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其他疗法

1.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既有针灸的疏通作用,又有药物的作用。一方面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穴位,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可增强与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以疏通经络,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产生更大的疗效。

取穴,主穴:安眠穴(双)、神门(双);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用药:可用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具有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药物。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对上述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刺五加注射液,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穴位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提插,待患者有酸胀感后,回抽无血,可注入药物,每次注射药物2ml,每日注射1次,10d为一疗程,间隔3~5d,再按同法继续下一疗程。

2.推拿

推拿法通过手法作用于头面,腹(阴)、肾(阳)部及相关的俞募穴。在局部通经络、淤血,通过气血经络影响心、肝、脾、肾等内脏,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同时,打通任督二脉。“引阳入阴”使人体阴阳平衡,建立正常的昼夜规律,起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取穴:百会、头维、印堂、神庭、章谷、四神职、安眠、肩井、神门,再根据病情配穴,心脾两虚配脾俞、心俞、三阴交;阴虚火旺配大陵、太溪、太冲;胃腑不和配中脘、丰隆、厉兑、隐白;肝火上扰配行间、足窍阴、风池。

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用右手拇指轻揉百会,再用一指禅法由印堂至百会,交替推3~5min,双拇指自印堂起由内向外依次揉晴明、鱼腰、丝竹空、太阳、内关等穴。中指点安眠、风池。体表穴位点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患者坐位。术者右手与拇指均张开,中指吸定印堂,其余四指对称点鱼腰及头维。通过腕关节及前臂的摆动,均匀地向后摆推至风池上,并点按风池,反复4~5遍。

3.足浴疗法

取远志、红花、枣仁、磁石、龙骨、桃仁各10g,水煎2次,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足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浸过足面,每晚睡前1次,每次30min,20d为一疗程。足为三阴经之起点,足三阳经之终点。药足浴通过温热和药物作用,刺激足部穴位,调理、疏通经络,通畅气机,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脑波同步化治疗

脑波同步化治疗就是用仪器向人耳、眼和特定的皮肤部位,发出节律性的声音、光线和电的刺激,这些刺激是脉冲性刺激,是模仿人的脑电在睡眠时的节律和各种睡眠波形。经实验证明,人的脑电活动,会对低频、节律性声、光和电脉冲式刺激作出相依性反应,临床上则见到患者被诱导进入放松或睡眠状态。因此,有研究者用这种方法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取得了改善睡眠的疗效。但有些文章报道有效率不高,分析这些文章后发现,这些研究者大多忽略了患者本身的心理生理影响因素。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吴任钢等论文介绍,他们应用上海产WL-HA-2型脑波同步化治疗仪对门诊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94例进行治疗,分实验组(49例)与对照组(45例),对失眠的改善效果实验组的显效率4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实验组无效率为32.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治疗有效的患者PSQ1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患者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提高。在治疗组中,个性神经活动显示内倾型患者显效达85%,外倾型患者显效15%。这提示在用脑波同步化治疗失眠症时,根据患者个性神经活动类型选择治疗对象,对疗效的关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