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梦的历史逻辑

一、文明古国的辉煌与梦幻

中国梦在近现代中国1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而贯穿其中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中华文明是与古埃及、印度、巴比伦文明并称的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且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发端和孕育于“人猿相揖别”的远古洪荒时代(“三皇五帝”时代),起源和初步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先民的劳作、吟唱、征战和融合,奠基于春秋战国的血火涤荡、刀光剑影和百家争鸣,成熟和繁荣于秦汉隋唐帝国的扩张与鼎盛,历经曲折而丰富发展于宋、元、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期。

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民族。说华夏族为炎黄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炎帝、黄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炎黄子孙”语出《国语·周语下》。传说中,炎帝、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和技术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发明。夏商周及后世的帝王为了提升统治的合法性都自称是炎黄的后裔。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的汉族乃至少数民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在清朝末年,这个观念随着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广泛地流传和强化。到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之全体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共识。

中华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美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富兰克林说过,在世界历史上,“中国被视为古老而高度文明的国家”,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亨利·基辛格指出:“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国家享有如此悠久的连绵不断文明,抑或与其古老的战略和政治韬略的历史及传统如此一脉相承。”16世纪之前,人类约有300项重大科技发明,其中175项是中国发明的,而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明代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近100年。

明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弱,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公元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推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西方各国逐步完成从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的转型。西方列强纷纷在全球范围侵略扩张,中国成为其向东方扩张的重要目标。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尽管也有了近代化的萌动,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日益强化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束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步履蹒跚。自明朝晚期至清朝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自居天朝上国,沉醉于万邦来朝与田园牧歌的梦幻之中,制造“文字狱”,扼杀社会创新活力,脱离世界潮流,蔑视外来文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社会丧失了革新开放的主动权,逐步拉大与西方社会发展的差距(尽管清朝前期有“康乾盛世”,但只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观钱塘潮题词)。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遭遇了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当西方国家蓬勃发展之时,中国却从九天之上跌落到苦难深渊。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接踵而来。当时的封建王朝故步自封,闭关锁国,观念陈腐,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晚清的中国,不堪一击。英国对华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仅凭几千英军、几十艘战船就把一个所谓的“天朝帝国”打得落花流水。列强在中国境内烧杀掠夺,80年间,签订了900多个丧权辱国条约,20个国家在中国设有租界,中国海关收入被外国人攫取,巨额赔款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中华民族齐呐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感事诗》)

二、近现代中国人的追梦之旅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抗英斗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不懈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伴随中国社会近代化而产生、随着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加快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中国工人阶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是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是新生社会阶级力量。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起新文化运动,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先进知识分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带来的空前灾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展示的美好前景,使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走向的价值偏好发生改变。正在寻找复兴之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热烈拥护十月革命,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困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遭受许多挫折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深刻把握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未能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根本问题。怎样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呢?毛泽东找到了一个法宝——实事求是。靠这个法宝,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后逐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延安整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成为这个领导集体和全党的共识。

因为坚持实事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而且成功地找到了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道路。随后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梦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仅用3年时间就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了国民经济。1952年中共中央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建国初期,在缺乏经验和遭到帝国主义封锁和包围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和“向苏联学习”的口号,在经济体制基本上是移植苏联模式。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模式的弊端暴露,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以苏为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遗憾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不断升级,在经济建设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上简单求“纯”,利益关系上片面求“均”,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进而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这些错误既违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偏离了中国梦的价值理想。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建国30年艰辛探索中国现代化航程中,扬起了改革开放的风帆,给中国梦注入了新的活力。1978年底,邓小平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该刊开篇文章的标题为《中国的梦想家》。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破除“左”的“僵化”思维定式和价值观的阻碍,又排除右的“西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干扰,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成功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统一,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表述略显抽象和学术化。而中国梦的话语既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价值与精神实质的同时,从话语体系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亿万人民的个人理想有机统一起来,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地贴近民众。可见,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中国梦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其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确立了根本方向和基本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价值逻辑(即中国梦)的辩证统一。所以,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宣告:“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重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既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也彰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价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行,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制造大国和重要对外投资国,人均GDP迈进中等收入国家行列,4亿人脱贫,13亿人走向现代化,实现了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平均贡献率超过20%,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历史纪录。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西方资本主义面临重重困难之际,“中国道路”价值凸现、光彩夺目。

中国的崛起与中国梦引发全球热议。赞扬、支持、期待者有之;曲解、疑虑、敌意者亦有之。国外有评论认为:中国梦是“重返”昔日“辉煌”,是“恢复中国失落很久的荣耀和梦想”,是“恢复”旧日的“中央王国”,是“恢复中国历史上那种帝国秩序”,少数周边国家“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属国”。某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梦是野心勃勃的代名词,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称霸世界;还有的认为,中国复兴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中国梦将对世界构成威胁,是其他国家的“噩梦”。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揭示中国梦与美国梦及世界梦的关系,有助于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更为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