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农业生产与经济体制改革

试论农业生产专业化问题原载《经济资料与文稿》1981年第2期。

农业生产专业化问题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作过一些讨论,对探索农业生产现代化问题起到极好的作用。为了迅速改变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落后状况,笔者认为,现在仍然有必要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一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所谓农业生产专业化,就是指在农业生产内部进行生产分工并进行科学生产的组织形式。其特点在于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把用途、结构、生产程序和生产工艺相同或相似的农产品集中在一定的地区、部门或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当然专业化生产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单一化经营。因为农业生产限制因素多,条件极为复杂,应根据地形、土壤、水利、气候等各种不同的条件,可以同时生产一种或几种农产品。这与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概念是不矛盾的。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怎样产生的?农业生产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劳动分工的必然产物,也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一些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以后,农产品的生产就不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卖,进行农产品的交换,供给从事其他行业的生产者进行消费。这就形成了农产品的商品生产。社会劳动产品交换的进行,使农产品也具有了商品的性质。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的扩大,客观上要求把制造整个产品的某一部分的生产率提高,就必须使这部分生产产品生产专业化,使它成为可以采用先进生产手段生产更多的产品的特种生产。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专业化就成为必然的,而且成为必要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主要标志是生产一种或两三种主要产品,并由这些主要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商品部分所占的比重来确定。主要产品在商品性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标志专业化水平越高。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和专业化的关系,正如列宁所说的:“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量和社会劳动专业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全集》, 1957,第83页。

可见,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及由此引起的专业化生产都是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同样是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而提高。因此,农业实现生产专业化,不是人为凭空构造的,而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且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走农业生产专业化道路。美国就是农业高度专业化的国家,1950年以来,作物平均单产提高60%,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都很高。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专业化受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限制,农业资本家以榨取最高利润为目的,彼此进行残酷的竞争,在客观上显然也促使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速度地增加总产量。然而资本主义固有的各部门、各行业自发的不平衡发展,经常引起农业经济结构内部比例失调和造成土壤破坏流失、虫灾泛滥、环境污染、水源短缺、能源浪费等。这样的农业专业化、现代化并不完全符合科学规律,其根本问题在于专业化生产引起生产过程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相矛盾。相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分工和实现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首先创造了前提条件。实行计划经济,对于各部门、各企业实行专业化与协作,将更有利于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能大幅度增加农产品总产量。

新中国成立30年来,我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因为广大农村还是用落后的生产方法和简陋的生产工具进行手工生产。政社合一的组织形式和靠行政命令追求产量指标,使农业生产不管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如何,只顾眼前需要;在狭小的生产规模内种植种类繁多的作物,使多数地区的人民公社摆脱不了“小而全”或“大而全”的小农经济状况。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无力扩大再生产,严重地阻碍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我国农业发展又经历了两次大挫折,一次党内由于犯了“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风”的错误,另一次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党的各项经济政策被破坏,挫伤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单一抓种植业、抓粮食,忽视林业和牧业的生产,进行掠夺式生产,不但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而且造成了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是用发展生产力的办法改变自然经济结构,而是用改变生产关系提高所有制公有化的程度来推动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切主要是“左”的路线干扰破坏的结果,也是封建主义和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流毒的影响。

因此,我国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必须首先打破自给自足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要认真调整农林牧渔不合理的比例关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农业生产结构。根据“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原则,搞好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平衡。在保证种植业发展的同时,增加林牧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在近两年经济调整工作中,扭转了单一抓粮食生产的状况,林牧业都有了一定发展。但千万不要忽视粮食是一切问题的基础,这是关系九亿多人吃饭的大事情,决不可掉以轻心,调整粮食生产势必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推进。如辽宁省粮食播种面积不得少于4000万亩,占全省总播种面积70%左右为宜。

其次,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还要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老框框的束缚,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点,进行农业区域规划和作物布局,实行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和协作化。专业化与协作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专业化与协作化是矛盾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专业化与协作化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二 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一,农业生产专业化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们通过对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科学分析,在不同的条件下生产某一个或某几个品种,由此进行不同的农业投资,投放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地制宜地发挥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的优势,使各种农作物向着适合它生长的高产地区集中;使林业、牧业、渔业能够按照各自要求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安排,向着适宜生长的地区发展。

第二,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每一个生产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并能按科学要求安排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有效生产。由于生产的专业化,生产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着简单的劳动项目,更能集中精力钻研科学,不断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中,使每一个生产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从而培养出各种专业人才。

第三,实行专业化生产最大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内外专业化生产经验都证明,只要实行专业化生产,产品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者的收入也可以大幅度增加。北京郊区四季青公社是从1978年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的。该公社设有8个蔬菜专业大队,9个管理站。1979年各项生产都超过了上1年。每个劳动力平均收入从1978年的536元增加到1979年的738元,最多的可得1000元,少的也得到了600元。

第四,专业化生产便于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实行专业队、专业组或专业户,为采取联系产量计酬的劳动管理方法,创造了方便条件。再通过实行“包定奖”等管理办法,集体生产与社员个人物质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贯彻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五,实行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由于农业生产受到季节性影响,农机利用率没有工业机器利用率高。如果在一个农场、一个生产队进行多种生产,什么都种、什么都养,就需要购置多种农业机器,而每种机器一年只利用几天或十几天,这样做不但不能有效地发挥机械作用,也极不经济。因此应有重点地种一种或两三种作物(饲养一种或两三种畜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做到增产节约。实践证明机械化和专业化是相辅相成的。生产愈专业化,农机利用率也就愈高,农业机器愈可能配套齐全,使每一项作业都能做到机械化。

三 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途径

我国自然经济条件极为复杂,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又低,要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首先应抓好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专业化工作

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原则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产方式和结构特征,生产项目和产品品种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相对集中。各个地区必须在对自然资源、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考察、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区域规划。进行区域规划必须强调因地制宜,适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国土广大,农业生产水平各地差异极大,在农业各种类的布局上,要考虑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进行综合平衡,绝不能粗枝大叶和搞“一刀切”。

例如,辽宁省工业比重大,城市人口多,为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资源及广阔的海岸带。要查明辽宁省的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分布的情况,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数量统计和质量分析,然后才能科学地评价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地作出全省一级综合农业区域规划。根据辽宁省农业区分划研究所提供的材料,辽宁省已划分五个一级农业区和一个农业类型,即(1)东北山地林产区。(2)辽东半岛经济作物水产区。(3)中部平原粮产区。(4)西部低山丘陵农牧区。(5)西北部风沙低丘农牧区。(6)城郊农业类型。各地区进行各自的重点项目(或种类)的专业化生产。之后,再根据一级综合农业区划内容,由各市县区、农场和社队,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自然、经济特点,分期分批作出相应的二级、三级或四级农业区划和各项专业区划。又如沈阳市东陵区,则应根据它所在城郊地理位置和承担供应大城市农副产品的任务要求,对本区的农作物生产分区划分为:近郊各公社共11万亩耕地,以生产蔬菜为主;中郊各公社共21万亩耕地,以生产水稻为主;远郊各公社20多万亩耕地,以生产旱田作物为主。各区都有自己的农业专业化的生产任务和特点。

农业区域规划,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的农业生产区域化不但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发挥地区经济优势的重要前提。

2.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要依据不同的经济基础,采取不同的专业化形式

我国农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长期束缚下,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极为缓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专业化才逐渐形成和发展。但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凡是在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和单位,如大城市郊区、国营农牧场、经济作物产区等,实行专业化生产历史较久,发展也快。相反,在广大农村社队,仍然是“小而全”的半自给的自然经济,专业化生产水平极低。鉴于我国农业生产状况,要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农业生产专业化形式。

首先,广大农村生产落后的社队,要采取专业户、专业组或专业队等形式。因为广大农村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为主要特点的社队,占我国农业中相当大的比重,在实现专业化生产中就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按各种不同自然资源条件确定专业化生产内容和生产项目。具体来说,要根据生产特点、专业性质及社员的专长划分各种专业队、组或人。如有山林的地方,建立林业专业队、组;在有水面的地方,建立养鱼专业队、组;在有工副业原料的地方,建立专业工厂或副业队;还有如植棉队、蚕业队、果树队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地资源种类的多少,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专业化生产。如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生产队,可建立辅助的牧业或菜、果、渔业等专业队、组或专业户;以果树为主的生产队,可建立辅助的粮或菜、蚕、牧业等专业队、组或专业户等。另外在一些集体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地方,可以利用特有专长的技术人员及一些多余劳动力,组织各种专业生产户。如养猪户、养羊户、养鱼户、植树造林户等。近年来辽宁省实行专业户生产,发展很快。沈阳市专业户发展到目前为止,已达83944户。

在组织建立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时,注意其规模大小,经营项目、生产门路都应当同现有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同时要逐步改变农林牧副渔各业不合理的比例关系,增加牧业、林业、渔业的比重,做到种植业与饲养业并举,以保证各业专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社队,要巩固和发展产品专业化生产形式。在集约化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都高于一般地区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经济基础雄厚、农产品商品率和社员收益水平也较高,在生产上已经开始了专业化生产。这样的农业社队在经济作物产区和大城市郊区是很普遍的。例如,辽东半岛上有以经营蚕业生产和果树生产为主的社队,都是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单位,它们的产品商品率极高,而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化生产经验,但还没达到高标准的专业化生产水平,需要在产品专业化生产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越趋向专业化,农业生产力越有较大提高,对国家贡献也就越大。例如,沈阳近郊区自实行合作化以来就开始了以蔬菜为主的专业化生产。其中南塔大队就是一个专业化生产历史悠久的蔬菜生产基地。现在该队建立了六个蔬菜专业队,一个为蔬菜育种的科研队,其次还有果树队、积肥队、基建队、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等。其产品除以蔬菜为主外,还有肉、蛋、禽、奶、果等,专门供应城市需要。商品率达85%以上。近年来蔬菜总产量稳定在5000万斤左右。1979年为城市提供商品蔬菜4200多万斤,猪2250头,鲜蛋13.5万斤,牛奶56万斤,水果15万斤,肉鸡183吨,白酒48.5万斤,淀粉130万斤,支援了城市建设。同时社员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1979年年终全大队总收入达到621万元,大队总积累达1000万元,人均收入358元以上。年终社员一次存款达40万元。因此,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结果是生产力大提高、生产规模扩大、社员生活富裕。当前应对这样的专业化生产较早的地区和单位,因势利导,使它们加速向现代化农业前进,以带动广大农村共同富裕。

最后,国营农牧场要实现农业企业专业化生产。实现农业企业专业化生产的国营和集体农(牧、林)场,它们都是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农业企业,不仅劳动生产率和集约化水平高,而且农业机械化也有基础。国家要求农牧场建成商品粮基地、工业原料基地、农畜土特产品的出口基地、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因此,为了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首先在农场内部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布局和经营项目,加强专业化生产,逐步趋向生产一种或两三种农产品,以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同时应使农业集约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在生产技术上实现农业、畜牧业生产机械化,育种、蔬菜生产工厂化,灌溉、打药和施肥自动化,等等。当农业企业专业化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不仅要求专业化,而且要进行协作化、联合化。即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要实行联合经营,朝着农业生产社会化方向发展。

四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发展,自然要求生产程序的各个环节也实行专业化生产,把生产过程的前几道程序分别独立出来,成立专业公司并实行分工协作。目前成立的种子公司、饲料公司等就是这种分工协作形式。当然,繁育优良种子需要设立种子农场或种子公司,并实行专业化生产;牲畜的饲料,要由饲料公司专门生产和供应;化学肥料和机械化农具都由工业部门或专设的肥料公司和农机公司来生产和供应。同时生产过程的后段程序如产品运输、农产品加工也需要分离出来,设立专业公司承担运输及加工任务,并实行专业化经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专业公司能为农业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并可以减少流通环节,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这种农业专业公司专业化程度高。它反映着社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将来农业生产的工厂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农业生产专业化不仅要求种植业专业化,林业、牧业、渔业自然也要专业化。因为农林牧渔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孤立地实行专业化,应建立各业的分工协作关系。这种协作现在是在一个农场内部进行,将来要发展为不但在各农场之间,甚至在几个地区之间进行。总之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不但要求农业生产中各个工序环节分工愈细,并要求各工序之间密切协作;还要求农业内部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要求农业与工业、商业的协作。由工业部门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加工农产品,需要商业进行采购、运输、销售农产品。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主要环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农业、工业和商业的联合企业。

当前,我国正在试办各种类型的农工商联合企业。笔者认为,凡是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和单位都可办起农工商联合企业。因为它确实能促进农业内部各业朝着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自己加工及销售农产品能为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和安排多余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动其他地区和单位加速专业化和现代化。因此在一些地区的某种产品如水果、牛奶、蚕丝、蔬菜、茶叶、甘蔗、棉花等,都可以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今后应逐步打破农村农副产品运到城市加工的传统,建立农工商联合企业要将加工业的利润一部分返还给农民,使农村尽快富起来。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工商联合企业也必然要发展到高级阶段,将使集体所有的一些联合企业,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联合建设大型的机械化综合体,或建设共同需要的温室、道路、灌溉系统、文化生活中心等,这些共同兴建的生产项目和生活项目,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此外,国家所有制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因不断壮大再生产,进一步同工业企业、科研教育单位联合成跨单位的综合体。即把农业、加工业、科学和服务领域统一联合起来,形成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地区的专业协作的一体化机构。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它必将打破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之间的界限,在国营经济与公社经济之间,公社与公社经济之间,组织起各种形式的新型农工商联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