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本管理会计概论

【引导案例】

健全的管理机制能够促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就会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不少企业纷纷提出了“进行二次创业”和“打造百年企业”之类的口号,并相应地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纵观全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今天很多都已经陨落了。它们不是被兼并,就是已经破产。在1990年至2000年间,近一半的大企业从原来的500强排名中退出。

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2.5年。40%的公司不到10年便夭折了,即便是大型公司,也很难维持40年。在美国,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以上。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今天辉煌不等于明天辉煌,今天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作为一个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经营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作为一个身处困境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必气馁。

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的调整主动适应环境。如果企业一味固守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不能顺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企业必然会因为反应太慢而被“快鱼”吃掉。

环境在变,企业的经营思想和战略战术也要随之改变。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一去不复返,环境日趋变幻莫测。经营的全球化和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地域和行业限制,使竞争更加激烈。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供过于求,使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冲击。

百年企业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不衰,不是因为其有超凡脱俗的企业领导人,而是因为其有一整套基于核心理念的管理运作机制。正是由于建立了这样的管理机制,企业才能不因领导人的更迭而波动,不因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管理机制,企业才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选拔出一个又一个杰出的领导人,摆脱各种困境,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一节 成本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企业会计通常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三部分。成本管理会计是在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为适应它们的发展趋势而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会计分支。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成本会计的概念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单位、个人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这层意义上讲,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实际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计量的代价。企业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盈利的经济组织。成本贯穿于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生产与经营取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对于成本会计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会计是指对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归集、记录、汇总、分配,最终确定产品(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广义的成本会计除了指产品成本核算外,还包括进行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评等方面的内容。现代成本会计采用的是广义的成本会计概念。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成本和期间费用作为对象,利用成本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的管理活动。

(二)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现代成本会计创新发展四个阶段。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对生产过程中消耗和支出的核算更加注重,因此,生产成本核算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个阶段成本会计的特点是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用来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属于记录型成本会计,即传统的成本会计形成了。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年)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生产方式,经验管理已不再适用,迫切要求管理技术的进步。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进展。一是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06年,美国会计师沃特莫尔(J. Whtmore)第一次提出的“标准成本”概念,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标准成本制度实施后,成本会计不只是事后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定成本标准,并据以控制日常生产消耗与定期分析成本。这样,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控制的新职能,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在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各个行业,深入应用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的销售环节。成本管理方法的引进,开始使成本会计由单纯的事后反映延伸到事中控制,标志着成本会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适应社会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满足现代化大生产对管理的客观要求,管理也要加速现代化,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否则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统计分析、运筹学和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中被广泛应用,使成本会计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的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与管理相结合,以成本干预生产。

4.现代成本会计创新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的模式,成本会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适应新制造环境要求取得的新发展

相对于传统制造环境而言,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两个方面,如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系统(CAD、CAE、CAM等)、制造资源规划(MRP)和计算机整合系统(CIM)。在新的制造环境下,生产成本中的间接制造成本(制造费用)较之于传统制造环境大幅度上升,而在传统制造环境下,在生产成本中作为主要成本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比重则不断下降。面对新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将使产品成本计算发生严重扭曲。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对作业基础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的研究热潮。1988年,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接着,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到底看起来像什么》等论文,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为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石。至20世纪90年代,作业基础成本法在实业界的应用和发展稳定推进,截至1996年,已有49%的美国公司采纳了作业基础成本法,而且该方法由最初应用的美国公司、日本公司,迅速向其他国家扩展。

(2)适应战略管理要求取得的新发展

企业战略是企业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或方案,而企业战略管理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个有机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等基本阶段。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最早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提出,他于1981年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概念,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1995年,欧洲的克兰菲尔德(Crafield)工商管理学院提出了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提出战略定位的选择方案,并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然后予以执行,通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不断学习,开始新的循环过程。1998年,英国教授罗宾·库珀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

除上述两点外,成本会计还取得了一些发展,如许多企业采用了质量成本制度,通过对质量成本的计算、报告和分析,期望达到零缺陷的目标;又如,日本、美国等公司采用了生命周期成本法,通过对产品所经历的从开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到产品使用维护全生命周期所发生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以此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分析。

二、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会计是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在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的推动下,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孕育、发展并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对于管理会计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

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的管理会计委员会于1958年和1966年先后两次对管理会计做出如下定义: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历史的和预期的经济数据,以帮助管理当局为合理的经济目标制订计划,并且做出实现这些目标的理性决策。

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NAA)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MAP Commrttee)于1981年给出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管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汇总、分析、处理、解释和传递的过程。

在国内,会计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也存在多种观点。余绪缨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发挥会计信息的内部管理职能。李天民教授认为: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做出各种决策的一套信息处理系统。

会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管理离不开会计,会计与管理具有血浓于水的关系。参照国内外对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可将管理会计表述为:管理会计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合理使用和经管责任履行所需信息的确认、计量、汇总、分析、处理、解释和传递的过程。

(二)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企业经济信息的需求,这一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化,而对管理信息的需求便推动了管理会计的萌芽、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管理会计萌芽与形成、现代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的深入发展三个阶段。

1.早期管理会计萌芽与形成阶段——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管理会计的最初萌芽产生于20世纪初,此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市场也不够发达,企业规模也不大,企业经营者通常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就可以管理好企业,所以对会计在管理方面的职能没有什么专门的要求。这种以经验和直觉为核心的传统管理方式对促进资本主义早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所无法克服的粗放经营、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等弊端与大机器工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以科学管理来代替经验管理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这集中体现在“泰勒制”应运而生。

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撰写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核心是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制定最精确的操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泰勒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通过他所倡导的时间和动作研究,制定一定客观条件下可以实现并认为最有效的标准,并以此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以促使企业管理向标准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标准制定后,严格进行过程控制以保证标准的执行,杜绝一切可避免的资源浪费和低生产效率的产生。为配合“泰勒制”的实施与推广,要求传统的会计由单一的事后核算向事前规划、事中控制转变,于是在会计实务中出现了“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事先制定标准数量或者预测数值,然后按此执行并加以控制,将实际数与标准数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最后计算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差异分析,揭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消除差异的建议和措施。这些状况标志着管理会计萌芽的出现和雏形的形成。由于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的职能集中体现在“控制”方面,人们认为这一阶段属于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2.现代管理会计阶段——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科学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变革。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是管理会计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的快速进步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产品的工艺技术复杂程度增加,加工过程日益复杂化,要求企业内部生产系统紧密结合与协作,生产专业化程度空前提高;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化造成企业经营规模日益庞大,跨国公司不断出现,经营方式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利润普遍下降,经营日趋困难,经济危机频繁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要求企业实现向管理科学现代化的转型,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更加科学、精确的计划与控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并对外部市场的变化灵活做出应变,提高竞争能力。与此相对应,准确、及时的事前预测和正确的经营决策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在企业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曾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科学管理理论已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科学管理理论只重视生产过程的高度标准化,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忽视了企业管理的全局性以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的联系,也忽视了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新要求。于是,现代管理理论纷纷涌现。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管理会计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使管理会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使管理会计更加强调经济预测与经营管理决策,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现代管理会计不同于早期的执行性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为核心,决策性与执行性并重,强调全局观念。从管理会计的学科体系来看,现代管理会计已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与方法,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管理学、数理统计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延伸和发展了会计的职能,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后的核算反映,延伸到进行事前的财务预测并参与经营决策、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的考核与评价。

3.现代管理会计的深入发展阶段——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虽然有短暂时间的停滞,但从整体上看是持续增长的,这推动了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由于社会富裕程度的增加,消费者的需求逐渐由大众化的、能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的产品转向更加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的产品。由于这种需求的变化,相应地要求企业由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转向能对顾客多元化、日新月异的需求做出及时的“顾客化生产”。这种市场环境的巨大改变必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组织,要求企业的生产管理更加注重顾客需求和顾客价值,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都要协调一致地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管理会计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基础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1981年,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发表了《战略管理会计》一文,首次提出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之后,他又在自己的系列论文中,强调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结合的重要性。战略管理会计的提出,标志着管理会计在适应企业管理要求的道路上开始了跨越式发展。所谓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技术和方法,搜集、加工和整理企业内外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据此来帮助管理当局进行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以维持和发展企业持久的、有竞争优势的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系统。

作业基础管理会计也是为适应作业基础管理要求而产生的。所谓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是以作业为核心,通过作业这个基础环节进行成本计算、成本预测、规划和控制,并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财务成本信息的管理会计方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业基础管理会计与作业基础会计或作业会计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在西方会计文献中,作业基础会计或作业会计仅指作业基础成本计算,而作业基础管理会计的内容不仅包括作业基础成本计算,还包括作业基础成本习性分析、作业基础CVP分析、作业基础预测、作业基础责任会计等内容。实际上,传统管理会计的方法在作业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完善,便成为作业基础管理会计的内容。

除了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基础管理会计外,管理会计学者还将质量成本制定、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等作为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国内外理论界对二者的界限有时也是模糊的,尤其是在西方会计界中,经常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交替使用。西方许多会计学者所撰写的教材常常将二者等同起来。有些会计学者认为,由于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第一使用者,是成本会计人员的内部客户,所以现代成本会计应该称为管理会计。

我国管理会计学界余绪缨教授认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应明确区分它们之间的界限。从历史发展来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二者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成本会计起源于成本计算,属于财务会计的一个构成部分,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大机器生产和工业化的产物。随着企业会计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成本会计从单纯的事后成本计算发展到事后的成本计算、事前的成本计划和事中的成本控制相结合。随着“泰勒制”广泛实施后所形成的“标准成本系统”引进应用到会计体系中,使成本会计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理的性质,并为管理会计所继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管理会计的初期萌芽。管理会计作为从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管理会计拓宽了原有成本会计的预测、决策等职能,具有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已远远超出成本会计的内容范畴。成本会计中所涉及的成本只涉及微观的产品生产成本,而管理会计的成本不仅涉及微观领域,而且扩展到宏观视野。例如,管理会计中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既计算产品生产者(如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成本、规划与设计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等)的成本,也考虑产品使用者的成本(如产品的使用成本、维修成本和处置成本等)。

狭义的成本会计主要侧重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可以看成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财务会计的存货计价和收益确定这两个重要问题均与成本计算有着密切联系。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是正确划分本期已销售产品成本和期末未销售产品成本的基础。其中,本期已销售产品成本应列入当期损益,以便于同本期实现的销售收入相配比,据以确定本期的净损益。期末未销售产品成本则作为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入资产负债表。所以,产品成本的计算直接关系到本期已销售产品成本和期末未销售产品成本的划分是否正确,也意味着存货计价和收益确定是否正确,最终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能否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因此,狭义的成本会计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广义的成本会计中关于计划和控制的内容实际上是管理会计的有机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产生,随着其内容的不断扩充,已经远远超出成本会计的范围,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

第二节 成本管理会计的内容

一、成本会计的内容

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1.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根据有关资料和数据,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经营管理者可以掌握企业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做出正确决策。

2.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依据掌握的各种数据资料,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成本决策是成本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对于正确地制订成本计划,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产品生产费用额,确定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任务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成本计划包括生产费用预算、单位产品成本计划、产品总成本计划,可比产品成本计划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4.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计划标准,对成本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限制和调节,纠正偏差,控制成本超支,把实际耗费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材料消耗成本控制、工资成本控制、制造费用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来看,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成本事前控制是指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包括成本的预测和决策,编制成本计划等工作。成本事中控制是对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在成本形成过程中,随时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成本计划对比,及时发现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成本事后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之后,对实际成本的核算、分析和考核。成本控制是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上述的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和依据。

5.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既是对产品实际生产耗费的反映,也是对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控制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是进行存货计价、确定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

6.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与目标成本、上年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国内外同类产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产品成本水平变动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7.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通过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是成本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考核要与一定的奖励制度结合起来,以调动各部门责任者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

上述成本会计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又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成本核算是对决策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成本分析是查明计划实施结果理想与否的原因,成本考核是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管理会计的内容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即“规划与决策会计”和“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一)规划与决策会计

规划与决策会计是在预测企业经营前景的基础上规划未来并参与决策,它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编制全面预算三项内容。

1.预测分析

它是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计、推测,为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预测分析一般包括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等。

2.决策分析

决策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决定是否采取某项行动,或者在两项或两项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根据决策时期长短的不同,决策通常可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短期决策一般只涉及一年以内的专门业务,如生产决策、存货决策和定价决策等。短期决策一般不涉及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决策是指那些产生报酬期间超过一年,并对较长时间的收支、盈亏产生影响的决策,如资本支出决策。长期决策一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3.编制全面预算

通过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企业基本上可以把未来经济活动各方面的主要经营目标和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途径或行动方案确定下来,但是,要使这些目标和行动方案得以贯彻落实,转化为具体行动,还需要编制全面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

(二)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是指对企业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它包括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两部分内容。

1.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系统或标准成本制度,它是指将事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揭示成本差异,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并据以进行成本控制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系统并非单纯的成本计算,而是一个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分析、成本差异账务处理在内的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

2.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层次的责任中心,并对相应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评价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责任会计通常包括建立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进行责任核算、进行责任控制和开展责任考评等环节。

三、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

(一)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的交叉现象

从上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来看,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多交叉。一方面,管理会计中包含了许多成本会计的内容,如预测分析中有成本预测、决策分析中有成本决策、全面预算中包含了成本费用预算,责任会计中包含了责任成本预算;另一方面,成本会计中也包含了管理会计的内容,如一些西方成本会计教材将资本支出预算或投资决策分析这些内容列入其中。尤其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内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均将它们列入教材之中。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管理会计的前身就是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围绕成本这个中心主题,研究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二是管理会计是在成本这个主题的基础上,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管理会计不仅要研究成本的核算与管理,而且要研究企业的利润、投资报酬率等各种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研究收入、成本、利润以及投资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帮助企业提高企业成本效益或投资效益。显然,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超越了成本,但它不能舍成本于不顾,因为成本在诸多决定企业效益的因素中显得更直接、更复杂、更重要。因此,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的重复也就顺理成章。正因如此,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包含了成本会计。需要指出的是,管理会计对成本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的角度研究管理成本,特别是与决策相关的各种未来成本,但一般的管理会计教材中不包括产品成本的计算。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成本会计也从最初的主要研究产品成本核算问题转向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开始研究成本信息的提供和成本管理问题,并且成本管理的视野不断扩展,由仅关注绝对成本的降低扩展为既关注绝对成本的降低也关注相对成本的降低,由仅重视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扩展为关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的成本控制,由仅关注事后成本的管理扩展为全过程成本的管理,由仅分析战术成本的动因扩展为分析战略成本的动因。成本会计的这些拓展,使得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趋于一致,成为与管理会计同质的会计信息系统。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著名会计学教授、国际公认的会计学权威查尔斯·T.亨格瑞所说的“现代成本会计被称为管理会计”,二者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三)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鉴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着严重的内容交叉,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它们合二为一,即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为成本管理会计一门学科。这种融合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可以消除由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界限不清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二是从会计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可以避免教学中由于单独开课造成教学内容重复或取舍困难,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

四、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体系

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成本与管理信息。考虑到提供信息的完整性与删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相重的内容,并保持内容的先进性等方面,我们认为成本管理会计应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序篇。本篇作为成本管理会计的概论,介绍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成本核算篇。本篇以产品成本计算为主题,主要介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规划与决策篇。本篇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资料、企业利润进行分析预测,是为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编制全面预算服务的。本篇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全面预算。

第四部分:控制与业绩评价篇。本篇是为企业管理中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对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

第五部分: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篇。以上四篇主要介绍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本篇重点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本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成本法和战略成本管理。

第三节 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财务会计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它根据一套系统且严密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以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完整的会计处理流程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最终通过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提供相关的企业经济信息,集中而概括地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成本管理会计则根据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重新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参与企业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责任考核等管理活动。

一、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会计主体不同

成本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划分较灵活,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它既可以将整个企业作为主体,也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个别部门、个别产品甚至雇员个体作为主体;财务会计主要以整个企业为会计主体,提供综合的财务信息,在总体上评价、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说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情况。

2.服务对象不同

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侧重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决策的管理信息,是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所以成本管理会计也称为“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虽然对内、对外都提供有关企业最基本的财务成本信息,但它侧重于对企业外部与企业存在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或个人服务,包括股东及潜在的投资者、财税部门、银行及其他债权人、证券监管机关等,所以财务会计也称为“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

3.时间维度不同

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其着眼点是面向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侧重于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决策,并将企业历史经营活动的描述和对未来经营活动的规划综合起来,不仅要反映、分析、评价企业的过去,而且还要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和其他有关信息筹划未来。同时,在经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施加有效的控制,并在经营活动结束时进行考核和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大多为过去时态,其着眼点是反映已经成为事实的过去的经济活动,侧重于反映和解释过去,按照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有关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信息。

4.工作依据不同

成本管理会计(除部分为财务会计目的提供成本信息的工作外)不受“公认会计原则”或“财务会计准则”等统一财务会计制度的限制和约束,只需遵守成本—效益原则和有关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财务会计则必须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并受到政府有关法规的约束。

5.工作程序不同

成本管理会计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有较大的选择自由,通常不涉及填制凭证和复式记账问题,不固定编制报表,也无规定的格式,可根据管理者的需要自行设计;而财务会计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比较固定,且具有强制性,凭证、账簿和报表有规定的格式和编制期限。

6.方法选择不同

成本管理会计在一定期间内可采用的专门方法灵活多样,以便提出各种不同的备选方案,并大量应用现代高等数学、运筹学、统计分析等方法。财务会计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方法体系,虽然会计规范为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但是总体上财务会计必须遵循可比性信息质量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前后各个会计期间只能采用同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必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说明。财务会计只需应用初等数学方法就能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

7.行为影响不同

成本管理会计最关心的是计量结果和内部报告将如何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行为产生影响,并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财务会计最关心的则是如何计量和传输财务会计信息,一般不大重视这些信息将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影响。

8.信息特征不同

成本管理会计一般通过编制内部报告来提供有选择的、部分的和特定的管理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包括货币计量信息,也包括非货币计量信息。由于成本管理会计工作重点着眼于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所以提供的信息数据不要求绝对精确,近似值即可。内部报告不对外公布,不负法律责任。财务会计是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来提供系统的、连续的、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信息资料要求精确无误,且仅提供货币计量信息。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报表需要定期对外公布,负有法律责任。

二、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尽管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核算对象相同

成本管理会计的核算对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总体上是一致的,即企业的资金运动,只是二者分工不同,它们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成本管理会计的核算对象从空间上看侧重于企业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从时间上看,侧重于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从空间上看,侧重于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即以整个企业为会计主体;从时间上看,侧重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2.最终目的相同

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在服务对象、工作依据、工作方法、程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但它们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这个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基本信息同源,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两者加工、处理的都是企业经营资金运动产生的信息。成本管理会计使用了大量经过财务会计处理的数据,它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再加工、处理或改制、延伸,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财务会计有时也会把原属于成本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列入对外公布的范围,如财务会计把内部管理需要的主要产品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实际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对比数作为基本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对外公布。

第四节 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

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成本管理会计本质的体现,是成本管理会计本身固有的功能。成本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有效的经济信息,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管理会计在传统会计“反映”和“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综合地履行更加广泛的职能,主要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等。

1.预测

预测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推测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行为。成本管理会计主要依据历史的或现时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定量分析模型或定性分析手段,预计和推测企业未来经济业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影响,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信息。预测的职能主要反映在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等方面。

2.决策

所谓决策,通俗地说就是做出决定或“拍板”。成本管理会计主要以提供与决策相关信息的方式参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做出科学的决策。决策以预测为基础,通过预测提出企业实现一定经营目标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根据决策目标收集整理与各个方案有关的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测算每个备选方案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并对能够实现某一特定经营目标的多个备选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权衡利弊得失,做出最优选择,为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3.规划

规划是事先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是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所做出的筹划。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成本管理会计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将决策所确定的各个管理层次、每个业务领域以及不同时间范围内的目标落实到全面预算中,并对各项预算指标进一步分解。通过编制责任预算的方式,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经营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企业可以支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全面预算的实现。规划职能既是决策职能的继续,又是控制职能、评价职能的基础。

4.控制

控制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实际经济活动施加影响,使之能够按预定目标进行的过程。成本管理会计根据事先编制的预算,实时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发生的实际经济活动进行同步的计量、记录和报告,及时将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偏离程度,计算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确定相关责任。对于不利差异提出改进措施,并在必要时对预算进行修订。通过控制职能,成本管理会计有效发挥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作用,确保各项预算目标的实现。

5.评价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来实现的,即在各部分明确各自责任的前提下,根据各责任单位所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并分析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明确责任归属,据以考核和评价各个责任单位履行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

以上各项职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补充和促进,共同发挥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综合性功能。

二、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

成本管理会计方法是用来发挥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实现成本管理会计目标的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不断拓展,成本管理会计方法也相应地得到改进和革新,目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方法体系。根据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这种方法体系是由以下五大类构成。

1.预测分析方法

预测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又可分为趋势预测法和因果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等。因果分析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法包括调查分析法、判断分析法等。

2.决策分析法

决策分析法按决策的分类可分为短期决策法和长期决策法。

短期决策法按决策的具体内容不同,可分为生产决策法、定价决策法和存货决策法。生产决策法包括差量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等。定价决策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存货决策法包括经济批量法、定货点法、ABC分类法等。

长期决策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报酬率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等。

3.规划分析法

规划分析法主要是指预算的编制方法。预算编制的方法包括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

4.控制分析法

控制分析法包括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法、价值工程控制法等。

5.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主要是指责任会计的方法。责任会计的方法包括责任中心划分法、内部转移定价法和业绩考评法等。

第五节 成本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与职业道德

一、成本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

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成本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发展。从事成本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应获得管理会计师证书。

目前,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除了举办有关注册公共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CPA)或特许公共会计师(Chartered Public Accountant)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外,还举办注册管理会计师(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简称CMA)或特许管理会计师职业认证考试,对通过考试者颁发证书并授予注册管理会计师或特许管理会计师称号。因此,世界上有两种注册会计师,即注册公共会计师和注册管理会计师。注册公共会计师(我国习惯简称为注册会计师)可以面向社会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从事外部审计、管理咨询等工作;注册管理会计师则可服务于特定企业,为企业提供内部经济活动计划、评价和控制等管理信息,并参与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i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简称IMA)是一家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管理会计师组织,它成立于1919年,由美国成本会计师协会(NACA)衍生而来,1991年更名为管理会计师协会,目前拥有遍布全球的265个分会,拥有超过6.5万名会员。1972年,IMA设立了“管理会计资格证书项目”,并专门设置了“管理会计师协会”负责此项目。CMA资格证书是一个财务管理综合能力考核的证书,考试涉及商业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报告、战略管理及商业应用四大方面能够反映管理会计能力的内容,考试主要以基础知识、实用知识为主,知识面覆盖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CMA认证的目的在于培养管理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广度,使其能够预测商业需求及参与决策制定。取得CMA资格不仅代表其具备完整的会计及财务相关领域知识,也表示其具备高度专业标准与能力来分析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协助管理当局掌握状况,参与财务管理与未来策略的拟定,并确保执行。

CMA自设立以来,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士。许多人获得CPA证书后又取得CMA证书。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既是CPA,又是CMA, CMA已经和CPA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些大学把获得CMA和CPA证书列为招录大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一旦获得CMA证书,即被承认已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能力,并得到许多大公司的青睐。目前,世界各大公司及金融机构的财务主管、财务长、CFO、CEO、成本核算师、理财师、企业管理人员一般均持有CMA证书。

IMA于2007年7月2日在我国正式启动了中文版的CMA认证考试。中文版的CMA认证考试标志着CMA考试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提供非英语版本。它的启动为中国公民获得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考CMA:

(1)持有学士学位(任何专业均可);

(2)持有各国注册会计师CPA证书;

(3)大学高年级学生;

(4)能在一定时间内取得GRE或GMAT考试50%分值的人士。

二、成本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来源于社会实践。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用来调整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成本管理会计人员除了应遵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外,还应遵守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规范。为了规范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tional Associttion of Accountants,简称NAA)于1982年制定了《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标准》,它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完整的关于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规定。该职业道德标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可作为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标准。

(一)技能

管理会计师有下列义务:

(1)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保持适当的专业技术水平;

(2)按照有关的法律、规章和技术标准,履行其职业任务;

(3)提供准确、清楚、简洁、及时的决策支持信息和建议。在对相关的和可靠的信息进行适当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整而清晰的报告,并提出建议。

(二)保密

管理会计师有下列义务:

(1)除法律规定外,未经批准,不得泄露工作过程中所获取的机密信息;

(2)告诉下属应重视工作中所获取信息的机密性,并且监督下属的行为,以确保其严守机密;

(3)禁止将工作中所获取的机密信息,为个人或通过第三方谋取不道德的或非法的利益。

(三)廉正

管理会计师有下列义务:

(1)避免介入实际或明显的利益冲突,并对任何可能的利害冲突方提出忠告;

(2)不得从事道德上有害于其履行职责的活动;

(3)拒绝收受影响其行动的任何馈赠、赠品或宴请;

(4)严禁主动或被动地破坏企业组织的合法性和道德目标的实现;

(5)了解并化解不利于作出认真负责的判断或顺利完成工作的某些专业限制与其他约束条件;

(6)了解有利和不利的信息以及职业判断或意见;

(7)禁止从事或支持任何有害职业团体的活动。

(四)客观性

管理会计师有下列义务:

(1)客观而公允地沟通信息;

(2)充分反映信息,帮助使用者对各项报告、评论和建议获得正确的理解。

(五)道德行为的解决

在应用各项道德行为准则时,管理会计师经常会遇到如何确认和解决非道德行为的问题。如遇到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管理会计师应遵循组织制定的针对该问题的相关政策。如果这些政策不能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管理会计师应采取如下行动。

(1)除涉及有关直接上级的情况外,通常应与直接上级商讨这些问题。在此种情况下,管理会计师应在一开始就将问题提交给高一层主管。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管理会计师应将上述问题提交给更高一层的主管人员。

(2)如果直接上级是总经理或相当于总经理级别,那么可取的复议当局可能是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董事会、理事会或业主。如果上级与问题无关,管理会计师应当在上级知情的前提下,越级上报。

(3)管理会计师与顾问进行机要性商讨,澄清相关概念,以明确可能的行动方针。

(4)如果通过各层次的内部检查,依然存在不符合道德准则的问题,管理会计师对此问题无法解决,只得向组织提出辞职,并向组织的适当代表提交其信息备忘录。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把这些问题告知管理当局或非服务于组织的个人,一般认为是不合适的。

练习题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2.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3.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为成本管理会计有何必要性?

4.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职有哪些?

5.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何区别和联系?

6.成本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当包括哪几项?

二、单选题

1.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 )。

A.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B.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

C.CEO和CFO

D.董事会

2.成本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 )。

A.股东

B.外部集团

C.债权人

D.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3.在会计工作中,要求会计数据提供非常精确的是( )。

A.财务会计

B.成本管理会计

C.财务会计和成本管理会计

D.财务管理

4.不属于成本管理会计职能的是( )。

A.规划经营方针

B.参与经营决策

C.控制经济过程

D.核算经营成果

5.管理会计萌芽于( )。

A.20世纪30年代以前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三、多选题

1.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有( )。

A.会计核算

B.解析过去

C.控制现在

D.筹划未来

2.成本管理会计的主体可以是( )。

A.整个企业

B.销售部门

C.生产部门

D.个人

3.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工作依据不同

B.行为影响不同

C.会计主体不同

D.信息特征不同

4.下列关于成本管理会计说法正确的是( )。

A.成本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为企业内部经营者

B.成本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

C.成本管理会计的信息载体无固定格式

D.成本管理会计的报表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编制

四、判断题

1.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

2.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是客观的,但它能起到作用的大小却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 )

3.成本管理会计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

4.既然企业会计中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那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同样适用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 )

5.在广义管理会计的范围内,管理会计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