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指导
- 邢文华
- 1365字
- 2021-03-24 13:38:31
前言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大体系的重要交汇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都共同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使城市的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的最佳方式。其为居民提供的便捷、连续、综合、廉价以及协调的卫生服务,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卫生改革的重点。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对城市卫生服务的体系建设以及发展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并且提出了对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各项政策及措施纷至沓来,并逐步合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成为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截至2011年底,我国98%的城市已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队伍。近10年来,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相继出台文件和规定,以规范和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2010年,国家六部委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提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同年,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自此进入标准化与同质化培养进程。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正式出台,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并计划“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践层面,自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积极探索并创新了多种全科医疗模式,包括全科医疗团队、家庭医生责任制等,试图全面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多功能并进。总之,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渐成体系,服务功能逐步到位,社区卫生服务的成效初步显现。然而,卫生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全科实用型人才培养缺乏,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对双向转诊的意义认识不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医学教育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重视度也在升高。在2008年版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及:知识目标应“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技能目标应“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年)》中要求将全科医学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并在中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等4个领域的基本要求中多次提及社区卫生相关内容。应对上述标准,国内各相关院校大多将全科医学理论和社区卫生实践作为教学内容。
本书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脉络和现状以及相关文件法规的解读,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上内容不但对医学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在社区卫生实践中将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起到指导作用,更能使医学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趋势、坚定工作定位和职责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