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
- 本书编委会
- 1209字
- 2020-06-27 16:08:08
序
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和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保罗·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增长理论”,首次将罗伯特·索罗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展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者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之上。
然而,今天的人类社会各项活动与信息数据的创造、传输和使用直接相关。信息数据作为一种无形的、依附于其他要素的非独立要素,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结构和配置来施加对生产力的影响。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促成了信息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式增长,海量信息数据的积累与交换,分析与运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洞见与知识,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同时,信息数据要素也开始显现出完全不同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物质要素的经济特征。首先,信息数据具有即时性,数据生成实时在线,处理速度快,取代了时间的位置,经济向即时同步发展。其次,信息数据要素的出让者并未在出让的同时丧失出让信息数据的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特征。最后,信息数据具有边际生产力递增性,即信息数据在使用过程中非但没有被消耗,还会因为信息数据的使用而产生新的信息数据。
今天,信息经济正在倒逼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在线化、数据化。由于信息数据本身具有天然的共享性和边际生产力递增的特性,信息数据要素的投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质要素不断被节约,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信息价值的增加突破了传统经济中“1+1=2”的线性增长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非线性增长模式。
信息服务产业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产业部分,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部门,属于第三产业。同时,信息服务产业也是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产业,其对生产与消费的带动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有助于扩大信息设备制造业的需求和增加对信息用户的供给。
中国互联网正处于娱乐性和媒体性互联网向生产性互联网转变的重要阶段,中国信息服务产业也处于一个稳定高速发展阶段。因此,服务于传统产业各个领域和门类的产业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不仅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增长和创新空间,更将带动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
在新常态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理论界必须关注的研究对象。这种商业生态系统属于新经济范畴,为什么信息数据会成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信息经济条件下的增长模式是什么?对这一经济现象的系统探索与研究,或许会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理论。
《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的出版,无疑为信息服务产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与成果,其理论和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是为序!
乔建永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