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研究
- 罗惠敏
- 2999字
- 2022-09-02 14:15:54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时间段的选取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的“图书馆建筑空间”。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或者其他的文明体系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建筑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变产生了与18世纪之前不一样的面貌。观察这段时期的图书馆建筑中的空间设计发展历程,探索其后作为指导的设计理念,能从侧面更好地审视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的状况。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而言,西方的历史学领域普遍认为18世纪后半叶发生美国独立、法国革命、工业革命等重大事件之后,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动摇,商品经济从此开始持续地发展,人民追求生活上自由和法律上平等的观念和思想在欧美各国逐渐扎根,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出现,并产生了经济上的个人主义和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国内已经出现不少问题,中国内部秩序已不易维持。随着19世纪中期以后的贸易通商和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和东方文明出现了碰撞和交融,中国社会逐渐从古代进入了近现代。由此可见,尽管因所持历史观和选取历史事件不同,关于全球范围、西方或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确切界分,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但中外历史学的观点包含以下共识: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古代”以农耕社会为主,而“现代”以工业社会为主,各国从农耕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的轨迹相似但具体的时期不同,主要发生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之间;二是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的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使欧洲和美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亚洲及其他地区也受到影响;三是针对于中国的情况,20世纪初期清王朝和民国的更迭使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整个人类文明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社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活力。
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杨威理认为,在18世纪晚期,作为一种文化财产的图书馆,它的所有关系、服务性质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巨大的变化;19世纪中后期,各国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图书馆法案的订立和图书馆教育的发展,使服务公众的图书馆事业也随之发展迅速。美国著名教授约埃尔默·约翰逊(Elmer D. Johnson)认为,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西方逐渐形成的民族国家所提倡的各国内部文化建设以及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大力促使了西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西方的图书馆结束了“中古时代”;及其后的几百年间,欧洲图书馆发展缓慢,但在19世纪以后发展迅速。日本学者小野泰博将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的会员图书馆、社团图书馆、巡回图书馆和工人图书馆总结为“近代”图书馆的形式;而发展至19世纪中期,西方各国普遍掀起公共图书馆运动标志着图书馆进入了“现代”阶段。在中国,民国初年的图书馆学家对区别于古代藏书的“近现代图书馆”的概念也有相关论述。金敏甫认为民国初年的图书馆是区别于古代的“现代”图书馆形式。刘国钧认为“近代图书馆之兴起则在十九世纪尤以中叶以后为甚”, “以美国为先河”……“至一八七二年美国图书馆联合会成而后新式图书馆之发展乃一日千里,其影响不仅及于全美且波及世界各处”。程焕文认为,就世界范围来看,“近代图书馆萌芽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于19世纪中叶以后,以美国和英国为先河,然后传遍世界各国”。在中国,随着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古代藏书在晚清时期逐渐向“近代”图书馆转变。与古代藏书不同的是,近代图书馆是公共、公开和共享的。从以上观点可见,关于“现代图书馆”的定义也存在一定共识:其一,图书馆事业在18世纪至20世纪产生了深刻的改变,而此阶段也是历史学家所认为的全球范围内出现重大社会变革的时期;其二,18世纪以后转变的图书馆事业,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服务理念、服务对象、服务形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从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相关观点可见,18世纪的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从欧洲开始逐渐使世界各国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19世纪中期的公共图书馆运动也从英美开始影响全球的图书馆事业。因此,从历史学和图书馆学角度审视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图书馆,同时考虑到本课题研究的图书馆建筑空间与建筑技术、电子技术和印刷技术等工业技术有密切关系,本文选取了18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的图书馆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的研究。
第一,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发展历史及其影响因素。图书馆馆舍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通过文献调查、史料阅读,本文将梳理中西方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进程,并从这段历史中探讨影响其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二,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空间的经典案例分析和设计模式。图书馆的空间指图书馆建筑体所包围的室内部分,它是图书馆建筑发挥功能之场所。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模式包括空间的整体组织、家具的布置、交通的规划等方面。空间设计模式是一定时期图书馆空间组织和环境构建的典型样式,是特定时期图书馆功能和服务模式的展现,也是特定时期用户使用习惯和阅读风气的体现。本文根据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史,并结合相关的重要事件作为历史时期的界分,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典型的图书馆建筑个案,对其空间组织、环境规划、家具设计和配置方式进行详细解剖、分析,以期提取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共性和特性。
第三,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空间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图书馆空间设计的个案和设计模式是图书馆空间设计方法和思路的表征,论文根据空间设计模式的现实表象,如布局方式、颜色运用、家具选购等,结合相关图书馆专家和建筑专家的著作和论文,进一步提炼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核心价值观和设计的思维脉络。
1.4.3 研究方法
本课题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展开关于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研究。①文献调查法。现代图书馆发源于欧洲,而西方关于图书馆建筑的现代化进程的记录早在18世纪末已经出现。这些记录分散于馆史档案、教育文件、新闻记载等各类文献史料之中。近年,国外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研究著作还不断地出版,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众多、时间跨度长,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基础。而我国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进程及其特点的相关文献,可追溯到清末民初。在《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图书馆学季刊》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等民国三种重要的图书馆学期刊中,有不少关于图书馆建筑和空间设计的论述和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期刊论文和研究著作颇多,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来源。②历史研究法,包括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和史料释读。研究本课题的史料较为零散,必须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搜集和鉴定,按照一定的历史发展顺序对其进行整理,并根据相关的历史背景对史料进行释读,尽可能还原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问题相关的史实和发展脉络。③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是对现实中的事例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经验性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关于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案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将所有资料汇集在一起进行交叉分析,从而形成图书馆空间设计典型案例的完整描述,然后将这些典型案例置于现实生活环境中观察和解释。
为了综合考察18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发展、组合方式与设计理念,揭示社会文化历史环境和科学技术与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内在关联,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还将结合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建筑学和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