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共享发展:现实与未来
- 杨健燕 张宝锋
- 2390字
- 2020-08-29 07:09:47
第二节 马克思的共享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享发展观,就要避免“天然正义”的乌托邦倾向,虽然对于缺乏发展能力和潜力的群众,仍然要确保“低保政策兜底”和“医疗救助扶持”的方针,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传统。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主旨。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不处处体现着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思想。“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一 公平正义思想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述公平正义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做出公正还是不公正的判断,是由当时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理想,而公平正义正是这一理想的首要价值。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命线就在于其突出的公平、正义与人类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社会的根本原则就在于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平等与自由发展。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特别体现在对一切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上。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不公正现象得以产生的基本根源在于私有制的存在。所以,只有通过革命,废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消灭剥削,才能消除社会的不公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集中体现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的制度、非正义的制度。马克思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追求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正义,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即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非正义的社会现象,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不仅对人类正义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人类公平正义理论研究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强调生产公平正义对于分配公平正义、交换公平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伦理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认识由形式公平正义进展到实质公平正义。
二 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其终极价值就是为了人类自身的解放,此乃人本主义思想的最高层次表述。人本主义是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思想要素。共享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共享发展成果为人们所共享,关注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全体国民福祉的提高。马克思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社会全体成员均得到全面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突出人是目的,以不同的形式强调人的地位和意义,强调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强调人在与世界的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而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所理解的“现实的、具体的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生成和发展,是实践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第一次将人的本质问题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来考察,使其社会化、实践化、现实化。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再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划时代的思想突破和理论超越,驱散了长期以来笼罩在这一问题上的层层迷雾,使人的本质问题成为可理解、可把握、可实践的关于人和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从而实现了把“理论哲学”转变为“实践哲学”的历史性转折。
三 社会分配思想
在对社会财富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后来根据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考察,实际上提出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前期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设想。对于按劳分配原则,马克思认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做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生产者的权利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平等,原因在于其是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事实上,马克思分配理论有两个层次的公平:一是指生产资料占有意义上的公平;二是指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意义上的公平。劳动者只有具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占有生产资料,才能够把他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属于自己所有的物质产品,才能在收入分配上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 社会保障思想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阐明了他的社会保障思想,并对未来社会的社会保障思想做出原则性设想,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思想虚伪性的基础上,阐明了未来社会社会保障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些为探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也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及提出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原则,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石。马克思主张,未来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采取国家保险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般规律的社会保障必要论,即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都需要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一制度是化解相关社会矛盾并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必要举措;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离不开公有制基础,并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有机统一,它实现的应当是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实质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