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作为美学与经济学在哲学层面的交叉研究,本书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概括出“审美生产主义”理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西方消费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转型中,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冲突和生态冲突日趋尖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方法论发生了转型。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本书所批判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消费主义。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本书试图超越消费主义、文化主义、社会学主义、“关系”唯心主义及去经济哲学化等理论倾向,同时针锋相对地重构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与“关系”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美学的一种经济哲学重构,本书所谓的审美生产主义,在与物质生产、意识形态生产、“生产性的”商业化精神生产这三种生产的联系和区别中,把艺术创造活动界定为“自由的精神生产”“非生产性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自由活动”。根据当代消费社会的诸种新特征,分别从“活动 (生产—消费)”“时间 (必要的—自由的)”“需求”和“快感 (生产性的—消费性的)”“关系 (社会性的—自然性的)”的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把“自由的精神生产”具体界定为一种“生产”活动、在“自由时间”中展开的活动、满足人的“生产性需求”并产生“生产的欢乐”的活动、存在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活动。最后,在“生产者—产品—消费者”的分析框架中,本书强调,存在于艺术自由的精神生产中的自由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跟和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相互规定的。在全球化消费时代对马克思美学的经济哲学重构,具有极其广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