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老子和他的道德观
一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周守藏室之吏也。
据专家们推算,老子应生于公元前571年左右,比孔子大20岁。
在公元前520~前516年,春秋末期,周室衰朽。当时王子朝这个人把“周之典籍”带到楚国去了,致使专管典籍的老子无活儿可干,无藏可守,于是下岗也就在所难免了。这时老子约五十岁出头,只好叫辞职或称免职而归陈,离周西去了。
老子西去,到了函谷关遇上守关的关令尹喜。此人敬慕老子,所以对老子说:“子将隐关,疆(强)为我著书。”本来下了岗正没好气,归去之路上又碰着个打劫的官,还得罪不起,非得给他写点儿什么才成。无奈连夜写下《道德经》五千言,总算交了差。于是出关,“莫知其所终”。
关于老子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只有老子与孔子见面的事是有正史记载的。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其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儒道二家的祖师爷相见了。孔子小老子20岁,所以问礼于老子。老子看来情绪不大好,说:“你所要问的那些事(周朝的礼仪)呀,它们的作者连人带骨头都早已枯朽了,唯独他们讲的话还在。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请诸位原谅我的释义,这是潜台词、话外话,但这是魂!非要雕章琢句地抠,不是老子本意。老子接着说:“君子,得其时则驾驭它,不得其时则惨了,蓬累而行,忍之耐之。我听说富商都不显其富,好像资金很缺,贷款总不到位(凡说自己有多少资金、有多么大腰力的商人,怕是骗子),而真正有德的君子,看上去显得很愚笨。去掉自身的骄、欲、色、淫吧,这些东西都于身无益。你不是来问道问礼的么?那么我能告诉你的大道和礼,只是这个而已。”
知道、见道、悟道,只与德有关联啊,绝没和神通、术关联。这是密宗之密,更是显宗之密。所以,道的真传只此一句话——先悟道而后有德。
这一节我们主要是讲老子生平,老子的具体思想、观点放到下一节讲。
书归正传。孔子离去,对自己的学生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它们的本事就这么大,于是乎对付能跑的可以用网抓住它,能游的用纶捕住它,能飞的用矰捉住它。至于老子,他是龙啊,他的本领和志向深不可测。他可以乘风云而上青天,哪里能抓得着他?哪里能束缚住他呢?”
不管孔老夫子怎么想对付老子,但对老子的肯定是没问题的了。而老子用三言两语概括出德的核心就是“去骄少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