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组织管理:“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新模式
- 杨家诚
- 1323字
- 2020-06-26 12:52:22
序一
杨家诚先生的《自组织—“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新模式》,是一部很有新意和创新观点的著作。自组织是一个伴随着人类发展历史的久远而广泛的组织行为现象,而“企业”则是一个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组织形式。据有些管理史学家的研究,企业组织的基本原理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军事组织,实行等级制的科层结构,通常由一个“总部”(最高决策官和参谋机关)和若干并行编列的下属“部队”组成;如果必要,各“部队”也可按“总部机关—下属部队”的类似结构进行组织管理。企业是追求效率的“命令—控制”系统,上级(总部机关)向下级(下属单位)发出指令,全体目标一致,集中力量,共同行动,是其理想状态。这样的组织显然具有高于分散个体的“战斗力”。
不过,这样的企业组织也有其弱点。例如,往往发生组织僵化和官僚主义现象、内部激励机制不善、对外部冲击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不强等。因此,如何在这样的组织体制中实行一定程度的分权,采取多部门制、事业部制、集团制等各种组织管理形式,以寻求命令控制与保持灵活性的协调,就成为企业组织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其实,最实质的问题是,企业组织形式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即一方面要确保企业法人的“经济人”性质,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目标,要求组成企业的员工行为最大限度地服从这一目标;另一方面虽然不得不承认员工的利益,但又不承认员工“经济人”行为的合理性,即员工不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利益”,因为,如果员工也同企业管理逻辑一样“以最少投获取最大收益”,企业组织就没有竞争力了。也就是说,传统的企业组织管理范式要求企业员工行为的非经济人化(利益被动性),以此实现企业行为的经济人化(利益主动性)。这是“命令—控制”式的组织模式永远难以解决的矛盾。
于是,人们希望寻求新的出路,从包括“自组织”这样古已有之的组织行为和管理方式中发现企业组织管理的新逻辑、新因素。甚至使过去被视为企业正式组织之外的“非正式组织”“虚拟组织”“潜规则”等可能涣散组织管理,甚至可能导致“失控”的所谓“非组织”行为和现象,也可能得以认可,并在企业组织管理的正式构架上“登堂入室”,成为积极因素。幸运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为自组织行为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之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组织管理新范式。杨家诚先生的《自组织—“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管理的新范式》一书,正是进入了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发展的这个重要研究领域。
作者在该书前言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企业往往比较容易通过设计新的产品和革新业务模式来进行创新,企业的员工也比以往更加聪明、擅长学习,而且训练有素,但是企业的组织管理却依然是循规蹈矩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仍然占据企业组织管理的主流,而这也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充满不确定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是否需要新的组织管理形式?如果需要,应该如何去发掘并落到实处?”全书围绕这一问题,将“自组织”作为“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管理新范式的一个核心因素,从企业组织的基本原理和现实案例,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内容颇具启发性,值得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和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读者认真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经营报》社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