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华文教学(第三辑)
- 贾益民
- 19字
- 2024-12-20 22:28:03
“世界华文教育发展专题研讨会”专家访谈
董鹏程:依托“一带一路”促进华文教育发展
记者:董老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是两条主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请问,对于经济先行还是文化先行,您有什么看法?
董鹏程:给你举个例子,东南亚国家除泰国外都曾经是殖民地国家,华人移民,克勤克俭,积累了财富。做生意时需要记账,便教孩子读书认字,也就是华文教育的雏形。后来,学华文的人渐渐多了,也就发展为私塾了,开始教孩子《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文化典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记者:也就是说,经济活动的需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依托“一带一路”进行文化传播是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构筑新时期对外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那么,您觉得“一带一路”对华文教育会有什么影响?
董鹏程:“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之路,经济活动的开展必然会促进华文教育的发展。中华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沿线国家和地区,促进当地的发展,不仅发展经济更是社会的进步。我们并不是要强国争霸。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记者:您曾经说华文教育从业者首先应该确立推广华语的产业思维,那么,如果用产业思维去经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有何影响?
董鹏程: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看教育从来都不是公益性的,发展教育是要使用者付费的。用产业思维去经营华文教育可以规避当今华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比如教材的适用性不高等。因为没有一套教材是能同时适用于美国成年人和东南亚儿童的。用产业思维去考虑,就会催生教材的个性化,教材使用做到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再如,将华文教育引进企业,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低投资高回报,等等。
记者:在华文教育实践中,教授剪纸、书画等是最常见的授课内容。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但也让人感觉层次较浅,深层次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不足。对此,您怎么看?
董鹏程:这是华文教育者做得不够好,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有待提升。教师要身体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礼明义。现有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形式如中华文化大乐园、寻根之旅以及夏令营等都需要重新审视其意义与价值,好的东西要让它更好,才能走出国门。
记者:据我们了解,长期以来,您一直是在用自己的退休金默默地支持着华文教育事业的开展,令人崇敬!是什么在支撑着您为华文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董鹏程:负责侨教工作以来,我深深体会到,海外华侨华人就好像自己国家嫁出去的女儿生的孩子,他们姓“印度尼西亚”、姓“美国”,但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们对待他们,要比对待自己国家的孩子还要亲切。他们来台湾地区读书,过年过节也回不了家,我感觉自己有责任照顾他们,从此我就把华文教育当作我的事业来做。
记者:您对未来的华文教育从业者有什么建议或寄语呢?
董鹏程:世界需要华文教育者,需要新时代的开辟者。你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了解并投入这个学科,了解华语和世界,了解华侨华人的历史与未来,了解外国人学习华语的动机与目的,思考学习汉语对他们有什么帮助,以及中华文化对当地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嘉宾简介
董鹏程 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
记者简介
刘士阳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本科在读,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E-mail:1339488538@qq.com]
张晓清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本科在读,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E-mail:1441967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