容江中白浪。

[11]“闲窥”二句:写谢灵运游踪石镜。石镜,指庐山山间巨石。近鄱阳湖。《艺文类聚》七〇引《寻阳记》:“石镜在山东,有一团石悬崖,明净照人。”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云:“攀崖照石镜。”

[12]琴心三叠:道教术语,谓心神和悦。《黄庭内景经·上清章》:“琴心三叠舞胎仙。”注:“琴,和也;三叠,三丹田,谓与诸宫重叠也。”

[13]玉京:即天阙。道教称三十二帝都,在无为之天。

[14]“先期”二句:典出《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见一深目鸢肩丰上杀下的奇士,与约为友,共游太阴。奇士曰:“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汗漫,不着边际。或指为仙人。九垓,九天。卢敖,燕人,秦始皇召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此借指卢虚舟。

[点评]

本篇咏庐山之美,寄游仙之意,并邀卢虚舟偕游。其写庐山,非游山纪实,乃综观其山水形胜。故其笔法如天马行空,变幻莫测。以有登仙之意,故山水之间充满仙气。所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正透露此中消息。然太白之写仙,非真述于仙也,乃所谓以不可求之事耗其壮心,亦事功之志不得伸而借游仙以排遣。此诗亦然。

望庐山五老峰[1]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2]。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3]

[注释]

[1]五老峰:在庐山东南,南康城北。石山骨立,突兀凌霄,如五老骈肩,故名。太白曾隐于五老峰下九叠屏。

[2]芙蓉:莲花。太白常以芙蓉形容山形。如“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古风》其二十),“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江上答崔宣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等。

[3]巢云松:谓隐居于白云青松之间。宋祝穆《方舆胜览》一七“江东路南康军”引《图经》曰:“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有书堂旧基。后北归,犹不忍去,指庐山曰:‘与君再会,不敢寒盟,丹崖绿壑,神其鉴之。’”

[点评]

自庐山东南望五老峰,烟云缭绕,似五老翁列坐于山巅,亦似五杂莲花并开于水涯。此诗正以芙蓉状五老。太白笔下之奇峰,多为芙蓉,华不注一芙蓉,华山三芙蓉,九华九芙蓉,黄山三十二芙蓉,此为五芙蓉,真乃妙笔生花也。太白以绝句擅长,然此非律绝,实属古调,而音响节奏有胜于平仄声律,惟太白有此特色。

望庐山瀑布二首[1]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2],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3]。空中乱[4],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5]。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6]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

[注释]

[1]庐山瀑布:当指山南香炉峰前之黄崖瀑布或马尾瀑布。即所谓“香炉瀑布遥相望”(《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河汉:即银河。一本作“银河”。

[3]“海风”二句:在唐即为传诵名句。任华《杂言寄李白》:“登庐山,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余爱此两句。”

[4]射:众流汇合喷射而下。

[5]穹石:高大的山石。

[6]“且谐”二句:唐写本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又,一本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

[7]“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前川,缪本作“长川”。

[8]“飞流”二句:即前首“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之意,状瀑布之高之长。

[点评]

前篇唐写本题作《瀑布水》,后篇题一本作《望庐山香炉山瀑布》。任华《杂言寄李白》诗,但提及前,或疑其非一时之作,以其意象重复。无论同时所作或非一时所作,其体裁、其写法均有明显差异。其写瀑布,一以实一以虚,一豪雄一清空,各有特色,亦诗体使然也,古风偏于质实,绝句则多空灵,故不可以优劣论也。银河之喻为苏轼所激赏,其诗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见葛立方《韵语阳秋》)

江上望皖公山[1]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2]。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3]!默默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我还丹成,投迹归此地[4]

[注释]

[1]皖公山:又名皖山,与潜山、天柱山相连,三峰鼎峙。或作为一山,而以三名混称。在今安徽潜山。

[2]“清宴”二句:写皖公山之清朗奇险。清宴,清朗无云。《汉书·扬雄传》“于是天清日晏”,颜师古注:“晏,无云也。”宴,通晏。巉绝,巉峭,险峻貌。陆游《入蜀记》:于皖口北望,正见皖山。知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诗“巉绝称人意”,“巉绝”二字为“不刊之妙”。

[3]灵异:指神仙之类。

[4]投迹:止足,停步。

[点评]

此诗当是作于避地司空原之时。《避地司空原言怀》云:“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诗所言天柱,即天柱山,是亦皖公山也,自司空原可望而收入眼底。其时当是永王之案尚未了结,故诗有遁世之意。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1]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2]。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3]。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4]

[注释]

[1]沔州:或谓汉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汉阳。郎官湖:原称南湖,原湖已涸,故址在今汉阳城内。太白更其名曰“郎官湖”。题下有《序》云:“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2]“张公”二句:谓张谓宴白于沔州城南。张公,张谓,天宝二年进士,奉使长沙,大历间为礼部侍郎。

[3]武昌都:指江夏。今湖北武昌。

[4]此山:指大别山。在郎官湖上。位于今汉阳龟山之侧。

[点评]

流放途中作此,诗虽写苦中作乐,而豪兴却不减当年,此太白之所以为太白也。

宿巫山下[1]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2]。桃花飞渌水,三月下瞿塘[3]。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4]。高丘怀宋玉[5],访古一沾裳。

[注释]

[1]巫山:在三峡之中,为楚蜀交界,有十二峰,以神女峰最著名。

[2]猿声:三峡多猿。《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瞿塘:即瞿塘峡,又称夔峡,在白帝山下夔门之东。

[4]“雨色”二句:用宋玉《高唐赋》所写楚襄王梦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事。

[5]高丘:楚有高丘之山。屈原《离骚》:“哀高丘之无女。”此指巫山。宋玉:楚人,曾为楚襄王大夫。相传为屈原弟子。

[点评]

本篇写流夜郎遇赦出峡宿巫山下次日访古情怀。此前曾作《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诗,知其晚还即宿巫山下。或说此诗作于初出川,味其意境,苍凉沉雄,似非青年所作,定为遇赦回舟之作无误。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本篇及《长信宫》、《牛渚夜泊》皆属无对之律诗,杨慎《升庵诗话》二则以为“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太白善古风,故虽声调入律,其体犹古也。

我行巫山渚[1]
(古风其五十八)

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2]。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没,樵牧徒悲哀[3]

[注释]

[1]巫山渚:巫山长江水边。

[2]阳台:为巫山神女遗迹。楚襄王梦巫山神女荐枕席,神女去时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见宋玉《高唐赋》。台址在今巫山阳台山上。

[3]樵牧:樵夫牧竖。句意谓楚襄王以荒淫误国而今遗迹亦已沦没,山野之人且为之悲哀。

[点评]

本篇为巫山吊古伤怀之作,不胜感慨。写景抒情融而为一,前人称为“双行”技法。王夫之《唐诗选评》曰:“三、四本情语,而命景正丽,此谓双行。双行者,古今文笔之绝技也。”亦情亦景,故有余不尽。

荆门浮舟望蜀江[1]

春水月峡来[2],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3]。江色绿且明[4],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5],遥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遥识火[6],应到渚宫城[7]

[注释]

[1]荆门:山名,与虎牙相对,在宜都西北。郭璞《江赋》:“虎牙嵥竖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蜀江:长江未出峡称蜀江。出峡后称楚江,入吴后称吴江。

[2]月峡:即明月峡。峡首南岸壁高四十丈,有圆孔,形若满月,故名。在今四川巴县境内。

[3]锦江:又称濯锦江。岷江支流。流经四川成都。

[4]“江色”句:陆游《入蜀记》曰:“与儿辈登堤观蜀江,乃知太白《荆门望蜀江》诗‘江色绿且明’,为善状物也。”

[5]巴山:又名大巴山,为川陕边界。此泛指巴蜀之山。

[6]江陵:唐为荆州治所。今湖北荆州。

[7]渚宫:楚宫,故址在今荆州沙市。

[点评]

本篇当是夜郎赦还出川过荆门时所作,其情调颇为深沉,已无初出夔门之轻快。其写江行所见两岸景物,非独善绘其色,如陆游所激赏之“江色绿且明”,且亦善状其态,如“花飞出谷莺”。景色空明流动,诗亦圆转多姿。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1]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3],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

[1]夏十二:夏姓,排行十二,事迹不详。岳阳楼:岳州西城门楼,下临洞庭。在今湖南岳阳之西。

[2]洞庭:即洞庭湖。

[3]下榻:用陈蕃为徐穉下榻事。见《后汉书·徐穉传》。借指留宿处。

[点评]

本篇为太白登岳阳楼诗,与孟浩然、杜甫之作相较,似不及孟杜岳阳楼诗之知名,然自有其韵味。虽无雄豪之概,却有清远之致。盖太白之“遭逢二圣主,前后两迁逐”,已不复有豪雄之气,心境已归淡远矣,故诗有清远之致也。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
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1]

洞庭西望楚江分[2],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3]

南湖秋水夜无烟[4],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5],元礼同舟月下仙[6]。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7]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8],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9],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10]

[注释]

[1]刑部侍郎晔:李晔,为文部侍郎李之弟,任刑部侍郎。以忤宦官李辅国,贬岭南尉。见《旧唐书·李岘传》。中书贾舍人至:贾至,曾任中书舍人,出任汝州刺史,以汝州失守,贬岳州司马。

[2]楚江:指长江。长江入楚称楚江。

[3]湘君:湘水之神。或说舜妃娥皇、女英死于江湘,俗称湘君。见《列女传》。

[4]南湖:指岳州洞庭湖。唐时湖在岳州巴陵县南一里余。

[5]洛阳才子:指贾谊。借喻贾至,至亦洛阳人。

[6]“元礼”句:用李膺(字元礼)事。《后汉书·郭太传》载,郭林宗还乡,送者甚众,林宗惟与李膺同舟,众望之如神仙。以李膺喻李晔。

[7]“记得”二句:暗用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意犹思念长安。

[8]白苎:乐府清商调曲名,为吴人所歌。

[9]帝子:指尧女娥皇、女英。《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

[10]君山:又名湘山,在洞庭湖中。或云湘君所止,故名。见《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岳州。

[点评]

本题五首,写与李晔,贾至泛舟洞庭事。三人曾荣耀于长安,而今俱为迁客,流落至此,故别具情怀。发而为诗,虽带清愁,却自有潇洒之态。即目缀景,托古抒情,境界宏阔,意绪悠扬,有清空淡远之致。俞陛云谓:“写景皆空灵之笔,吊湘君亦幽邈之思,可谓神行象外矣。”(《诗境浅说续编》)庶几得其神韵。或谓“太白《洞庭》五绝,结句三用‘不知’二字,亦强弩之末也”(《柳亭诗话》),殊不知唐人兴之所至,发言为诗,岂遑斟酌也。诚如杨慎《升庵诗话》所云:“大抵盛唐大家正宗作诗,取其流畅,不似后人之拘耳。”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1]

今日竹林宴[2],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3],醉后发清狂。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刬却君山好[4],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5],醉杀洞庭秋。

[注释]

[1]侍郎叔:指刑部侍郎李晔。时由刑部贬职岭南。

[2]竹林宴:晋阮籍、阮咸叔侄预竹林之饮。事见《晋书·阮籍传》。喻与侍郎叔李晔同醉于洞庭。

[3]小阮:指阮咸。作者自喻。

[4]君山:在洞庭湖中。

[5]巴陵:唐县名,岳州所在地,今湖南岳阳。

[点评]

本题三首,均五言绝句,写与李晔泛舟洞庭,语似醉似狂,却愈奇愈豪,自是太白本色。正所谓“率尔道出,自觉高妙”(明郝敬《批选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