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这些重大原则不仅为不断完善、发展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立场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原则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正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马克思才建立了严密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规律。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出现了新情况。1992年以来,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在马克思当时所处的那个年代,非物质生产服务行业并不发达,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在创造价值活动中的作用也没有现在这么大。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服务业,对部分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这种变化是过去我们实行计划经济未曾有过的,有的甚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发生了抵触。但实践证明,我们是正确的。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肩负着改革与振兴国民经济,追赶并超越世界发达国家的多重任务。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20世纪中叶不同的新情况与新特点,这些都向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一时期我们在重新研究和探索适合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济理论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和丰硕成果,这些成果比较多地集中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同时也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头等重要的现实问题上,而对与这些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基本理论(包括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重新研究则显得比较薄弱。如果基本理论研究工作长期滞后,其中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基本原理缺乏应有的反思,则对巩固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建设和改革实践本身都极为不利。这就要求我们要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物质力量。目前中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习近平:《习近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新闻网,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512/23/t20151223_7774224. 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6年9月11日。因此,党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命题的过程中,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相继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大原则,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更加明确、体系更加完整,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刘月、宋屹、党建伟:《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光明日报》2016年4月17日,第6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过程中,为了贯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原则,首先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中挖掘系统的发展生产力理论,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劳动生产力要素的规定、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分、科学技术的作用、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等理论范畴和原理,构成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话语。要大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生产力方面已经提出的独创性观点,特别是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同志的“四个全面”重要思想等,在此基础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境界。

其次,要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以增长为对象的增长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也有很多积极的成果值得借鉴。

(三)共同富裕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同时,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党对于共同富裕的认识也超越了传统的“均富”“同富”思想,即以“先富”带动“共富”,提出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的人达到共同富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原则,使其成为其价值追求和原则导向”。刘月、宋屹、党建伟:《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光明日报》2016年4月17日,第6版。

坚持共同富裕原则的制度前提是坚持公有制。

一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在科技生产力时代,经济发展开始从“资本经济”向“人本经济”转化,为此需要一个能够调动劳动者各方面积极性的所有制制度,而这种制度只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根据生产关系原理,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才决定了生产的财富属于全体人民,不是少数人占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实现“精神共享”——创造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壮大了,能够为精神文明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精神共享”。反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是创造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经典共产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社会意味着消灭商品生产,实行计划经济。但是,多年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采用市场机制的方式,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做出的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它既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人类文明的成果的继承和超越,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理论威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是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质的升华,又牢牢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有三个原则:“其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二,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其三,社会主义国家要从宏观层次上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以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要用看得见的手引导看不见的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新闻网,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51223/21000600.htm,最后访问日期:2016年9月11日。事实证明,这些关于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论断、重大理论创新,切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建设实践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原则刘月、宋屹、党建伟:《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光明日报》2016年4月17日,第6版。

(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特色。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原则。

(六)独立自主同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原则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联系和国际交往愈加紧密,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国际经济格局早已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关键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课题。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由中国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科技生产力发展特点决定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等。

近年来,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又相继提出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战略”等构想,“不仅把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推向新的更高水平,也大大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话语权,不断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独立自主同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原则”。刘月、宋屹、党建伟:《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光明日报》2016年4月17日,第6版。

(七)人民主体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确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构成社会存在的主体、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是全部社会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人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确证自己的主体地位。

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必须彰显人民主体原则。笔者认为,坚持人民主体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民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主体,要体现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性地位上。另一方面,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不仅体现在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上,更应该体现在人民对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成果的享有上。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要求不仅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的精神财富丰富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性体现为两层内容。第一,通过创新驱动使主导生产要素回归民本性,增强创新动力。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生产资料是主导生产要素,这造成了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相分离,并导致劳动过程的异化。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创新驱动的出现,使劳动资料和劳动主体分离的趋势得以克服,同时也加快了主导生产要素向劳动者回归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主体功能,形成了以知为本的机制,或称知本主义。创新驱动模式能够使当代科技生产力的民本性功能充分发挥,使创新动力获得极大增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二,通过创新驱动能使劳动者在劳动中获得解放和自由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宣告:代替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第53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方式,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因而人类的真正解放和自由将是在劳动中的解放和自由。创新驱动的主体是人,创新团队是形成马克思党的自由人联合体的雏形,在创新驱动活动中,人类通过在劳动中的解放和自由发展,推动自然界演化和发展,进而实现了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