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调研与报告

履职永远在路上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 孙建博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今天由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原山改革发展以及个人的履职、工作情况。说实在的,自己在最基层的国有林场工作30多年,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是一个原山人,我忠实地履行着原山精神。什么是原山精神?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珍爱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廉洁勤勉、奉献人民的职业操守;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所以,作为一个原山精神的倡导者和执行者,我想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原山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

一、做一名勇于担当、艰苦创业的共产党员。

首先汇报一下原山近期的工作情况。2016年是原山“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原山到2017年底、提前三年建成道德林场、法治林场、小康林场的关键之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在新常态思想指导下,一是通过构建原山山脉大区域防火体系,安全顺利地度过了去冬今春森林防火期,继续保持场内零火警;二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博山区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山东省第三处党员干部综合教育基地——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将于“七一”建成正式开馆,向党的95岁华诞献礼;三是5A级游客中心即将开工,专家规划论证会近期召开,标志着创建淄博首家国家5A级景区又推进了一步;四是按照“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开拓大市场”的思路,原山在去年成功推出“淄博生态文化游”的基础上,又联合区内A级景区和知名旅行社启动了第三季系列活动,“山东省百万市民游淄博”获得空前成功;五是原山绿化、餐饮、文化等其他产业也在新常态发展框架下稳步增长,在刚刚结束的原山半年经济分析调度会上,全场总体目标提前1个月超额完成,六届九次职代会顺利通过了职工增资和如月湖新建住宅分房等议案。

这段时间,每天都要有几个会议、活动在等着我,包括我们原山的“双联”工作会、“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议等等;每天都有七八个接待工作在等着我,市直部门、各区县大班子、全国林业系统都到原山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国有林场改革专题调研。可以说是工作、压力、动力并存。但是,不这么干行不行?说实在的,也不是哪一个领导非要我这样干,而是自身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共产党员的担当。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发〔2015〕6号)已经出台,全国4855家国有林场到了非改不可的紧要关口。今年4月,山东省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已经获得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式批复,2017年底前全部按照方案要求彻底改革。这段时间,全国的国有林场场长培训班在原山开班,省内的德州、泰安,省外的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林业局、国有林场纷纷到原山实地考察,还有来自北京、江西、湖北、青海、黑龙江的5位国有林场场长在原山进行为期3个月至半年的挂职交流……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国内重要媒体也都对原山通过改革率先在全国实现山绿、场活、业兴、人富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推广,向人们讲述了当前处于改革风口的国有林场应当向原山学什么。

通过这种相互交流,一方面,我们把原山的经验、做法毫无保留的介绍给大家,另一方面,也注重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兄弟林场的先进理念。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秉承的是:原山改革一直在路上。我们不选择一时的风光和掌声,而是像一台永动机一样,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锁定新目标、新追求、新高度。过去我曾多次向全场职工讲过,自己就像一部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除非汽油耗尽,永远也没有停止的那一刻。大家都知道,原山管理的“严”在全国林业系统、在淄博市都是非常有名的。也有不少领导劝我:你也快六十的人啦,身体又不好,差不多就行了,还非得把命搭上啊?说实在的,这么干,累不累?肯定累!但是4.4万亩生态林的保护一刻也不能放松,由5个事业单位和1个企业组成的原山“一家人”需要和全社会一样实现林场梦、小康梦、中国梦,而要实现生态有效保护和职工民生的改善,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有这三项任务每天压着,自己不这么逼着干,能行吗?!因此,我们不仅要干,还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二、当一名组织信任、人民拥护的人大代表。

从1992年开始我当上了淄博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1997至今又先后当选博山区人大代表、淄博市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当选了淄博市党代表、山东省党代表,现在是淄博市人大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当代表、委员20多年来,我始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及时反映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带着任务当代表,带着责任履职尽责,带着使命为人民代言,完成了一件又一件重大改革的课题,以我的微薄之力推进了林业、残疾人等各项重大改革的进程。

2013年3月,在山东省委、省人大及各位代表的帮助与支持下,我光荣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从那一刻起,我就制定了个人履职的五年目标规划。在全国“两会”上,每年提什么建议议案,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截至目前,我重点完成了三项重要任务。

第一是关于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问题。我是一名来自基层国有林场的代表,深知国有林场的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改革生态就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不改革国有林场就不能实现同步小康,这是全国75万国有林场职工近30年的期盼。2013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我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扩大国有林场森林补贴范围 提高国有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建议》《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的立法建议》等建议;2014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林业机构和职能建议》等27份建议、议案;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我又提交了《关于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整体方案,实事求是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建议》《关于科学有序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等22项建议、议案;2016年提交了《关于加快出台<国有林场条例>的建议》等20项建议、议案。

对于这些建议和议案,全国人大和有关部委非常重视,都给予了认真的答复。其中,我提交的《关于将生态建设贯穿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的建议》,因建议研究性、宏观性强,涉及面广,被全国人大批转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智库单位参阅办理,供其在工作上参考研究。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其中,“关于将生态建设贯穿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的建议”这个问题就明明白白地写到了里面。

有人要问:为什么我能够提出这么多的建议、议案?这是我深入基层调查、与一线人员研讨的结果。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在全国人大的认可下,2013年以来,我先后带着轮椅在吉林、黑龙江、山西、广西、广东、海南、山东12个省区进行国有林场调研,受6个省林业厅的邀请为林业系统的同志作了原山典型经验报告,先后深入40家国有林场(林业局),与林业厅、林场管理站和基层林场(林业局)同志广泛座谈交流,并就国有林场改革、生态资源保护和林业人同步奔康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吉林、广西、海南、安徽的林场达成了十几份合作协议。形成了近1万字的调研报告,题目是:《当前国有林场改革中的6个问题和7点建议》,时任国家林业局赵树丛局长、场圃总站杨超总站长等领导对此非常重视,都分别作了批示。有的媒体在对我的报道中,有几家媒体的题目就是《孙建博:带着轮椅去调研》。

除了提交建议议案,在会议期间,我感到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问题、生态公益林补贴的问题非常迫切,就利用李克强总理到山东代表团审议的机会,当面向他汇报,因为当面汇报不可能说的那么详细,我又先后两次以信件的形式,向李克强总理书面汇报了林业和国有林场的问题。当时,在山东代表团会议上我没有争得更多的发言机会。但是,我感觉关于林业和残疾人的问题,如果我不带到会上就对不起全国75万林场职工,对不起全国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会议马上就结束了,我让工作人员把我推到会议室门口等着总理,但是总理要从另一个门马上出去了,当时我们隔着有十几步路,情急之下,我也顾不上多想,直接喊了出来:“总理,我有话对您说!”总理听到我的声音,回头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我,快步走了过来:“有什么问题,你说吧。”当时,会议室里所有的代表、工作人员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我说:“总理,如果我不说这些话,我就对不起我们全国的林业职工,对不起全国的残疾人。一是我们国有林场的补贴太低了,广东一亩地都一百块钱了,我们却还是五块钱,什么时候能提高我们的林业补贴。二是国有林地的保护现在困难重重,因为土地管严了,大家都在侵占我们的林地。三是城镇化建设一定要把无障碍通道建设好,要让残疾人也像正常人一样走出家门为社会做贡献。”总理说:“你说得太好了,你说的这3条建议,都应加上一个‘更’字,要更多、更好地来提高国有林场的补助条件,要纳入计划;二是国有林地的保护很快就出台新的政策。三是残疾人走出家门是他们的权益,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肯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首位来抓,要加强督导力度。”

履职四年多来,我感到新一届党和政府作风是务实的,工作是落地的,近30年来没有出台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在新一届党和政府支持下变成了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讲话、批示就达60多次,他还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把植树造林提高到人类与生态环境共命运的高度。有关部门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全国75万国有林场职工的期盼下和全国各级人大代表的呼吁下,终于在2015年2月8日,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我感到,这是自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最幸福的一天。

文件下发后,生态林将由国家拿钱来维护。这时,我又有了新的担心,我最担心的是林业人又会回到1986年改革前的状况,因为改革前就是国家财政拿钱来养活林场,结果林场贫穷落后、封闭,我最担心的是林场人由于思想不解放,又回到过去等靠要的状态。所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又提交了《关于加快出台<国有林场条例>的建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把工作流程设定在框框内,依法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场是同一个道理,只有在法律的框架规范下进行保护和管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才能得到全面落实。

我的这些建议、议案(包括在山东团的小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新闻媒体的强烈共鸣。新华社连续发表了《原山:一个国有林场的转型样本》等三篇专题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件出台的第二天就对原山进行了专访,还有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淄博日报》等100多家重点媒体都对我进行了深度采访,认为我是“为人民代言”,认为我身上总是“反映正能量”。

我认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所做的这些努力,都是在山东代表团广大代表的支持下做完的。我写的调研报告,提交的建议、议案,又是在他们的支持下,终于修成了“正果”。在文件正式出台的前夕,我多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应邀参加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修订的座谈会,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也先后两次向我特别约稿,征求国有林场改革的具体意见。可以说,方案中很多具体的做法都借鉴了原山的经验以及我在调研中提交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我感到,正是因为我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才使我有这个平台、有这个机会、有这个权力这样做,才使我的建议得到了重视,推进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顺利出台,这也成为我“五年履职规划目标”中所完成的第一项目标,比计划提前了二年半。

第二是关于残疾人同步奔小康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幸福的郑重承诺。对于生活普遍贫困的残疾人来说,无疑是改变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机遇。在基层残联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没有残疾人的同步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只有解决了残疾人同步奔小康的问题,才体现出社会的高度文明,才体现共产党人是解决残疾人同步小康的救星。解决残疾人实现社会同步小康的短板,必须由中央通过顶层设计出台国家政策,彻底解决残疾人在实现同步奔康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2013年在中残联的组织下,我专门与残疾人代表进行了座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实现残疾人收入倍增 共同奔小康的建议》,并利用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的机会,面对面向总理进行了汇报。2014年到达北京两会驻地的第一天,我便与另一位残疾人代表戴碧蓉同志实地调研了北京的地铁、公交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体验了残疾人在出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因为要实现残疾人的同步小康,首要一条就是让残疾人走出家门,很多残疾人一辈子连自己家门都没出去过,还谈什么与全社会同步奔小康?调研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我在“两会”期间忙着提交建议、议案,闭会期间多次深入下去搞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题目是《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6个问题和6点建议》。这样干自己累不累?苦不苦?是真累,真苦,但是看到自己的付出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有的得到了落实,有的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也就感觉到不累、不苦了!反而心里有说不出的轻松。

2015年1月26日,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按照这个《意见》,各地政府和残联等有关部门应针对残疾人脱贫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方案,拿出目标完成的具体时间表,切实把残疾人同步奔小康落到了实处。为此,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又提交了《关于推进残疾人同步奔小康进程的建议》。

这是我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完成的第二个奋斗目标。

第三是关于淄博市博山区申报国家独立工矿区的问题。我从小生在博山、长在博山,目睹了博山的各项社会发展——特别是矿区人民对共和国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博山区是全国128个独立工矿区中74个煤炭工矿区之一。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的老工矿区和淄博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山因矿设区,因矿而兴。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煤炭、陶土、铝土、焦宝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累计开采量达到2亿多吨,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基地。历史最高峰,各种矿产资源年开采量达600多万吨,采掘业工人6.1万人。由于博山矿产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以采掘、陶琉和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起步较早,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博山都是推动省、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山东省典型的老工业区,为淄博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主要矿产资源的枯竭以及受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等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老工矿区特有的产业、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爆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发展压力巨大,成为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转型困难大,破产倒闭企业的历史债务、职工欠保等问题仍然突出。很多历史性形成问题,单纯依靠当地政府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政府不堪重负,百姓反映强烈,我也非常着急。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我同我们淄博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会上组织了50多名代表联名提出博山申报国家独立工矿区的议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我又组织部分代表重新提出建议,并在写给李克强总理的信件中专门反映了这个问题。会后,我找到省政府、省发改委,终于形成了《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申请将淄博市博山矿区纳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范围的请示(鲁发改环字〔2014〕181号)》,正式将博山列入国家独立工矿区申报对象。期间,根据我们的建议,国家发改委东北司的周司长还专门到博山独立工矿区进行了调研。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牵头对博山独立工矿区问题再次调研,深入棚户区进行座谈,形成了《关于将博山工矿区纳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扶持政策支持城市的调研报告》。我与其他驻淄博人大代表代表联名,在省人大代表工作室领导的指导下,亲自去北京把报告交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部门领导手中。回到淄博后,我很快便接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通知,我的建议已经被转到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对建议进行了答复,博山已经被列入国家独立工矿区第二批重点实施范围,并且提前转移支付5168万元,用于解决博山独立工矿区的基础工作。作为一名博山人,看到家乡老百姓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得到改善,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是我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所完成的第三个目标。

三年多来,我按时参加人大会议,认真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批评和建议,积极提交建议、议案140份。除了涉及林业、残疾人,我还就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提交建议、议案,比如事实孤儿的问题、基层村委换届选举的问题、基层区县干部公车使用的问题、农民工基本权利保障的问题……经过前期调研,我发现让农民工与公务员一样享受休息的权利,这不仅是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也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情感缺失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等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劳资双方的不对等,带薪休假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还停留在“梦里”。为此,2014年“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保障城市农民工带薪休假权利》的议案,从立法、监督、法律援助等方面入手,保障广大农民工的权利。该建议被新华网评为当年的“两会好声音”。

回顾三年多来的人大代表履职,与其说这是我当选代表以来的成绩和成果,倒不如说是我作为一名代表的责任和本分。如果非要说成绩不可的话,也只能算是合格,距离组织和人民的要求、期盼差距还很大。我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履职,不辱使命,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全面完成我的“五年履职规划目标”中的其他计划目标。

三、不畏艰苦,勇于创业,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担当起全国林业系统的改革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誓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清晰展现,这些都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走上了规范的快车道。在祖国上下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的林业和国有林场发展,更是在“五位一体”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各项改革开始日益迫切,国有林场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实现同步发展的呼声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的林业工作者,我也深切地感受到:新一届党和政府比任何时期都重视生态和林业的发展,中国林业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每年的植树活动都谈到生态问题。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至少60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特别是2016年5月23日,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第一站就来到了我们国有林区,实地查看天然林保护的情况,走进林场职工家庭,了解林场职工转岗就业和生活状况。总书记再次强调,守着绿水青山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这一切,对于我们林业人精神上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工作上更是一个大的推进。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出台,成为国有林场人保护生态、保障民生、发展林业产业、实现林业人同步小康的宝贵精神力量和干事创业的重要依据、依靠。回想起原山深化改革的30年,就是因为没有这样一个文件作指导,经过了一个多么漫长而困难的创业之路,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山绿、场活、业兴、人富的新型林场,并且为全国的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样板。

如果回到1986年,30年前的原山林场,与全国其他现在还没有推行改革的国有林场是完全一样的,是不工、不农、不商的“三不像”,林场发展被社会边缘化,林场职工靠有限的伐树任务维持生活,长期住在石屋破庙里,与整个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如果非要说哪里有不同的话,那就是从1986年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到1996年的10年间,由于林场人不懂市场,在闯市场过程中背上了4000多万元的外欠债务。这就是我们原山林场昨天的状况。

首先,要一刻也不动摇的保护好我们几代务林人60年如一日营造的这片生态林。中发〔2015〕6号文件明确指出,保护生态安全是此次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为了切实把全区人民交给我们管理的这片生态林管护好,我们坚持了“四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原山林场从1996年底起,就在省内140多家国有林场中第一个全面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并且明确了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职责和任务,从采伐转为管护和培育苗木,这比我们今天国家政策性全面停止采伐提前了20年。当时我就在想:林场人的希望和根本在于这片生态林!从1957年至1996年的40年间,林场人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生命(1963年雨季造林,18岁的林场工人石秀芬,为了“把树栽到最高峰”,在樵岭前被洪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才将覆盖率从不足2%一点一点增长到90%以上,成为咱鲁中地区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如果树都采伐光了,还叫什么林业人?况且,在我们这里有限的采伐量也挣不了多少钱。所以我们不仅不再采伐,并且把每年的森林抚育过程中需要去掉的树,通过市场的手段,移栽到自己的苗圃中,供应到城市绿化工程中,既增加收入,又减少公益林的成本。二是管理创新。在长期的生态保护实践中,我们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防火就是防人”的科学理念。停止采伐的同时,我们把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作为林场人的第一任务。为了消除火灾隐患,1997年先后迁坟建立了长青林公墓(之后又增加了两处),建立了山东省第一支专业防火队,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春雨”,每年都出色地完成林区周边和省内临沂、泰安、济南等地的增援扑火任务,2006年被评为“淄博市十大新闻人物”。三是科技的创新。2002年全省第一家建立了森林防火微波视频监控中心,2013年在全国率先上了雷达探火系统,2016年又建立了原山山脉大区域防火监控中心,新上了热成像报警系统。原山人在森林防火实践中发明的森林防火专业二轮摩托车获得了国家专利,已经在全国许多丘陵地区的国有林场、林业局进行推广。四是理念的创新。在森林防火方面,我们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区域防火理念,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5年12月26日,国家林业局大区域防火试点——原山山脉大区域防火体系签约仪式在原山举行。两年来,不仅把林场周边的3个林业局、9个镇办、67个自然村纳入到统一管理体系,帮助大家培训专业队伍,而且先后给大家配备了1600台套的防火物资和装备,使原山20年来保持林区内零火警,彻底保护了森林生态安全问题。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应该是政府拿钱给林场装备才对,为什么还反过来了呢?我们原山林场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林区分散、跨度较大(南北跨度23公里、东西跨度30公里,与章丘、莱芜、淄川搭界),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周边这么多村子,我们单纯把林场的林子管理看护好是没有用的,只有把大家都纳入大区域管理,统一绿化、统一防火、统一管理,才能真正杜绝火灾的发生。

当然,除了这些创新之外,为了给全区人民看好这片生态林,不辜负大家的嘱托,原山还有很多不但不创新——甚至是很“保守”的方面。比如,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近百名护林员常年驻守在岭西、夹山、石炭坞、樵岭前等十几、几十公里外的偏远林区,很多同志一年也见不到几个人。我们有一个护林员姓于,一天不停地在林区巡视,有一次我去樵岭前检查防火在路上遇到他,交谈中他说这几天没下雨,下了雨林区防火就相对安全了,但是下了雨我得跑二十分钟、半个小时才能找到一个避雨的地方;还有岭西的一个小伙子姓李,在护林房的屋顶山瞭望一待就是一天,虽然开着收音机但是收不到节目,他说有点动静就行啊!我上去的时候,发现护林房门口有个破碗,就问他这是干啥,他说山上有只流浪狗,常在附近转悠,我就给它留点干粮,让他和我做做伴儿。还有我们的场部管理人员,平时干财务,干人事,干办公室,一到了春节大年除夕、清明、寒食,就要一个人一片坟头在坟地里守着,总得等到天黑了最后一个上坟的人下了山,才能回家过年。所以他们和我开玩笑,说别的单位逢年过节发福利,咱林场发坟头啊!

所以说,原山人几十年如一日,就是这样一天天干过来的,这就是原山人的一种坚守,从来没有怨言。

其次,以科技引领原山未来发展。长期以来,原山林场坚持走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的科学发展之路,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名优树种繁育和城市绿化美化,不断做大做强林业产业。2012年,原山人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投资20亿元六大项目顺利开工。2014年9月,由北京林业大学支持建设的“中国北方种苗花卉研发中心”、原山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合作建设的“淄博院士工作站”相继在如月湖揭牌,成为先进国有林场(林业企业集团)与国家林业最高科研单位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又一成功样板。一大批林业顶尖专家将陆续在原山落户。不仅有利于原山的森林经营、林业科技创新,还将进一步推动淄博林业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共同在科学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化,为淄博乃至全省的生态林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发展林业产业,是实现林业人同步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林业人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据不完全统计,原山每年对4万多亩森林的投入过千万元。可能有的同志要问:每年投入这么多钱,钱从哪里来?我们从1997年开始,就实行了林场购买服务的办法,全体人员定职定责定岗,实行“三定”方针,管护好生态安全。所以,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就是,林场拿钱买服务,人员管理实行定职定岗定责,用活“防火就是防人”的理念,这就是原山20年创新改革、管护生态林业的做法。

原山林场在1997年成立了原山集团,当时之所以这样做,说到底是改革的需要。更确切地说,是被发展形势倒逼出来的。当时,4万多亩生态林需要保护,每当进入防火期,几乎每天都处在火警不断的紧张状态。从1986年原山林场实行事改企后,林场人闯市场不但没有闯出一条路子来,反而因为银行贷款、抵押担保等背上了4000多万元的债务。1997年我们新班子刚上任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收到法院的传票,每天应付各种上门讨债的债主,最多的一年有50多个案子,到法院出庭、庭下调解100多次,126家有名有姓的债主轮番上门讨债。无奈之下,我们安排一名副场长什么也不做,专门负责处理这些法律、纠纷、官司的事情。几年下来,这位副场长也成了法律方面的半个专家。现在讲起来,好像笑话一样,但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状况。林场是这个样,职工就更难了。整合后的几个单位,职工长达13个月没领到1分钱的工资,最少的也有3个月领不到工资,家里被停水停电,各项保险根本没有交过,有的职工到了退休的年龄却无法办理。难到什么程度?1996年12月31日,组织上任命我担任原山林场场长,同时接管淄博市良庄园艺场。园艺场职工13个月没发工资,一二百人天天在市里上访。当时,市林业局和农业局在一个院子里办公,人家农业局买了很多大白菜冬天晒在那里,我们的职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给人家扒了生着吃了。林业局一个领导出来接访,西服的一条袖子被硬生生拽了下来。

这些都是内部矛盾。还有外面天天上门讨债的。园艺场下属的一个刀具厂由于经营不善处于停产状态,而且还外欠几十万元债务,债主就领着100多人到刀具厂强行拆机器,与职工发生了冲突。现场火药味十足,随时都可能发生流血事件。我听说后急忙赶到现场,诚恳地对债主说:“我孙建博用我的党性和人格作担保,一年之内,保证把你们的所有债务全部还清。再说,我一个一条腿的人能跑到哪儿去?”债主说:“共产党的干部可要说话算数?”我说:“算数。除非我不是共产党的干部。”当时在场的40多名刀具厂的职工都哭了,一位老职工流着泪使劲攥着我的手说:“孙场长啊,你保下了机器,就是保住了我们的命根子呀!”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职工赵锦亮的孩子以满分的成绩夺得了山东省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可赵锦亮两口子都是园艺场职工,已经一年多没有领到一分钱工资,哪里还有钱给孩子交学费?在樵岭前营林区护林点上,我与老职工时延会围坐在火炉旁拉家常,他的孩子见了陌生人,一个劲儿地往父亲身后躲。老时不好意思地说:“孙场长,你别见怪。这里偏僻,孩子一年到头难得见着个人,见的兔子反倒比人多……”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林场要想摆脱困境,出路只有一条:进行彻底的改革。不改革,这些问题就永远难以破解。所以说,我们的改革是被发展形势倒逼出来的,最终走上了改革发展的路子。

有一次,我找到省里一家银行争取资金,辗转赶到济南时领导已经下班,想到家里的同志都在盼望着早点拿到资金,我当即决定当晚到领导家里汇报,可是到了宿舍区后却被门卫拦在了外面。的确,长途跋涉加上又一瘸一拐地走了好几里路,我早已汗流浃背,看上去和个乞丐没什么两样。好说歹说,又拿出工作证明才被放行。到了楼下一打听才知道领导住在五楼。怎么办?这时候两条腿早已经不听使唤,仿佛是灌满了沉重的铅块,每走一步都撕心裂肺的疼。为了尽快解决资金,为了早一天让项目开工,只能是咬着牙开始向五楼爬。刚开始,是一手用力抓栏杆带动身体迈上一条腿,再用一只手抓着另一条腿,一步一步地用力向上挪……走到三楼的时候,连疼带累已经撑不住了,我就把身体倒过来坐在楼梯上,用屁股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往上挪……就这样,用了半个小时硬是爬到了五楼,由于过度劳累,一下子摔倒在了领导的家门口,喘不过气来。领导问明情况,感动地说:“你们的项目完全符合手续,马上就批。今后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

有了宝贵的启动资金,我认为不能满足于职工的温饱问题,而是要为全场的长远发展考虑,让职工永远过上幸福的日子。首先是把原来贷款上的项目进行重新盘活。能股份的股份,能租赁的租赁,能私营的私营,能买断的买断,把“死钱”变成“活钱”,又新上了部分有市场前景、百姓必需的发展项目。

二是建立了长青林公墓。为了彻底解决森林防火的问题、消除林区内的火灾隐患,把林区内的坟头迁出去,建立了长青林公墓。当时,仅我们一个2800亩的凤凰山营林区,周边和插花地内就散落着2000多个坟头,不迁坟,老百姓上坟烧纸,时刻都在威胁着我们这片生态林的安全。迁老百姓的坟难不难?我们光是与民政、公安、镇办等开协调会、现场会就开了十几次,最后我和林场班子成员还得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迁坟的时候,还要跪到坟前给人家当儿子、当孙子,最后的结果是有2000座先后迁到了我们的长青林公墓。一下子缓解了防火工作的压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20年前,国家假日旅游政策还没有出台,老百姓对于休闲旅游还基本上没有概念。但是我们认为,原山的生态环境这么好,又靠近城区,大家在周末休息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去放松、玩耍的地方。1998年冬天,原山自主开发的第一个旅游项目——森林乐园动工了。没有资金,我们便带领职工自己干,大伙儿在工地上搬石头、和水泥、砌石堰……分不清哪些人是雇佣的工人,哪些人是林场的干部职工。当时,市旅游局的赵荣生局长到原山来考察,一下车就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感动了,连大衣也没脱,就和我们一起干了起来。后来,他又带着旅游局的同志到工地上来义务劳动。他对局里的同志说:“原山真不指望你们能干多少活,你们也干不了,关键是让你们来感受一下原山人干事创业的氛围。”就这样,依靠自身力量建成的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终于在1999年6月1日开业了。当年,国家假日旅游政策出台,由于我们先人一步,在其他林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很快在旅游市场中挣得了第一桶金。之后,我们又建设了山东省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山体滑草场……一鼓作气创造了六个“全省第一”。在省内打响了生态旅游品牌,成为山东继泰山、崂山之后的首批4A级旅游景区。现在已经形成了拥有两家4A级景区、4家宾馆的原山大旅游格局,并且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2013年由原山牵头,联合七处A级景区,共同打造淄博首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龙头和深受百姓欢迎的旅游好去处。2015年4月21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一行到博山调研,并对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在齐长城遗址、北国石海等景点的保护和利用上给予充分肯定,对原山发展大区域旅游、打造“淄博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和争创国家5A级景区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为了贯彻李局长的指示,不断做大做强淄博旅游产业,当年4月24日,“淄博生态文化游”大区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齐盛宾馆举行,正式拉开了“淄博生态文化游”大区域战略合作的序幕,首期推出了山东省20万人游淄博等系列活动,迅速掀起了“生态文化旅游”热。7月7日,“淄博生态文化游”第二季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省发行10万张一卡通门票,实行10个景区一票通,开通张店—原山—如月湖免费一日游直通车。通过联合宣传、联合促销、联合销售,对外形成合力,达到“1”等于“100”的效果,共同打造全省生态文化游第一品牌。“淄博生态文化游+”不单纯是一个模式或概念,更是一个平台。随着“淄博生态文化游”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将使越来越多的景点、宾馆和旅游公司加入进来,打破常规,合作共赢,最终形成淄博旅游一个大的航空母舰。下一步将面向全市5区3县、1开发区、1旅游度假区的优质景区联合打造“一票游淄博”。在促使旅游经济实现多维突破的同时,也为淄博旅游乃至整个三产服务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是成立原山酒厂。成为林业系统和旅游景点的专供产品,获得了山东省第一家白酒生产绿色产品资格认证,为广西、内蒙古、河北、寿光、日照等地的森林公园、旅游区进行贴牌生产。

五是成立了原山绿化公司,打造淄博绿化第一品牌。短短10年的时间,公司由三级资质升到二级资质,2015年又成为绿化企业一级资质。通过招投标,市内的体育中心、齐盛宾馆、重点道路等等均由原山来进行绿化,让绿色从林场向城市延伸。今天的原山绿化,单就品牌价值而言已经过亿元。

六是成立了旅游地产公司,打造出多个高中低、适应不同群体的旅游地产楼盘,现在又正在打造分时度假区。旅游地产公司成立后,盘活了政府整合到原山的闲置资源,使这些沉淀资产重新发挥了应有的经济效益。

七是成立了文化产业公司。2012年,借助电影《完美人生》的发行,成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重点献礼影片,原山文化产业走上了一个快车道。原山的艰苦奋斗纪念馆、友谊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馆、原山的林业科技研发中心,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等文化产品,都先后获得过多个国家重要奖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等等相继落户原山,大量的文化产品深受社会的喜爱。原山集团产业发展和产品,在新成立的网络公司这个平台运作下,线上线下全面推广。

所以说,经过20年的改革,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五大产业,包括生态林业、生态旅游、餐饮服务、旅游地产和生态文化产业。今天的原山,不仅消化、偿还了所有的内外债务,企业没有一分钱的贷款,而且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国有企业集团。

五、用“一家人”理念推进原山“三个林场”建设,共同打造原山人的林场梦、小康梦、中国梦。

熟悉原山的人都知道,在原山有个提法,叫“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有的人说,这个口号太土了。事实上这不是什么口号。这是原山自1996年至今的20年改革实践中逐步提炼出来的。20年来,原山先后接管、代管了市里4家困难事业单位、1000多名事业编制人员,基本上平均4年的时间就要接收、整合一个面临破产、吃不上饭的困难单位,使这些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形成了由6个单位组成的原山林场(原山集团)。

可以说,每接收一个单位,就要蜕上一层皮,难度可想而知。在2011年4月整合淄博颜山宾馆时,我脑海里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一个单位搞成这样,单位的党员干部都到哪里去了?面对混乱的管理局面,我要求颜山宾馆的党员干部首先站出来支持工作,不能按照组织要求执行的,一律严肃处理。党员干部站出来带了好头,一下子扭转了局面。由此可以看出,不论在什么单位,党员干部是关键!后来好多领导问我:“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被接收的单位人员再也没有上访的了?”我说:“我是站在下岗职工的角度,倾听下岗职工的诉求,只要他们讲的有一点是合理的,就尽量满足他们,达到人人满意。”领导听了也很满意,认为就应当这样来处理问题、化解矛盾。说实在的,每次接管一个单位,压力都非常大,人员要安置,以前的内外债要理清还上。但是,我想:1000名职工的安置,关系到社会上1000个家庭的安定、1000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3000人的“小社会”。看到大家过上了好日子,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和自豪!现在,不管你之前是怎样的一个单位,在原山这个统一的平台上,都过上“一家人”的好日子。只要你肯踏踏实实地干活,都有权利去实现自己的林场梦、小康梦、中国梦。

从2014年12月31日起,我们将每年的这一天确定为原山精神纪念日(同时,也是原山改革纪念日)。原山人之所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那样保护生态林,就是因为原山精神的强大动力,这就是原山精神的精髓所在。原山人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原山人对森林的感情和林场人的使命感使然。创造条件保护生态,是我们林业人坚持改革的目标。通过改革,向市场要效益,又将在市场中获得的效益反哺给了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生态林场。看到生态林得到有效保护、为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我们会由衷地欣慰,这就是有使命感的林场人最大的收获。这就是林业人在创造自己的梦想。

今天原山人的“一家人”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当中——包括这片森林。林场人和这片森林已经都融入自然和谐的大家庭当中,大家相互支撑、相互包容、相互奉献、相互礼让,形成了林业人的价值观。原山林场在改革中,坚持“改革永远在路上”发展理念,坚持“防火就是防人”的生态保护理念,坚持“群众路线从双联做起”、“法治林场从建章立制做起”的管理理念。把保护生态林视为原山人的使命,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原山人的动力。我们原山借鉴淄博市人大“双联”工作的经验,由场党委、场工会牵头,开展了“双联”进千家活动。职工代表联系广大职工,形成了上通下联、动态灵活的“双联”工作机制,用185名党员,架起了联系全场1000多个家庭的桥梁。原山的党员干部联系职工代表,大大促进了原山事业的发展,加快了实现原山“一家人”的步伐。

除了原山这个3000多人的小家庭,还有社会这个大家庭。在社会上,要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时时处处争当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雷锋精神首先是蕴含在平凡的工作之中,应当包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其核心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我是全国肢体残疾人协会的副主席,几乎每天都收到残疾人的电话、信息、来信、来访,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坚持每天为残疾人想事、做事,对此,我都认真做好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工作,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肢体残疾人杨玉坤,因身体和生活所迫,曾一度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我们不仅给他安排了工作,而且根据他头脑灵活、双手灵巧的特点,鼓励、支持他学习石碑雕刻技艺,现已成为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石刻工匠。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残疾职工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同时,原山的残疾职工也由最初的2人增加到53人。

“爱心原山”第一个为淄博市“共享阳光光明工程”捐助善款120万元,为淄博无障碍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记得当时有一位老人已经80多岁了,因为白内障失明多年,护士在揭开眼上的纱布那一刻问他:“最想看到的是谁?”老人家激动地说:“就让我看看为我资助的原山人吧,我要当面谢谢他们!”我不管工作多忙,我每年都带领我们“爱心原山”志愿团队的青年职工,走进儿童福利院献爱心、当义工,为缺少父母亲人疼爱的“失依儿童”当父亲、做母亲。我这样讲,可能有的同志不理解,去献爱心怎么成了给人家当父亲、母亲?这些孩子除了儿童福利院老师、阿姨的照顾,根本不可能感受到正常孩子应有的父母疼爱——甚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拥抱。一个老师、阿姨要照顾几十个孩子,根本照顾不过来。我们去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兴奋,冲上来抱住我们大声说着“爸爸抱抱”“妈妈抱抱”。为了教育我自己的孩子,儿子结婚前夕,我专门把他们小两口带到了福利院,一方面让他们去当义工、去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我对他们说:“这些无家可归的失依儿童、残疾孩子,就是你父亲——当年的我。如果当年你的爷爷奶奶不要我了,我就和这些孩子一样。希望你们结婚后制定一个计划,把到福利院献爱心一直坚持下去!”对于我的话他们小两口非常认同,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到福利院当义工、献爱心。

我经常叫司机拉我到我们景区看一看,与我们值班的同志聊上几句。看到熊猫馆的郭师傅,他与熊猫在一起的时间,比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赶到天气变化,熊猫吃饭不规律,小郭就吃不下饭,有时怕出问题,一周也不回家,吃住在熊猫馆。可以说家人爱吃什么,喜欢吃什么他不知道,熊猫爱吃什么,喜欢什么他非常明白。大熊猫落户淄博,让淄博人不出远门就能看到真的大熊猫,可给小郭带来的是比生命还重要的责任。看到大家见到熊猫的快乐,就是原山人的幸福。

每天晚上七点多,看到如月湖停车场满满的车辆和放松的市民,再到原山北大门,同样是满满的车辆,高兴的人群,还有原山大厦门前住宿的游客和上山的市民,都像“一家人”一样,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享受着原山人服务社会的美,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公共设施本来都是政府的事,可我认为我们就应该为政府担当。看到在原山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美好,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和幸福,能为俺博山人打造一个幸福宜居的原山,这不就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期望吗?这可能就是一种道德的释放吧!

其实原山20多年的改革,总结起来就是8个字: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不可能做到“走在前列”。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撑,原山林场也不可能克服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凝聚起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艰苦创业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成就任何事业、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艰苦创业,在1957年建场、到处荒山秃岭的年代需要发扬,在提前3年建成“三个林场”目标的今天更不能丢。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博山区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原山正努力建设继山东沂蒙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胶东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之后的山东省第三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基地以“艰苦创业”和“生态文明”为主题,集教、学、研、展为一体,全方位展示原山林场干部职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务实奉献,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林场由弱到强、跨越发展的创业历程和宝贵精神。继2016年1月,国家林业局发文将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设为“国家林业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后,国家林业局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山东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山东省残疾人工作者党性教育基地等也相继挂牌。自今年“七一”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以来,迄今已累计接待党政机关参观人员达5万余人次。

总之,我们将团结带领原山林场一班人,严格对照“两学一做”要求,坚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加快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步伐,永葆原山在全国林业战线的旗帜地位,为生态博山和各项建设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中的6个问题和7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

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调研报告

2014年2月20日

根据国家林业局安排,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东省林业厅、海南省林业厅邀请,2013年12月16日-28日,我与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的同志一道,对以上三省区进行国有林场工作调研。这次调研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五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作为来自基层国有林场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还肩负着在即将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为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神圣使命。

调研开始前,我们确定了三个中心议题和任务:一是党的十八大明确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林业人在同步奔小康的道路上还存在哪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应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二是在“五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现代国有林场改革自身在政策、体制、管理等方面还受到哪些“瓶颈”制约,如何很好的突破这些“瓶颈”;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红线,通过全面调研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就国家划定生态红线提出可行性意见。

在为期13天的紧张调研中,我们先后深入11家国有林场(林业局),与林业厅、林场管理站和基层林场同志座谈交流20次,分别作了三场原山改革经验报告,并与广西、广东、海南等4家国有林场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就国有林场改革、生态资源保护和林业人同步奔康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时,结合2013年以来在山西、吉林、黑龙江和山东4省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中的6个问题

一、国有林场(林业局)的体制问题亟待彻底理顺。调研中发现,包括海南省岛东林场等省直属林场在内的国有林场(林业局)虽然肩负着保护森林资源、林政督查执法、弘扬生态文明、提供林业产品等社会公益责任,但职工身份却不是事业编制,养老保险也是按照企业基数缴纳,处于非工人非农民的尴尬局面,发展建设很难纳入地方统一规划,正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不仅制约了林业和林业产业的发展,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难以发挥更大效益。比如,省直属的吊罗山林业局为国家承担着100多万亩天然林保护的责任,为了发展林业产业,林业局投巨资聘请设计院、专家早就规划了生态度假区等九大项目和18公里的景观大道,档次高端,规模宏大,发展前景良好,但由于地方政府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林场根本拿不到地方用地指标,一个项目拖上三五年迟迟不能报批是常有的事,项目长久难以实施,极大地制约了林业局的发展。类似的问题,在海南省上埇林场、岛东林场等也同样存在,由于林业产业不能做大做强,在地方政府大盘中缺乏分量,长期缺乏话语权,国有林场有逐步被边缘化的危险,未来发展将越来越困难。

二、森林生态资源侵占日益严重,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目前,我国生态安全状况处在生态安全线以下,生态赤字大、欠账多,生态问题十分突出,生态脆弱地区总面积已经达到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状况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发展的持续升温和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日益严格管控,许多开发商,甚至与林场毗邻的村镇企业都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将目光转向环境、资源俱佳的国有林场,大肆侵占国有林地资源;一些林场周边村民为了自身发展种植、养殖业,也对村庄相邻的国有插花地进行“蚕食”。不仅是调研中的七个省区,就全国而言,非法侵占林地现象亦呈上升趋势。比如,海南省上埇林场土地总面积14985亩,由于林区分散,与周边村镇插花地多,近年来相继遭到周边村民侵占林地达3000亩,通过公安、林政等执法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也只是收回了1000多亩,林地资源侵占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的《森林法》只是一个框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执法过程中很难操作,许多村民一家侵占几分地私自建坟墓或栽植槟榔等经济作物,够不上立案,地方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等机构也不重视,缺乏相应惩罚措施,村民与林业公安、林政执法人员打游击,最终很多不了了之。更为严重的是,现行的林业法律法规对国有林场和林业人管理、约束的多,对社会则缺乏必要的制约,以至于务林人自身规范执行,社会上却对森林资源保护缺乏应有的认识,不法分子看到违法成本较低,便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三、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高,在国家战略中的话语权不强。长期以来,我们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反复强调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然而,国家林业局作为全国林业的最高管理机构,虽然担负着研究拟定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等责任,却不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林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话语权,在“美丽中国”建设中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要实现国家林业局的升格,首先要在加强生态建设、弘扬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高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据统计,2011年我国林业总产值达到3.06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34.32%,为2001年的7.5倍,10年间平均增速达22.39%,虽然发展较快,然而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不到5%。虽然新一届中央政府多次强调不唯GDP论,唯GDP论、唯发展论不再是国家进步的绝对标尺,但这样的比重,不容易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引起足够重视。各省、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虽有不同,但林业处境基本如此。

四、要实现同步奔小康目标,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单位间差距较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各省也都确定了自己的同步奔小康计划,江苏省提出到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山东省确定到2017年提前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残联也正在就8500万残疾人的同步奔小康计划制定措施和办法。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务林人在实现“小康梦”、“中国梦”的进程中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调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单位间的差距较大,影响了务林人的同步奔小康计划。从地区来看,东北三省历史上曾是国家重要的木材战略基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资源的减少和国家停止采伐政策的出台,国有林场面临产业转型,虽然国家有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惠民扶持政策,但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林场在职在岗职工至今没有办理个人5项保险,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如果不出台宏观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不能实现彻底改革,到2020年实现进入小康社会基本上是一句空话;从同一地区的不同级别单位来讲,例如广东、海南,省直属林场在政策、财政的倾斜下发展较好,职工生活基本与社会同步,海南省吊罗山林业局创新性地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四个一”目标,即职工每户拥有一套新住房、一部小轿车、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为每户提供一个就业岗位。而区县一级林场受政策、思想、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很多职工至今仍拿着每月几百元可怜的工资为国家守护着生态林。从理论上,国有林场在环境、土地等方面占尽优势,广大职工也都敢于吃苦、奉献,应当是发展较好、较快的单位,之所以处于现在的尴尬境遇,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政策、体制等因素,也有自身思想不解放的原因,需要加大管理层面的培训,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管理干部队伍群体。

五、一定区域内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在调研期间发现,广西林业自上而下敢闯敢干,特别是高峰、七坡、钦廉等国有林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且已经形成了很大规模,且符合国家林业和国有林场改革的方向。例如高峰林场2012年实现总产值25.1亿元,总收入12.9亿元,上交税费9500万元,综合实力在全区林业系统中排名第一,居全国前列。然而,调研中也看到,由于缺乏上级统一指导,各大林场重复性建设严重,产品严重同质化,多为人造板加工等初级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相互压价,已经开始大量积压却仍在生产,有的林场库存积压已达数千万元。对于产品竞争力问题,在东北三省也不同程度存在,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是产品多为木耳、蘑菇等初级产品,木材粗加工也基本上等同于卖原料,产品附加值低,市场收益不高,没有大的品牌。

六、林场债务严重,国有资产存在巨大风险。前些年,广西各大林场在林业主管部门主导下,贷款上了一大批产业项目,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壮大了林业产业规模,林场和林场职工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中受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贷款上项目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项目产生的利润尚且达不到偿还利息的要求,更不用说贷款本金了,有的林场每年仅偿还银行的利息就高达1.4亿元,林场职工一年到头“为银行打工”,背上了巨大的债务包袱,基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贷款过程中实行国有林场相互担保,一旦银行紧缩银根或某一家林场资金链断掉,破产的将不仅仅是一家国有林场,所有国有林场都将受到连带责任,整个地区林业产业也将受到重创。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中的7点建议

一、国有生态林纳入全额事业单位管理,实施国有林场内部股份制改造。建议各省林业厅在对国有林场资源、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充分调查、摸底、登记的基础上,按照事业单位管理体系对国有林场(林业局)的组织关系、人员构成、管理体制等进行彻底理顺,定岗定编定责,一举打破非事业非企业的尴尬境地,进一步激发林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发挥更大效益。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编制之外的富余人员,通过实施国有林场内部股份制改造的办法,实行规范性、市场性的运作,既彻底理顺了关系,又妥善安排了职工,形成“领导为了职工干,职工为了自己干,共同为了生态干”的良性机制。再者,通过实行市场经济下的国有林场股份制,允许国有资本多元素介入,使林业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在地方经济中的比重,在经济发展中为林业人赢得话语权,发展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以山东淄博市原山林场为例,通过坚定不移的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造,已由1996年的13个月发不出工资、负债4000多万元,发展到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5亿元的现代企业集团,成为发展地方经济贡献单位、纳税大户和明星企业。2014年1月20日,原山林场六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三年奋斗目标规划》、《加快场办企业股份制改造》等14项议案,提出在“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共奔小康”理念的指导下,以道德原山建设为基础,以经济原山为出发点,加快国有林场内部股份制改造,到2016年实现森林资源面积增加50%,职工工资增长40%以上,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达到5家,首家国有林场银行在原山揭牌开业,提前四年实现全面建成道德林场、小康林场目标。正如赵树丛局长指出的那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不能继续以牺牲林区群众和林业职工利益为代价。要把改善林区民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让生态建设者和保护者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二、尽快出台《森林法》实施细则和国有林场管理条例。森林资源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根本保障。46.8亿亩林地红线是最根本、最基础的红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之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国有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的责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艰巨而紧迫。然而,随着社会和林业自身的飞速发展,现有的《森林法》已经不能适应生态资源保护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请求全国人大开展《森林法》执法情况专项调研,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在全国人大讨论通过,增强林业执法的可操作性,使相关法律法规不仅约束林场和林业职工,而且更好的约束社会,最终达到切实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之目的。同时,应尽快出台“国有林场管理条例”,对国有林场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使国有林场在更好的保护森林生态同时,放开手脚,依托自身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例如,广东省沙头角林场等经过探索,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景观”租赁的理念,在保持国有生态林权属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生态景观租赁,引进万科、周大福等在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财团进驻,每亩生态林获得补偿达上百元,林场不仅照常发展林下经济,而且利用生态林适时开发,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公寓式酒店等第三产业,可称得上一举三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详解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决定”中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针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近期中央强调:要从源头上严防,从过程上严管,从后果上严惩。针对源头严防提出了七项制度,包括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主体功能区的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和健全国家公园体制七个方面制度。针对过程严管提出了五个制度,包括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环保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和实行企事业单位无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制度。针对后果严惩分别对领导干部和企业个人提出了两个制度,一个是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第二个是实行损害赔偿制度。实践证明:只有从法律制度上确立、健全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才能守住生态红线,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实生态基础。

三、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争取国家林业局升格,提高在国家战略中的话语权。改革,就是要彻底改掉背离时代需要的薄弱环节,改革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彻底改变过去的落后面貌,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大林业、大资源、大产业。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允许多元素介入国有资本运作,国有林场应该切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国有生态林纳入全额事业管理的基础上,林业产业实行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尽快推行国有林场多元素介入经营格局,通过上市融资,迅速壮大林业产业,提升林业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让国家和人民进一步增强对现代林业的认识,提高林业和林业人在国家战略中的话语权。同时,建议国家林业局要专门成立工作组,负责对上争取国家林业局的升格问题,并充分发挥林业系统中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为林业发展争取更多更好的政策,使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林业在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针对东北、内蒙古林区专项扶持政策,给予项目支持。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时说,林业工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长期以来,东北、内蒙古林区作为国家重要的木材战略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正如当年东北地区的老工业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一样,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单纯依靠国有林场和林业人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完全脱困,国家对待这些老的林区,要像对待资源枯竭型城市那样,发展中制定优惠政策,给予项目支持,从政府层面上帮助他们上项目,谋发展,与社会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五、加强南北林业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为了实现国有林场间的省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有林场和现代林业的发展,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场协会、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实行国有林场场长异地挂职交流、定期举办国有林场场长培训班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国有林场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经营理念、林业资源等方面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例如,山东淄博市原山林场根据中国林场协会的安排,每年接收5名左右的省外国有林场场长挂职学习,平均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家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到原山参观考察,通过这种交流,许多国有林场负责人受到了启发,回到本单位后迅速启动了改革,有的已经见到成效。例如,海南省三亚林场自政府征地后,林场获得了1个多亿的回报,职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2011年场长李雁组织中层以上人员到山东参观学习,对干部职工的思想触动很大,他们创造性的实行场外租地,迅速启动了山顶度假别墅区建设,目前一期基本结束,已经成为林场新的产业支撑。此外,原山在交流中启动了一大批省际合作项目,为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生产贴牌白酒,与山西省五台山林管局合作实施10万亩大造林项目,与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合作成立了山东蛟原林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运作上市,预计2014年将成为吉林省第一家上市的国有林场。同时,原山还与吉林省林业厅签订了东北虎园建设、国有林场场长委托培训等项目,已经开始运作,经营上相互学习,资源上优势互补,实现了强强联合,促进了共同发展。

六、林业产业在统一指导下,制定产品规范标准,提升产品附加值。建议在林业厅、林场处统一指导下,拿出国际、国内、省内的统一标准,采取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以质量标准定价格,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价格话语权,消除恶性竞争,一个林场主打一两个拳头产品,重点培植一批国内、国际的知名品牌。比如,广西良凤江林场的南宁市树木园、七坡林场的台湾花卉博览园都是依托资源优势,创新创造性发展,规避同质化风险的成功典范。

七、将林场债务纳入地方处置范围,走国有林场股份制上市的路子,彻底剥离不良资产。在刚刚闭幕的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求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就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国有林场现有的债务问题来讲,单纯依靠自身消化、偿还已经是不现实的了,而且久拖不决的话,整个广西林业都将承担巨大的风险。解决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按照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将林场债务一次性划归地方债务处置范围,或者部分挂账停息——因为全为国有资本——搭上此次政策性处置地方债务的“末班车”;二是加快建立改革创新的现代林场体系,实行国有企业股份制经营,建立规范化的市场,以上市为目标,实现国有资本多元化介入,加快国有林场升级转型,把国有林场的不良资产彻底剥离出去,甩掉包袱,轻装前进。比如,淄博市原山林场在1996年之前由于依靠贷款上项目、发工资,虽然表面上经营生产等搞得也不错,然而4000多万元的债务在银行停止贷款后,资金链断裂,却一下子将林场逼上了绝境。1996年12月,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之后,不仅逐步消化、偿还了所有的内外债,成为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5亿元,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旅游业、旅游地产和文化产业五大板块于一体的企业集团,而且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如今,林场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旗下的翰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在齐鲁股权挂牌上市,率先走出了一条国有林场融资上市的新路子,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林场发展。2012年10月20日,原山林场投资20亿元六大项目奠基仪式成功奠基,通过社会融资项目进展顺利。

以上是在林业调研和林场工作中,对今后发展提出的一些较为浅显的看法。总的来讲,《全国国有林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明确:到2020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达到12亿亩,森林面积达到7.45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9亿立方米,年均固碳达到7292万吨,在职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所在省域事业单位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国家级重点扶贫林场基本实现脱困……这个时间表与中央确定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林业和国有林场改革任重而道远。要想突破改革中的各种“瓶颈”,确保46.8亿亩林地红线,实现广大务林人的小康梦、中国梦,只有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毫不放松的坚持深化改革,只有改革才是建设现代林业的唯一出路。

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6个问题和6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孙建博

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康复服务不断拓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我国8500万残疾人中,还有1230万农村残疾人尚未脱贫,260万城镇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残疾人的同步奔小康问题,就是要体现社会的高度文明,就是要体现共产党人是解决残疾人同步小康的救星,就是要体现出残疾人实现社会同步小康的短板,由中央通过顶层设计出台国家政策,彻底解决残疾人在实现同步奔小康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在中残联的组织下,我专门与残疾人代表进行了座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实现残疾人收入倍增 共同奔小康的建议》,并利用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的机会,面对面的向总理进行了汇报。2014年到达北京两会驻地的第一天,我便与另一位残疾人代表——戴碧蓉同志实地调研了北京的地铁、公交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体验了残疾人在出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

下面,结合我这些年来的调研情况以及建言履职,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当前发展残疾人事业中的6个问题

(一)对残疾人事业重大疑难问题的重视程度有待于提高。目前,我国有残疾人8500多万,涉及家庭人口2.6亿。促进残疾人事业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全国20%的家庭人口。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看,存在诸如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残疾人就业有关法律规定未能有效落实,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机构少、资源不足,残疾人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等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对残疾人事业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只有认识提高了,全社会普遍重视了,才能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大局,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好残疾人保障法,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需要规范完善。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是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困难,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必要基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各项保障制度在对象范围、保障内容、待遇标准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在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同时,解决好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和特殊困难。

(三)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有力支撑。要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能力,为残疾人融合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友好的环境。

(四)残联系统服务工作尚有较大拓展空间。残联就是残疾人的家。残联系统是最了解广大残疾人冷暖苦甜的,对解决残疾人事业重大疑难问题最有发言权。因此,残联系统对发展残疾人事业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残联系统要充分发挥好广大残疾人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广大残疾人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及时反应给政府部门,同时将人民政府的关心关爱和帮扶保障政策及时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让广大残疾人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残疾人实现小康缺乏政策保障。残疾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残疾人普遍实现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因此,残疾人实现小康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六)确保残疾人获得尊严和实现价值的力度不够。人权的意义在于最终实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残疾人的参与权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其中最高层次的参与权体现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当前,社会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变化深刻,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同利益倾向和需求的主体、群体、组织等逐渐形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因此,如何畅通多元利益诉求渠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达成理性共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残疾人的有序政治参与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6点建议

(一)通过参政议政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要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重要性的认识,残联系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2014年春天的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我坐着轮椅参加,通过路上遇到真人真事的新闻报道,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促进残疾人事业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规范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各项措施。一是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应保尽保,靠家庭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人,逐步改善供养条件。对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残疾人,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和封顶线。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的,应当优先给予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对于残疾人申请社会救助的,应当及时受理并提供相应便利条件。

二是建立完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补贴标准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残疾人基本需求相适应,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电、水、气、暖等费用优惠和补贴政策。

三是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落实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资助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帮助城乡残疾人普遍按规定加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做好重度残疾人就医费用结算服务。

四是优先保障城乡残疾人基本住房。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各地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时,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按照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要求,采取制定实施分类补助标准等措施,对无力自筹资金的残疾人家庭等给予倾斜照顾。到2020年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三)着力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强化残疾预防、康复等服务。制定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强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因遗传、疾病、意外伤害、环境及其他因素导致的残疾发生和发展。逐步建立残疾报告制度,推动卫生计生部门与残联信息共享。

二是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开展学前教育,对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切实解决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提高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推行全纳教育,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承担残疾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普通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

三是强化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城乡残疾人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现合理布局。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等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各县(市、区)建成一批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普及一批适合残疾人的体育健身项目。各地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

四是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各地要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对新建、改建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严格监管,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学校、社区、社会福利、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逐步推进农村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补贴。完善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逐步推进政务信息以无障碍方式发布、影像制品加配字幕,鼓励食品药品添加无障碍识别标识。

(四)进一步完善残联系统参政议政服务工作机制。建议残联系统经常召开各级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代表更好地了解掌握广大残疾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需求,由残联拿出有力度的议案建议,随时向各级人大、政协“两会”提交。对《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残联系统要重点关注,及时向政府或各级人大、政协提供数字和真实情况,促进各项“惠残”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五)残疾人实现小康的政策建议。一是实现就业,提高残疾人经济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实现收入倍增的前提。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所有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不能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替代安排残疾人就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带头执行法律,认真研究确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通过岗位预留、定向招录等方式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带动社会用人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适合市场需求、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教育和培训,使残疾人能有一技之长,为就业创造条件。对农村残疾人扶持应当注重实效,要根据农村残疾人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在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生产资料提供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扶助措施。

二是建立残疾人津贴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残疾人津贴制度,直接提高残疾人收入,有助于缩减收入差距,改善残疾人的生活,使残疾人普遍受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逐年稳步增长,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已达117210亿元,保证了建立残疾人津贴制度的可行性。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水平。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重度残疾人可以单独、全额享受低保。落实城乡社会保险重度残疾人参保费用由政府财政代缴政策,并进一步扩大该政策的覆盖范围,使非重度残疾人也可以享受相应政策优惠。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建立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统一指导意见,督促各地普遍建立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切实减轻重度残疾人的家庭负担。

四是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建议各级残联系统牵头,建立一支把国家对残疾人关心关爱和帮扶保障政策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的社区服务队伍,并保证相应投入,让广大残疾人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保障残疾人的参与权。一是残联组织应严格按残联章程,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在残联组织参与管理。

二是各级人大、政协应按比例吸收一定比例残疾人参与人大、政协工作,并有相应发言权。

三是各级党代表中也应有一定比例吸收优秀残疾人中的优秀党员当代表。

以上是在发展残疾人事业工作中,对残疾人共同奔小康提出的一些较为浅显的看法。总的来讲,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团结帮助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共同奔小康的进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残疾人,促进残疾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关于将博山工矿区纳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扶持政策支持城市的调研报告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20多个独立工矿区,它们大多是在我国工业化起步阶段形成的。近年来,随着资源逐渐枯竭,历史遗留问题及发展中新问题引发的矛盾不断凸显。独立工矿区已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难点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薄弱环节。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进一步加强独立工矿区的政策扶持和改造搬迁工作,有利于扩大内需,更有利于改善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独立工矿区第一次申报筛选中,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被列入国家政策扶持的独立工矿区规划范围,是全国128个独立工矿区中74个煤炭工矿区之一。对于博山独立工矿区的生存状况、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过调研,先后多次向全国、省、市各级人大提交建议、议案。2013年10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继民专门就驻鲁人大代表的专题调研做出批示。2014年以来,又联系部分驻鲁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博山区的夏家庄、桃花峪、黑山、新博等矿区进行调研,与棚户区居民座谈交流,现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博山区的基本情况

博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面积698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45.84万。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52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34元。

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的老工矿区,博山因矿设区,因矿而兴。20世纪50年代前,以原博山市和淄川洪山矿区为主成立了淄博市(县级),在此基础上,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博山、淄川工矿专区为主的省辖地级市——淄博市。期间,淄博市委、市政府驻地就设在博山。

博山的情况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博山是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老工业城市。第二,博山是山东省24个纯山区县之一。第三,博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近年来,博山区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泵业名城、中华陶琉文化城、中国鲁菜名城等荣誉称号。

二、博山工矿区概况

博山工矿区位于博山区中北部,是淄博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涉及博山区的三个镇(白塔、八陡、域城)、三个街道办事处(山头、城东、城西),126个村居,人口26.19万人。2013年,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6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73.6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47.39亿元;实现矿区财政收入5.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48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0元。

历史上,博山矿区矿产资源丰富,有9大类20多个品种,对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的开采、利用可追溯到宋代。近代,德国、日本曾对博山矿区的资源进行过疯狂地掠夺,至今保留着100多年前德国侵占时期修建的铁路和火车站。建国初期,博山矿区有桃花峪、黑山、新博、夏家庄、西河五大矿区。20世纪80年代,煤井数量达到80多家。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博山矿区煤炭、陶土、铝矾土、焦宝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累计开采量达到6亿多吨。历史最高峰,各种矿产资源年开采量达600多万吨(其中,煤炭年开采量500万吨),采掘业工人6.1万人。

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促生了博山矿区以煤炭、陶瓷、琉璃三大产业为主导,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学工业、轻工业、电力工业、电机电器、仪表仪器、通用机械、交通机械、建材机械、农业机械等多种工业部门并存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辖区内国有企业达78家,其中,中央企业1家,省属企业4家,市属企业56家。八十年代,博山真空泵、博山电机为我国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运载火箭做出过突出贡献。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国家矿山整顿关闭系列政策的实施,博山矿区原有的国有工矿企业先后关闭、搬迁、破产或改制。到2014年,尚存煤炭开采企业4家,采掘业从业人员2100人,煤炭剩余可利用储量1500万吨,当前年开采量66万吨,铝土、耐火用黏土、焦宝石等都已严重枯竭,停止生产。2013年,采掘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高峰年份曾达到62%),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产业工人的比重为2.59%(高峰年份为42%)。

三、博山工矿区当前的现实状况

长期以来,博山矿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主要矿产资源的枯竭以及受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等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老工矿区特有的产业、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爆发,经济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成为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业内人士将博山的这一状况形象地称作“山东省的东北现象”。对此,历届区委、区政府以“老工矿区全面振兴”为目标,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推动了老工矿区的主动转型、“自费”转型,区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相对较慢、转型困难大,破产倒闭矿山企业的历史债务、职工欠保等问题突出,矿山地质环境灾害和隐患亟待整治,矿区基础设施滞后,失业矿工再就业形势严峻等矛盾仍然突出,依靠博山区自身力量难以解决。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周建平司长一行在深入视察博山独立工矿区后,深有感触地说:“像博山这样的工矿区很少,历史贡献大,遗留问题多,是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的。”

(一)转型难度大。多年来,博山矿区一直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是原材料输出和资源型产品粗加工城市。工业发展中陶琉、冶金、耐火材料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占比超过79 %,转型难度大。同时重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上下游产业链短、技术改造资金缺乏等问题,原料型、中间型产品比重高达75%。由此决定了博山区经济结构呈现“三多三少”:即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关联度低的单体企业多,产业集群配套企业少。随着国家新的产业政策的出台,对安全生产、污染减排的要求更加严格,使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

(二)社会负担沉重。随着矿产资源保有量的大幅下降,博山矿区原有的五大矿区先后搬迁、破产或关闭,仅黑山煤矿搬迁和夏庄煤矿破产涉及人员就达2.4万人。近年来,博山区共接收国家、省、市属以上各类破产改制企业60余家。其中,矿山及矿山系统内企业25家,职工6.1万人。据2013年底统计数据,博山矿区失业下岗人数累计达1.57万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困难居民数为3.2万人,其中已办理农村和城市低保的人数为1.6万人。同时,矿区塌陷造成失地农民约2.8万人,吸纳就业压力很大,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纠纷较多。

(三)棚户区搬迁改造任务重、难度大。博山棚户区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矿而建,交通环境差,设计标准低,缺少必要的供暖、供水、供电、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有的建在塌陷区,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近年来,虽然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造,仍有棚户区32处,面积302.7万平方米,其中重度危房面积88.7万平方米,需搬迁安置4.52万人。74岁的老党员李同庆,是淄博矿务局桃花峪煤矿的一名退休职工,从1958年起便在矿上工作,至1987年退休在矿上整整工作了30年,至今仍居住在新中国成立前建设的一间半平房内,部分墙体已经倾斜,房间内阴暗潮湿,即使白天也需要开着电灯,由于老伴7年前不幸瘫痪,老两口的生活全靠他每月2300多元的退休金艰难维持。加之前些年该矿资源枯竭,矿上管理机构和大部分职工已经迁往济宁等地,棚户区的生活用水、用电都要与周边村上协调,群众意见很大,矛盾冲突不断。在该棚户区,像李同庆这样的老矿工还有560户,1200多人。61岁的刘持万是夏家庄煤矿的一名退休职工,现居该矿北山社区。20世纪90年代,矿上依据国家有关房改政策将103平方米的职工宿舍一次性卖给了职工,老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本想安度晚年,可是怎么也想不到:由于历史上周边地下煤炭地开采,造成地面逐年塌陷,自2012年起楼房开始出现多处严重裂缝,一下子成了危房。当地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曾拿出一定补助要求106户居民搬迁,但由于补助数额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很多老同志只能继续担惊受怕地住在危楼里,也曾组织到济南、北京等地上访。

(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历史上对矿产资源的长期过度开采,博山矿区的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需要治理的矿山植被面积约7平方公里,历年开矿形成了75.6平方公里塌陷区、2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5万余亩矿山废弃地、200余处废弃矿坑和3亿多吨矿渣,涉及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同时,采矿造成了水源下泄、串层,水质、供水功能遭到不可恢复性破坏,不得不投资2亿元到20公里外的山区引水,给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长期较大的支出负担。

(五)基础设施受损面积大。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博山矿区区域内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主干道路经常出现沉降、塌陷、龟裂,高差增大,起伏不平,道路基础难处理。连接城区干道的188公里矿区通车道路,有120余公里道路路基下沉,居民区内有53公里路段损坏严重,其中25公里中断多年。几年来,矿区沉陷等地质灾害毁损房屋1.2万间,道路62公里,桥梁160座,电力及通信线路2104公里。

(六)财政保障能力弱。博山的财政规模小、缺口大,难以正常运转。老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博山矿区经济发达时确定的,经过多年的环比递增,2013年,上解额达到25863万元,占当年区级税收收入的27.40%,但是承载上缴基数的矿山开采及相关企业多数破产关闭。分税制后企业新增税收的60%左右上缴中央,还要承担原体制上缴递增。新体制中,2009年,开始实行财政收入总量分成,新老体制并行,2013年体制上解47823万元,占当年区级税收收入的50.66%。2013年,全区国地税收入20.4亿元,留到区级的一般预算收入10亿元,扣除体制上缴,加上各项转移支付,博山实际可用财力仅为8亿元,维持现有人员工资发放、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及水平较低的运转经费就存在3亿元以上的缺口,“三农”及科教文卫等重点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只能靠举债,财政保障能力非常薄弱,形成历史欠账较多,隐形赤字累计近16亿元。

四、当地党委、政府对推进博山矿区转型的努力

面对困难,博山区在矿区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对机电、耐火材料、陶琉等传统产业进行整体嫁接改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成功创建为中国泵业名城、国家火炬计划泵类产业基地、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优质泵类和耐火材料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先后投资近20亿元,在矿区内实施了200多个污染源治理项目,关闭开山塘口近百处,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90公顷。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城市宜居功能进一步增强。三是规划了总面积38.29平方公里的产业转型园区,矿区内企业开始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四是实施棚户区、城中矿工居住点改造建设项目12个,建筑面积53.42万平方米,搬迁安置生活在矿山灾害隐患区的矿工4886户,完成投资8.9亿元。

五、实现博山工矿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2年9月25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了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思路,遴选困难突出、前期工作基础较好的5个地区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工程。从实施效果来看,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利当前、惠长远,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东省的枣庄市、淄川区已经先后被认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当说,博山工矿区曾经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当前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是长期的特殊历史条件和粗放发展方式造成的。博山矿区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矿区的转型也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奋斗过程,一些体制性问题和实际困难依靠博山区乃至淄博市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已经影响到矿区顺利转型,迫切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一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博山工矿区的支持力度。将博山工矿区纳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扶持政策支持城市,纳入《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规划》范围,并将其作为国家第二批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单位,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2014年3月,山东省发改委已经向国家发改委呈报了《关于申请将淄博市博山矿区纳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范围的请示》(鲁发改环字【2014】181号)。

二是科学规划独立工矿区促其可持续发展。从我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的经验来看,独立工矿区的改造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强化政府宏观指导,中央和地方合力推进。建议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具体组织协调,尽快启动“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比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的扶持政策,中央财政设立针对资源枯竭独立工矿区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社会民生改善、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孙建博 王刚 张永明 刘荣喜 赵毅新 王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