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2015~2016)
- 卜伟 李文兴
- 18012字
- 2020-08-29 04:11:46
六 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一)第一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第一产业虽然所利用的外资绝对量非常少,但增长比较快。自1999年以来,农、林、牧、渔业利用外资的合同项目数和金额都有较快的增长,其中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翻了一番,从1999年的7.10亿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15.22亿美元。但是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在全国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例一直都在2%以下,并从2002年开始这个比例一直在下降,2006年跌到1%以下,只有0.95%,之后虽有恢复,到2014年也只达到1.27%。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在中国利用外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虽然比较小,但纵向来看,外资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总体上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年来有上升趋势,2010~201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3.82%、5.07%和2.65%,远远高于利用外资项目的增长率,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单个项目的资金规模在不断增大,并且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在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整体上较前几年有所上升。可见,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前景,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在利用外资方面还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2013年和2014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开始下降,2013年下降了12.71%,2014年下降了15.43%。
1997~2001年第一产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呈下降趋势,2002年及以后第一产业外资股权控制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原因可能为2003年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将农、林、牧、渔服务业从原第三产业划归到第一产业。1997~2014年第一产业外资股权控制度的平均值为26.38%,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维持在31%左右。2014年第一产业外资股权控制度为38.07%。预测可知,第一产业外资股权控制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2017年第一产业外资股权控制度的预测值分别为36.30%、37.13%和37.90%。在外资投入的企业当中,大多数是外资独资和通过并购方式获得控制权的企业,并且近年来外资所并购的企业都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和技术水平在行业中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目前,在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中,外资企业的并购步伐还在加快,积极参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企业,以期由关键企业开始,逐步向上游、下游企业渗透,控制整个产业链和市场。
从2002年以来,中国对第一产业的研发费用投入逐年递增,外资对研发的投入经历了连续5年的增长后,于2007出现下降,下降幅度为14.09%。2008年继续下滑,同比下降达到了19.84%。近年来外资研发费用投入有所回升,2011年外资研发费用大幅增长至5942万美元,2014年为5639万美元。从外资研发费用所占比例来看,第一产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控制度一直很低,处于0.4%~1.6%。2007年为1.00%,接下来三年比例继续降低,2013年和2014年,第一产业外资技术控制度分别为0.75%和0.47%。从总体上来说,外资企业对中国第一产业的技术控制度不高。预测可知,2015年第一产业外资技术控制度的预测值为0.57%,比2014年增加0.10个百分点;2016年和2017年第一产业外资技术控制度的预测值分别为0.57%和0.58%,将继续小幅上升。
第一产业所包含的五个行业中,农业外资技术控制度基本维持在1%上下,相对稳定,2013年和2014年农业外资技术控制度分别为1.07%和0.63%,经预测,2015~2017年该行业的外资技术控制度分别为0.76%、0.75%和0.73%。林业外资技术控制度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6.65%,但也没有超过7%,并且从2003年开始逐年下降,2010年和2011年林业外资技术控制度分别为0.46%和0.17%,2012年开始回升,2014年外资技术控制度为0.60%。畜牧业和渔业外资技术控制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在2014年出现上升,2014年两个细分行业外资技术控制度分别为0.06%和0.04%。农、林、牧、渔服务业外资技术控制度也基本维持在1%上下,相对稳定,2012~2014年其外资技术控制度分别为0.18%、0.30%和0.26%,经预测,2015~2017年该行业的外资技术控制度分别为0.23%、0.18%和0.14%。
中国第一产业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3.98%下降到2010年的1.14%。由于统计项目的改变,2011年外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10.22亿元和6819.19亿元,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为1.62%。2013年外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47.3亿元和1457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为1.01%。可见外资对中国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不高。
从细分行业来看,外资对于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也较低,都在8%以下,2004年以来这个比例还在缓慢下降。第一产业所包含的五个产业中,农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每年的变化不大;2004年畜牧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比较高,接近16%,但是此后有大幅度的下降。可见,外资对中国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投资的控制度很低。2014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分别为1.00%、0.72%、1.36%、0.82%和0.73%,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固定资产控制度由2013年的0.28%上升至2014年的0.73%,相对变化较大。
(二)第二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1996~2005年,外资对中国工业的市场控制程度稳步上升,到2007年开始逐年下降,且1999~2011年都超过了国际惯例警戒线25%的标准,2014年外资市场控制度为22.82%,比2013年下降了0.64个百分点。2012年至今,外资市场控制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未达到25%的警戒线,但仍然比较接近。
在工业的三个细分行业中,外资对采矿业的市场控制度最低,1995~2000年采矿业外资市场控制度为0.5%~2.2%,2001年及以后整体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的2.76%上升至2014年的4.96%,为近年来的最高值。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采矿业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4.75%、4.80%和4.84%,呈小幅上升趋势。外资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市场控制程度也较低。2005年外资对该行业的市场控制度达到最大值11.42%,随后呈现下降的趋势。2012年外资对该行业的市场控制度为7.78%,比2011年下降约0.74个百分点,达到了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2013年和2014年略有上升,但均未超过2011年。2014年外资对该行业的市场控制度为8.24%。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该行业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7.92%、7.79%和7.68%,将延续其下降趋势。外资对制造业市场控制度基本在20%以上,2000~2010年均高于30%,2005~2007年更是为35%以上。1996~2006年,外资对制造业的市场控制度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由1996年的19.83%上升至2006年的35.49%,尽管2007年及以后略有下降,但2010年外资对该行业的市场控制度仍高达30.14%,超过了一般行业市场控制度的警戒线。2013年和2014年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度连续下降,2014年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度已降至24.96%。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25.69%、25.29%和24.94%,会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外资对中国工业的股权控制度在1995~2007年稳步上升,到2007年外资股权控制度达到最大值27.49%,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23.23%和22.72%。2014年工业外资股权控制度为21.58%,比2013年下降了1.14个百分点。
从外资对中国工业三个细分行业的股权控制情况来看,外资对采矿业的股权控制度最低。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1999~2008年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但其控制度均保持在5%以下,2008年采矿业外资股权控制度为4.16%,2009~2014年采矿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分别为2.91%、3.09%、2.93%、2.76%、2.99%和2.81%,处于小幅波动状态。经预测,该行业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外资股权控制度分别为2.97%、2.97%和2.97%,变化较平稳。在1995~1998年和2000~2004年两个时期内,外资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控制度有小幅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11.75%上升至1998年的12.35%,从2000年的11.25%上升至近年来的最大值14.05%,随后下降至2006年的10.26%;近年来该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呈波动中上升趋势,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较2011年略有下降,2014年外资对该行业的控制度为10.86%,达到近年来最低值。经预测,该行业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外资股权控制度分别为11.21%、11.16%和11.10%,保持基本稳定。
近年来,外资对制造业股权控制度均在22%以上,2003年及以后都超过了30%,并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34.57%。1996~2006年,外资对制造业的股权控制度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到2007年开始略有下降,基本维持在30%上下。近年来,制造业外资股权控制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逐渐偏离30%。2013年和2014年制造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分别为26.87%和25.39%。经预测,该行业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外资股权控制度分别为26.73%、26.37%和26.05%。
自1999年以来,外资对中国工业拥有发明专利的控制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外资对中国工业拥有发明专利的控制度已达到32.29%,2008年略有下降。从外资对中国工业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个细分行业各自拥有的专利控制情况看,外资对采矿业拥有发明专利的控制度最低,但从2006年开始其控制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加幅度较大,在2008年达到6.51%,尽管该控制度不大,但其增加趋势值得关注。外资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也极低。外资对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控制度1999年以来呈波动性上升趋势,2007年已达到33.16%,到2008年有所下降,为26.92%。外资对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控制度较大,这将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中国应当加大力度促进内资企业投资专利发明。
自2003年以来,外资对中国工业的研发费用控制度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从2003年的22.68%已上升到2007年的29.12%,到2008年有所下降,为26.80%。在工业的三个细分行业中,外资对采矿业的研发费用控制度最低,2003~2008年分别为0.01%、0.17%、0.57%、0.05%、0.60%和3.22%,可以说,在2007年及以前,外资对中国采矿业的研发费用几乎没有控制力,2008年,外资对中国采矿业研发费用的控制度为3.22%,比2007年增加2.62个百分点,增加幅度较大。外资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研发费用控制度较低,2003~2008年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拐点分别在2004年、2006年和2007年,控制度保持在3%~10%。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最高的门类是制造业,自2003年以来,除2005年略有下降外,各年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控制度为24%~31%。
自1999年以来,外资对中国工业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较高,为31%~42%,并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除2002年、2005年和2008年略有下降外)。从外资对中国工业细分行业的新产品产值控制情况来看,外资对采矿业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最低,1999~2007年,其控制度几乎为0,但在2008年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其控制度高达39.76%。2008年外资对中国采矿业新产品产值控制度出现异常,需要相关部门引起警惕。外资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较低,1999~2006年一直为0~9%,2007年直线上升至31.75%,2008年回落到10%左右。1999~2008年制造业外资对新产品产值的控制度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数值保持在30%~42%。总之,外资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控制度很高,这与外资长期以来以技术占据中国市场的策略是分不开的。中国若要摆脱外资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控制,必须大力发展中国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
自1996年以来,整体上外资对中国工业的总资产控制度呈现上升趋势,到2007年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为27.30%,随后缓慢下降,2013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降至21.67%。2014年仍延续此前的下降趋势,工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为20.71%。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该行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分别为21.69%、21.44%和21.21%。
在工业的三个细分行业中,采矿业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最低,1995~2000年呈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1.57%下降至2000年的0.33%,2000~2014年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并且保持在5%以下,2013年和2014年采矿业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分别为3.92%和4.14%。到目前为止,2014年为最大值。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该行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分别为4.18%、4.23%和4.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也较低,基本维持在11%上下,2014年外资对该行业的总资产控制度为8.34%,是近年来的最小值。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该行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分别为8.66%、8.54%和8.42%。1995~2014年,制造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的变化趋势与外资对工业总资产控制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从1995年的18.98%上升2007年的33.48%,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4年略有下降,2011年外资对该行业的总资产控制度为29.32%,是近年来制造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首次低于30%,之后不断下降。2014年外资对该行业的总资产控制度为24.98%。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该行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分别为26.32%、26.00%和25.70%,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1999~2007年,外资对中国工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呈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19.68%上升至2007年的25.08%,2008~2014年开始下降。2014年中国工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达到近年来最低水平,为17.67%。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工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分别为17.99%、17.48%和17.01%。
在工业的三个细分行业中,外资对采矿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最低,1999~2014年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并且保持在5%以下,2014年外资对采矿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为3.02%。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该行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分别为3.46%、3.44%和3.43%。外资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也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由1999年14.68%降至2014年的7.69%。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该行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分别为7.72%、7.46%和7.22%。1999~2010年,制造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的变化趋势与外资对工业总资产控制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从1999年的23.38%上升2007年的34.16%,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2010年略有下降,分别为33.31%、30.77%和30.43%,2011年该控制度首次低于30%,为28.47%,2011~2014年持续下降,2014年制造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为23.60%。经预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该行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分别为23.96%、23.22%和22.54%。
(三)第三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2005~2014年实际使用的外资直接投资金额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金额来看,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是第三产业外商重点投资领域。而且,第三产业总体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也有逐年走高的趋势,其占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由2004年的23.17%提升至2014年的61.97%。这表明,中国第三产业正日渐成为外资投资的热点产业。在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的细分行业中,房地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2014年该值为28.96%,而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所占的比重极低,2014年的数据均小于0.1%。外资在第三产业的竞争模式由以投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为主转变为对品牌、技术标准等无形资产的竞争,利用知识产权方面的核心优势拓展市场,并且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和占领市场制高点来增强市场影响力甚至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
外资对中国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强化控制,除了电信、传媒、保险、医疗等有着较为严格的政策限制领域外,外资对其他开放的营利性较高的领域的控制逐渐加强。2005年与2006年外资对中国第三产业市场控制度均在10%以下,2007年也仅为10.29%,2008开始有所提高,2010年达到11.98%,而2011年下降为8.56%,2013年和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12.08%和12.72%。从总体水平来看,外资市场控制度并不高。
从细分行业来看,外资企业对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市场控制度较高,尤其是餐饮业,2005~2014年平均外资市场控制度基本在27%左右,只有2008年和2012年,餐饮业市场控制度分别下降至24.61%和24.85%。外资在批发和零售业的市场扩张十分迅速,2011年外资在批发和零售业的市场控制度较2005年增加了4.22个百分点,达到12.66%,之后保持在12%左右。2007~2010年,房地产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呈下降趋势,2014年则下降为11.30%。
2005~2010年,外资企业对中国第三产业的股权控制度一直保持在17%左右。2011年有所下降,跟其他指标一样,下降趋势最明显的是房地产行业,这跟中国对房地产业的相关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从总体上看比例不高,但外资控股或入股的均是中国第三产业各行业内的优质企业或龙头企业,因此,外资对中国第三产业的实际影响力不容小觑。批发和零售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在2005~2010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8.56%上升至2010年的14.19%,2011~2014年为14%~16%,2014年为15.92%;而餐饮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从2005年至2014年波动下降,2008年外资股权控制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17.06%和18.19%;银行业从总体上来说外资股权控制度变化比较平稳,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由于数据空缺,无法具体描述近年来银行业外资股权控制情况;外资在房地产开发领域股权控制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5~2010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平缓,2011年出现了快速的下降,这跟中国出台的相关房地产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总资产控制度的发展变化看,2004~2010年,第三产业外资企业总资产控制度保持在15%左右,2011年由于房地产业的资产明显下降,总资产控制度仅为6.54%,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有所回升,分别为12.86%、12.45%和12.93%。中国的批发和零售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6.09%增长至2010年的12.41%,2011年略有下降,为9.29%,2012年回升至13.05%,2013年为13.13%,2014年增至15.76%。就餐饮业来看,2005~2007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一直处于温和上升态势,2008~2014年波动下降,到2013年下降趋势更加明显,总资产控制度仅为15.92%,是自2004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退去,外资对中国餐饮业的总资产控制度也有所回升,但由于国内企业的崛起,近年来外资对中国餐饮业的总资产控制度还是低于之前程度。2004~2007年外资对房地产业的总资产控制度持续下降,2011年最为明显,表明近几年来境内房地产业扩张较迅速,其势头盖过了外资企业,2013年和2014年外资对房地产业的总资产控制度分别为12.10%和11.57%。
2004~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变化较小,始终维持在11%~12%,控制度并不高。2009年,控制度下降,跌至9.03%,并且2010年继续下降至8.56%,2011年跌至4.91%,随后2012年、2013年及2014年分别仅为7.13%、6.52%和6.38%。2004~2008年,外资对住宿和餐饮业及房地产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较高,都达到了10%以上,对于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稍低,维持在7%以下,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行业主要以其他流动性资产为主,固定资产占比本身较低。但是受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除住宿和餐饮业外的另外三大行业的外资企业城镇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在2008~2013年这几年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汽车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从外资市场控制的总体情况来看,2002年外资的市场控制度最低,为25.99%,2002~2006年,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控制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7年开始,外资市场控制度有所下降,再次趋向30%。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市场控制度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外资的市场控制度有小幅度的上升。2010年,汽车产业外资市场控制度恢复到33.21%,2011年上升到37.57%,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2014年跌至28.63%,预计2015~2017年将维持在30%左右。从中国汽车产业的细分行业(包括汽车、改装汽车、摩托车、车用发动机、汽车与摩托车配件五类)来看,改装汽车的外资市场控制度变化相对平稳,除2006年和2007年控制度较高接近20%外,其他年份外资市场控制度一般不超过10%,数据走势比较平稳。摩托车行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也不是很高,大体保持在20%左右,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仅为6.08%,2010年下降到17.76%,2011年出现小幅度增长,为18.67%,2013年大幅度增加至25.70%。在汽车和车用发动机这两个细分行业中,外资市场控制度较高,大体呈逐年递增趋势。汽车与摩托车配件的外资市场控制度在2006年达到49.88%,从2008年开始出现波动下降,2014年已降至19.76%,预计2015~2017年会有小幅上升,维持在20%左右。
2000~2008年,外资对中国汽车产业股权控制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外资股权控制度有所下降,但仍为41.01%。细分行业的汽车市场,无论是整车还是配件行业,外资的股权控制度也呈总体上升趋势。改装汽车的外资股权控制度维持在20%以下,摩托车的外资股权控制度也维持在20%左右,其他细分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都比较高。尤其是车用发动机的外资股权控制度,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78.26%和77.23%。汽车以及汽车与摩托车配件的外资股权控制度维持在40%左右,控制度较高。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五个细分行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从总体上来看,外资企业对整个汽车产业的研发费用控制度逐年上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略有下降,2010年下降到23.30%,2011年回升到27.29%,但2012~2013年又出现下降,预计2016年将略微下降到23.80%。从细分行业来看,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汽车与摩托车配件产业,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最高,车用发动机的外资控制度紧随其后,同时,增长速度最快的也是车用发动机行业。外资对车用发动机行业的研发费用控制度在逐年上涨,2011年上升到近十年的最高值38.78%,2013年又降至27.72%,预计2015~2017年会维持在35%左右。
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呈现总体上升态势,2008年略有下降,2009年后又呈现上升的趋势,2011年达到27.29%,2014年又下降至25.24%,预计2015~2017年会维持在25%上下。在五个细分行业中,摩托车行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变化比较频繁,但基本维持在15%左右,2009~2014年先下降后上升,2014年为22.90%。其他行业的总资产控制度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外资总资产的控制度略有下降。相比之下,在车用发动机和汽车与摩托车配件行业,外资对其总资产的控制度较高。
2000~2006年外资对中国汽车产业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呈总体上升趋势,且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31.95%,此后控制度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19%~31%;2013年,控制度为26.09%,预计2015~2017年将继续下降,2016年预计为21.95%。外资对改装汽车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基本维持在20%以下,2011~2012年控制度超过20%,但2013年又降至4.83%。车用发动机行业控制度较高,2008年达到最高值57.91%,在2009年,外资对这三个行业的控制度都有所下降,但2013年又回升至51.72%。外资对汽车与摩托车配件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的控制度一直稳定在30%~50%,2007年达到最大值后,外资控制度逐年下降,2011年再次上升到43.49%,2012年开始下降,2014年下降至20.08%,预计2015~2017年会有小幅度回升,但不会超过25%。外资对摩托车行业固定资产净值的控制度变化比较平稳,均维持在20%以下,2009年、2010年有所上升,2011年下降到13.72%,2013年又增至19.17%。
(五)钢铁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外资对钢铁产业的市场控制度相对较低,1995~2004年维持在9%以内,2005年上升较快,到2006年达到最高,为13.32%,其后逐渐下降,2014年为9.04%,通过多项式预测,预计2015~2017年外资对钢铁产业的市场控制度将稍有上升,但变化不大。外资投入增加会挤出一定数量的内资市场份额,外资市场控制度的逐步上升说明内资的市场份额在下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控制度是比较低的。在钢铁行业的两个大类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较低,2004年之前其市场控制度几乎都在1%以下,2005~2013年外资市场控制度上升到2%以上,2014年达到了3%,这说明近年来外资逐渐加入中国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中,但是外资市场控制程度仍然较低。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外资控制度则较高,2004年以前一直控制在9%以内,2005~2011年比较稳定,维持在12%~14%,2006年最高,达到13.91%,2012年起有所下降,2014年降至9.79%。通过多项式预测,2015~2017年变化不大。自2005年来,外资对中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市场控制度在逐步增加,总体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市场控制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并且外资的市场控制度相对较低。
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说,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股权控制度相对较低。除2005~2008年股权控制度超过了10%外,其余年份均维持在10%以内,钢铁行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自1995年以来呈上升趋势,2006年最高,达到了10.60%,其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根据多项式预测,2015~2017年外资的股权控制度还将维持在10%以内。在钢铁行业两大细分行业中,外资都具有一定的股权控制度,但是钢铁行业的外资股权控制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995~2005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一直都在1%以下,2006年以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超过1%,且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达到最高值,为3.74%,2010年又下降到2.55%,此后都维持在3%~3.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外资股权控制程度在2004年及以前一直维持在10%以内,且2005年以来一直较为稳定,维持在10%~12%,2008年达到最高值,为11.44%,其后稍有下降,2011~2013年均在10%~11%,2014年降至9.99%。根据多项式预测,2015~2017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将维持在11%以内。总体来说,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股权控制也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且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各细分行业的股权控制度是比较低的。
1999~2000年、2003~2004年外资技术控制度大幅度上升,2004~2007年则呈现下降的趋势,而2008年外资技术控制度出现大幅度上升,达到10.80%。这说明从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来看,外资对中国的钢铁行业的控制程度是比较低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拥有专利发明数量比较少,技术控制度也很低,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拥有专利发明数量则相对较多,技术控制度也相对较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控制度是比较低的。
2006年以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0项,2007年和2008年数量为1项,外资控制度分别为2.6%和2.8%。2004年以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较少,外资控制度2000年仅为2.4%。2004年以后,随着该行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也在逐步上升,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外资控制度从2003年的0.6%上升到2004年的6.3%,虽然2007年钢铁行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1747项,但外资控制度为3.7%。到2008年,钢铁行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下降为1398项,外资控制度大幅度上涨,为10.8%。外资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技术控制度基本上与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控制度重合,这表明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控制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但是控制度较低。
1996~2006年,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总资产控制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在2006年达到了11.70%,从2007年开始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总资产控制度有所回落,到2014年降至7.92%,这说明2007年开始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总资产的投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总资产控制度是比较低的。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来看,1995~2004年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都保持在1%以下,2006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5.18%,2007年开始有所回落,2009年回落到3.26%,2014年为2.59%。根据多项式预测,2015~2017年将稍有回升,但变化幅度不大。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较小,但是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外资加大了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总资产方面的投资力度。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总资产控制度来看,外资总资产的控制度一直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这一比例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的状态,并且在2006年达到了最高值11.87%,2007年开始波动下降,虽然2009年出现小幅上升,但随后下降趋势明显,2014年跌至8.75%。
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净值的控制度,1999~2006年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06年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11.35%,2007~2009年出现波动下降,2011~2013年有所回升,但均维持在为10%~11%,2014年降至8.54%。根据多项式预测,2015~2017年将维持在9%左右,所以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总体来说是比较低的。一个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的大小标志着该行业经营情况的好坏,外资的固定资产净值的控制程度较大,说明外资在该行业的经营情况较好。从总体上来看,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净值的控制度是比较低的。与上述几个指标一样,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高。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中,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保持着相对较低的比例,1999~2004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一直保持在1%以下,2005年以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8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3.44%,2009~2014年一直维持在3%左右。根据多项式预测,2015~2017年其将继续维持在3%左右。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来看,外资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相对较高,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06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1.81%,为近年来的最大值,2009年大幅降至10.33%,之后又回升到11%以上,2013年为11.01%,2014年再次经历大幅下降,为9.16%。相对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来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外资控制度一直较高,并且增长速度也较快。
(六)装备制造业外资控制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GDP增长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也增长迅速。2009年起,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美国,连年稳居世界第一,汽车、船舶、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主要产业生产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201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多数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苏波,2014)。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国内全部工业增加值227991亿元,比2013年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201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13年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4%。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2.1万亿元,占全部产品出口收入的17%,其中铁路机车出口额近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中国装备正步步为营走出去,服务全世界。
外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在2000~2011年都超过了40%。1995~2005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以后呈下降趋势,2014年大幅度降至37.52%,比2005年的最高控制度53.82%下降了近16.30个百分点。根据多项式预测,2015~2017年装备制造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与2014年相比将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最高,除1995~1999年外资市场控制度在70%以内外,其余年份均超过了70%,2004~2008年甚至超过了80%,2008年开始下降,但仍为75%,2012年大幅增至83.14%,但2013年又降至71.92%;排在第二位的是仪器仪表制造业,1995~2004年其控制度逐年上升,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为72.33%,2005~2014年逐年下降,2014年降至29.32%;除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外,其余四个细分行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变化幅度较小,并且所有细分行业在2008年都有下降趋势,这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关系,2009~2014年各项指标都趋于稳定。根据多项式预测,装备制造业各个细分行业2015~2017年外资市场控制度趋于平稳,变化不大。
外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总的股权控制度在1996~2006年呈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最高,为46.72%,2007年开始下降,2014年其外资股权控制度为32.74%,比2006年下降13.98个百分点。根据多项式预测,2015~2017年装备制造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将继续维持在35%左右。七大细分行业自2002年以来外资股权控制度全部超过2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股权控制度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07年甚至达到了69.4%,2011~2014年有所下降,但还是在50%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2003~2006年外资股权控制度也超过50%,但2005~2014年逐年下降,2014年降至29.91%。一般来讲,单个企业外资股权份额超过20%即达到对企业的相对控制,超过50%即达到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何维达、何昌,2002)。由此可见,自2002年以来,外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七大细分行业已达到了相对控制的程度,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直处于外资的绝对控制中,外资在2003~2006年对仪器仪表制造业也达到了绝对控制的程度。
装备制造业的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是浮动上升的,2007年达到近十年的最高水平,为41.39%。尽管2008年有所下降,但其控制度仍接近30%。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极不稳定,近年来其变化幅度都超过了3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了55.23%和56.3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在2005年也高达51.41%,外资对这两个行业达到了绝对控制,这两个行业产业安全性较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在2007年及以前均低于20%,但自2007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在2008年达到21.73%。2008年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外,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都有所下降,分别为24.28%、17.04%、14.41%、35.92%和38.92%。
装备制造业的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整体也是呈现浮动上升的态势,2007年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最高,达到了38.39%,2008年其控制度下降了5.45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是变化幅度较大的三个行业,十年内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变化幅度均超过了15%。金属制品业的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在2004年之前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在2004年突然降到了20%左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在2003年突然上升到30%以上,其后五年一直维持在30%以上,在2007年达到最高,为38.19%;而仪器仪表制造业在2001年以前呈下降态势,在2001年之后就呈现波动式变化趋势;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最低,在2007年达到21.29%,其余年份都低于20%,2008年为17.68%。
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是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的,2004年达到最高,为51.50%,2008年其控制度较2007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95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在七个分行业中是最高的,控制度均在55%以上。金属制品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波动相对较大,在2003年,金属制品业的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降到20%以下,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从50%以上降到40%左右,可见这一年是一个拐点。在2003年之后,这两个细分行业的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又出现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都有大幅度下降。另外四个行业变化都比较平稳,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为19.64%,其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在20%以内;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在2007年高达31.10%,2008年下降了4.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的平均水平也是比较高的,2007年高达55.82%,在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控制度也均超过了5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也都保持在30%以内。
外资对装备制造业的总资产控制度自1995年以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为44.38%,2008~2011年其控制度有所下降。外资企业资产在七个行业的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在2005~2011年全部达到20%以上。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资产是受外资控制程度最高的,2005~2007年控制度都在70%以上,1995~2002年,金属制品业总资产受外资控制度排在第二,之后在2003~2010年,仪器仪表制造业排在了第二。而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三个行业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自1996年开始一直持续上升,到2007年趋于稳定,在2008年及以后稍微有所下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几乎也是持续上升的,到2009年趋于稳定,在2010~2014年稍有下降。
装备制造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浮动上升,除1999~2002年装备制造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在40%以内外,其余年份均高于40%。2007年达到最高,为50.44%,2008年及以后又逐年下降,2011年为40.04%,2011年其控制度较2007年的最高水平下降了10.40个百分点,虽然2012~2013年略有回升,但多项式预测结果显示,2015~2017年装备制造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将小幅上升。装备制造业全部细分行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自2005年开始均高于20%,到2007年大部分呈现下降趋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除1999年外,其余各年份均高于60%,2007年达到最高值,为81.41%。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自2003年开始高达5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逐年上升,到2008年达到最高,为46.18%,之后呈现下降趋势。金属制品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在2003年及以前高于40%,之后呈下降趋势。
(七)有色金属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外资市场控制度较低,始终为16%以下,但是保持着小幅增长的态势。2004年以后,外资市场控制度有了较快的增长,2008年增长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值14.58%,2009年开始回落,2014年降到9.81%。从有色金属产业的细分行业看,外资对有色金属采矿业的控制度较低,在2005年之前没有超过2%,在2007年以后,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始终没有超过10%。外资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控制度一直比较稳定,2004年以前,为12%~14%,没有大幅度的波动。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外资股权控制度整体不高但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之前基本保持在16%以下,且股权控制度的上升趋势也比较稳定,除2001年控制度为8.86%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在10%以上。2008年开始股权控制度超过了16%,比2007年上涨了3.05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了峰值16.71%,2010年开始回落,2014年降至12.71%,约为2009年的3/4。总体来看,外资股权控制度不高。1999~2013年外资对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平均控制度为4.11%,但是这一控制度在不断地提高,外资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平均控制度为14.62%;外资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平均控制度明显高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外资对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股权控制度则比外资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股权控制度变化剧烈。例如,2009年外资对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股权控制度比2004年增加了159.6%,而2009年外资对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控制度比2004年仅增加了9.8%。2014年两个细分行业的股权控制度分别为5%和14.24%。
2000年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为4.7%,2003年大幅度上升,达到了19.80%,2008年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为14.46%,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4.37个百分点。其他年份的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也有所波动,但整体的波动幅度不大,平均值为7.8%,且均未超过10%。
1999~2002年,有色金属产业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持续上升,一度接近25%。2002年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到2003年降到8.80%,与2001年相比下降17.41个百分点。虽然2004年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2005年之后,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2007年达到最低4.10%。2008年又有所回升,增长至13.52%。
1999~2004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从2005年开始,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出现上升的趋势,2005年升至16.53%,比2004年上升了5.81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了最高值16.37%,2011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降低为13.79%,2012~2014年均维持在13%左右。外资对中国有色金属业两个细分行业的控制度均呈上升趋势。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在1999~2004年基本维持在1%左右,2005年外资对该行业的控制度上升至10.05%,比2004年增长了8.90个百分点,2006年回落至3.08%,2008年出现近年来的最大值13.42%,接近同期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2011年大幅度下降到3.08%,近年来一直维持在5%左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最大值,为16.96%,2010~2013年该指标出现小幅度波动。此外,有色金属产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变化趋势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外资总资产控制度相类似,且略低于后者。
有色金属产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呈上升的趋势,1999~2004年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保持在10%左右,2005年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上升了2.84个百分点,达到了13.17%。2005~2009年外资对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一直上升,2009年达到最高值16.96%,是控制度最低的2001年的2倍。2010年有色金属产业外资固定资产净值的控制度开始下降,2014年降至11.47%。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外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有很大的波动性。1999~2004年该指标一直保持在1%以下,但到2005年外资对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迅速上升,从2004年的0.61%上升到2005年的7.00%,在2006年又大幅下降至2.69%,2007年又呈现上升的趋势,2008年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2009~2014年该指标波动很大。1999~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控制度总体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由1999年的11.48%上升至2010年的17.28%,2011年开始缓慢下降,2014年降至12.26%。
(八)电子信息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外资市场控制度1995~2007年稳步上升,2007年控制度达到峰值83.58%,2014年下降至67.32%。2004~2008年,外资市场控制度均为80%以上,而在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外资市场控制度下降到80%以下,这一下降结果不排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1995~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外资平均股权控制度为59.4%。2005~2010年,外资股权控制度均高于60%,这是一个偏高的不安全的状态。2009年,外资股权控制度降低到65%以下,说明金融危机使外国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额有所减少,进而影响外资对中国该产业的股权控制情况。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2010年外资股权控制度又攀升到65%以上,2011~2013年外资股权控制度下降到60%以下。
1999~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平均达到38.91%;除了1999年之外,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维持在40%~52%;外资新产品产值平均控制度为71.24%。这从侧面反映了内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国内电子信息企业多数在为惠普、戴尔等国际巨头代工,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附加值较低,产业利润水平较低。
2005~2007年,外资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资产控制度维持在70%左右。虽然2008年以来外资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资产控制度有所降低,但仍在65%以上,2011~2014年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达到55.52%。
1999~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净资产平均值为5270.06亿元,其中外资企业的相应数值为3856.43亿元。除了1999年以外,外资企业净资产对该产业净资产的比重始终处于60%以上。这也较好地说明了在本产业中,外资企业相较内资企业而言,其强大的资金实力、技术研发能力等鲜明优势,使得我们自身的产业控制能力受到较大的挑战。
(九)高技术产业外资控制概况
自1995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外资平均市场控制度已经超过了50%的绝对控制警戒线。外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控制度从1995年开始上升,2007年开始有较大幅度的下滑,2014年下滑到53.41%,预计今后将持续震荡,至2017年将达到54.49%。在五个细分行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受外资市场控制最高的两个行业,年均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68.70%和87.59%。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3年及2014年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61.81%和57.77%,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013年及2014年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89.96%和88.13%。其次为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年均外资市场控制度为37.4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外资市场控制度都已经超过了国际上对竞争性行业50%的警戒线标准,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也达到了较高的外资控制标准,所以这三个产业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余产业年均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医药制造业为22.92%,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11.64%。医药制造业2013年及2014年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22.16%和21.64%,航空航天器制造业2013年及2014年外资市场控制度分别为17.11%和19.31%。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高技术产业的市场受外资控制的程度普遍偏高。
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总体上低于外资市场控制度,1998~2014年有10年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低于30%,最高为48.27%,低于外资市场控制度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国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有所提高,国家支持教育科研的政策间接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中国高技术产业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虽然增长趋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波动。五个细分行业中拥有发明专利受外资控制程度平均水平最高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平均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分别为61.54%和28.85%。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控制度均为20%以上,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控制度一直为2%上下。2015~2017年总行业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26.60%、26.39%和26.21%。其中,医药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20.30%、20.16%和20.05%;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79.93%、79.75%和79.5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21.37%、21.26%和21.16%;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21.09%、21.10%和21.10%。
中国高技术产业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整体自2007年起开始逐年下降。2007年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达到44.47%,随后几年持续回落,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下降至29.75%,说明中国针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和发展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高技术产业五个细分行业中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平均水平最高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平均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分别为66.66%和38.52%。其余产业平均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比较高的还有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为25.72%和23.57%。其中,医药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25.93%、25.80%和25.6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64.31%、63.15%和62.0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33.24%、32.63%和32.10%;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研发费用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26.61%、26.58%和26.55%。
自1998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整体较高,2001~2014年以来只有6年在60%以下,并且于2007年达到峰值69.99%。高技术产业五个细分行业中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平均水平最高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平均控制度为84.97%,其次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平均控制度为62.32%。其他产业平均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比较高的还有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为21.72%和27.41%。预计2015~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五个细分行业的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将略有回落,但是依旧符合平均水平的发展态势。其中外资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控制度依然很高,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控制度在将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医药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24.35%、24.34%和24.32%;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87.89%、87.74%和87.6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新产品产值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53.30%、52.85%和52.45%。
1998~2007年,中国外资总资产控制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68.91%,之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连续回落,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31.68%,2015~2017年将持续震荡上行,预计分别达到38.24%、36.38%和34.78%。中国高技术产业中受外资总资产控制度比较大的两个细分行业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1998年以来它们的年均外资总资产控制度分别为74.70%和65.26%,都超过了50%的绝对控制警戒线。另外,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外资总资产控制度也都在20%左右。医药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11.79%、11.37%和11.03%;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52.29%、50.84%和49.5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79.60%、75.89%和72.66%;航空航天器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10.16%、10.14%和10.1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2015~2017年外资总资产控制度预测值分别为16.34%、15.49%和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