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肖申克的救赎》呈现的长期规划力

规划意识是取得进步的捷径

斯蒂芬·金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赎》(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也是学习“规划力”很有趣的教科书。这篇小说被拍成了电影,影片名为《肖申克的救赎》,因为电影非常卖座,相信很多读者都知道。

小说描写了一位名为安迪·杜弗伦的三十岁男性从大银行信托部门主管高升到副总裁后,因为杀害了妻子与妻子的奸夫而被判终身监禁并入狱服刑。但是事实上他是被诬告的,为了自由最后他终于逃狱成功。整部作品就在描写他如何成功逃狱的策划过程。

逃狱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主题,史蒂夫·麦奎因主演的《大逃亡》中描写的挖掘地洞脱逃的过程也非常有趣。从筹划阶段到执行,都是根据明确的计划进行,因此这些主题都凸显出规划力的重要性。

《肖申克的救赎》一书中最有趣的是男主角虽然人在狱中,但是却逐步提升了自己在狱中的地位。例如他指导一位凶狠的狱卒如何从事投资,最后甚至连典狱长都成为他做投资顾问的服务对象,透过这种咨询服务他改变了自己与狱卒之间看守与被看守的关系。小说中描述了这段安迪免费帮狱卒海利填写文件提出申请,改变两者关系的决定性一刻。


我们所见所闻完全相同……我们的感受也都一样。突然间,安迪就转占上风。


凶狠的狱卒腰上挂着枪,手上拿着棍棒。而且他背后还有其他同事与权力作为靠山,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却完全改变了。书中描写道,“他们两个以男人对男人的立场单打独斗,安迪将狱卒打倒在地”。一般来说,犯人是被管理的一方,但是安迪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狱卒提供服务,有力地发展了与对方的关系。最后他还在狱中获得了图书管理员的职务。


安迪接手了布鲁克斯的工作,担任了23年的图书管理员。为了改善图书室,安迪运用对付拜伦·海利的意志,将一间小小的摆满了《读者文摘》的选粹本与《国家地理》杂志的房间,改造成了新英格兰监狱中充满松脂香气且通风良好的顶级图书室。


之后安迪又改变策略,他设置意见箱调查囚犯们所关心的事情,写信给读书俱乐部请他们以特别折扣提供书籍,同时也了解到大家对雕刻、手工艺,以及希望拥有自己的卡片等等的爱好及需求信息,因此收集了许多与兴趣有关的书籍。

然后安迪又开始写请愿信给州议会,要求给予图书室预算。这项请愿屡屡遭拒,但是到了1960年,州议会给监狱寄来一张200美元的支票。州议会认为只要略施小惠就能封住安迪的口。但是安迪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已经把半开的大门抵住不让它关上了,因此更加努力,原本每星期寄一封的请愿信也增加成了两封。

这正是他很厉害的地方,一旦事情开始顺利发展,他绝对不会罢休。普通人要是拿到了200美元的经费,一定会高兴得就此罢手,但是安迪恰恰相反。安迪认为自己一只脚已经抵住了半开的门,紧接着更要快马加鞭,于是更加频繁地寄出请愿信。然后在1962年他收到了400美元,渐渐地在1971年又增加到了1000美元。

任何事情都一样,要走到有路的地方非常辛苦。在这之前有一个酝酿的阶段,之后就是一步一步地把路打开。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一条新路,实现这种质的变化是很辛苦的。但其实质变也是由于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才得以开花结果。请愿信只寄一次并不够,要每周都寄才会有效。

根据书中的描述,安迪从1954年开始寄请愿信,到1960年州议会寄来了200美元。每周一封信,累积下来也是惊人的数目,他寄出的信大概超过两百封。前一百封信没有发生作用,当超过两百封时,对方也终于受不了了,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正因为有了量的积累,才激发了质的改变。

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若能清楚意识到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就能拥有远见并甘愿为之不断努力。看不到未来却得继续努力是很痛苦的事。但是只要能不断坚持,一定会产生质的变化。只要了解到一点一滴的改变能增大变化的幅度,就有毅力继续坚持下去。这就是进步的基础。

举例而言,从不会骑自行车开始练习,到了某个瞬间突然就会骑了。这个瞬间就是质变的瞬间。之后只要增加会骑车的那个瞬间,事情就会渐入佳境。“完全不会”跟“做对了一次”根本是两回事。第一次做对了,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一百次中偶然做对的一次,必须把它想成只要我重复去做“做对了一次”的那个方法,总有一天能做对一百次。这么一来,就能够预见未来。

如能看清每一步的规划,就能为了一次的成功孜孜不倦地反复练习。一旦产生质的变化,就可以提高练习的频率,从一周一次增加到一周两次。这个习惯能培养并锻炼出让你大幅扭转现实的规划力。

毅力与坚持来自对未来的预见

安迪为什么能改善图书室的环境?因为他希望犯人在监狱期间能读些书,一旦重返社会可以找一份像样点的工作。事实上,犯人中有超过20人利用图书室里的书籍通过了高中同等学力考试。安迪就是把眼光放在这上面,才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放弃请愿。

安迪也因自己有所作为,而确保图书室成为了自己的房间,进而取得图书管理员一职。此外,他长期协助狱卒与典狱长进行投资理财,为他们指导节税方法、代为申报所得税等等,也让自己在狱中的地位步步提升。

另一方面安迪还做了其他什么事情呢?他买了性感女星的海报贴在房间的墙上。这本小说的英文书名里的“Rita Hayworth”指的就是海报上的女明星丽塔·海华丝。安迪因为在狱中的地位够高,因此有特权这么做。

安迪为什么要贴性感女星的海报呢?因为海报背后的墙上有安迪的计划,他一点一滴地在墙上挖洞。安迪最大的特质就是有毅力。他一点一点地挖,不发出声音地挖,最后终于逃狱成功。不论是争取图书室预算或是挖洞开墙,安迪都展现了惊人的毅力。

书里描写了一段当安迪开始写信给州议会时跟同房的囚犯史塔迈斯说的话。


安迪浮出惯常冷静的微笑,对着史塔迈斯说:“如果水泥砖上每年降下一次雨水,经过一百万年你觉得会怎样?”


这正是安迪一贯的风格。他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先制定战略,也就是排定各个步骤,一步一步展开。在逃狱时也一样,安迪先了解从墙壁的哪个位置往下挖会连接到下水道,然后制定策略的大方向。若不事先调查好下水道的位置,就算滂沱大雨不断打在水泥砖上,所挖出来的通道距离连通到狱外的下水道不是5厘米而是5米的话,结局将会大不相同。

因此一开始是大的策略,换句话说,就是预估是很重要的步骤。之后就是按照策略一点一滴不断地贯彻下去。总有一天,这份努力会改变现状。安迪的努力不是无限制的努力,他知道在哪里开孔光会照进来,因此他能严格按照自己所设定的步骤埋头不懈努力。

能不断努力的最大要诀在于,在执行每个步骤时,不能无端消耗自己思考的能量。不断思考、认真思考是很好的,但同时也会消耗大脑的能量。那些看起来意志极为坚强的人,其实并不是一直在用脑思考,在某段时期他们也只是在做反射性的动作。

安迪默默挖洞的行为看起来是意志力的实行,但其实那也不过是他遵照自己所决定的程序,也就是按照所订下的规划自动地持续工作。在挖掘的过程中人会陷入某种精神集中状态,感觉上像是一种嗜好,因此能习以为常并乐在其中。

小说中也描述了象征这种精神的片段。有一天,安迪送给他的囚友史塔迈斯一份礼物,是一个由石英精心研磨而成的饰品。对于安迪研磨石英这股惊人的毅力,书中进行了如下描述。


盒子里装着两块石英,每一块都经过精心研磨,削成漂流木的造型……这两块石英能研磨到这个程度,需要花费多少力气啊?可以想见的是,狱中熄灯后必须经过多少个小时的琢磨。第一个步骤要切割出形状,然后用磨石布无休止地研磨。看着这两件作品,令人不禁深深为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异所感动—只有人类才会为了做出这么美丽的东西而孜孜不倦地工作。然后联想到的另一件事,就是这个男人所拥有的惊人毅力,这一点令人肃然起敬。


目标确立后,剩下的就交给身体自动持续运行,人在不知不觉间会进入一种冥想状态。这时候,石英就会琢磨得越来越美,心情也跟着越来越愉悦。拥有一项嗜好的人应该能够想象,当我们在进行规划过的一个步骤时,大脑其实是处于休眠状态的。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精神也非常稳定。规划力越强,对未来的预见度越高,作业的过程就相对越简单。

随时注意将愿景具象化

在所规划的工作中,热身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由于安迪在被起诉之前尚有一段时间,他利用这段时间确保了自己的财产。他创造了一个叫彼得·史蒂文的虚拟人物,这个虚拟人物跟真人一样缴税、投资。彼得·史蒂文刚开始只拥有1.4万美元,最后这笔钱竟然增加到37.7万美元。在逃狱之后,安迪运用这笔资金在墨西哥买了一家饭店,从此悠哉度日。这也是安迪的规划中的一个步骤。这真是一段非常有远见的有趣故事,足以为我们在进行规划安排时提供一个参考。安迪含蓄地说道:


我只是把我最好的愿望做了最坏的打算—只是这样罢了。那个虚拟人物,是我不想把自己拥有的那么一点资本打了水漂而设计的。我把自己的家产从风暴中解救了出来。不过,这个风暴,是我从未料想到的事,而且,也没想到……这个风暴竟然持续了那么久。


安迪并未采取暴力解决问题,在身体上他欠缺优势。他运用的只是精巧的规划力,这一点就令所有人赞叹不已。说起来这是一本讲述规划力的小说,或者说,规划安排是小说中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甚至可以说非常感性。

懂得规划也就懂得掌握气氛。约会时如果步骤安排得巧妙,对女性而言是非常愉悦的事情。当然我本身也不擅长,不过懂得如何安排约会步骤的男性可是非常受欢迎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给人可靠的感觉吧。

约会中不知该如何安排而手足无措的男性,会使女人对他的期待完全幻灭。因为女性会认为,这个男人一点儿都不肯为她努力,事前什么都没准备。搞不好这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这么手足无措。跟这种人结婚,注定一辈子都得面临不知该如何是好的状况。但是事实上,他可能只是因为专注于工作,没有余力安排好约会而已,这跟女性给予的评价完全相反。

安迪拥有的规划力不是安排一场约会那种小规模的规划,而是规模庞大的规划力,这也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他想要实现的梦想与愿景非常清晰。他强烈地想要越狱,逃到其他国家,在墨西哥饭店的海滩上享受日光浴。这就是他在牢房的墙上贴上一张女星在沙滩上取景的海报的最大原因。他的目标不是那位性感女星,而是那片沙滩。

安迪一边看着沙滩景色一边在心中描绘自己的愿景,这个道理和小学生把九九乘法表贴在墙上是相同的。他每天盯着那张海报,海报的图就会深深映入脑海成为他习惯的一部分。安迪心中描绘了一幅要在墨西哥度假胜地生活的具体愿景,然后从目标反推回来,只管针对一个个步骤简单地运作下去。

确立愿景,推算达成目标所需的步骤,然后切实做好每个步骤,这是完成一件事情的铁则。但是有很多案例却往往因为做着做着渐渐迷失了方向,而忘记自己为了什么在努力。这样的话当然就只能放弃。一个人若不能随时意识到自己现阶段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就成就不了大事。

规划力的根本在于警觉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在做什么”。若失去这份警觉,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命中目标,努力就会白费。所以要锻炼自己的规划力,就必须说出来提醒自己当下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追求什么目的。或是将这个目的刻在脑中,或是时时把它当作一个问题去问别人。

举例来说,上司可以不断提醒刚学会工作要领的新进员工:“你为什么要做现在手上的这件事?你认为你所做的这件事最后完成时会带来什么成果?”带人时未必需要一一给予详细的指导,只要经常询问下属现在做的事情有何意义、现在的工作已经进行到哪个阶段就足够了。若把精神耗费在过度烦琐的事情上,会消耗太多精力,导致自己迷失方向,这是最糟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