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冷战时期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关系
- 尹君
- 1935字
- 2020-08-29 04:35:12
总序
近年来,全球局势急剧变化,国际社会所关切的一个重要议题是:中国在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其外交政策是否会从防御性转变为具有进攻性?是否会挑战现存的大国和国际秩序?甚至会单独建立自己主导的国际体系?的确,中国外交在转变。这些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新型大外交,我把它称之为“两条腿,一个圈”。一条腿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尤其是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条腿为主要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即“一带一路”;“一个圈”则体现于中国的周边外交。这三者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不难理解,其中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核心,也是影响另外“两条腿”行走的关键。这是由中国本身特殊的地缘政治考量所决定的。首先,周边外交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全球谋篇布局的起点。中国的外交中心在亚洲,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至关重要,因此是否能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良性发展,克服周边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将成为影响中国在亚洲崛起并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其次,周边外交是助推中国“一带一路”主体外交政策的关键之举。“一带一路”已确定为中国的主体外交政策,而围绕着“一带一路”的诸多方案意在推动周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考量的是如何多做一些有利于周边国家的事,并让周边国家适应中国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的转变,并使之愿意合作,加强对中国的信任。无疑,这是对周边外交智慧与策略的极大考验。最后,周边外交也是中国解决中美对抗、中日对抗等大国关系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中国充分发挥周边外交效用,巩固与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支持周边国家的发展壮大,提升同中国的向心力,将降低美日等大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与国家中的影响力,并化解美国在亚洲同盟与中国对抗的可能性与风险,促成周边国家自觉地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
从近几年中国周边外交不断转型和升级来看,中国已经在客观上认识到了周边外交局势的复杂性,并做出积极调整。不过,目前还没能拿出一个更为具体、系统的战略。不难观察到,中国在周边外交的很多方面既缺乏方向,更缺乏行动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始终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其中导致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周边外交研究的不足与相关智库建设的缺失,致使中国的周边外交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一直紧扣中国周边外交发展的新形势,在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特色定位,并在学术成果与外交实践上硕果颇丰,能为中国周边外交实践起到智力支撑与献言建策的重要作用。第一,在周边外交研究的基础上,云南大学周边外交中心扎实稳固,发展迅速。该中心所依托的云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在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了相关研究。进入21世纪初,在东南亚、南亚等领域的研究开始发展与成熟,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西南论坛会议成中国西南地区最高层次的学术性和政策性论坛。2014年申报成功的云南省高校新型智库“西南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中心更在中央、省级相关周边外交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在周边外交的研究定位上,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有着鲜明的特色。该中心以东南亚、南亚为研究主体,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LMC)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并具体围绕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安全合作、人文交流、南海问题、跨界民族、水资源合作、替代种植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第三,在周边外交的实际推动工作上,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在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据了解,迄今为止该中心完成的多个应用性对策报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和认可,起到了很好的资政服务作用。
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推出的“周边外交研究丛书”系列与“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智库报告”等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中国周边外交新形势以及自身多年在该领域学术研究与实践考察的深厚积淀之上。从周边外交理论研究方面来看,该两套丛书力求基于具体的区域范畴考察、细致的国别研究、详细的案例分析,来构建起一套有助于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新型周边外交理论,并力求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孟中印缅经济合作机制、水资源合作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从周边外交的具体案例研究来看,该套丛书结合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实事求是的田野调查,以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环境合作、边界冲突等为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客观独立的分析与思考。从对于国内外中国周边外交学术研究与对外实践外交工作的意义来看,该丛书不仅将为国内相关研究同仁提供借鉴,也将会在国际学界上起到交流作用。与此同时,该两套丛书也将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工作的展开献言建策,提供智力支撑。
郑永年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