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一、血型

血型(blood group)是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agglutinogen)的类型。至今已发现29个不同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一)ABO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 在ABO血型系统依据红细胞膜上A、B凝集原的有无和种类分为四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者为A型;只含B凝集原者为B型;含有A、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A、B两种凝集原均无者为O型。在人类血清中含有与上述凝集原相对应的天然凝集素(agglutinin),即抗体。凝集素也有两种,分别称为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中各血型凝集原和凝集素分布情况见表3-3。

表3-3 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型

2.凝集反应 当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与相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被抗体凝集成一簇簇不规则细胞团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凝集的红细胞在补体的作用下可发生溶血。当体内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在血管内可发生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甚至危及生命。

(二)Rh血型系统

1.Rh血型的分型与特点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已经发现40多种Rh抗原,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有D、C、c、E、e抗原,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因此,通常将红细胞膜上含D抗原者称为Rh阳性,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据调查统计,我国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群中,Rh阳性约占99%,阴性约占1%,在一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的人较多,如苗族约为12.3%,塔塔尔族约为15.8%。该血型系统的特点是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抗D抗体。

2.Rh血型的临床意义 对于Rh阴性的人群Rh血型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h阴性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者的血液,不会发生凝集反应,但Rh阴性者经输血后会产生抗D抗体;若再次接受Rh阳性者的血液,就可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而溶血。另外,在Rh阴性孕妇怀有Rh阳性胎儿时,在分娩时胎儿的红细胞或D抗原可透过胎盘进入母体,引起母体产生免疫性抗D抗体;若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母体内的抗D抗体就会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上的D抗原发生凝集反应,导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引起流产或死胎。因此,对Rh阴性者的输血及多次妊娠的妇女应特别重视。

二、输血原则

输血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抢救伤员生命和保证一些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但若输血不当或发生差错,就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必须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这是输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1.鉴定血型 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相合,避免因血型不合引起的严重输血反应,最好选择同型血型相配。

2.交叉配血试验 在血型相合的基础上进行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其方法如图3-6所示: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主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次侧。主侧、次侧都不凝集,为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主侧凝集,为配血不合,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为配血基本相合,见于异型输血,只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少量缓慢输血(<200ml),并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ABO血型之间输血关系如图3-7所示。异型输血时只考虑主侧不凝集,而不考虑次侧,原因在于异型输血量少、缓慢,所输入的血浆被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抗体效价低,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图3-6 交叉配血试验示意图

图3-7 ABO血型之间输血关系示意图

3.输血的类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输血疗法已经从原来的输注全血,发展为成分输血(blood component therapy),即根据患者疾病需求,输入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另外为避免异体输血传播肝炎和艾滋病等疾病,自身输血疗法也在迅速发展。因此,根据输注血液的成分,输血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血;根据供血者的来源,输血分为异体输血(allogenetic transfusion)和自体输血(autologous transfusion)。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凝集反应 血液凝固 血清 血型

二、问答题

1.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

2.简述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基本步骤。

3.试述各类血细胞的基本功能。

4.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

5.Rh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有何特点?

(李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