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寻觅“中华第一龙”
龙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若问起龙的由来,却难以回答,因为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发现龙的遗骸。
要探究龙的由来,只能求助于古籍文献,但古籍文献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因为古籍上所说的龙大都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比如关于龙的起源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龙是从水中而生,如《尚书》说:“龙马衔甲……自河而出”;荀子《劝学》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另一种则认为龙是伴随君王而生,说盘古开天地时,就有龙、凤、龟、麟立于盘古身边,《春秋合成图》说得更加明确:“黄帝将亡,则黄龙现。”因此,在古籍中钻研,也无从定论。要探究龙的来龙去脉,首先需分清古生物学的龙和传说中的龙。
1.古生物学中的龙和人文学中的龙
古生物学中的龙和传说中的龙完全不同。古生物学中的龙是指生活在距今约两亿三千万年到两亿七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恐龙。这些种类繁多、体形各异的龙,有翼龙、霸王龙、禄丰龙、鱼龙、雷龙、剑龙、鸭嘴龙等,体形巨大,是动物中的巨类,它们在地球上前后称霸达一亿年之久,生物学家称这段时期为“龙的时代”。后来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和地壳的变动、火山的爆发,再加上巨龙的食量太大、食物供不应求等原因,而逐渐趋向灭绝,残留至今的只有龟、鳖、鳄、蛇和蜥蜴还带有这类动物的某些遗传部分。这些古生物学中的龙,既不会呼风唤雨,也不是什么神灵,只不过是比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它们和传说中的“五爪金龙”毫无共同之处。
而人们现在所说的龙是中国独有的人文中的龙,是由华夏的图腾演变而来的中国神龙。据我国东汉学者许慎的专著《说文解字》中描述,这种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神奇变化异物,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神灵,它与古生物中的龙在时间上相差甚远。
那么,我国特有的人文中的龙最早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出现在什么年代呢?这些罕见的中华第一龙又在哪里呢?尽管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和工艺美术的专家们根据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做了许多的研究和推测,但要真正给龙的早期形态下结论并寻觅出这些“中华第一龙”,还须依靠出土的实物作依据。
2.山西彩绘陶龙
197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发掘出一座大规模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个彩绘大陶盘(图1-1)。陶盘平底,内壁磨光,盘的内壁上用红白两色绘出蟠龙图形。蟠龙的头在外圈,尾蜷盘中。龙体为蛇躯鳞身,巨口利齿,口吐长信,似蛇非蛇、似鳄非鳄,显然已是想象合成的虚拟生物,这是早期龙形的一个重大发现。把这彩绘陶龙同商代玉器上的龙纹作一比较,其间差异不少,却比商代龙纹简朴粗率,显示出较早的特征。据考古界考证推定,年应代当不晚于4500年前。可以称之为“中华第一龙”。
图1-1 山西省襄汾县出土的彩绘陶龙
3.大甸子陶器龙纹
也有人认为,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出土的“大甸子陶器龙纹”是中华最早的龙(图1-2)。这是黑陶彩绘的一首二身龙,龙身侧向,有目,龙首下面有两条龙身作“几”字状分开。龙首除眼外,耳、鼻、口皆已抽象化。龙首上绘有四道竖直相连的朱色条纹,似是龙鬣的象征,呈现出一种图案化了的夔龙形象,身上有鳞纹。倘若把它和商代龙纹进行比较,确实显示出较为原始的特征,但把它和山西襄汾的陶龙进行对比,又显得较为成熟和进化。因此,人们认为内蒙古大甸子陶器龙纹是距今约3400年以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产物。
图1-2 大甸子陶器龙形纹饰
4.三星他拉玉龙
1971年春,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一件墨绿色的玉龙,长50多厘米、高26厘米,体蜷曲,呈C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有对称的双圆洞,为龙的鼻孔,眼尾细长上翘,颈脊起长鬣,整条龙无足,无角,无耳,唯长鬣高扬,显示出勃勃生机(图1-3)。
图1-3 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
倘若把这件玉龙和商代玉龙进行比较,虽然更为写实,但其雕琢技法比商代玉龙简略,表现出较多的原始性。倘把玉龙和山西襄汾出土的陶龙进行比较,又显示出玉龙原始的文化性质和较早的时代气息。一些考古工作者认为玉龙是距今5000年以前的红山文化时代的产物,因此,玉龙便取代了陶龙“中华第一龙”的位置。
三星他拉玉龙的发现也提出了一个有关龙起源的新问题。因为玉龙的头部与猪首有共通之处,龙背上的长鬣,也是当时猪体形象的标志,因此,人们又称这条玉龙为“猪龙”。
5.蚌壳堆塑龙
1987年6月,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比内蒙古玉龙更早的“中华第一龙”。据《人民画报》报道: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一处距今6000余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的一座大型墓葬中,一男性墓主身旁首次出土了用蚌壳堆塑的龙、虎,这一发现轰动了考古界。“墓中龙长1.78米,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造型最大的龙图形,堪称‘中华第一龙’”。龙、虎在先民的传统观念中是神武和权力的象征,墓主身边有精心堆塑的龙、虎图案,反映了其非凡的身份和地位。
先民们用蚌壳来堆塑龙,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河蚌古称“辰”,而生肖中又把辰与龙联结在一起,使“辰为龙”的说法有了一定的内在联系。这条6000余年前用蚌壳堆塑的龙,原始风貌浓郁,龙身的颈部略有蜷曲,前后两肢有爪,尾部有鳍,虎头龙身,眼、口、鼻比例得体,显示出先人们在造型上的丰富想象力和高度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图1-4)。
图1-4 “中华第一龙”——蚌壳堆塑的龙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的起源和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现在,红山文化龙形玉的发现,以及仰韶文化蚌壳堆塑龙的出土,都确凿地证实,中国的龙起源于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