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广州智库研究报告
-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17052字
- 2020-08-29 05:56:31
三 如何打造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基于供给层面促进广州消费的战略路径
本文先将广州与其他国内一线城市、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际商贸中心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目前广州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接着论证虽然广州存在差距,但是广州未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仍然是可行的,最后探讨如何通过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来促进广州的消费。
(一)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横向比较研究
国际商贸中心的内涵和特征包括:具备强大的国际消费功能;具备一流的商品服务流通功能;具备完备的国际商贸商务功能;具备丰富的会展功能;具备创新研发和信息功能;具备比较完善和发达的金融服务功能;具备独特的城市商贸文化。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一线中心城市,不管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商贸中心相比,还是与我国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
1.广州在与国内一线城市的比较中尚存差距
广州作为我国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方面具有国内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广州的资本、人才、文化的沉淀,以及地理区位优势与政策扶持优势,各项优势促进了具有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金融与商贸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
第一,广州在城市地位、经济规模方面位于北京和上海之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教技术中心,是中国的首都,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广东省的省会,广州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弱于北京和上海。从经济规模来看,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238.7738亿元、1969.32亿元和896.2149亿元,分列全国前三名。根据最新的一线城市排名可知,北京、上海(一个是政治文化中心,另一个是经济中心)为一线强,广州、深圳(南粤双雄,实力旗鼓相当,公认一线)为一线,天津(原本属于二线强,近几年被国家重视,发展极快,步入准一线)为准一线。
第二,广州的教育和科技水平比不过北京和上海。北京、上海、广州的高等学校数量分别为88所、66所和65所,普通中学学校数量分别为590所、716所和402所,小学学校数量分别为1020所、729所和801所(见表2)。
表2 2010年全国一线城市市辖区的学校数量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第三,广州的总部经济发展与北京、上海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2年9月20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发布了2012年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北京(88.66)、上海(86.35)、深圳(75.81)和广州(74.27)四个城市,位居第一能级,杭州、天津、南京、成都、武汉、宁波分别排在第5位至第10位。
第四,广州服务业不仅在规模上不及北京和上海,而且高端服务业的比重偏低。一方面,广州市第三产业总量不如北京和上海。2011年,广州第三产业(即广义上的服务业)增加值为7461.9亿元,北京和上海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363.1亿元和11142.9亿元(见表3)。另一方面,与北京、上海和深圳相比,广州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广州服务业内部结构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占较高比重,与现代产业紧密联系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量相对偏低,2011年高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6.88%,北京和上海则分别为67.44%和56.35%。由此可见,无论从总量上来说,还是从结构上来说,广州服务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北京和上海。
表3 2011年北上广深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
注:高端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以提供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性服务为主,是处于服务业高端部分的服务业。这里统计的高端服务业包括与现代产业紧密联系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资料来源:根据广州、北京、上海统计局网站的数据整理得到。
第五,广州的旅游资源不够丰富,对外地游客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较少。从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和网民关注的旅游城市排名这三个指标来看,广州旅游资源不如北京和上海。首先,广州的旅游接待人数少于北京和上海。2013年6月5日,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发布了中国旅游百强城市排行榜,在该排行榜上,以2012年旅游接待人数这个指标来衡量,上海和北京分别居第1和第2,广州排名第4,天津和深圳分别排名第7和第8(见表4)。其次,广州旅游业总收入少于北京和上海。2012年,北京旅游业增加值为1336.2亿元,同比增长12.3%,旅游总收入为3626.6亿元,同比增长12.8%;同年,上海旅游产业增加值为1497.6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 2012年,广州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17.19%,旅游业增加值为812.59亿元,同比增长17.19%。最后,广州在网民旅游关注度方面的排名比较靠后。2012年年底,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了《2012中国旅游行业网络关注度指数研究报告》,在旅游城市关注度排名中,北京、杭州、成都、上海排前四名,北京遥遥领先,关注度达到2.3亿人次,杭州、成都、上海的关注度分别为10000万人次、8000万人次和8000万人次,而广州仅列第6名,关注度为7000万人次(见图2)。
表4 2012年度中国旅游百强城市排行榜
注:2012年度中国旅游百强城市排行榜由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正式发布。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总评榜网,http://www.meijing001.com/index.php/Chengshi/index/id/45.html。
图2 2012年网民关注的旅游城市排名TOP15
资料来源:百度数据研究中心,http://wenku.baidu.com/view/599edab5960590c69ec376be.html。
第六,广州金融业发展程度与北京和上海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表3所示,2011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仅为11.20%,与北京的17.92%、上海的20.44%和深圳的25.40%相比存在明显差距;2011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为855.5亿元,不但无法与上海(2277.4亿元)和北京(2215.4亿元)相比,在规模上仅为深圳(1563.6亿元)的50%左右。如表5所示,2012年北京和上海的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84837.30亿元和63555.25亿元,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为43189.50亿元和55732.05亿元,两者都是广州的2~3倍;深圳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9662.40亿元和21808.34亿元,与广州大致相当。
表5 2012年北上广深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
资料来源:2013年各市统计年鉴。
被称为“中国脑库”的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于2013年7月24日发布第5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5)。在第5期CDICFCI评价中,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的金融中心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南京、成都、重庆和大连。其中,上海、北京和深圳作为我国的全国性金融中心,不仅在综合实力上领先,而且在发展速度上保持着领先,核心地位更加突出,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大连、天津、杭州、广州、武汉和成都分别在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区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中排名第1。
第七,广州商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不如北京和上海。根据表6可知,2011年,广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43.00亿元,分别为北京和上海的75.98%和76.94%;广州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为18563.00亿元,分别为北京和上海的41.06%和40.29%。
表6 2011年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虽然广州在经济规模、教育文化、总部经济、服务业、旅游资源、金融业和商贸业等方面相比北京和上海处于劣势的地位,但是广州也具有其他一线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一,珠三角改革开放早,并且邻近港澳,市场发育程度高,市场化意识强。其一,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79年4月,邓小平赞同广东提出的试办对外加工出口区的设想,并将其定名为“出口特区”,希望广东“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5月,中央接受广东的提议,把“出口特区”改名为含义更为丰富的“经济特区”。广东开放时间早,市场发育时间也早于其他省份,市场化程度高于国内大多数地区。其二,广州邻近港澳,与港澳同属于粤语语系,受港澳的影响较大。在港澳浓厚的市场氛围影响下,跟其他省份相比,广州市场发育程度较高,自由化程度较高。
第二,在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广州的劳动生产率在一线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根据表7可知,2011年,广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7588元,接近于1万元,略低于深圳(110421元),但是明显高于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另一方面,根据工资和房价的比较可知,广州的生产要素成本是比较低的。其一,2011年,广州的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7473.59元,与天津(55636.33元)和深圳(55142.21元)大致相当,但明显低于北京(75834.61元)和上海(77031.27元);其二,通过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房价比较可知,广州的房价相对而言是最低的,广州土地的租金也是最低的。综上所述,与北京、上海和深圳相比,广州市具有效率高而成本低的优势,广州企业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表7 2011年中国一线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职工年平均工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第三,相对而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是比较好的。广东商学院经济流通所所长王先庆指出,在商贸中心的“会展、物流、电子商务、贸易、金融、采购、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八大中心里,广州只有“会展”和“采购”尚属成熟,但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购物天堂”“美食之都”依然停留在规划层面。根据表8和表9可知,广州会展业发展与上海、北京大致相当,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距。并且,广州拥有广交会这样的知名品牌,广交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其成交额占全国出口贸易的1/3,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表8 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一线会展城市举办展览会的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调研组:《2012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网站,http://fms.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201307/20130700198063.shtml。
表9 2012年展览数量前10位
资料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调研组:《2012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网站,http://fms.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201307/20130700198063.shtml。
2.广州与传统国际商贸中心的差距明显
第一,虽然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但广州的经济总量及人均量尚存在明显的差距。从城市经济总量方面看,目前广州只是区域中心城市,尚未跨入世界级城市行列,与传统的国际商贸城市如巴黎、洛杉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国际商贸中心的经济规模大于广州,201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588亿美元,而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1395亿美元、27165亿美元、7303亿美元和6910亿美元,分别是广州的19.77倍、17.11倍、4.60倍和4.35倍(见表10);香港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广州比较接近,为广州的1.41倍。若以人均量来衡量,东京、纽约和伦敦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广州的6.84倍、11.20倍和7.78倍。
表10 2011年世界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40位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e193823a5727a5e9856a61e0.html。
第二,地区商业缺乏特色优势。当前各个国际商贸中心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香港汇聚了大量世界知名消费品牌,以对企业与消费者的低税收政策为特色;纽约以国际金融为核心竞争力,汇聚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以高收入、高消费为特点;伦敦不仅汇集了百余所大学、科研与文艺机构,而且其金融、商贸服务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体现了商业与知识的高度融合。通过比较可知,广州地区商业缺少自己的特色。当前广州多数消费链条较短、消费内容较单一、高档次消费较少、重复消费的吸引力较低,发展国际商贸缺乏持续性。
第三,服务业整体水平存在差距。国际商贸中心应具备完备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包括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物流业及各种信息咨询业务。广州各服务产业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落后状态,特别是高利润的金融业,广州当前聚集的国际知名银行、保险公司总部还不多,多数已进入广州的国际金融机构,其业务部门的等级不高。
第四,广州总部经济发展不足,但是处于上升的时期。财富中文网2013年9月发布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上榜企业有79家,再次超越日本,上榜总数仅次于美国的132家。根据《财富》2012年500强企业分布看,北京汇集世界500强企业44家,上海5家,广州1家,深圳3家,台湾6家,香港4家。在“全球500强公司总部数目”这一指标排名上,广州不仅与纽约、东京、伦敦、中国香港等国际商贸中心差距明显,而且与北京、上海、台湾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虽然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不如美国,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并且中国存在赶超美国的势头。通过近10年中美上榜公司数量的比较可知,美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中国公司的比重逐步上升(见图3)。《财富》高级排行榜的编辑L. Michael Cacace曾预言,2014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将达到100~110家。事实上,中国如果保持现在的速度,上榜公司每年增长20%,到2015年,中国或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第一大国。
图3 2004~ 2013年世界500强中国大陆、美国上榜公司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财富》各年的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第五,政府管制过多,市场发育程度有待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商贸中心,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相当完善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而广州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够完善,政府的干预和管制过多,妨碍市场的公平竞争,不利于广州商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无论与世界上的国际商贸中心东京、纽约、中国香港等比较,还是与国内一线城市上海和北京等比较,广州总体上都不占优势,但是广州仍具有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有利条件。
第一,广州拥有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享有“千年商都”“天子南库”的美誉,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广州商都的历史源远流长,自秦汉起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商贸发展的历史。悠久的商业历史、浓厚的商业氛围、发达的商贸文明,为广州在未来打造成国际商贸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第二,广州的发展速度快,广州与世界上的著名国际商贸中心东京、纽约、中国香港等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广州的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开放程度的扩大成为推进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与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较快步入了发展市场经济的轨道,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推进,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43.0947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2423.439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907元增加至2011年的97588元,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从1978年的11.67%和58.59%下降至2011年的1.65%和36.84%,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29.74%上升至2011年的61.51%,逐步实现了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型城市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商贸服务型城市的过渡。在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的同时,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比例也不断调整和升级,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间的比例关系逐步满足了构建商贸型城市的需要。
随着地区经济总量向前推进,广州的内部市场逐渐成熟、扩大,从地区内消费增长状况看,广州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371元增长至2011年的64700元。广州城乡消费近年来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地区内需带动了地区消费的稳步增长,有效促进了广州地区商业服务资源增加。
即使与经济增速相对较快的国际商贸中心香港相比,广州与香港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1978年,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5.60亿美元,香港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82.97亿美元,广州仅为香港的13.99%; 2011年,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922.69亿美元,香港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433.02亿美元,广州升至香港的79.02%。1978年,广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38.73美元,香港为3823美元,广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香港的14.09%; 2011年,广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5102.99美元,香港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上升至34161美元,广州为香港的44.21%。随着广州与香港的差距日益缩小,广州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大。
第三,广州市和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国际商贸中心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而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是由政府和市场合力推动的。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某些关键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大大缩短了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进程。2013年8月初出台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政府提出要全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有望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第四,广州虽然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东京、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等都属于发达城市,这些老牌国际商贸中心进入了成熟阶段,增长潜力和增长空间比较有限,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而广州属于新兴市场地区,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未来仍可以保持较长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并且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往南连接珠三角、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往北连接中国中部、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广州的经济上升空间依然巨大。
第五,虽然广州邻近香港,但是未来广州与香港双国际商贸中心可以共存。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广州与香港之间既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也存在相互带动的关系。香港(国际商贸中心)与广州(拟建的国际商贸中心)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是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如果香港和广州差异性小,旅客选择去香港旅行和购物,可能就不会去广州;或者旅客去广州旅行和购物,可能就不会去香港。同样金额的消费,如果流向了香港,就不会流向广州;如果流向了广州,就不会流向香港。二是共同受益的相互带动关系。由于香港和广州距离近,去香港的旅客,可能还会去广州;同样去广州的旅客,可能还想去香港。香港和广州两个地方的共同吸引力,大于香港或广州各自的吸引力,因此到香港和广州旅行购物的人流会明显上升,这两个毗邻的国际商贸中心将产生相互带动的作用。其次,粤港澳合作的不断深化,对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有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粤港澳之间的经贸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入,甚至有可能构建“粤港澳特别合作区”,这将对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广州地处华南的交道枢纽中心,香港是中国大陆的南大门,两地具有不同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不同导致两地发展商贸产业的结构和侧重点不同。虽然广州毗邻香港这个国际商贸中心,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商贸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表明邻近香港国际商贸中心的地理位置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广州商贸产业的发展,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
(三)打造国际商贸中心以促进广州消费的增长
国际商贸中心应当具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拥有世界上排名领先的商贸产业市场容量。因为国际商贸中心必须是商贸产业极度发达的中心城市,所以它必须具备商贸产业的巨大规模或者市场容量。二是具有对世界商贸发展的引领能力和辐射能力。如果一个城市的商贸产业数量很多或者规模很大,但是商贸发展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商贸产业的发展水平落于人后,有数量但没质量,有总量但不领先,这种城市只能被称为地区商贸中心,难以被称为国际商贸中心。三是商贸的软硬件环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果一个城市的商贸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没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那么该城市的商贸产业也不可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为商贸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决定的,而市场的硬软件环境是商贸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定价或议价能力。例如,纽约和伦敦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定价能力,巴黎在国际服装市场上具有定价议价能力,东京在精品仪器上具有国际定价能力等。如果一个城市对国际市场的价格毫无影响,则说明其不具备引领能力和辐射能力,该城市不能被称为国际商贸中心。
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是广州市促进消费的双轮驱动之一,也是广州后亚运和“十二五”的努力方向。国际购物天堂、国际采购中心、现代产业物流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和国际美食之都等,要把这些名称与广州联系在一起,广州该如何突破?
政府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政府在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当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呢?政府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越俎代庖,不按照市场规律行事,过度干预市场,盲目搞大开发铺大摊子,创造无效或低效的供给,造成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政府的职责就是打造适合批发、零售、金融、会展、旅游、饮食、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不仅包括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政策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市容市貌等硬件环境,而且包括法制规范、市场监管、开放程度、文化底蕴、营商环境、税费规范等软环境。当软硬环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时,再配合中心城市的历史选择和交通枢纽的便捷程度,自然而然地形成商贸产业的洼地效应和集聚效应,从而快速推动该城市商贸产业的发展;该城市商贸产业的快速发展,又使当地政府有更多的财力和更好的基础来进一步改善商贸产业的软硬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商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就是说,政府打造软硬环境的“有形之手”和市场自发发展的“无形之手”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本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跳跃性发展。
1.加快国际商贸中心的硬环境建设
国际商贸中心的硬环境建设,应当遵从“供给创造需求”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一分资金能够撬动几分资金甚至几十分资金,通过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创造更多的有效需求,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盲目投资和建设容易造成资金和资源的低效利用。具体而言,硬环境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1)通过统筹规划,打造广州旅游业的知名品牌,提升广州旅游业的竞争力
广州不像其他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广州旅游业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其历史、人文和生态资源优势,广州旅游业发展可以考虑以下对策。第一,整合珠三角旅游资源,推动珠三角旅游资源一体化。广州旅游资源并不算丰富,光凭广州一个城市的力量,是难以与北京、上海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相抗衡的。目前地方政府需要挖掘珠三角九个城市的旅游资源优势,精心设计旅游路线,可分为长线、中线和短线。长线从珠江口东岸到西岸,把九个城市串联起来。中线由三个以上的市对接,城市间相邻最好,隔开也可以。短线一般是一个城市的范围,或者相邻的两个城市。以珠三角旅游资源一体化为契机,共同打造“珠三角城际旅游大联动”品牌,实现珠三角各地市的客源互换,树立珠三角旅游整体形象,并将宣传面逐步辐射到泛珠三角乃至全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第二,遵循产品特色化和精品化原则。广州虽然旅游景点众多,但除了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水上世界和香江野生动物园等少数旅游景点之外,其他旅游景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广州旅游业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广州只有打造更多精品化和特色化的旅游景点,才能增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从而推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第三,培育一批以骨干旅行社为核心的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旅行社。继续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旅游企业改组、改造和重组,成立一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创办中外合资旅行社,吸引优质的国外品牌旅行社进驻广州,逐步实现广州旅行社行业在管理体制、服务标准、市场拓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第四,抓住“72小时过境免签”的契机,推动广州入境游的发展。国务院批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13年6月开始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按照“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规定,持有第三国机票和签证的外国人途经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时,可免持中国签证在广东省内停留72小时。广州旅游部门应当抓住“72小时过境免签”的契机,根据过境外国游客群体的特点,制定羊城经典游、主题公园游、休闲美食游、都市风情游等一日、两日、三日高端短线游产品,满足过境外国游客的各种需求,积极推动广州入境游的快速发展。第五,广州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如旅游节、美食节等),应当与拉动本地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广州的旅游节、美食节等,在举办时对拉动当地消费尤其是拉动外地消费的作用有限,这些活动应当与促进消费结合起来,进行更广泛的宣传与更准确的定位,增强这些活动的吸引力,使广州美食节和旅游节等成为吸引本地以及外地旅游和消费的品牌活动。
(2)切实推进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龙头批发市场或者专业批发市场群
批发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是广州区域性商贸中心地位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广州批发市场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得益于广州这个“千年商都”长期积累的商业氛围和市场资源,而且得益于广州是世界制造中心——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枢纽中心和集散中心。具体而言,可从几个方面大力促进广州批发市场的发展。
第一,尽快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和网点布局规划,将广州批发市场的网点数量、行业结构、网点规模和发展水平全面系统地规划出来,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企业发展提供依据,防止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使广州批发市场在政府引导下有序发展。
第二,进行市场功能创新,批发市场应具有交易集散功能、信息功能、主题会展功能、物流配送功能、加工包装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等。广州批发市场要尽快完善和拓宽自身的各种功能,尤其是借助广交会的影响大力发展会展功能,成为“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第三,大力吸引有一定规模的批发企业和一级代理商、生产企业分销机构入场经营,利用这些现代批发组织带动整个市场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同时,要建立市场准入门槛和淘汰机制,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商户或经营毫无起色的商户。
第四,积极引入诸如拍卖、招标、期货、电子商务、集中委托上市等现代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由于传统有形的批发市场受交易时空限制,其辐射面有限,广州批发市场必须在网络市场上下功夫,利用网络市场,分步实现商品的采购、交易、分销及结算过程的网络化、电子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同行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
第五,采用现代营销手段提高市场知名度,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入场,大力引进名牌产品,尤其是国外名牌商品,提高商品经营档次,同时积极培育属于批发市场的品牌商品,或属于批发市场中经营商户的品牌商品,通过建设自己产品的品牌形象,来提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打造行业知名品牌。
第六,建立批发市场自己的行业协会组织,并真正起到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部门制定促进批发市场发展的有关法规、政策和规划;主动向政府职能部门反映市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组织各种专业性博览会和订货会,统一策划宣传,提高广州批发市场整体辐射力;建立广州批发市场专业网站,打造广州批发市场公共信息、交易平台;推动广州同业批发市场联合起来,采取各种联盟形式,走共同发展之路等。
(3)积极发展高端商业和特色商业,打造国际购物天堂特色区
① 大力发展现代高端零售业,提升其高端化、国际化水平
以大型现代高端商业载体为依托,广泛引进高端百货店、国内外知名品牌旗舰店、专卖店和高端品牌商品;大力发展大卖场、连锁超市、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等新兴业态业种,以新兴业态业种改造传统商业,引导形成和发展新兴业态业种商业街,提高高端商业网点和品牌商品的比重,以提升零售商业的档次和水平。
② 挖掘和发挥老字号企业的作用,加快培育广州特色商业的国际知名品牌
为加快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打造国际购物天堂,有必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加快培育广州特色商业的国际知名品牌,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发挥老字号企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③ 结合广州“123”城市战略,打造新兴的核心商圈,优化广州商业的空间布局
2012年11月4日,广州市规划局首次公布“123”城市功能布局规划,提出“优化提升一个都会区、创新发展两个新城区、扩容提质三个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广州老城区商业配套很完善,如天河区、越秀区和荔湾区,但是新兴地区的商业配套则很不完善,如增城区、番禺区、白云区、黄埔区等。紧紧围绕“123”城市规划,可以在一些新兴地区加大力度打造新兴核心商圈,以优化广州的商业空间布局。例如,东部包括信盈城、增城万达广场、东汇城、挂绿广场、泰富广场在内的增城商圈,南部包括奥园广场、荔园新天地、奥园养生广场、哈街、大润发广场在内的市桥南商圈,西部包括国昌新城市广场、金沙湾财富广场、永旺梦乐城、金沙·山海名门在内的金沙洲商圈,北部包括白云万达广场、五号停机坪、绿地广场在内的白云新城商圈。这些新兴核心商圈的打造,有利于提高这些地区居民购物的便利性,也有利于增加这些地区居民的消费意愿。
④ 依托交通枢纽,打造区域性购物中心,吸引外地旅客消费
以机场、会展中心、地铁南站、火车站等交道枢纽为载体,打造交通枢纽购物中心,增加过往旅客的消费。中国香港机场、新加坡机场等除了作为运输中心之外,其本身也是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广州机场虽然也设了购物场所,但是对过往旅客的吸引力不足,如果建成一个购物中心,大力加强其对过往旅客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广州的消费,也有助于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广州火车站作为广州的一个城市名片,一直给人脏乱差的印象,并且只有地下中低端商场这一个购物场所,对过往旅客购物的吸引力很弱,如果大力加以改造,有利于增加广州的消费和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
(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造广州国际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先行区
当前电子商务越来越流行,在一些商贸领域有取代传统商贸业成为主流商贸业的趋势。当前,广州电子商务业相对浙江、北京、上海等出现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打造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不但需要拥有发达的传统商贸业,而且需要拥有发达的电子商贸业。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加快电子商务所必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州市政府要积极参与,加大投资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投入,尽快建设新一代的高速信息传递骨干网络和宽带互联网,提高上网的速度,降低上网的费用。要组织必要的技术攻关,购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开发和引进相关软件,使广州市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能跟上世界的步伐。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的力度,尽快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内部信息管理的电子化,为推动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 完善诚信体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电子商务的诚实守信,不仅是电子商务网站在其经济行为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而且是电商交易各方参与者需要恪守的原则,如此才能保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广州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建立起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广州市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信用认证中心和全市联网的信用等级数据库,对参与电子商务的每个用户进行信用等级的动态评价,并向其发放数字等级证书,增强电子商务交易的可靠性,解决目前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
③ 依托批发市场构建网上专业采购平台,鼓励批发贸易商开展网上批发贸易业务
广州市政府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进一步推动本地批发市场的发展,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依托有条件的批发市场或者交易中心,构建网上专业采购平台,促使这些批发市场或交易中心发展形成上下线相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综合采购平台,以整体提升市场的聚集和辐射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批发商、分销商和批发市场商家,依托自主商品品牌,建设网上商城,发展B2C模式电子商务,或者借助B2B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等)开展网上批发贸易业务,扩大批发贸易规模和增强竞争力。
④ 引导和支持零售商家开展网上销售业务
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零售商家借助C2C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如淘宝网等)建设网店或网上商城,积极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形成实体店与虚拟店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扩大销售规模和增强竞争力。
⑤ 塑造更多的广州知名电子商务品牌
2012年1月6日,一呼百应、梦芭莎、中经汇通、太平洋网络、唯品会、酷狗、环球市场等企业获得“广州市电子商务十佳企业”荣誉称号。虽然这些广州电子商务企业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广州的电子商务十佳企业与全国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京东商城、淘宝网、当当网等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相当多的商贸领域,电子商务有超过甚至取代传统商务的趋势,因此,广州市政府应当审时度势、抓住契机,投入更多的发展资金,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极力打造本地的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品牌,促进本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5)在未来十年努力建设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乃至全国性金融中心
北边有北京和上海两个全国性金融中心,南边邻近深圳全国性金融中心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广州的金融业发展如何突破?2011年《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年)》和《关于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2011-2015年)》出台,广州确立了“十年打造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区域金融中心可以分成全球性区域金融中心、全国性区域金融中心和省内区域金融中心,广州的目标是未来打造成为全球性区域金融中心乃至全国性金融中心。为此,广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金融业的发展。
① 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搭建广州全球性区域金融中心框架
2012年,广州市的存贷款余额为50123.0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3.42%,与深圳的存贷款余额51470.74亿元大致相当,这表明广州金融业增加值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上,在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方面与深圳基本没有差距。但是,广州的证券、保险、票据、租赁和期货等业务的规模较小,对广州金融业增加值的贡献比较有限,与深圳金融市场存在较大差距。除了2012年8月创立的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和2012年9月成立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之外,广州还需要加大股票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票据市场和金融租赁市场等的建设力度,在未来着力打造更加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
②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广州金融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促进金融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有效地配置,从而促进广州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征信制度的建设,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地防范各种不讲诚信的行为。加强保护金融权益的法制建设,解决金融维权案件审判难、执行难的问题,切实保护金融企业的正当权益。银行、税务、工商、审计、司法等部门要互相支持,疏通信息渠道,尽快建立起企事业单位、个人信用记录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全社会的共享与运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广州金融业和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③ 抓住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契机,积极扶持广州民营银行业的发展
虽然民营银行营业网点少,受地域限制,吸收存款的能力比不过国有银行,但是,民营银行产权更为明晰,经营机制更为灵活,具有较高的金融服务效率和市场灵敏度,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需要,并且民营银行对本行业非常熟悉,特别在软信息的获取上,比国有银行有优势。基于民营银行的这些优势和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未来最有可能爆发性增长的银行机构必然是民营银行,而非国有银行。广州要在金融业的发展上赶超深圳甚至北京和上海,应当抓住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开民营资金进入银行业的发展契机,立即展开政策攻势,积极采取各种可能措施在广州设立和发展民营银行,迅速奠定广州民营银行在全国的领头羊地位。
④ 建立健全金融体制和完善金融监管
全球性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遵循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需要建立系统、严明、高效并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及经济监督机制;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货币调控体系;需要建立充分、合理、公平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公司体系。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不完善成为制约广州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广州市政府除了引进更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培养更多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和构建更多的金融交易平台之外,还应当更加重视健全本市的金融制度和完善本地区的金融监管。
⑤ 打造包括香港中环、深圳前海和广州珠江金融城在内的全球超级金融大都会
深圳毗邻香港,但是深圳的金融业发展不但不慢,而且明显快于国内其他城市。也就是说,邻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深圳全国性金融中心,并不会减弱广州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反而有可能对广州金融发展有利。广州可以与香港、深圳联合,打造包括香港(中环)、深圳(前海)和广州(珠江金融城)在内的全球超级金融大都会,从而在华南地区建造一艘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级金融航母。
(6)全力以赴推动会展业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2年)》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明确提出广州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为广州加快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指明了方向。
① 完善展馆相关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展馆的服务水平
在大型展会期间,广州琶洲展馆周边的交通拥挤,停车位稀缺,酒店设施吃紧,就餐不方便,餐饮价格高,互联网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如果前来参展的客商感觉不太方便,会影响广州会展业的参展质量和整体形象。因此,广州应当花大力气整治好国际展馆周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好与国际展馆相关的交通、酒店、餐饮、停车场、互联网等设施,提高展会的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国外会展落户广州,促进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② 打造品牌展会,培育龙头企业
广州会展业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广州展会数量多,但是著名展会品牌的比例较少;二是广州的本土展览企业数量较少、规模档次较低、专业水平不高、竞争力较弱,无论是数量还是办展质量均有待提高。因此,广州市政府应从两个方面来提升广州会展业的层次:一是积极整合周边城市的资源,为区域经济合作、商品经贸交流提供平台,自觉摒弃一些规模小、档次低的展览,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展会品牌,不断扩大其规模效应和影响力,争取步入世界品牌展会的行列;二是集中广州会展业的现有优势,组建大型展览集团,并加强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的合作,引入国际知名展会品牌,增强广州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 加强对会展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展览会名称核准和审批制定相关登记制度;设立展览业准入条件,建议所有展览公司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300万元;建立展览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二是加强对展销会合同的监管。要制订展销会举办者与参展商的合同规范文本,减少和杜绝合同欺诈行为的发生,依法保护其知识产权。三是加强展销会现场的监管管理。现场巡查或驻场办公,对参展商品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假冒商品入场展示、销售,处理消费者投诉,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四是运用经济户口及企业信用管理手段,建立展销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可将办展企业按其信用情况,分为若干等级,实行动态管理。
2.推动国际商贸中心的软环境建设
广州的硬环境建设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好的,相对落后的反而是软环境方面的建设。为了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广州必须加大力气促进广州软环境的建设,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打造国际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推动营商和办事规则国际化,构建公平公正、诚实守信、高效透明、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在打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先行一步,推动广州在全省率先基本形成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率先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提升境外投资者对广州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广州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一任务对于广州来说任重而道远,很多事情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广州虽然有“千年商都”的称号,但是营商环境的法制化和国际化水平离世界上的国际商贸中心仍有不小的差距,为了在未来建成国际商贸中心,广州应当加大力度加快本市国际化和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步伐。
(2)给予市场更多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市场环境越自由,越有利于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市场管制得越多,越会限制市场的发展。以迪拜为例,20世纪70~90年代,中东地区许多城市在石油开采和交易方面超过迪拜,这一时期的迪拜既不是富城,也不是名城。之后,在短短十余年间,迪拜异军突起,成长迅速,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商贸中心。迪拜之所以取得跳跃式的发展成就,除了迪拜的决策者大胆地提出“定位高端,超常发展”的发展思路之外,迪拜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是其成功的关键。国际商界已经公认,迪拜具有世界上最自由的营商环境。迪拜的各种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短期内几乎全免。世界各地的商品和货币可以自由地进出迪拜,许多商品的价格甚至低于原产地,被投资者和消费者称为购物天堂。虽然不能够照搬照套迪拜的模式,但是迪拜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经验是值得广州借鉴的,广州虽然也具有类似迪拜的“定位高端,超常发展”的发展思路,但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进程明显慢于迪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提升自由度和开放度方面,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一线城市并无实质的差别,更不用说与迪拜相比了,广州并不能形成“洼地”效应,也无法吸引大量的境内外商贸企业进驻。因此,广州要加快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步伐,必须大力促进市场自由化和开放性,减少政府对市场过多的干预,努力打造最自由和最开放的营商环境。
(3)构建发达的网络体系
国际商贸中心需要有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络平台(虚拟空间)和物联网络系统(物理空间)。互联网络平台指电子商务平台,可实现交易信息撮合和交易合约完成的功能。物联网络就是物流、配送系统,可以实现商品的流动和送达。
2013年3月20日,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首度发布《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城市十强榜单》(见表11),北京以总分最高位居第1,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紧随其后。北京良好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如慧聪网、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中国、凡客诚品等知名网络零售企业。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诞生了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网盛生意宝等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其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扶持力度大,营造了较好的发展氛围。而广州虽然排在第4位,排名比较靠前,但是广州拥有的知名电子商务品牌偏少,与北京和杭州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互联网对城市商贸发展日益重要的时代,为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广州仍需加大力气发展电子商务,打造更多的知名企业,努力缩小与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电子商务城市之间的差距。
表11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城市十强榜单
资料来源:电子商务研究网,http://www.100ec.cn/。
(4)打造具有良好信用的消费环境
对假冒伪劣商品采取高压打击的态度,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广州跟香港相比,劣势是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较差,但是广州也有优势,那就是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与其他城市的交流更加便利,如果把广州打造成类似于香港这样的国际商贸中心,不但可以拉动广州本地的消费,而且可以把广州周边地区或者国内其他省份的消费拉到广州,从而可以极大地拉动广州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