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15年3~8月开展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尽管较2010年的3.27%有了很大提高,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差距也进一步缩小,但其表达出了国人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依然偏低。

由此可见,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是多么紧迫和必要。

与人类生存和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科学非生命科学莫属。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都有着快速的发展,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分子育种、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都为人类应对健康、粮食、能源等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切,离不开对生命现象的理解。1663年,胡克发现细胞;1839年,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随后,生物学研究向人们展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进化论、遗传学、DNA双螺旋模型、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逐步揭开了生命的神秘面纱,许多青少年对生命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由此开始了他们的科学探索之旅,见证了令人赞叹的生命奇迹。

对生命科学的学习,通常是从细胞开始。生物学教科书会从细胞形态讲起,一直讲到个体与群落、遗传与进化、环境与生态……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生物,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细胞,生命活动都源于细胞。所以,要了解生命,就要首先了解细胞,了解在细胞中发生的各种生命活动。王佃亮教授的《细胞与干细胞:神奇的生命科学》为我们描绘了细胞生命世界多姿多彩的景象。

王佃亮教授长期从事干细胞、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八百多万字。在紧张的科研之余,他花费大量心血进行科普与科幻创作。《细胞与干细胞:神奇的生命科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细胞、干细胞知识,技术,理论,以及细胞、干细胞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讲解深入浅出,科学性强,有趣味性,图文并茂,信息量大,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科普书。

科学研究的终极使命是建构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可以从优秀的科普读物开始。

张宏翔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2017年3月3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