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应试指南

本篇中的考试简介等内容,也可以通过光盘中的“考试指南”板块了解相关信息,并可通过光盘中的“考试大纲”板块查看该科目官方公布的考试大纲内容。

本篇介绍的应试技巧与策略是在总结近年考试真题与出题规律基础上,结合一些考生的应试经验进行的归纳,考生应灵活运用,并结合光盘中的模拟考试系统环境加以理解,为考试做好准备。

一、考情简介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指担任会计专业职务的任职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技术等级,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其中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与会计员为初级职务。

要取得上述相应会计职务的任职资格,必须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又称“会计职称考试”)。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的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初级采取的机考方式试题是由系统随机抽取的)、统一合格标准。通过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范围有效;通过会计高级资格考试合格者,还须由本人申请,单位推荐,经所在单位、省直主管部门、地市财政部门或基层职称评委会进行考核评议,并提出考核推荐材料,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计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才能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会计考办)每年都将修订印发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用作当年考试的参考。

(一)考试科目

初级会计资格的考试科目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参加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初级资格证书。

(二)考试形式

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已全面实行无纸化考试。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按照各省确定的考试时间和批次,统一通过网络在每一批次考试前的规定时间内发题,由地方接收并组织考试;每场考试结束后,各地及时上传数据。由此可以看出,各批次的无纸化考试试卷不可能完全一样。

(三)考试题型

2014年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四种题型,要求考生作出选择、判断即可,答题过程中并不需要书写汉字。

(四)考试时间

2015年初级资格无纸化考试定于2015年5月16日~20日分批次举行,考生的准考证上会明确指出具体的考试时间,因此请考生考前仔细查看。

初级资格“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间为1.5小时,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共计3.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

注意:本着对考试负责的态度,建议考生密切关注当年考试的正式通知,了解最新的考试题型、题量和相关考试政策。

二、考纲分析

“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为如下7个部分(考试大纲详细内容可参见本书配套光盘)。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

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一)重点难点分析

在考试大纲要求的7章内容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为考试重点,近年的考试大部分的分值都在这几章中,其他章节的分值相对较小。各章考核要点与题型如表1所示。

表1 各章考核要点与题型

(二)内容结构分析

从内容结构上来说,《经济法基础》一书主要包括经济法和税法两大部分的内容,其中前3章为经济法的内容,后4章为税法的内容,具体结构如下。

(1)总论包括法律基础、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法律责任,即第一章的内容。

(2)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包括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即第二章的内容。

(3)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包括支付结算概述,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银行卡,预付卡,结算方式,票据的一般规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以及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即第三章的内容。

(4)税法部分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等税种的法律制度,即第四章至第六章的内容。

(5)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税务管理、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复议和税收法律责任等,即第七章的内容。

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时间有限的考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没有一个学习方法适合所有人,以下几点方法仅供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三、学习方法

(一)搜集信息,制订计划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全国性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合格标准,考生在考前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

(1)考试报名是哪天?现在离考试还有多少天?是否来得及学习应考?

(2)各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大纲)与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大变化?变化在哪里?

(3)本地考试是采用无纸化考试还是纸质试卷形式?相应形式有无变化?

(4)考试的题型有哪些?各类题型大致占多少分?(5)有哪些考试资料是自己可以利用的?能否找到前几年的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本地财政局官方网站或该考试指定报名网站了解,或通过往年(次)的考试真题来分析获取。

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可以通看一遍教材,再根据以往经验,做一些往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查漏补缺,重点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进行强化;没有什么基础的考生,最好能参加培训班进行学习,请有经验的老师把握各科重点,解析难点,分析考题,了解命题的思路,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

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依据一般都不会超出教材,无论考试的试题怎么变化,所有的试题几乎都出自教材中不同的地方。因此,对教材进行反复通读、精读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对教材进行3遍以上的通读:第一遍为通读,目的是对教材体系有个系统的了解,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及疑点;第二遍为精读,即逐章阅读,理解有关知识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第三遍为快读,跳过已经掌握的内容,查漏补缺。

精读时,要认真做好笔记,知道各章节内容哪些只作为一般了解,哪些应该熟悉,哪些要重点掌握、熟练精通,通过精读应该对全书脉络了然于胸。

(三)归纳总结,注重实际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通读教材以及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法、综合分析法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做一些与具体实际相关的习题,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注重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

学习过程中,适当做一些试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知道什么地方遗漏了,什么地方掌握得还不好,什么地方不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调整复习时间和内容。

往年考试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之一。通过做往年试题,可以尽快地掌握重要知识点,了解考试的出题点和侧重点,找到真正考试的感觉。历年试题的重复率较高,今年考过了,明年还可能会考。除此之外,适当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也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本书在逐一讲解各考点的过程中,还以近3年的考试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模拟题为例进行剖析,考生在学习时可以详加揣摩。

练习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提倡无休无止的题海战术,更不支持采取“背题”的方法。除了对往年真题进行练习外,可以使用本书配套光盘中的试题系统进行模拟练习,其中的试题大多来自于历年考试的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质量比较高的模拟试题。

(2)练习做题时,给自己限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最好跟真实考试时间一致。限时做题,可以检测自己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在考场上充分发挥。

(3)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要仅限于知道正确答案,还应努力寻找原因:考点是什么?自己对这个考点是不是学习不够?怎样去着手解决此类问题?经常存在的误区是什么?找到原因后,采取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

掌握一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试经验和技巧,可以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四、应试技巧

(一)考前准备要充分

目前,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已全面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无纸化考试直接在计算机上答题,并不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本书附带光盘中提供了无纸化模拟练习系统,练习几遍后,真正考试时就可以轻松应对了。

考试时必须记得带上身份证、准考证,并事先找好考试场地的位置和往返路线。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不论什么考试,有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都是值得了解并合理应用的。

1.先易后难地做题

在无纸化系统下载试题之后、正式答题之前,考生可以浏览一遍试题,全面了解题量以及试题难度分布等,然后大致计划一下答题时间,即第一遍做题用多少时间,第二遍用多少时间,最后留多少时间来检查等。

一般来说,对一套试题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做题总原则,将考试过程分成做简单题、攻克难题、检查3个步骤。

当阅读一道题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该题的解题方法,或者即使能看出该题的解题方法,但是已经知道这道题在做的时候非常麻烦,需要的步骤多、时间长,就可以先不做该题,做一下标记即跳过,在无纸化考试系统中,用鼠标勾选试题下方的“标记”复选框,然后继续做下一题即可。

第一遍剩下的题目往往需要仔细分析和思考,有的题目还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在做题过程中陷于某道题上的时间稍长,无法进行下去,千万注意应暂时放弃该题。在做难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没有完成或暂时无法解决的题目做标识,否则后面就不知道还有哪些题目没有完成。

在考试最后应尽量安排时间来做检查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还存在似是而非的题,最好不要改变答案,因为第一感觉的正确性往往更大。

2.看清题目,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寻求最佳答案。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如果一看到一个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就立下决断,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很可能会丢掉不该丢掉的分。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项都可能具有迷惑性,但事实上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因此,建议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项,然后进行选择。

例如:

办理支付结算的主体是( )。

A.银行

B.单位

C.企业

D.银行和个人

显然,D选项为正确答案,但A选项有极大的迷惑性,它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不完整,考生在做题时如果立下决断,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很可能会丢掉这一题的分数。

对于不定项选择题,更要字斟句酌,充分理解、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不要盲目解题。

3.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复习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会出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慌张,题目的难度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自己不会做,别人同样可能不会做。

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先看清题目的评分要求,如未注明做错要倒扣分数,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因为答对的概率还有50%。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成绩,甚至考出高分。下面将针对“经济法基础”科目的题型(依据2014年考试)介绍相应的答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24题,36分)

顾名思义,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题型,单选题是最简单的,能否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解答单项选择题时,以下技巧可供参考。

(1)运用排除法

如果解题时不能一眼看出正确答案,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都直接摘抄自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需要命题者自己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所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被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

例如:

下列选项中,属于印花税纳税人的是( )。

A.合同的双方当事人

B.银行

C.担保机构

D.法院

印花税主要针对立合同人、立账簿人、立据人、领受人和使用人来征收。因此本题除A选项外,其他三个选项明显很拙劣。特别是银行和法院,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选项,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为印花税纳税人。本题如果高明一些,其他三个选项可以分别改为合同的担保人、合同的证人以及合同的鉴定人,那么对印花税不了解的考生就很难答对该题。因此,对于一些按常理推断就能排除的选项,善于使用排除法解题是一种不错的技巧。

(2)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直接对各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例如:

下列哪些行政机关,在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

A.金融机关

B.国税机关

C.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

D.外汇管理机构

所有选项看似都是正确的,但由于是单选题,则只能选择一个选项,如果判断各选项都是正确的,那么选择A选项、B选项或D选项似乎都不完整,对比各个选项的内容来看,只有C选项最符合题意,因此选择C选项。

(3)运用猜测法。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想尽方法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答案,那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答案。不选答案肯定不能得分,选了答案就有可能得分。在猜测之前,尽量先排除掉干扰项,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2.多项选择题(15题,30分)

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较多,但在答题技巧方面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

(1)多项选择题分值较高,每小题2分,但其评分标准一般是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推敲每一个答案,慎重选择。

(2)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在运用排除法时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掉两个选项,剩余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3.判断题(10题,10分)

判断题的评分标准是判断正确的得l分,判断错误的扣0.5分,不答题的不得分也不扣分。当然,该类题最低得分为0分,不会影响到其他题型已经得到的分数。

对该类题型,需要准确地判断出题目的对错,做题时,尽量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题目作出判断,不要因为怕倒扣分而缩手缩脚;当然,也不能不考虑扣分的评判标准。如果某道题实在没有把握,可以考虑放弃解答该题。

解判断题,除了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能直接判断的以外,掌握以下技巧可以提高得分率。

(1)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而是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个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绝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判断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误的,如“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税务机关规定统一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考生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就是最佳的答案。

判断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正确的。如“由统筹地区统一确定适合当地职工负担的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和“未按规定期限缴纳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在代收代缴税款时,可以一并代收代缴欠缴税款的滞纳金”等都含有相对概念。

(2)只要题目有一处错误,该题就可判断为错误的

例如下面这道题。

纳税人应在规定的纳税期间内缴纳税款并办理纳税申报。若在该期间纳税人没有应纳税款的,则不用办理纳税申报。

本题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纳税人应在规定的纳税期间内缴纳税款并办理纳税申报”,这是正确的;另一个是“若在该期间纳税人没有应纳税款的,则不用办理纳税申报”,按规定,即便没有应纳税款,纳税人也应办理纳税申报,这就和第二个问题不符合。本题答案应该是“×”,错就错在第二个问题。

(3)运用大概率事件

解答判断题是指出其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因此即使自己对题目完全没有把握,也有50%的概率猜对答案。虽然是实行倒扣分的评分标准,但也可以运用大概率事件的原理来作出判断。

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判断题正确答案为“×”的概率占60%~80%。也就是说,一份有10道判断题的试卷,如果已经将其中的六七道题判断为“×”,则余下的没有十分把握的题就可以考虑判断为“√”了;反之,如果在前面已做的题中已经有3道题判断为“√”,余下的题目就要着重考虑判断为“×”的可能性。

这就是“运用大概率事件”的方法,但是运用该方法首先应该对该题目有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完全没有把握,在试题要倒扣分的前提下,最好不作任何判断。

(4)酌情猜测

这种方法只能运用在判断错误不倒扣分数的题型。在这个前提下,即使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因为答对的概率是50%。

4.不定项选择题(3题,24分)

不定项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有时甚至会出现需要计算的内容。

不定项选择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其评分标准为全都选对得满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得相应的分值。该类题一般都是给定案例材料,再针对材料提出几个小问题,一般包括三大题若干小题,每小题2分。

在解答不定项选择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看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可先看题干后各小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在阅读题目或案例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答题效率。同时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步,认真阅读题目或案例。

带着问题阅读题目或案例背景材料,找出问题的本质是哪一大类: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问题,还是税法的问题,然后具体到这些问题的具体项目。

第三步,选择答案。

阅读背景材料和小题题目后,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套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然后作答。同时不定项选择题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除了通过分析和计算直接得到正确答案以外,灵活应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可以有效提高答题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