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 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顺利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良好预期的前提与保证,因为学术研究的发展、进步以及在知识创造领域中的学术竞争力,所仰仗的核心工具就是研究方法。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项研究工作开展过程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本研究最为基本的方法,主要通过查询期刊、著作和互联网等,对国内外有关合同外包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重点检索和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理论演进、现实动因、主要模式等文献和研究成果,这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电子数据库对相关的国外期刊和专著进行了广泛的查阅、分析和整理,使本研究能够站在当代学术前辈的肩膀上向前探索。

(二)比较分析法

古罗马学者塔西陀曾说过,“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一语道破比较研究法的重要性。比较研究法是本研究的体系构建与演绎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共性、个性与差异,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本书在分析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不同模式及其运作的机理,以及不同模式的适用性上较多地采用横向比较分析方法;同时在研究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实践部分,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力图透过不同的案例进行案例间的比较与分析,以期更好地呈现不同案例背后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此外,本书在考察我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实践流变的章节中,亦采用了历时性的纵向比较分析,通过纵向维度比较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革所涉及的规模、分布的领域和波及的范围等,为更好地认识我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实践进展描绘一幅较为生动的图景。

(三)实证分析法

注重实证分析是本成果研究的一大特征,所谓实证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科学的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规律,然后通过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某些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回溯到现实中加以检验的方法。本书在研究过程中高度重视实证分析法的运用,通过对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实践、中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实践及其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政府推动合同外包的现实动因以及实践中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合同外包的绩效,进而反思合同外包在理论上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是当代管理学发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强调以数据为基础,依据一定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对事物的数量、规模、比例、趋势进行度量、分析,进而得出细致精确、深刻全面的判断,从而为管理者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做出正确的抉择提供依据。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力求把定量与定性研究相互结合起来,当然总体上看是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因为是基础性的研究,本书较多的篇幅使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但是在局部论述上仍然注重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比如涉及合同外包的成效、合同外包的规模、合同外包的分布领域等方面较多地使用了定量研究方法,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 研究框架

本书以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结合我国各地区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实践进展,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系统地分析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动因、实践进展和不同模式、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内在的冲突和面临的挑战、蕴含的风险及其控制等问题,以期深入地考察和分析合同外包这一治理工具在中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适用性,为政府更好地认识合同外包以及更好地运用合同外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章是全书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着重从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理论本土化视角以及中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维度剖析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同时,通过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公共服务合同外包这一主题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厘清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盲点、缺陷与不足,为本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点;此外,概要地介绍了本书研究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第二章“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动因”。本章主要侧重于从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以及有限政府理论阐述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理论基础,重点是从理论上解答公共服务领域为什么可以引入合同外包这一治理工具;在此基础上,结合管理因素、政治因素、财政因素、内部因素、国际因素等从实践维度解答政府之所以要推行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现实动因。

第三章“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实践流变:从西方到中国”。本章重点从实践维度梳理在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革领域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重点考察其推行服务外包的背景、路径、规模、特征、成效及影响等,试图勾勒和呈现西方国家改革的图景。同时,结合中国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在政策制定、方式选择、规模和范围、改革成效等方面的状况,以图刻画和反映中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概貌、特征及其走向。

第四章“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主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本章根据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主体间关系两维标准,把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模式划分为竞争模式、谈判模式与体制内外包模式三种,进而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这三种模式在实践中的运作特征、存在的优势与缺陷,比较不同模式在运行机制和改革成效上之差异,以期考察不同模式之适用性。

第五章“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成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本章主要结合宁波市江北工业区管委会养护服务外包、深圳西乡街道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唐山市政府购买农村医疗服务、宁波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典型案例,考察合同外包这一工具在中国公共服务改革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实践成效,力求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辨识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影响外包绩效的主要因素,为改进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绩效提供指导与方向。

第六章“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冲突与挑战”。本章基于对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实践的考察与省思,从理论上剖析合同外包所蕴含的内在冲突,即人性假设冲突、伦理价值冲突、法律适用冲突、政府角色冲突等;同时,从实践维度指出,信息不对称、有限竞争、政府监管能力不足、道德风险、政府空心化等问题均是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推行过程中必须直面的挑战与棘手问题。

第七章“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阻力与风险”。本章旨在厘清公共服务合同外包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及其蕴含的风险。从实践来看,前置的法律限制与后续法律保障的缺失构成了限制服务外包的法律障碍,而来自政府官员和工人的反对以及根植于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责任与控制问题则是改革需要加以克服的阻力;合同外包所蕴含的新垄断风险、道德风险、寻租风险、逆向选择风险、商业风险等增加了合同外包的不确定性,必须慎重对待。

第八章“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反思与重塑”。本章通过审视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困境,指出需求方缺陷和供给方缺陷是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决定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成败的关键所在。合同外包中政府仅仅扮演一个精明买家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在持续提升议程设定能力、学习能力、合同监管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和规范服务购买市场,只有强大的私人部门和精明能干的政府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协作,才能在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品尝成功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