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快速构图训练

图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所表现对象的方法,它没有绝对的定式和规律。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对摄影观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是有差异的,审美意识也有所不同(详细内容请阅读《观察至上—摄影视觉艺术的观看之道》)。然而,摄影构图是画面经营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是将自然界各种元素整合在平面合适位置的一种布局方法,所以,摄影者在拍摄现场将自然景物如何拍摄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构图的目的一是获得最好的构图形式,二是充分表现主题思想。摄影构图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一种画面经营形式的一般规律,它的客观存在使摄影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摄影构图中一直遵循着摄影位置、对称、均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色彩关系、变化与和谐等艺术规律,最终获得画面的形式美,通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来表现心灵的视野。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照相机的种类繁多且功能设置不断更新、淋漓尽致、应有尽有。只要你有一台上乘的相机,又了解照相机的基本功能,就能拍摄出曝光合适的照片。然而,要想获得一幅视觉完美的照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研究摄影构图是每一位摄影者的必修课。

1.2.1 选择目标

一般摄影者在选定拍摄目标时都是以观察、想象与思考的观点出发,以心灵的洞察力和旨趣相结合,在观察中将心灵旨趣赋予所观察的具体事物上。这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艺术家这种构造形象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认识性的想象,而且还是一种实践性的幻想力和感觉力,实际就是摄影家的创作能力,这两个方面在真正的艺术家身上是结合在一起的。”摄影家的眼光不仅是他观察与表现对象的方式,同时也是他感受和感知的方式。丁遵新说:“心灵的洞察力是建立在‘摄影眼光’基础上的实践性感觉力的结合,这才是真正的摄影家的眼光,也就是摄影家的第三只眼”。

要想提高摄影作品的表现力,就必须认真观察、发现、选择、提炼,最后才是表现。观察和发现是第一阶段,而对于一位成熟的摄影家而言,观察与感受,构思与表现是同时进行的,然而精细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来源于摄影家的观察力,这种观察力也取决于摄影家对日常各种事物的感受,这种感受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艺术知觉的选择性,这种知觉表现在他对客观事物的准确判断。这也正如布列松所说的那样:“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地把某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确的组织形式记录下来。”纪实摄影如此、人像摄影如此、风光摄影也是如此。虽然对题材的酝酿在不断深化,但其表现形式的选择总是相互制约。作为一名摄影者就应有独具特色的审美追求,或对自己理念的追寻、或对人生社会的褒贬、或对生命的寓意象征、或对形式的意味而探究……拍摄自己所感受的东西,通过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看法。

摄影者在选定拍摄目标时都是围绕点、线、色彩、影调、呼应、对比、节奏、韵律等构图元素而进行的,每当个人的情感与自然中的元素产生碰撞的火花时,那么这种观察的目的基本就实现了,哪怕是1~2个精彩的元素……

选定目标图示。

1.2.2 设计拍摄位置

1.方位

我们一旦确定拍摄目标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设计拍摄位置。拍摄位置的确定决定着景物形态的造型好坏,也是决定摄影成败的关键。所以,拍摄位置的选择取决于方位、距离和角度。任何一个方位都可以作为拍摄点,每一个方位都有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每一个距离又有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所以说不同的拍摄点会获得不同的画面结构。摄影方位的选择体现在人物、建筑摄影的正面构图、侧面构图、斜侧面构图、后侧面构图和背面构图等不同的构图形式上。

▲ 绿色卫士

从拍摄位置来看,正面拍摄能表现螳螂的正面形象,特别是螳螂的那双眼睛很突出

▲ 绿色卫士

侧面拍摄表现了螳螂的侧面形象,整个身体能够全部表现出来。两幅照片均用大光圈拍摄,有利于简化背景突出主题,透视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

2.角度

在构图里改变造型视觉效果的因素就是方位和角度,而角度的选择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角度是指拍摄点与被摄体之间的立体高度,也是摄影者与被摄主体之间水平线高低变化的立面角度—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距离和方位,改变不同的角度、距离和方位会出现不同的造型效果,而这对物体造型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通过角度的选择来确定拍摄方位在垂直线上的高度从而适应造型和主题思想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摄影实践中,遇见不同高度的景物时,常采用的方法有3种,一是平视,二是俯视,三是仰视。

▲ 站在同一个拍摄点小俯角度拍摄,获得海面宽广、有岸边、汽车的画面效果

▲ 站在同一个拍摄点向下大俯角度拍摄,地平线消失只表现路面上的汽车、摩托车、路面及影子效果

▲ 远距离拍摄,船只在画面中只是一个点

3.距离

我们用不同距离来表现被摄对象,可以呈现出远近变化关系。我们还可以看出同等方位有不同的距离,同等距离又有不同的方位,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都会构成不同的造型形态。所以,要善于通过拍摄距离的远近变化,来确定景物形象的大小和取景框里包含的空间范围。改变距离和调整变焦镜头会出现两种不同效果,缩小距离会使前景增大,远景变小视角增大;用变焦镜头调整距离会使远景大小发生变化;改变摄影距离就会出现特写、近景、中景和远景等。在摄影现场,我们应该根据景物和自己的立意进行取舍,目的是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内容,更生动地表现拍摄对象的特征,更完美地创造新颖的构图形式。

▲ 近距离拍摄或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船只由点变成面

1.2.3 熟记构图的一般规律

构图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所表现对象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定式和规律。因为,摄影构图是画面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是将各种元素整合在理想位置的一种布局方式,能指导摄影者在拍摄现场对自然景物进行拍摄,即获得最好的构图形式,并且充分表现主题思想。摄影构图是从自然中观察、判断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画面布局方法,它的客观存在构成了摄影经营遵循的一般规律。在摄影构图中一直遵循着摄影位置、对称、均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色彩关系、变化与和谐等艺术规律,最终获得画面的形式美,通过形式美与内容的统一来完成摄影主题思想任务。

1.对称

对称是指建构或物体有两侧对等或相同的图形,在大小、形状的排列上具有对应关系。如右下图《南国城》所示的房檐两侧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图案。

《兰》这幅作品有左右对称的花瓣儿,即以画面的中心为基准,左右两边对等;另一种是两侧对称,即以事物的中线为基准,左右两边的事物不是完全对等,如两棵树的大小有差异。另外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或者具有明确的相对性,这种对称形式可以被看成较宽松的对称;还有一种是上下对称,如图《南国城》中,以画面的横向中轴线为基准,上下两个三角形对称,顶部又呈现左右对称;辐射对称,即以一点为中心,对应点可以在任何角度上构成对称关系。

对称结构的特点是整齐一律、排列相等,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构成形式和心理效应,表现出平衡、安宁、和谐的庄重感。

对称构成的不足之处是物体布局的绝对对等对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常常会使人产生呆板、单调、缺少变化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打破对称已经成为一种倾向。

▲兰

▲ 南国城(大理)

2.平衡

在摄影实践中,我们获取的画面平衡不是要让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对等,也不是绝对的对应,而是要让被摄主体的不同景物布局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和舒畅。

在视觉的美学里,决定视觉平衡因素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界中的自然平衡,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上的平衡,这两方面因素指引着摄影构成的生存与发展。摄影所倡导的平衡主要是心理因素上的平衡,在平衡感的构成中,重量和体积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重量在同类物中的区别在于体积的大小,即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而在非同类物中,体积就不是决定重量的主要因素,如《大地》这幅作品就是“动的比静的重”,画面中倾斜的地平线因运动的羊群而产生视觉上的平衡。然而,现代艺术思潮开始不断冲击平衡美,“不平衡”反而是一种审美思潮被很多人所接受。不平衡会造成失衡,产生倾斜感,引人激动,也就是说构图平衡还是不平衡,主要取绝于作者想要表现什么。

运动中求平衡

▲ 大地 2014年拍摄于黑龙江东宁葫萝卜葳村

平衡也是由对称演变而来的,对称可以造成平衡感,但平衡感并不全是对称所产生。因为对称是一种物理性和等量排列,则是一种心理体验。在摄影构图中被摄景物的量、形、大小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这是一种呼应平衡和艺术上的平衡。《大地》的构图方式充分说明这一点,在动感中求平衡并产生呼应

3.对比

为了让被摄主体在画面中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增强主体的内涵与趣味性,人们常常选择有对比性的各种元素来营造画面,实际上对比也包含景与物互相衬托的意思。在摄影实践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很多,运用也很普遍,如深色调的景物衬托浅色调的景物,实际就是明暗的对比;绿色衬托红色、黄色衬托绿色就是色彩对比。还有冷与暖、虚与实、疏与密、动与静、大与小、明与暗、曲与直等,都是对比范围内的方法。

(1)大小对比

在现场拍摄时,场景中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物体,利用这些大小不等的物体进行对比,有利于主体的突出。《草原》这幅作品就是利用大小的对比,以自然的情调产生一种对比关系。在这幅作品里存在着景与物、蓝天与白云的对比,从蓝天白云到辽阔的大地体现出大自然的和谐。

(2)虚实对比

虚实对比是虚景和实景相互作用来衬托某种主题的一种表现方法。一类是以虚衬实,虚实相生,形成时空回环往复的意境美,把深沉的情怀抒发得更为深婉含蓄。另一类是以实衬虚,这种表现手法多数用在体现动感和速度感上,在清晰的背景中主体是虚动的形态,给人一种虚幻的感受。

▲ 排列的水珠—以虚衬实

(3)动静对比

以动衬静是以动态景物衬托出静态景物的一种构图方法能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如《小溪飞瀑》这幅作品以绿荫深处的幽静衬托云雾般的小溪流水,营造出春山幽美静谧的氛围。

▲ 小溪飞瀑 佳能相机,18-55mm镜头f/22 速度1/2秒

(4)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关系指的是什么?我们经常使用的Photoshop中色阶通道是从0~255的数值,这个数值是从白至黑的不同亮度,每个数字代表一个亮度差别。当两数字距离越远时它们的亮度差别也就越大,相反两个数字距离越近它们的明暗差别也就越小。纯白衬托纯黑也就是明暗最大的对比。如我们在观看右边这幅作品时,白色的羊群在较暗的草原衬托下,明暗对比是较强烈的,画面的颜色层次鲜明,体积与空间也极为清晰。如果我们在自然环境中善于观察场景的明暗对比,那么对画面的整体明暗层次变化、层次的过渡和分布就不难把握了。

(5)曲直对比

用弯曲物体和直线物体相互对比而构成的画面,便是曲直对比的表现方式。利用曲直对比需把握好曲直关系,使之形成视觉对应,让人看上去就明白画面是围绕曲直对比来表现寓意的。所以,拍摄前需要先寻找曲直不同的两种形象作为画面构图的基础。然后通过精心布局、位置安排和角度选择使画面形成反差或呼应关系,最终凝结成某种意趣。用这一表现方法拍摄的照片具有画面简炼、形式感强、风格别致的特点。

▲ 依恋 一刚一柔 自然的和谐

(6)新旧对比

观察被摄对象的新旧对比大致有3种情况,一是自然界存在的万物更新现象;二是由人类创造的产物出现的新旧变化,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三是人们内在的新老观念,必然存在着新思想与陈旧观念的对立,如《束缚》这幅作品,作者选择篱笆墙院内从缝隙中钻出来的花儿为拍摄对象,是采用拟人的手法—腐旧的篱笆象征着陈旧观念,花儿象征着新生的思想理念,不为束缚向陈旧思想进行征服和抗争的力量。自然界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可供我们去寻找,利用某些新旧变化来揭示我们的创作思想。通过新与旧这种形式使主题更加鲜明。《弹指一挥间》这幅作品就是通过新与旧的对比,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 弹指一挥间 索尼RX100相机,蔡司镜头,f/1.8,速度,1/100秒

▲ 束缚 天津东方相机,35mm镜头,上海黑白胶卷,f/8,速度1/125秒,1981年拍摄于黑龙江

(7)冷暖对比

在摄影实践中,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最具情绪化的,用来突出形体、构成空间、冷暖布局、形成色调,而使画面色彩活跃、生动而和谐。

如看到红、橙、黄色人们会联想到阳光、火焰、干燥的沙漠等,从而被称为暖色;看到青、蓝、蓝紫色,人们又会想到大海、河流、冰天雪地和凉爽的树荫等,从而被称为冷色。颜色的冷暖虽然来自人的机体温度体验和联想,但实际使用要比温度意义更多更广泛。暖色易引起兴奋,使人产生活跃、扩散、突出的感受;冷色则趋向抑制,使人产生收缩、退避、宁静、低沉的感受。冷暖互相对比又互相依存,是色彩关系中普遍存在且起重要作用的一条规律。我们要借助于视觉上这种锐敏的冷暖感觉,观察、分析和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

熟悉和恰当地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及视觉和心理上产生的差别,对于表现对象的空间感和质量感是很有帮助的。在摄影实践中要和自然的具体色彩结合起来,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受条条框框而约束。

憩 在蓝绿色背景的衬托下对比色很突出

4.疏与密

摄影人都说摄影是减法,对景物要有取舍,该简的简该繁的繁,使画面有疏有密。但是,这里的简并不是无景,而是要把多余的、不必要的景物舍掉。这里的繁也不是应有尽有、没有主次、没有规律地全部摄取,而是要有层次、有变化地将自然的景物安排在取景框内,做到繁而不乱。疏—蕴含着连续,密—象征着丰满。这是摄影布局的手段,也是构图中运用简与繁达到艺术意境的延续。

▲ 佳能350D相机,70-200mm镜头,f/22,速度1/60秒

5.空间美感

中国画很注意空白的运用,一幅山水画可以只画山不画水,空白就表示水。摄影作品的空白不仅暗示着作者的想象余地,也是引起观众审美想象的空间,空间的运用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情操。

画面如果填满了景物,就会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有了空白就会感到开朗舒服,同时眼睛也会得到休息,而且能增强艺术效果,空白在摄影作品中不可没有,也不可太多,这要根据画面景物的需要而定。

在摄影过程中,应该在生物活动的方向上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否则,会给欣赏者以窒息或无路可走的感受。

总而言之,空间是构图的组成部分,它对烘托主题、强化艺术效果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表达含蓄、升华意境的有利手段。如《原野》这幅作品中空间的暗示—北方原野大地在银色的世界里,一道弯曲的曲线引向深暗的天空,白云飘动与大地相交之间排布着错落有秩的小树。白云与小树之间的呼应与召唤,构成了一曲大自然原野的歌。

原野 佳能350D相机,18-55mm镜头,f/16,1/200秒,1992年拍摄于黑龙江东宁

6.呼应

呼应就是景物间上下左右的联系和应答。在数字摄影中不论采用什么构图方式,景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可以不相连接,但彼此之间不能没有联系,这种无声的联系就是呼应。

在没有拍摄之前,景物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是经过摄影人将各个元素构成画面以后,便产生了思想感情。在摄影作品里存在的呼应关系大多体现在景物中的点与线、点与点、线与线、明与暗、色彩色块的紧密联系上。

▲ 呼应示意图

▲ 逗趣—从两个边角伸出的枝叶以相互对应的势头表现出呼应的效果,产生一种力量感,也是力的延续与发展的起点。2012年拍摄于云南菠萝寺

7.节奏与韵律

摄影人总是在纷繁的自然空间里盘算着如何从杂乱无章中梳理出具有节奏般的韵律,从无序中寻求有序。

作为摄影者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大自然中的节奏和韵律的影响。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山雪云雾等,它们都有自己的节奏,反映在照片构图上,欣赏者也能获得心理需求上的满足。节奏具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这些起伏变化就构成了激发情感、表达情感的重要因素。节奏也能激发和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一但画面里有了韵律或节奏变化,就会立即激起欣赏者的目光和情绪,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鹰击长空》这幅作品,天空的明暗影调与鹰构成了韵律之美。

摄影者要在自然中善于发现和捕捉有意味的节奏与韵律,并充分运用摄影的特性,在最大程度上突出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如苗族山寨,富于旋律的梯田和山体。

▲ 节奏示意图

▲ 鹰击长空 黎明时刻鹰伴随着朝霞一起飞舞,构成节律的伙伴,美妙的节拍,宇宙的号角,大地的呼唤……2012年拍摄于云南凤阳邑村

1.2.4 毕玉贤的摄影与养生之道

毕玉贤今年63岁,在她年轻时受丈夫的影响,很早就接触了摄影。那时她经常和丈夫一起出去采风,时间久了也就渐渐喜欢上了摄影。1988年6月的一天,她去给客户拍摄婚礼照片时将拍过的胶卷误装到了相机里,给客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从那以后,她断绝了摄影的念头,平时看到有可拍的东西,就用手指来做取景器,满足心里的喜爱。2003年她快到退休年龄了,当时她的身体状况比较差,心脏也有些异常,有时还眩晕。2004年她做了肿瘤手术,之后参加了“XXX”产品的推销讲课,她每天都去听课,没事就待在家里琢磨自己的病情,时常听课回来就带些“XXX”产品和一些药物。两年过去了花掉人民币将近2万元,结果身体仍然是老样子。后来有了可爱的孙子,她才不再去听课了在家里看孙子,孙子的天真可爱,奶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边带着孙子出去玩耍一边给孙子照相,久而久之她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功效。从此她更加喜欢摄影了,家人和朋友都说她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她自己也感到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精神十足。这时毕玉贤后悔地说:“那2万元打水漂了,当时把那2万元买照相机就好了!从现在开始我要重新学习摄影,在掌握数码相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我要好好学习摄影构图,把那2万元补回来买相机,认真进行摄影基本功训练。”

▲ 乐在其中(毕玉贤在给孙子拍照)

构图基本功训练—画面简洁法

当我问起毕玉贤这些年来对摄影构图基本功是如何训练的?她思考了片刻向我介绍了在十几年来积累的画面简洁的6个方法。

1.缩短距离法

摄影人都知道,画面如果主题不突出大多都是因为被摄主体淹没在周围的杂乱景物之中,所以,景色看起来很美,往往拍摄后就感到不美了,原因是观察时眼光只看到兴趣点,而看不到周围杂乱景物的干扰。解决的办法就是缩短拍摄距离,"近一点,再近一点"让主体充满画面。如果拍摄现场的环境受到限制,使你不能靠近主体的,还可以更换长焦距镜头进行简洁画面,如右图所示。

▲ 距离4m拍摄花,画面杂乱无章

▲ 距离1m拍摄花,主体突出且增强了美感

2.方位选择法

方位简洁的画面是围绕主体景物在360°的平面上寻找简洁的背景。每当摄影爱好者看到自己喜欢的景物之后,不加思考地就盲目进行拍摄。然而,总是会出现拍摄后的遗憾,拍摄的照片为什么不精彩?通过基本功训练以后,我认为方位定位法是切实必行的手段。针对被摄主体进行细心的方位观察,就不难找到与主体相联系的、色调适合的简洁背景。然后再确定拍摄距离,但前提是保证主体造型的完美。如右图所示,正面拍摄的主体与后边的竖线条混杂在一起,干扰了主体造型;而侧面拍摄获得主体醒目而简洁的画面。

3.寻找角度法

利用拍摄角度简洁画面,是针对拍摄主体上下俯动立体地寻找简洁的背景。如仰拍,采用低角度将路灯主体朝向天空,以蓝色天空为背景并使直立的电杆变成三角形。寻找角度还可以俯拍,利用平面大地、绿色的草坪、沙滩、宽敞的河流,以及水泥地等作为背景,都是使画面简洁的方法。

4.虚化背景法

选择虚化背景简洁画面,这里练习的方法较多。一是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靠近被摄主体拍摄景深就会缩小,而且越近景深越小,背景也就越虚化;二是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要比短焦距镜头景深小,焦距越长背景也就越虚化;三是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也就越虚化;如果光圈再与拍摄距离配合起来使用,使用最大的光圈和最近的距离进行拍摄,虚化背景的程度也就越大。我们可以根据以上3个因素在摄影实践中进行基本功的练习,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对虚化背景的程度进行练习。

5.单一色彩法

使用单一色彩进行简洁画面很好理解,也很简单。在拍摄现场中选择单一的色彩,再配合简洁的线形构成摄影画面。如在盛夏季节,大自然一片青绿,当你观察到一个特殊的造型,这一醒目的造型衬托在春绿的背景之中,就构成了单一的色彩。再如,冬天的北方大雪过后,自然中的一切景物都被白雪所覆盖,这时哪怕是一棵黄色的毛草也能构成单一的色彩,使画面显得格外简洁通透。

▲ 仰拍角度改变造型结构—画面简洁

▲ 平摄角度画面混乱

6.后期处理法

使用后期处理简洁画面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调整命令/色相/饱和度,改变背景的色相或饱和度;使用套索工具将背景选取,再用滤镜工具进行虚化处理等,都会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

毕玉贤的摄影与养生

现在只要有时间,毕玉贤就背起相机置身在秀美的大自然中,远离城市的喧嚣,拍摄自己喜爱的画面,留住美好的瞬间。说到野外拍摄,毕玉贤激动地说:“外出摄影创作活动并不是摄影艺术的全部,是寻找感觉、激发灵感的一种手段与过程。在这过程中得到的是体魄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炼。平时在舒适的城市中,别说负重,就是空手也不愿意走路,都要依赖交通工具。可在摄影创作中要背着摄影器材,有时为了找拍摄点和抢光线,一路小跑,不知不觉地走了十来公里,都不觉得累,有时也能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精疲力竭’,那汗淌得几乎是坐在办公室里几年的总和。当攀登到山巅后,一览众山小,望一轮红日披着朝霞喷薄而出、冉冉升起时,那种气势与震撼、兴奋与感悟是坐在家中永远无法体会的。说到看日出朝霞、日落晚霞,现在大多数青年人都享受不到大自然赐予的这种“艳福”了。我和影友们每次外出创作都会珍惜每一天的时间,天不亮就出发,天黑透才宿营,看遍壮观华丽的朝霞、晚霞,见过雷雨中刺眼的闪电划破夜空、夏日深夜的星移斗转、陨星流落等大自然的壮观……”

大家都知道人类有10种长寿职业,其中摄影是最理想的长寿职业,因为摄影活动能达到许多的健身效果,总结出来至少有如下几点好处。

当我说起摄影是最理想的长寿职业时,毕玉贤深有感触地说:“摄影能使人体魄健壮,爱好摄影就不可能静坐在家里‘闭门造车’,只有经常去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或涉足于崇山峻岭或邀游于江河湖泊或奔走于闹市人流……才能捕捉住那美妙的瞬间。如此,摄影者四肢勤于运动,五官时刻保持警觉,大脑和心灵常处于敏感状态,因此能获得良好的保健作用和强身效益。同时,经常接触大自然、接受日光浴有助于提高裨益。”

▲ 单一色彩构成的画面 毕玉贤 摄

▲ 毕玉贤在自然中陶醉

是啊!摄影还能使人忘忧情乐。摄影创作是向往美、追求美的过程,其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等精神活动,对于活跃大脑、美化心灵和陶冶性情都起到积极作用。这就使身心更加健康,延年益寿更有保障。另外,若再偶有拍摄的佳作获奖或见诸报刊,自会沉浸在怡然自得的欢娱之中,一切空虚、惆怅、孤独等消极情绪将会荡然无存。

摄影使人思维敏捷。每一个摄影对象都可能对人的大脑细胞有激活的作用,而每一步的选择又都是摄影者高度的思维过程。摄影者经常适度地动脑,张弛有变的思维可以把大脑的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脑部血管老化的进程。体现在外观上,自然是思维活跃、容光焕发、精神十足。

就是这样,将酷爱的摄影艺术与健身无形地结合在一起,从中得到的是欢乐,而欢乐不仅仅是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更是健康的基础。

采访接近尾声,她欣慰地告诉我:“现在要趁年轻,用手中的相机多拍,用不同的光、影、色来记录社会和生活,留下自然和谐的美,留下自己的快乐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这是我的追求,摄影才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 海岸 毕玉贤摄于丹东

1.2.5 图像后期处理—让线型更明显

数码照片的宽容度虽然比传统的胶片高,它的色彩通道是在0~255,但是,它仍然满足不了大自然当中的大光比—1∶1000的高宽容度,所以拍摄出来的照片常是影调反差小、缺少层次感,看上去效果发灰。自然中的线型本来很充分,但是由于反差小使线条不醒目,所以会给人以平淡苍白的感受。修饰的方法首先用Camera Raw软件进行调整,然后使用图像中的“饱和度”和“可选颜色”进行调整,增强画面的影调反差和色彩鲜艳程度,使线条跳跃起来。斜线条和弯曲的线条更加醒目,能引导人们的视线进入画面深处,而且饱和度也能得到提高。

▲ 原作是在黑龙江拍摄的风景,此时太阳只有1m左右的高度,影调明暗跨度极大,为了照顾全局,获得了缺少层次的照片,所以需要摄影后期进行图像处理

▲ 首先进行基本调整,将色温向左移动到-4,然后将高光向左移动到-65、白色调整为-56,黑色为-34,之后再提高清晰度到+18

▲ 接下来调整色彩的明亮度,首先压暗天空的蓝色,使白云突显出来,在界面上选择色相饱和度,在调试面板上将蓝色滑块向左移动到-48。再将橙色滑块向右移动到+36,提亮玉米秸的色彩。最后将红色滑块向右移动到+4,这些操作都需要一边移动滑块一边观看画面效果

▲ 调整色彩饱和度。在色相饱和度面板上将橙色滑块向右移动到+40,再将黄色滑块向右移动到+61,最后再将蓝色滑块向右移动到+39,在移动时需要边看画面效果边移动滑块,这时明显看出画面的色彩饱和度大大提高了。最后再进行“可选颜色”调试,使画面达到接近晚霞的效果

▲ 修饰后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