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日常生活的援助技术

第一节 活动与休息

一、学习目标

●理解调整每天的生活节奏的必要性。

●理解一天的开始——起床的重要性及其援助方法。

●理解睡眠,休息和活动的意义及其相关的援助方法。

●理解活动与休息平衡的必要性。

●理解调整生活节奏的援助方法。

二、基础知识

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时,其活动与休息间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很可能是活动或休息的不足或者过剩所导致的。失眠是最常见的症状。另外,也有运动过剩静不下来,反之也有运动量过少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起床、睡觉、休息、运动、生活节奏以及一天的安排。关于这些,来看一些提高援助技术和提高自理能力的技术。

活动与休息的护理特征是,急性期与其他时期的援助方式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急性期要重视休息,其他时期则要重视活动以及活动与休息的平衡。

1.起床

起床影响着一天的生活走向。年轻人往往起床时间较晚,而老年人有起床时间较早的倾向。另外,根据身心的健康状况,起床的时间也会变化。躁狂症的起床时间过早是主要的问题,而活动性低下和无为状态的人很明显起床很晚。

针对起床进行的观察重点在于:起床时间、残眠感的有无及程度、起床时是否会摇晃,以及起床后的动作等。

(1)不同状态的援助

处于急性期,十分混乱且服药量也很多的情况下,要尽可能让患者睡着。早上护理人员要一边观察患者的睡眠状况一边等待患者自然觉醒。这样的状况持续一日至数日之后,只需叫一声患者起床,如果患者醒了,就询问他能否起床活动,如果可以活动,则对其自理能力不足的地方进行援助。如果起床困难,就让他继续休息,稍后再起床。这时,基于药物的影响和症状以及对一天生活节奏综合判断,起床时间的基准定为上午9点到9:30左右。

急性期过后,要求患者按照病房日程表的时间起床。另外,护理人员也需要根据疾病的种类和前天晚上的睡眠状况来调整患者的起床时间。对于抑郁症患者,在他们的病情得到相当的改善之前,只要做到问声“早上好”的程度,不要催促他们起床。另外,无论是什么疾病,前天晚上失眠而服用了安眠药的情况,都要延迟叫起床的时间。

(2)起床早和起床晚的情况的援助

1)起床早的情况

患者早上很早醒来的情况也分为:因抑郁症而产生情绪不愉快,或因焦躁而来回走动,以及不存在这些问题的情况,对应的援助方式都不同。

如果患者是因为睡眠充足而较早醒来,要告诉他在6点以前都要躺在床上。如果不情愿实在要起床也可以,但是其他的患者还在休息,所以不要发出声响。

抑郁症且伴随心情不快的情况,询问其是否有想做的事情,除此之外不要干涉。多数场合,患者希望什么都不做。护士也有必要对其进行观察以防止自杀等行为。

轻度的焦躁而早起的情况,要诱导其做早上的散步。既是为了使患者自身情绪开朗,也是为了防止其发出声响吵醒其他的患者。当患者出现严重焦躁的情况时,有必要转入单人室或者保护室。

痴呆症患者出现早起的情况时,应在看护室由护士陪同度过,等到其他的患者起床。

2)起床晚的情况

上面已经说明了急性期和抑郁症相关的援助方式,除此之外出现的晚起的情况中有明确的药物导致有残眠感的情况,也有原因不明的晚起的情况。

出现残眠感的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调整或者让其提早入睡。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就早早叫起床,患者会一整天都感到困倦。

由精神分裂症等所致起床困难,根据困难的程度来改变催促起床的方法。对于只要有早间问候就能起床的患者,就只要早安问候即可。也有需要“起床时间到了”、“洗脸时间到了”、“早餐做好了”等起床催促声的患者。这样还是起不了床的话,就要说“XX,到吃饭的时间了,快起床吧”,指名道姓的明确的指示。也有使用提问或劝诱来诱导患者起床的方法。如此的援助也起不来的情况下,稍微掀开患者的被子,干涉帮助其起床。进行干涉帮助时,必须要满足有充分的信赖关系,这样患者才不会认为这是在加害自己,以及患者某种程度上知道自己有起床困难等条件。

辅助起床或相对强硬地催促起床的时候,需要观察患者卧床时血压是否偏低,是否出现起立性贫血等状况。当出现这些现象时,有必要采取对患者的配药进行调整,让患者在床上活动活动身体再起来等措施来对应。

(3)起床的自理和注意点

为了提高起床的自理能力,首先,对等等就能主动起床和只要叫几声就能起床的患者,不要催促和辅助其起床。其次,要采取和患者讨论起床时间以及在恰当的时间起床的方法。这时候,可以参考患者在家的起床时间以及患者自身的想法。最后,为了保证在患者出院后生活上没有障碍,最好能在患者意见的基础上找到按时起床的方法,最好能充分反映出患者的想法。

在门诊中,指导患者每天将闹钟设置在固定时刻等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关于起床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患者起床易发脾气。让护理人员感到惊讶的是,这些患者平时情绪很稳定,但就是对于被催促起床感到不愉快。护理人员不需要干涉这件事,不要苦于应对,只要做好心理准备,知道有这样的患者就可以了。另外,护理人员应该要明白,这种起床发脾气的患者,他们整体上并不是讨厌护理人员的。

2.睡眠

睡眠对于大脑的充分休息是不可或缺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但最近日本成人的标准睡眠时间是6~7小时。很多住院的患者都在服用安眠药或者让其产生睡意的药物。考虑到这种情况的睡意,医院安排晚上9点熄灯,上午6点左右起床是非常恰当的。对于有的患者,稍微延长一点睡眠时间也是可行的。

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会出现失眠的状况。有关失眠的援助会在第五章“症状管理技术”中讲解。这里有关睡眠的基础问题以及症状管理技术就不再赘述了。

观察睡眠状态的要点是:入睡时刻、睡醒时刻、睡眠时间的长短、睡眠中的呼吸状态、半夜是否醒来及醒来的次数、睡醒时或者半夜醒来时有无心情不畅、是否有熟睡感等影响睡眠的外在及内在因素(如噪音和不安)等。

(1)入睡环境

接近熄灯时间,病房会比较嘈杂,导致有的患者难以入睡。晚餐后护理人员应尽量向他们提供安静的环境,催其入睡。有的患者认为运动疲惫了就会容易入睡,于是在熄灯前一直打乒乓球。但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适得其反。娱乐和竞赛等会使精神状活动活跃起来,以致于直到平静下来都难以入睡。

到了傍晚,有的患者会放松警戒,说出心里话,而有的患者会更加不安,抱怨也会变多。这时要注意倾听患者的话,让其可以平静下来上床睡觉。若对其置之不理,这种不安会一直延续到熄灯之后,容易导致失眠。

熄灯后,年轻的患者有时会聚集到一起闲聊,而不想上床睡觉。护理人员如果置之不理,他们会睡得更晚,于是无论是这些患者还是周围的患者,都可能会失眠。其次,这样的集体谈话,患者们越是抒发自己的意见越是没有什么有益的内容。但是,即使这段时间很短暂,患者也可以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羁绊。另外,这也是敞开心扉聊天的机会。因此,这种集体谈话,要想不给其他的患者带来麻烦,就让他保持在1小时30分钟之内,之后就解散睡觉。熄灯的同时,无论如何一定要让患者睡觉的方法不是必须加以援助,而只是按照规定不让病人离开床就可以了。

在病房内,也有各种容易产生失眠的问题:有的患者在快要熄灯的时候才开始准备上床睡觉;有的患者在熄灯后还在吃东西(咔嚓咔嚓地啃饼干等);有的患者不关床头灯等。这些问题多数情况下如果能在早期就干预解决会很简单。但是,若这样的行为持续下去,变成每天都做的事就难以改变了。另外,有时会出现同病房的病人关系不好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注意加深自己与患者的信赖,平常要认真对待患者的抱怨。这样一来,为室友的问题而烦恼的患者就会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向护理人员倾诉。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在一开始就插手这个问题。另外,在和行为上有问题的患者谈话的时候,如果十分信赖,他会回应你,否则就会十分困难。

睡眠对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充实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在调整患者入睡环境的同时,施行针对失眠的对策。

(2)失眠的类型和援助

失眠可分为入睡困难、半夜醒来且难以再度入睡、做恶梦、醒得早、睡眠浅等种类。

对于因做恶梦而醒来的患者,应将其带到护士站等明亮的地方听听他说话,待他的不安感消失后再让他睡觉。某些情况下,看护人员需要陪在患者身边直到其入睡,或者让患者在护士站旁边的病房休息。

有时候熟睡感不足不能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因为护理人员晚上查房时患者睡着了,但他说自己“睡不着”,这与护理人员看到的不一致。不仅是家人,患者也很可能不能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重视熟睡感,不是看患者是否睡了,而是有没有睡着了的样子,护理人员要采取措施,加以讨论,才能够与患者产生共同理解,互相认可。

以患者和周围的健康人的想法会产生差别为例:有的患者会打鼾,甚至鼾声很大,这虽然意味着他们睡得很熟,但伴随着鼾声的睡眠并不是良好的睡眠状态,伴随着无呼吸、半夜睡醒等情况。患者抱怨自己失眠或者白天想睡觉,周围的人却往往会说“明明睡得那么熟,还打鼾”。护理人员应该理解患者的状况,同时在他们打鼾的时候稍微移动一点枕头的位置,或者调整室温,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帮助他们睡得更好。

呼吸声很低也没有翻转身体的时候,可能是睡得很熟,也可能是没有睡着。另外,即使有的患者在看护、护理人员巡视的时候睡着了,中途也可能会醒来很多次。

入睡的个别援助,涉及到沐足、放松、给予安心感、白天的运动、睡眠仪式、药剂、消除妨碍因子等。

3.休息

身体有疾病时,休息非常重要;精神上有障碍时,休息同样重要。考虑到疾病的性质、过程以及药物的影响等,可以说需要同身体疾病同等程度的休息。但同时,也可以看到无所事事、积极性低下等症状,不能只是重视患者休息的表面现象。平衡适应患者状态的休息和运动十分重要。观察患者休息相关的重点是:休息的时间段、休息时间的长短、患者对休息必要性的认识、休息对夜间睡眠、活跃性、积极性及感情状态等的影响。

(1)不同状态的援助

在急性期需要充足的休息。特别是产生强烈的混乱,服药量多的时候,患者只要有吃饭及排泄等最低限度的活动,除此以外一整天躺着都可以。如果能获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那么之后大多可以恢复平静。在这段时期,不用担心如果白天睡觉晚上就睡不着这种情况。更确切的说,白天安然入睡更能让精神平静下来,这样晚上也能睡着。

刚度过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患者,很多时候白天会想要睡觉。护理人员需要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时间,但同时休息也很重要。护理人员要根据药物带来的睡意和易疲惫感来决定患者的休息时间。例如,在饭后服药以后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休息、睡觉等。

同睡眠时间一样,休息时间也因人而异。不要把其他患者或自己的休息时间同自己照顾的患者的休息时间做比较,而要让患者能够获得适合他的休息时间。随着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要在考虑个人差异的同时,让患者休息恢复到一定的时间内。

进入恢复期后,会有不能获取适当休息的患者或者与此相反,休息时间过长的患者两个极端,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运动和休息是否过多或不足。在休息不足的患者中,存在勉强活动的患者以及不能意识到休息的必要性的患者。对勉强活动的患者,最好要告诉他们运动和休息的平衡(图4-1)是十分重要的。

图4-1 运动和休息的平衡

对不能意识到休息必要性的患者,表现出过度的积极性是没用的。如果只是没有意识到休息的必要性,那么提醒他们“你太拼命啦”等就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对于不能意识到休息必要性的患者,即使是指出这一点他们也难以自制。陷入这种情况时,并不能说一定就是狂躁症。有的患者虽然平常积极性不高,但一旦开始活动,就情绪高涨转来转去,过于拼命于是导致身体状况变坏。即使是日间治疗及上门看护,也可能会碰到休息不足或者过于拼命引起问题的患者。对于这样的患者,在他们情况稳定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回忆其身体崩溃前的状况,和他们商量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的方法。

工作的时候,雇用者可能要予以帮助,采取逐渐延长患者工作时间,并确保其白天有可以睡觉的地方,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确实获取休息时间等对策。另外,这些对策要持续下去。

(2)各种状况下的休息的援助

除了生活节奏出现问题的情况外,如果患者前一天晚上失眠,护理人员要让他在第二天白天注意休息。

精神亢奋的情况下,患者会不停歇地转来转去,容易打扰本人或周围人的休息。虽然确保本人的休息相当困难,但护理人员有时可以在患者床边,引导患者让其在短时间休息。在引导的过程中,要使用轻松的说话方式,让时机与患者的心情相适应。使用强制性的或者安抚性的说话方式,会更加刺激患者反而影响其休息。为了确保他人的休息,需要把患者带到大厅或者可以运动的场所。

临近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确认其外出或外宿时的疲劳情况,让患者自觉必要的休息时间。进一步说,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讨论出院后的生活应该怎样休息。如果事先告诉他们这些,即使患者这时说接受不了护理人员的建议这种话,出院后也会吸取建议。

4.运动

对人来说,适度的运动和休息是十分必要的。当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虽然运动量会减少,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需要运动的。运动过量会引起劳累过度,有损健康;运动不足会导致机能障碍和日常生活的停滞等。

精神科产生的运动过剩问题,是指焦躁状态、兴奋状态及除此以外的过度拼命。关于过度拼命的问题已在休息的部分论述了。至于焦躁状态和兴奋状态的问题,请参考前面的“休息”部分和第五章的“症状管理技术”部分。

在此主要来说明运动不足的问题及适度运动的援助技术。运动不足会产生活跃性低下,也就是抑郁,热情降低,无所事事等状态。

有关运动观察的重点: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的激烈程度、运动内容和喜好、身体上的运动限制、对运动必要性的认识、运动对周围的影响、行动的一致、通过运动和他人的交流等。

(1)不同状态的援助

对各个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内容是受很多条件影响的。例如,精神状态、身体状态、药物量、平时的运动量、年龄、爱好、经验、智力、性格、人数等。运用在护理中的运动内容也分为很多种。可以分为工作和娱乐,也可以分为运动和竞赛,还可以按照室内和室外来区分,或者根据运动器材的不同来区分。

对于患者而言,上述下划线部分的信息对于决定他们适当的运动量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根据那些信息,可以判断对于各个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量。另一方面,要决定运动的方式,也就是运动内容并不容易,预计运动量然后试着挑战还为时过早。有的很少运动的女性患者一旦开始打乒乓球,活动量就变化得让人惊讶;也有十几岁的男性患者显示出了对编织的兴趣。

一般,在急性期比起运动更重视休息,洗脸,进食等每日必行的活动另当别论,计划的运动量很少。度过急性期后,就需要除了每日必行活动以外的运动。最开始可以做的运动是,到可以做运动的地方去度过些许时间。患者可能自己做出这样的行动,也可能需要别人的劝导。集中精力进行活动是很困难的,如不会长时间地看电视。这个时期,可能会开始运动,但不要期待活跃的身心活动。

到了恢复期还是无所事事的样子的话,要相当积极地鼓励增加运动量。当然也不是无视患者的想法和意志。但是,放任不管或者顺从患者的想法的话,拖拖拉拉的不活跃的生活就会继续下去,最终陷入丧志、自闭的生活。在做工作的时候,相比身体的运动量,人际接触和精神活动的量的增加需要慎重地进行。即使身体的运动量如计划一样增加了,如果乘机导入了规则复杂的活动、增加小组活动的成员等都会造成人际接触和精神活动的负担,有的患者会因此而放弃运动。

(2)运动的内容和援助的方法

运动的内容可以使用扑克、围棋、象棋,黑白棋等室内游戏,排球、网球等运动,陶艺,物件的组装等作业。女儿节,七夕等节日活动;料理等,都是可以设施内进行的。去作业场所、在家里做家务都是运动。这样把运动的内容列举出来就知道:运动,并不只是对运动和休息的身体的方面,更是对人际交往的扩大和社会回归,精神活动等都有着广泛影响。因此,在进行运动的时候,需要观察患者的人际交往和精神活动,对这些方面也要进行援助。

患者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可以利用的运动是散步。单独的两个人或多个人都可以一起,可以根据目的地来调整运动量,和游戏不一样,即使没有热闹起来也没关系。

邀请运动的方法有“想要活动活动身体吗?”、“A, B说想要跟你玩儿,怎么样?”等提问型的邀请;“做广播体操的时间了”、“要开始排球了,想要参加的人请到这里集合”等的通知型的邀请;“来打网球吧”、“来打牌吧”等直接邀请型的邀请;“打麻将的人数不够,拜托了”拜托型的邀请等等。

虽然会说“请”来指示,但不会命令。“不做什么吗”等的邀请过于暧昧了,不适合意欲低下的患者。

娱乐活动的时候,我们认为患者也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尽兴并知道如何运动才会有趣的地方。相反,过于沉浸于娱乐中而不能考虑患者的状态,或者没能观察参加者的话就会很麻烦。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参加的患者的合适运动量,观察患者能否自己控制运动量。

从自理的观点来看,为了给患者合适的运动量的要求,需要听取患者的想法。患者自己知道容易运动的时间段和不容易运动的时间段。考虑到这个时间段和整日的生活节奏,决定促进运动的时间段。这个调整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患者容易产生昼夜颠倒,会主张说“白天动不了,晚上运动就没问题”。考虑到一天的节奏,不能让这两者对调。但是,无视个性强硬地改变节奏也是失败的。

(3)各种状况下的运动的援助

在急性期或抑郁状态,一般不会勉强患者动。老年人则需要逐渐地让身体活动。运动不足有可能出现功能障碍。此外,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只要没有身体上的问题就要积极地促进白天的运动。一般适合运动的时间段是上午九十点到午饭的时间和午后两三点到晚饭的时间。

因为抑制状态,运动受到限制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要么解除一部分的抑制让患者运动,要么继续进行按摩来减轻痛苦。当然,有必要尽可能地缩短抑制或保护室等伴随有运动限制的状态,考虑到再次限制的情况应该暂时地停止运动。

运动缺乏一致性但还是在运动的情况。这种时候,不可以增大运动量或活动范围。与之同时,稍微有些不明所以的动作,只要不是过于冲动就不要加以限制。增加运动量或活动范围就会造成混乱,相反加以限制就会完全不动了。为了不产生纠纷而进行观察或干预,同时等待患者的思考和行为出现一致性。

只要形成信赖关系,就可以积极地邀请不活跃的患者,信赖关系不充分的话,过于勉强则可能惹恼患者。

即使症状活跃,也可以做达到解闷程度的运动。相反的,对于出院在即或在家的患者,考虑到外宿和工作的疲劳也会建议不要运动。

5.生活的节奏和一天的度过方式

人类的生理节奏有被称为概日周期的24小时周期。一般认为一天的生活是服从这个节奏的。但是,也有在没有钟表的地下室等不知道时间的条件下,会移动到约25小时的节奏。也就是说,人类的24小时节奏是受到外界刺激,习惯和社会生活等支撑的。早上醒来晚上想睡觉并不是绝对的,因此,生活节奏被打乱的时候,除了回到自然状态外,也需要从制造适合患者生活节奏的观点出发。

援助的方式也有要考虑的地方。早上起床晚了就催起床这种直接的方法往往效果不好。晚起的时候就早些让患者就寝、为了快速入眠而在白天做运动等等,需要这样复合的援助。

有关生活的节奏,是通过观察之前所述的活动和休息整体来得到。

(1)不同状态的援助

除了混乱状态以外,无论什么状态都会考虑一天的生活节奏。即使是急性期,也几乎能遵守熄灯时间,虽然会错过吃饭的时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进食。

进入恢复期,除了进食,服药,熄灯等基本的事情以外,援助并导入起床、运动等各方面一天的生活中的规则,渐渐的能遵从每日的日程生活。遵循每日日程的生活,可能会给人以强加给患者医院的生活形式,失去自主性的印象。但是,人需要在自己习惯了的环境中构筑生活节奏,度过安定的生活。医院也好,家庭也好,都需要有一定程度上和场所相符的规则的生活。然而,不干预的话,相当多的患者可能白天都在睡觉,发生昼夜颠倒,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为了调整打乱的节奏,可以使用药物并十分积极的对此进行工作。需要时常听取患者的想法、自发的倾诉、意志等。认真倾听的话会知道:不能有规律生活的理由每个患者都不同,而且,同一个患者不一定每次都是同样的理由。此外,也可能因为思维混乱而说不出理由,或者没能马上意识到。要注意不要变成逼问的形式。每次的工作都能探寻到打乱生活节奏的理由。

生活节奏,可能因为一件事而崩溃或建立。一个房间里住进不同年龄的失眠的患者,两人晚上很晚都醒着,早上起床很晚,白天变得不活跃,这样的连锁反应会让生活节奏崩溃。相反,轻微狂躁状态的患者,在整天的交际中累了很早就寝,从而获得有规律的生活节奏。需要观察影响患者的环境因素。

已经说明了调整生活节奏需要听取患者的想法,这对出院后的生活也是必须的。患者没有意识到调整生活节奏必要性的话,只要没有护士的干预就容易崩溃。有听家人说出院后不久就回到了昼夜颠倒的生活。从自理的观点来看,和患者一起制作出院后的每天的时间表也是一个方法。这时,需要听取患者的想法并充分利用。

在访问看护中也要观察是否有昼夜颠倒等生活的混乱,指导其有规律的生活。随着住院时间的缩短,访问看护在这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增大。

(2)一天的度过方法

用恢复期的患者在医院生活的时间表为例来说明。长期疗养的患者和在社会上生活的患者不会遵从接下来要说的时间表,也需要考虑地域差和年龄,就列举大致的基准。再者,因为是大致的时间,全部是“~左右”,因为繁杂,“左右”都省略。此外,检查和测定的时间也省略了。

早上6点到7点设为起床的时刻。7点30分是早饭开始的时间。最晚也要在这个时候催促起床。饭后吃药,之后看电视或躺在床上很轻松地度过。9点开始医生诊察。10点到午饭前是运动(这里是指起来做些什么的意思)的时间。12点午饭,饭后服药。之后,看电视或者卧床休息。午后2点检查体温。之后有继续休息的患者,马上开始运动的患者。午后2点到3点之间开始到晚饭前是运动的时间,但很少持续同一个运动。下午6点晚饭,饭后服药。之后可以稍稍活动下身体,也可以休闲地度过,或早早上床。晚上8点30分是睡前服药的时刻,在其前后做好上床的准备,晚上9点是就寝的时刻。

保持一天的生活节奏,不只是时间上的规律性,也需要有活动性高低的调整。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提高其前后的活动性。傍晚降低活动性,放松地度过,让入睡更容易。

三、看护技术分解表

1.起床

目的:援助生活整体不活跃、起床慢的患者的起床。

状况设定:事例介绍A,23岁,男,精神分裂症,高中生的时候开始出现成绩下滑,人际交往减少等情况,高中毕业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和家人也几乎不接触。饮食不规则,开始说“被谁给盯着”之类的话才首次住院。现在是第3次住院。在之前的住院中,住院后不久被害妄想就浮现出来,人际交往和生活面有改善,但活动性低下,起床慢的状态一直持续着。本次住院也是相同的状态。和护士的信赖关系很好。安眠药的量也不多。

场景:早上7时40分,早饭的准备做好了。同室患者已经洗完脸出去吃早饭了。7点多的时候护士来催促起床,但是没有动静,还没有起床。

援助方法和根据

2.睡眠

目的:和没有熟睡感的患者谈论失眠,互相理解。

状况设定:事例介绍B,47岁,女,以失眠为主,怀疑有神经症的患者。一直都很健康的生活着,但是在2年前开始突然失眠。最近1个月失眠越发严重,有来门诊就诊并接受药物治疗但没有改善。因安眠药的增量而走路不稳而住院。

场景:上午10时30分,在住院楼的大厅看着电视。其他的患者只有2-3名在较远的地方,大厅整体很安静。

援助方法和根据

续表

3.休息

目的:利用给躁狂状态的患者测体温的机会让其短时间的休息。

状况设定:事例介绍C,24岁,男,躁郁症,轻微躁狂状态。父亲经营的小公司变得忙碌,C也相当勤快地工作着。开始很辛苦,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是站在最前线工作了,比原来忙碌也更引人注目。说要去订货都是在家人都睡下了之后才出门,晚上也一直到处走动很少睡觉,浪费也很明显。到门诊接受诊察,当天就住院了。初次住院,表现出多言多动,情绪爽快,易受刺激等,是典型的躁狂状态,没有言语行为的混乱。

场景:午饭后和其他的患者一起打扑克牌。很热闹地打着,虽然说要赌钱,但是其他的患者没有答应,就用玩具的钱币很豪迈的赌着。

援助方法和根据

4.运动和生活节奏的调整

目的:通过白天的运动来获得晚上良好的睡眠,调整生活节奏。

状况设定:事例介绍D,67岁,女,老年痴呆症,最近出现轻微的夜间精神错乱。3年前开始出现做饭时把盐和糖弄混,忘记关火的事情。其后,出现轻微抑郁状态。到今年,虽然不再抑郁了,但是痴呆症恶化到出了门后就回不了家,于是住院。因为住院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更加的混乱,会晚上起来四处游走,因此开了处方药。

场景:上午起床,没有检查等很劳累的事情。下午检查体温后,变得昏昏欲睡。

援助方法和根据

5.一天的度过方式

目的:已经确定出院的患者,一起思考即使回到职场也能获得适当的休息,生活节奏不被打乱的方法。

状况设定:事例介绍E,47岁,男,抑郁症。从股长晋升到科长助理。从晋升决定之后,就开始没有自信。晋升不久科长就去海外出差,承担了科室的管理责任并认真努力着。科长回来之后,出现睡不着,身体懒散,觉得工作没有进展等烦恼。在科长看来,工作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但是本人十分烦恼,抑郁情绪也很强烈而住院。住院后约1个半月看似症状暂时改善了,外出(未告知主治医生)时到工作的地方去,状态马上崩溃了。大约2周后就恢复了,之后外出或者遇到工作上的上司等职场上的刺激状态也没有崩溃。

场景:午饭后1个小时左右开始午睡。测体温的时候虽然躺在床上但是很清醒。

援助方法和根据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