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兄弟省市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经验

(一)以宏大战略引领对外经贸工作

1.湖北的“开放先导”战略

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湖北提出了“开放先导”战略。湖北认为,开放的水平决定发展水平,开放的空间决定发展空间。以开放为先导,说到底就是要把开放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引爆发展能量、提升发展水平的导线和引擎,将全省导入冲破“内陆意识”束缚而走向全方位开放的轨道;将开放意识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而形成“既立足湖北发展湖北、又跳出湖北发展湖北”的新格局、大格局。

“开放先导”战略认为,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从全球化发展进程看,开放的趋势不会逆转;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看,外需作用不可忽视;从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看,市场经济就是开放的经济;从创新驱动的路径看,创新驱动离不开开放;从培育和检验区域竞争力的标准看,开放是最重要的标准;从湖北的发展实际看,扩大开放是必然选择。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继续深化对扩大开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在实践中,“开放先导”战略可以具体表现为:敢开放(敢不敢开放,要害在于思想);真开放(就是要破除老观念,树立新理念);先开放(谁先开放,谁就能赢得主动权。沿海地区得改革开放之先,率先实现了发展,现在轮到我们了);全开放(就是全方位的开放、全面的开放,只有不断开放,才能有效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为我所用)。

2.湖南的“开放崛起”战略

湖南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调整、促转型、促改革、促发展,坚持开放崛起,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开放崛起”战略,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外贸扩总量转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开拓出口市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要积极扩大进口,重点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二是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要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大力引进人才、智力资源,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是不断拓展开放空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协调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大湘西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对外开放,加快县域经济开放发展,提升园区开放开发水平。

四是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全省产业竞争力。要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外资投向引导,扩大开放领域。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承载能力。要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和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放平台建设。

3.上海四大中心建设目标与江苏的“四个转变”战略

近年来,上海提出了建设全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宏伟目标,希望能“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江苏正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四个转变”:加快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推动对外贸易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推动开发区建设向增创综合环境优势转变。

(二)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

样本省市非常重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江苏电子商务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支持购物中心、连锁企业建立有实体支撑的网络交易平台,其开发的全国首套外汇检测服务系统,大大方便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结售汇。上海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先试先行效应和溢出效应,通过“跨境通”电商平台,推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一般进口、保税进口通关模式,拓展保税进口模式试点范围,降低试点企业门槛,简化备案操作流程,吸引了大批企业参与跨境电商试点。目前已有包括亚马逊、1号店等大型电商在内的30家企业完成试点备案工作。浙江省杭州市根据地区和产业特点,开创了“创梦谷-外贸转型工厂”模式,通过eBay、Amazon、全球速卖通等国外电子商务主流网站,帮助工厂承接跨境小业务和实现外贸企业的产品进入欧美国家主流市场。福建以“园区+平台”模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形成了福州电子商务产业园、鲤城区泉州网商创业园区、丰泽区领SHOW天地电子商务基地、服装城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园区。

(三)办好办精标志性开放平台,以点撬面

1.上海自贸试验区

2013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开张。上海自贸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上海自贸区成为目前大陆综合开放层次最高的区域,其成立吸引了全国及全球的目光。上海自贸区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国内首次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否定列表)管理模式

《方案》表述: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试验区内试点开展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2)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方案》表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自贸区内企业和个人的跨境交易提供了进一步的便利。根据规定,在自贸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外投资;注册在试验区内的外资企业,可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除个人外,对于中外机构的投融资便利化也有所扩大。根据《意见》,注册在试验区内的外资企业,可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其境外母公司还可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中资企业则可以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也可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方案》表述: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强对试验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

总体来看,上海自贸区将赋予企业国际化运营、贸易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等更大幅度的优惠政策,正式挂牌运营后会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企业在自贸区投资;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内第一个自贸区,实施境内关外特殊政策,通关服务更加便利、快捷,将吸引更多进出口货物经由自贸区通关,促进当地贸易、物流、航运大发展。

2.福建的平潭岛开发

平潭岛是祖国大陆对台开放的最前沿,代表了对台开放的最高水平。平潭岛有着开发开放的优越条件。一是离台湾最近,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与台湾新竹港相距仅100多海里。二是交通条件优越,京、沪、台高速和京、沪高速都规划经过平潭岛。三是资源丰富,平潭岛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潮汐能资源、旅游资源等。

据介绍,平潭岛的开发开放战略定位是:政治上是两种体制的融合,经济上是闽台产业发展高度一体化。为实现上述战略定位,平潭岛开发开放着重从如何理顺管理体制入手,探索实行全新的管理模式。同时探索两岸共同开发的“五同”模式,即“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互利共赢”。

2009年,在国务院指导下福建省设立了平潭综合实验区,2011年11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要求“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两岸区域合作综合实验,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福建提出,今后5年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初步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福建也推出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提到不只要在内容上更为简洁,在开放力度上也要大得多。


专栏1:平潭岛金融业对台开放

在金融领域,对普通外资多有限制的几个行业,均对台湾服务提供者放开。如除台湾服务提供者外,限制投资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必须符合金融业的监管规定);除台湾服务提供者外,限制投资保险公司(含集团公司,寿险公司外方投资比例不超过50%)、保险中介机构(含保险经纪、代理、公估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限制投资证券公司(台湾投资者可达51%,其他港澳及外资参股比例不超过49%)、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方参股比例不超过49%)、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仅限台湾、香港、澳门证券公司,台资参股比例不超过50%,港、澳参股比例不超过49%)、期货公司(仅限台湾、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参股比例不超过49%)等。


除此之外,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平潭实施全岛放开政策,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对台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例如,对平潭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当前,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商业活动和外商投资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13年新批外资企业有62家,其中台资企业有53家;企业总数达到3785家,内、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历史性跨越300亿元。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新增市场主体2387家,同比增长98.25%。

(四)依托省情探索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模式

1.江苏:沿“引资—选资—引智”路径升级引资模式

改革开放早期,在对境外经济要素的利用方式上,主要是单向的招商引资,即把产业和资本“引进来”。引资模式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推动发展,走的是“粗放型”发展道路,对土地、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资源依赖较大。从产业结构来看,这种模式一般依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服务业比重较低,自有技术相对缺乏。例如,江苏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虽占全球的2/5和1/7左右,但绝大多数是外国专利。

随着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程度的日益增强,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外资利用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型,这样,才能对外资更好取舍,更好选择。

由此,江苏逐步改变利用外资策略,将千方百计吸引外资的做法转变为优选精选外资,推动外资利用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着重鼓励外资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注重外资投向的产业关联效应,由原来单一向制造业倾斜,转为向上中下游的关联产业和农业、工业、服务业多元投资;在制造业投资方面,针对江苏产业结构高端制造业缺乏,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的现状,重点引进一些大、高、新投资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旗舰式高端制造企业。

在新的发展阶段,在注重引资规模的同时,注重引智,将引智放在比引资更重要的地位,大力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大力引进研发机构,实现由引进资金向引进全要素的转变。从产业发展层次看,争取通过全要素引进,激发创新活力,改变“高端产品、低端环节”的状况。

2.湖北:产业链招商与“六外”联动

产业链招商的重点是找准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围绕现有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进行“补链”,对现有优势产业链,从科技、金融、信息化提升以及品牌引领入手进行“强链”。通过有针对性的项目引进,推动产业、科技、信息化、文化、金融相融合,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倍增,做大做优做强。

具体来说,“补链”就是要寻找产业链条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紧抓“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将产业链延伸,做大规模,做优配套,以满足产业关联发展的需要。“补链”的主攻对象是:能够支撑起整个产业链的数家相关产业企业或在产业链中具重要地位的龙头企业。其在这些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已拥有较强的优势,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建链”就是对于在湖北已有一定项目,但尚未形成支柱产业,通过引进该产业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并以之为基础,辐射、延伸,从而建立全新的产业链条,培育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湖北未来的发展积蓄动力。“建链”的主攻对象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而湖北又有发展和承接优势的产业。

“强链”就是通过注入科技、信息化和品牌元素,促进现有产业不断精细化,提升现有企业的质量效益,将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强链”的主攻对象是:相关产业发展已相当成熟,不仅涌现出一定数量在全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而且配套发达,产业链条相对完善,整个产业具有竞争力,但产业的技术和品牌未形成绝对领先优势,产业利润受硬性成本影响较大,后进地区容易赶超的产业。

相比传统招商方式,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或目标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


专栏2:中国车都的产业链招商

武汉外引内联,精心打造“中国车都”。目前武汉已经引进了标致、雪铁龙公司、东风公司、本田、通用、雷诺等企业或品牌,建立了神龙汽车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武汉基地、东风雷诺公司、东风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三环集团、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8家整车生产厂,28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家,乘用车年生产能力为135万辆。武汉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拥有两家总产量超过300万辆汽车企业的城市。

为什么全球汽车业巨头纷纷入驻武汉?其一,武汉有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以武汉为中心,包括从采矿、钢铁冶炼,到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的各个环节,目前是中国最完美的汽车产业链。武汉从技术研发到高级技工拥有丰富的人才优势,地矿、冶金、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化工等各类专业性高等学校林立,每年培养大批各类毕业生供企业选择。

其二,武汉市政府提供支持措施及优惠政策。一是武汉市政府负责免费解决整车企业在武汉建立基地所需要的生产资质问题;二是武汉市政府工作专班负责完成整车企业在武汉建立基地所涉及的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等部门的立项、审批等手续;三是武汉市政府在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的支持,包括提供最优惠的地价、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五免五减半”的财政返还、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四是凡属省级财政以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费率;五是成立项目专班,为项目的立项、报批、筹建等环节提供代办服务。


此外,湖北着力实施“六外”联动,开辟外经贸新局面。湖北提出,搞好“六外”联动,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外贸发展的支持政策和促进资金,为外贸/外资企业打造宽松、健康的发展环境。

第一,以外资促进外贸出口。按照湖北产业政策的部署,引导外资投向、确定引资重点,着重加强对出口型三资企业的引资力度。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形成多形式、全方位引资的新格局。

第二,以外经带动外贸出口。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及高技术企业等经济实体以各种方式组建海外企业;积极参加承揽国外承包工程,争取承揽从咨询、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经营到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的总承包工程项目,提高对外工程承包的经济效益。通过国际合作和援外项目带动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增强创汇能力。

第三,以外贸促外资、外经工作。不断扩大外贸出口,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湖北;通过外贸出口,培育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外经工作的发展。

此外,湖北还提出要完善外事工作、扩大吸收服务外包、强化外智引入,希望打造“六外”联动的大开放格局,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京沪:重视总部经济,吸引万商云集

截至2013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家的总部落户北京,数量居世界第一。北京首次超越拥有47家总部的东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之都”。

目前,全市一级总部企业总数已超过1200家。2012年,总部企业以占全市0.4%的单位数、25%左右的就业人数,创造全市近一半的增加值,实现近六成的收入和税收。

2013年,北京认定了8个总部经济集聚区、4个总部经济发展新区和6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中总部企业数量占全市的61%,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超过4500家,北京外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数量达714家。

2013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总部企业在京发展的工作意见》,给予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京央企、市属国企和民营企业公平发展的市场主体地位。总部企业集聚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介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近280家在京投资发展,它们中的1/3把地区总部设在这里,使北京向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迈进了一步。统计显示,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外资跨国公司中,80%左右为投资性公司,20%左右为管理型公司。在全市各区县中,朝阳区内地区级总部企业数量最多,接近100家。

上海也注重集聚国外大企业和地区总部,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事业部全球总部和各种功能性机构,吸引国内大企业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培育大型跨国经营企业;集聚采用现代国际贸易运行新模式的企业,吸引国内外企业的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等集聚;集聚商品和服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吸引国内外企业产业链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环节,汇聚研发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增值服务中心、品牌培育中心和旗舰店;集聚国际国内贸易组织、贸易促进机构和行业组织,吸引国际贸易组织分支机构入驻并开展重要的商务活动,集聚国际国内贸易促进机构、行业组织以及检验检测、认证和评级机构。

4.湖南:“软硬环境”招商

在全国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透明度越来越高,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把良好的营商、发展环境等软实力看成第一生产力,招商引资战略竞争的重点已经超越单纯拼政策的阶段,进入较量综合发展软实力的阶段。

第一,优化人文环境。大力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等湖湘文化优秀传统,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浓厚氛围,积极倡导发展实体经济。第二,优化政务环境。紧紧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四个政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提高各级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第三,优化司法环境。坚持公正廉洁高效司法,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第四,优化生活环境。大力发展购物、餐饮、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湖南和外地来湘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让他们在湖南过得舒适、舒心。

另外,湖南也竭力完善招商引资的硬环境。例如,近年来,湖南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重点支持,强力推进。近三年每年标准厂房建设面积均超过1000万平方米,建设力度还在不断加大。


专栏3:湖南的标准厂房建设

标准厂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快速投产;第二是减少资金投入;第三是免除办理各项手续的麻烦;第四是没有后顾之忧。很多企业落户湖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冲着标准厂房而来的。如欧姆龙2009年5月签署协议,7月份就正式开工投产,就是得益于标准厂房建设。

从2009年起,郴州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引导全市产业园区新建标准厂房,并将建设任务和指标以责任状形式下达给11个县(市、区)和2个市属园区。同时鼓励个人或法人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建设标准厂房。近4年共建成标准厂房758万平方米,承接沿海转移各类企业1082家,标准厂房出租率在95%以上。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保持全省第二的地位。

5.辽宁:不同地区差异化错位招商

辽宁的每个城市、园区都力求凸显各自的主题、特色、分工,实现特色招商,差异竞争。例如,沈阳招商主题概念是:沈阳“四大发展空间”。大连市则是:大连钻石港湾。本溪主题概念则是:中国北方药谷。

在园区招商方面,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进行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产业集群招商。丹东新区组团:重点进行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招商。葫芦岛绥中滨海经济区:重点进行数字技术产业集群招商。盘锦化工产业园:重点进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招商。

6.闽台合作中的产业层次提升

目前闽台产业对接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阶段,福建不断尝试提升两岸产业合作层次。未来的深化发展着力于拓展产业合作领域(由以制造业为主向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升级产业合作层次(从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低端合作上升到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共建及行业标准制定等的高层次合作,建构垂直与水平分工并重的海西对台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优化产业合作模式(引导台资与本地企业建立协作网络,鼓励互相参股,构建合作研发的激励机制,推动台资企业与本土企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以及推进产业双向投资合作。这些都对海西对台产业对接(转移)的建设提出了高要求,包括建立两岸产业深度合作促进机制,完善两岸产业合作的资本通道、技术通道、人才通道、市场通路,以及两岸经贸政策协调对接和信用经济环境的打造等。

(五)“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推动开放向纵深发展

1.上海版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一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投资准入管理制度,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以外则非禁即入、充分开放,企业只要按法定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我国原有的审批方式是正面清单管理,禁止类、限制类不能做,允许类、鼓励类的还需要批准。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动态管理经济项目,并加大了改革力度。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最快4天可拿到营业执照,缩短了审批周期;其备案主要由自贸试验区管理部门依托网络完成,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了投资的便利性。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迈出的重大步伐,是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标志性措施。

2014年7月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修订后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4版),新版负面清单共139条特别管理措施,较2013版减少了51条,缩短幅度为26.8%。2014版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节选)如表1所示。

表1 2014版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节选)

2.福建版负面清单

2014年5月31日,共包含14个行业门类、99条特别管理措施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正式实施(见表2)。这是自上海自贸区之后国内的第二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是一种“非列入即开放”的“宽进”模式。

表2 《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节选)

3.四川版负面清单

2014年,成都充分发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开启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3个试点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公开发布了各自的第一份“负面清单”,共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区域发展、环境保护四大领域。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制定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120项,包括禁止投资类41项、限制投资类79项;成都高新区的负面清单则结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定位和要求,突出高新区区域特色,其“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69项;龙泉驿区(经开区)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涉及16个行业、44个领域,共157项。

与上海和平潭负面清单只针对外资不一样,四川还同时出台了对内资的负面清单,扩大对民企的市场开放。

(六)探索“走出去”模式,加快“走出去”步伐

1.江苏、湖北的“驻在国营销中心”模式

江苏在这方面起步最早,自1996年开始在海外设点组建经贸网络,2002年年初在省外经贸厅筹建海外发展办公室,全面负责海外工作的管理和协调,目前已在德国、英国、法国、瑞典、荷兰、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十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经贸代表机构,初步形成了“欧洲”“亚洲”两个区域中心。

湖北企业(驻在国/地区)营销中心(以下简称“营销中心”)是以湖北省商务厅官方机构为背景,以多年来湖北在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和成套设备进出口方面建立的基础,集聚政策、人才、信息优势,通过营销中心,针对中国和驻在地区在资源、工业、信息、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事宜,广泛开展政策与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及时发布重要信息,为政府和部门决策、企业投资提供参考借鉴。进一步提高湖北与驻在地区深化经贸合作的及时性、有效性。

营销中心通过建立网络电子信息库,对整个驻在地区合作信息和商贸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评估和归档。掌握湖北企业对驻在地区投资项目以及驻在地区企业对湖北投资项目的进度,有效管理各项贸易投资信息,完善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

营销中心会定期在湖北和驻在地区企业中举办贸易、投资项目推介会及信息发布会。积极对各有关商会、行业组织、各大企业、引资合作机构等宣传政策与信息,利用当地各种媒体发布推广中心信息。定期举行介绍湖北各市(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专题活动,针对重点行业邀请客商参观洽谈,促进双方企业签订贸易订单。

现在,湖北已经建立了美国、欧盟、南美、东盟、非洲五大营销中心,为大量鄂企“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专栏4:湖北企业(美国)营销中心的运作模式

“湖北企业(美国)营销中心”项目实施总原则是“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省商务厅策划并组织、推荐企业参加该项目。中国中东贸易促进中心(美国)投资控股公司按市场化原则建设该项目并负责项目具体运营工作,在国内通过湖北海兰达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北企业联络、沟通并提供产品采购、投融资咨询等工作;在美国亚特兰大建立服务商联合体,为湖北企业与美国及拉美企业提供商贸信息、法律、会计、投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2.浙江:集群式“走出去”

大量民间资本来源于同一地区,又共同流向国外特定区域或产业,企业之间纽带比较牢固,有利于提高“走出去”投资企业的境外存活率。集群式或抱团式“走出去”在发达地区的投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大型企业牵头建立合作区。浙江在这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其对“两反两保”的涉案产业进行重点推进,建立外园区,并通过集群式开发,为对外投资的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促进境外投资企业更快地生存和发展。目前全省已经审批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有8个,其中国家级4个,居全国第一。这些合作区将浙江企业整合在一起,加快了浙江产业转移的步伐。例如,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建立的康吉工业园,2010年吸引了温州地区的宏盛达、鑫尔泰、伊斯利等14家鞋厂和鑫吉彩印厂、吉信木材加工厂、利吉尔家具厂等企业入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另一种是营销网络型集群式对外投资,即在境外建立品牌展示中心或中国商品城。浙江2010年在中国澳门和匈牙利分别建立了浙江品牌展示中心,其中入驻匈牙利浙江品牌展示中心的浙江企业就有300多家,共同推动浙江小商品“走出去”。

3.建立多维政策支撑体系

各省市围绕五大政策领域,为企业境外投资保驾护航。

一是财政政策。例如,江苏每年设立总额达2亿元的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分别给予实际投资额的1.5%、3%、10%的补助;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展品运输费用最高可以享受全额补助。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江苏正在筹划数十亿元规模的海外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境外投资项目。浙江对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别制定了专门政策,对境外投资给予支持,例如,省政府批准启动《浙江省中小企业全球化绿卡计划》,通过政府资助及补贴的方式,选择支持200余家企业到海外设立“海外浙江工业园”(首选美国),促成50家企业境外上市;联动花旗银行调拨不少于250亿元人民币(每年50亿元,共5年)的资金,对入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税收政策。江苏规定在境外设立商品专业市场而带动的商品出口,对境外资源投资的设备、境外加工所使用的设备、零配件等半成品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凡境外投资企业按所在国(地区)税法规定或政府规定获得的减免所得税,视同已交所得税予以抵免。浙江除落实双边税收协定进行税收抵免外,针对境外投资企业所引进的高端跨国人才以及长期派驻境外的高管,经批准,可给予个人所得税的返还,其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及科研经费等可列入成本核算。从单位和个人、货物和人员流动方面均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和实际的支持。

三是信贷政策。企业融资瓶颈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障碍。不少省市都有积极的探索。例如,浙江对境外投资前景较好的大企业、大项目,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融资券;发挥浙江民企资金充裕和国有龙头企业的投融资平台,鼓励设立境外合作担保机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资本运作,通过境外上市获得资金支持,并投资海外,浙江民企境外上市蔚然成风。江苏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进出口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为江苏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对于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政策的投资行为,企业最低只需要项目投资额的30%的资本金,就可以获得进出口银行70%的配套融资。江苏还开展贴息贷款,例如,允许相关金融机构根据项目投资回收期确定境外投资专项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按照3.51%的出口卖方信贷利率执行,前期费用贷款利率在商业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对重点培育的本土跨国公司“走出去”项目,一年期以上贷款给予不超过1.5%的贴息。

四是保险政策。例如,江苏省财政对企业投保海外投资保险、担保等按实缴保费的30%给予资助。同时,开展外派劳务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投保试点工作。浙江对“走出去”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直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对境外相关工作人员投保意外伤害险,给予最高不超过保费支出50%的资助。

五是外汇政策。例如,江苏取消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境内机构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符合规定的国内外贷款、人民币购汇或实物、无形资产等进行直接投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也可留存境外用于其境外直接投资。

4.实行重点跟踪,提供综合服务

山东实行“十百千”工程:总结推广10个各具特色的境外投资成功案例,形成项目样板;跟踪100个在建、在谈项目,做好对接,促其升级,形成项目主力;筛选1000家有条件、有潜力开展境外投资的企业,进行政策培训、定向辅导、投资促进,形成项目储备。对大项目实行分工责任制,建立重点大项目跟踪推进机制,重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实施对外承包“三个一批”工程。即对项目实施一批,签约一批,跟踪一批。江苏实施“5·20”计划,选择20多家重点境外投资企业、20多个省级相关管理和服务部门、20多个外国在华投资促进机构、2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20多个副会长单位,加强彼此联系和沟通,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江苏每年动态评选5个领域的跨国经营企业50强,即10家贸易流通型跨国经营企业,10家资源寻求型跨国经营企业,10家制造加工型跨国经营企业,10家技术获取型跨国经营企业,10家工程总承包型跨国经营企业。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江苏跨国公司。对投资三个国家或地区、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山东发挥毗邻日韩的地缘优势,深度开发日韩服务贸易市场。上海通过改革创新释放制度红利,利用自贸区制度优势,将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并进一步优化境外投资流程,探索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境外投资等多种境外投资模式试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弘毅投资已通过自贸区跨境投资平台完成了对外投资项目,与苏宁电器共同收购PPTV,仅5天时间即完成过去需要几个月的审批流程;上海近期还开通“海外投资瞭望台”官方微博,搭建境外投资服务促进平台,通过多渠道实现融资、保险、法律、咨询、会计、信息等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境外投资活动。浙江建立省市县三级境外经贸纠纷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护境外投资企业和外派人员的正当权益。江苏于2013年,创建“江苏省海外投资发展服务网”,加快境外服务支持网络建设,更好地服务境外投资工作。

(七)搭建众多的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平台抓手

1.江苏的开发区建设

以开发区促进对外开放,是江苏发展的重要特点和经验。目前,江苏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有125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113个,全省每个县(市)都有开发区。江苏开发区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约1/3的生产总值和1/3的财政收入;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占全省的50.1%;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75.8%。目前,外商在江苏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设在开发区。江苏4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53个高新区的1/5。


专栏5:江苏昆山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

昆山开发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白手起家、自费创办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欧美、日韩、中国港澳台等45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近2000个项目,合同外资178亿美元,其中台资占比近50%,是全国最知名的台资高地。加上区内近年来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的10000多家内资企业,昆山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国企业最密集和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区之一,并形成了功能强大的全球IT制造业基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各类科技载体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基金等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目前共引进各类研发机构80余家,集聚软件和IC设计企业100余家。无锡高新区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和十大专业园区等创新载体,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吸引了35家外资研发中心入驻。

苏州工业园建立了“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亲商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创新建立更符合发展实际的新型海关监管体系;三是建立“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亲商服务机制,定期主动上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以来,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突破3000家,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达89个,76家世界500强企业入区投资。


江苏开发区也在不断升级之中。早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制造业水平和比重较低的阶段,开发区的发展重点在增长,因此,产业转移、产业聚集是有效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在于通过引进外资利用其他国家资源,而技术进步则主要是加工代工型和技术模仿型的。在开发区配置的环节更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目前,内外部环境变化已经使依靠产业转移实现开发区发展的方式难以为继——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是难以通过转移的方式建立的,因此,开发区发展的重点应转向“集聚要素、培育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培育新兴产业是江苏开发区未来转型方向之一。

2.上海的十大贸易平台建设

上海非常注重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建设,以这些平台为重要抓手,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

上海建设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主要包括:建设国家级会展设施平台,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建设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构建全球贸易网络枢纽节点;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促进平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增强市场体系价格发现功能;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平台,大力发展和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建设近悦远来的购物和消费平台,推动上海“购物天堂”建设;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平台,提高贸易主体市场竞争力;建设财经信息国际信息港平台,促进财经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设国际贸易机构集聚平台,形成贸易中心枢纽功能。

3.北京的服务贸易:京交会

北京比肩广交会搭建最高端服务贸易交易平台:京交会。按照“货物贸易广交会,服务贸易京交会”的要求,北京力求举全市之力办好历年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力争在提升国际化水平、扩大展会规模和交易规模、引进国际著名展会和整合国内展会资源、拓展新兴领域和塑造品牌形象上取得突破,促进首都服务业创新发展。逐步提高北京在国际服务贸易价格、标准、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推动北京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市场中心。

4.闽台经贸合作平台

福建搭建了众多的闽台、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如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此外还有海峡两岸商品交易会、海西论坛、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旅博会、林博会、台交会、艺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成效明显。

未来福建要继续完善已有的平台,并建立更多、更有效的平台,发挥这些平台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5.湖南的园区建设

近年来,园区已成为国际跨国公司和省外企业登陆湖南的首选之地,是湖南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2007~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共计新批外资项目1108个,年均增长6.6%;实际到位外资106.50亿美元,年均增长28.8%,占同期全省引进外资总额的34.9%。其中,2012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实际到位外资35.12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引进外资总额的48.2%(见表3)。

表3 2007~2012年湖南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情况

截至2013年6月底,湖南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128家。其中,国(境)外500强87家,国内世界500强41家,这些企业基本落户在园区。

湖南计划加快构建开发园区体系。制定促进产业园区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园区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提升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益阳高新区,长沙、岳阳、常德、宁乡经开区,郴州出口加工区等开发园区的发展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园区。对市县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园区,通过审批其发展规划,将其确定为省级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统一管理,落实省级园区优惠政策。2011~2015年,对入区项目,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费用。引导和支持各类园区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八)推动区域合作,缩小区域开放差距

1.江苏的省内沿海开发与跨省合作

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南北经济呈明显的梯次分布。苏南地区利用外资比重在67%左右,苏中、苏北地区开放步伐相对缓慢,外资、外贸总量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江苏提出“沿海地区开发开放”规划,沿海地区跨越苏南、苏北,一体化开发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国务院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了江苏沿海地区的战略定位: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瞄准这一战略定位,江苏沿海正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在沿海开发中,苏南地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不断提升在国际分工和合作中的地位;苏中、苏北地区不断扩大开放步伐,有序引导外资北上,避免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的过度竞争;在扩大苏中、苏北地区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潜在优势。

此外,江苏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充分利用上海开放溢出效应。江苏开放型经济新一轮发展围绕上海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主动承接新一轮辐射带动,积极推进江苏的服务业开放,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配套服务,推动产业相互融合和错位发展。加快跨区域合作开发,重点推动沿海地区与上海的交流合作。优化综合环境,以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交通、科技、环保、信息化、诚信体系、涉外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建立台苏工业园区、沪苏工业园区、苏浙工业园区等,使“三极一带多节点”临海工业带与长三角接轨,形成中国东部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带。

对外方面,江苏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拓对外开放新局面。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西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江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面的重要省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江苏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战略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协作。

江苏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东方桥头堡”。长江流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加上中国沿海经济带构成了我国生产力“л”形布局,江苏就处于这三大生产力交汇的节点上。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干线走向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主轴,江苏拥有大陆桥沿线地区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这实际上就赋予了江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东方桥头堡”地位,为江苏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开拓对外开放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湖北的开放区位布局

湖北对外经贸区位布局有清晰、明确、务实的界定,引导外经贸发展。这些布局包括:

——中部地区外贸主导产业的密集区。全省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优质农产品加工业等外贸主导产业不断发展,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外贸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在中部地区中保持领先。

——中部地区外贸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外贸体制机制,力争在土地利用、投融资、商检通关、财税、人才使用、收入分配等外贸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着力推进“两型”外贸产业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外贸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商检通关,使湖北成为中部地区外贸体制机制创新和全国“两型”外贸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中部地区外贸物流中心区。充分发挥湖北作为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优势,加快发展外贸物流业,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外贸物流中心区。

——中部地区外贸和谐发展的示范区。促进全省外贸进出口基本平衡,注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内外贸,外贸与外资、外经协调发展,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在中部地区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3.湖南的开放区位布局

湖南外经区域发展也不平衡:长株潭地区集聚了湖南大部分的FDI和进出口贸易。2012年进口贸易、出口贸易、FDI最高的城市均是长沙,分别是35.19亿美元、51.74亿美元和29.77亿美元,最低地区是张家界、怀化和湘西。最高地区的三项指标分别是最低地区的1.318倍、3.52倍和2.51倍。要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FDI和进出口贸易快速平衡发展。

在对策方面,湖南提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开放开发,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要率先扩大开放,成为全省扩大开放的先导区、示范区,依托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和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加快发展临港、临空经济,将岳阳临港区打造成长江中游的重要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和国家级保税港区,发挥其在湖南对外开放中的桥头堡作用;加快黄花国际机场开放建设步伐,争取开通更多的航线和航班,加快发展航空货运;争取将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长株潭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大湘南区位优势,重点对接粤港澳地区、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取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大湘西地区开放开发,培育壮大旅游、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生态农业、省际边贸物流等具有特色优势的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开放发展。

4.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建设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将海峡西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东南亚地区先进制造基地、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服务周边地区新的开发、开放。海西发展进入一个强力务实推进的新阶段。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在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福建作为中央惠台政策的试验区和先行地,成为开展两岸文化、教育、科技以及人员交往交流的前沿平台,成为两岸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的连接点。

目前,已有60多个(家)国家部委、央属企事业单位就海峡西岸经济区签订协议和备忘录,从规划布局、项目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部署和安排。福建沿海地区一批重大项目和大批中小项目的开工竣工,将为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奠定坚实基础。

5.辽宁的沿海经济带建设

辽宁以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域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翼和大连—丹东黄海翼,加快实现沿海经济带“一核、一轴、两翼”的空间布局,高水平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缩小区域差距,建设全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基本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争取在长兴岛设立面向东北亚(日、韩、俄)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在营口设立保税港区。加快10个新港区建设,抓好绥中、荣兴、龙栖湾、海洋红4个亿吨大港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现代港口群。依托42个重点产业园区,实施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及配套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建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依托沿海丰富的生态、海洋、岛屿、温泉等避暑度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

(九)针对工作重点出台专项扶助计划

1.湖北:“1515工程”和“结构提升计划”

2010年,湖北开启农产品出口“1515工程”,即到“十二五”末期,培育5家出口额过亿美元、10家出口额过5000万美元、50家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农产品企业,实现农产品出口翻一番。对列入“1515工程”的出口企业在政策性资金、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扶持。

当前,湖北为进一步发挥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对食用菌、水产品、蜂产品、柑橘罐头、蔬菜、蛋制品、活猪等具备优势的出口农产品,在产业升级、质量安全管理、龙头企业培育、境外营销、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提升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结构提升计划”,则是依托湖北装备制造、汽车、造船、电子等优势产业,外引内联,培育一批上规模、上层次的机电、高新出口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打造高端制造业出口基地,力争“十二五”末期湖北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40亿美元,年均增幅超过20%,占全省外贸出口的60%。

2.北京的服务贸易发展

2010年,北京通信服务、电影音像、保险服务、建筑服务出口分别占全国的70.39%、62.60%、47.61%、41.17%,进口分别占全国的79.15%、75.47%、53.32%、54.22%,成为全国相关领域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重要窗口。首都对外贸易服务辐射全国作用明显。北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别占全球的0.99%和1.13%。

为了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北京不断完善服务贸易发展促进政策,逐步建立针对不同行业的支持政策,加快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带动服务产业向国际一流水平提升。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实现服务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围绕“规模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方向,引导和鼓励服务外包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相关展会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服务外包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中关村海淀园、昌平生命科学园、商务中心区(CBD)、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密云呼叫产业基地6个服务外包示范区突出特色,促进产业聚集,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全球服务外包高端业务最佳国内着陆点和交易中心。促进高端服务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支持服务外包国际化发展。

3.辽宁: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扶持计划

辽宁依托产业集群,希望通过政策扶持,在全省培育产业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出口基地。重点培育工业品出口基地127个、农产品出口基地53个、服务外包和现代物流出口基地14个。到“十二五”期末,每个工业品出口基地年出口额在5亿美元以上,每个农产品出口基地出口额在2亿美元以上,每个服务外包和现代物流园区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

重点抓好134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骨干企业,通过重点扶持、派联络员指导等方法,打造全省出口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期末,打造年进出口额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10家(工业生产企业9家、流通企业1家);打造年进出口额2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20家(工业生产企业16家、流通企业4家);打造年进出口额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50家(工业生产企业44家、流通企业6家);打造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农产品出口企业10家。

4.四川:“万企出国门”活动

“万企出国门”活动以“活力川企、商行世界”为主题,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中介组织”的原则,采用参展与推介、考察与对接、设点与投资、国内与境外、现场洽谈与跨境电商相结合等方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形成千军万马出国门、闯世界、拓市场的局面,提高四川特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扩大四川企业和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十)目标顶天,工作立地:任务逐年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1.上海的四大中心建设任务年度分工

近年来,上海将四大中心建设任务逐年分解,稳步推进。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2012年,上海制定出台了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商务部与上海的部市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一批展示交易中心、国别商品中心以及技术标准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或正式开业。在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7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1.9%: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达到8013.1亿美元,占全国的1/5。服务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突破4800亿美元。

以2012年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任务为例,11项大任务,39项小任务,全部分解到位,落实到具体单位。如第二大项任务“二、建设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构建全球贸易网络枢纽节点”的分解如表4所示。

表4 2012年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任务分解(节选)

2.湖北重要产品的出口发展目标与分工

湖北对重点产品出口目标、承担地区、责任单位有明确的要求,责任分解如表5所示。

表5 湖北“十二五”期间部分重要出口产品的目标与分工布局

3.江浙:“走出去”工作目标落地

浙江“十二五”期间,争取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外经济合作两个“翻一番”,累计分别实现1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为此,要重点支持100个境外投资合作示范项目,培育100家以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着力打造10个传统产业在境外的集聚发展平台。

江苏明确2015年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数量要达到5家,要培育50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等。江苏还建立“走出去”工作目标责任制,将“走出去”各项指标纳入各级外经贸指标考核体系。

4.构建三大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一些东部省市着力完善招商前、中、后三大服务体系: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企业开工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

上海很早就充分用“3(包括金桥、张江和外高桥保税区三个开发区)+1(浦东郊区园区办公室)”平台,减少审批环节,方便投资者办事,采取招商引资“一门式”服务,覆盖招商引资的全过程。山东组建了“马上办”办公室和“经济110”办公室等,及时解决企业诉求,推进项目建设。江苏苏州招商投资项目均由一个部门审批,如遇会签项目,外经贸局盖章后无须有关部门领导签字,而由有关部门责任处室盖章放行,加快审批进度。同时,江苏省在搭建经常性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将日常服务与开展专项服务相结合、专业机构服务与部门服务相结合,在专业机构为外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基础上,每年抽调干部开展“走进外企”诚信服务月活动,集中走访重点投资企业,面对面征求外商的意见、建议和投诉,进行分类梳理,落实责任,集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