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对策建议

(一)加强战略研究,制定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广州在珠三角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中的作用,领导和统筹珠三角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市的职责和分工,加快推动珠三角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统筹机制。引导珠三角各市在规划制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联动合作,鼓励创新要素合力流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梯队推进、紧密衔接的时间格局。筹备成立广州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示范区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以及协调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的措施,为示范区及广州市的发展规划、自主创新推进提供顶层设计、决策咨询和建议。定期召开地区协调会议,集中解决珠三角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各部门分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及时调整推动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构建普惠型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强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建立税收政策落实部门会商和专家评审制度,大力推动国家和省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制定必要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扩大各项创新政策的覆盖面。开展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宣传,提高创新型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比例。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创新贷款服务。另外,将创新产业和创新型园区用地优先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优先保障创新技术能力建设、重点高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用地,将重点创新项目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绿色通道”,提高用地等的审批效率。

(三)突破重点领域,打造特色产业

重点突破关键和共性技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进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培育能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现代高新科技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辐射带动珠三角其他地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通过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延伸,在珠三角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产业链。重点突出干细胞、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软件、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高端电子、数字家庭等新兴产业,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实施一批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另外,要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完善制造业产业链。以推进信息化为着力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促进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改造提升制造业,在产业布局上重点突破。

(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创新发展

一是尽快培育出一批高速成长的科技型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提升产业科技水平,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产品开发、技术转化、学术交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实现,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另外,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引导国有企业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二是培育引进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并出台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券,鼓励广州地区科技服务机构为珠三角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五)加强人才集聚度,优化创新环境

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引育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实施“羊城人才计划”,引进、培养、支持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推进南沙新区、广州开发区、天河区3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企业中端人才创新团队的建立和创新人才层次提升培养。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完善和落实知识产权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股权、期权等政策。加快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解决好创新创业人才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和配偶就业、子女上学以及住房等问题。

(六)完善创新载体建设,强化支撑功能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载体建设,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型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落实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发展系列政策,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用地政策;制定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另外,完善高新区等配套服务,搭建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多元化创新投融资平台,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走廊,通过高新区的先行先试,建设科学合理的区域创新载体系统。努力建设一批大型科研机构,产业创新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重大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推进科技园区建设,组建符合园区特点的创新型产业联盟,促进科技园区的发展壮大。

(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驱动需要城市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广州要打破部门分割,加强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在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上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强化财政投入对自主创新的导向作用,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以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以提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立支持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第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全面推行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划,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完善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战略咨询等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受理机制。

(八)实施协同创新,加强合作交流

组建一批面向重大需求、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中心,搭建协同创新交流平台。加强战略性创新平台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科研设施。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合作联盟,支持联盟联合申报、承担创新重大专项,争取更多的创新资源。根据行业发展需求,通过产业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加大组织力度,支持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承担项目,增强联合创新作用,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另外,加强与国际和国内在金融、贸易、信息、教育、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努力拓展合作机会,通过共建研发机构、承担和组织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主办专业会议等方式,扩展广州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水平。

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成果

作者:丁焕峰 李敏 刘小勇 宋艳玲

张宁 张姝 黎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