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类历史的脚步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浪潮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调整和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地漫延,各国利益摩擦和矛盾冲突加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普遍面临着内外的困难和危机。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显示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金砖国家”联合合作机制,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

我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中期即小康阶段。也是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转型期。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凸显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党的十八大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盛会,它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制定了发展战略。选举产生了一个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许多执政兴国的新思想、新举措。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力求抓住机遇、化解矛盾和成功地应对挑战,为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后备队和生力军,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当今世界不仅是一个全面开放的世界,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专业素质,而且需要了解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懂得我们所处的时代主题,明了肩上的历史责任,正确地看待和厘清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大政方针,提升自己的思想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素质教育”是针对过去“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应试教育”只关注大学生书本学习的分数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容易造成大学毕业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差、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的状况。应该看到,即使到现在,在不少的地区和学校仍然存在着只关注分数,而忽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象。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既学习和结合了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是为了应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全球化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就高等教育而言,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包括三个基本的层面: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点和关键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我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就是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使大学生成才和成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可以进一步地划分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高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政治素质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

二是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狭隘的专业知识教育使之向通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转化。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础性教育,将有利于大学生稳定人格的形成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是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把专业知识教育和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在从事专业知识的教育学习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以上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从综合素质培养系统的基本构成来看,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政治思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和人格的塑造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锻炼;使之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层面。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个主渠道来进行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2005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5号文件;并作出重要决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作了新的调整,中宣部、教育部在教材建设、教师培训、学科建设和宏观指导等方面的重要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形势与政策》一直都作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要求全国普通高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中宣部、教育部还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对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作用、做法等提出了明确、系统、规范的意见,每年教育部社科司都会向高校发出形势与政策课程讲授的重点的文件,充分显示出党和国家对高校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相比较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是一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立足于本国实际和党的大政方针,时代性、政策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性。这门课程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科学分析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评判国内和国际的形势、重大事件,说明党和国家在国际和国内问题上的大政方针与政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开阔视野,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坚定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观察能力、鉴别能力和社会历史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它是一门与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即时性和强烈的现实感。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客观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文化交流广泛扩展,同时伴随着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战争与疾病等问题的出现,各国政党不仅要根据形势相应地制定对策,而且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突发事件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当代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声望提高、地位举足轻重。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全方位的高速发展,党和国家会根据形势变化及发展趋势,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建设的栋梁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促使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既要对党的战略方针、政策进行宣传解说,又要对当前国内重点、热点问题和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具有十分明显的即时性,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当然,即时性、现实感的特点并非意味着这门课只顾当前而不追溯过去,更不关注未来。事实上,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政策的把握是建立在对过去历史的承接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演进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它更注重于当前,注重于把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命运、价值与世界发展和祖国复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了解时代发展和党的大政方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第三,它还是一门需要运用理论思维和多学科综合性知识、方法进行科学分析的课程,具有系统综合性。世界是一个巨系统的存在,各个民族国家既是一个大系统,又是整个世界系统中的子系统。世界巨系统的演进发展是由构成巨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促成的。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要把世界和中国作为系统的存在,全方位地、主体化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就需要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知识之大成,使我们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和把握既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又具有科学性、政策性,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使大学生在面对形势环境的变化、文化思想的交流、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中能够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鉴别能力和系统大局观。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的立场、科学的分析方法、理性的辩证思维正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必需的重要因素。

第四,它是一门帮助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知识底蕴的课程,具有社会实践性。虽然,形势与政策主要是在学校以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进行,但其讲授的内容则是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大多是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大学生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应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把书本上的形势分析与政策解说融入社会实践中去体会、理解和深化,使之对形势的把握更准确,对社会的了解更深入,对政策的理解更自觉。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把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与服务社会的价值目标实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前有良好的社会知识、政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储备。在投身社会实践时,能够更好地认清形势,自觉地贯彻执行政策,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时代的脉搏,清楚社会的需求,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更快地完成从大学生活到社会工作的过渡。使大学生成为顺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正是因为具有以上这样一些特点,使得在高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掌握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编写了这本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国内大事和热点问题的评析和展望。主要包括介绍党的十八大召开,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的内涵与逻辑,让广大青年学生明白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一关系到民生的热点问题;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若干问题等。另一部分是国际形势重大问题。主要包括钓鱼岛问题;朝鲜半岛局势问题;金砖国家与和平崛起问题;中国海外国家利益及保护等。由于篇幅有限和编写者的水平有限,显然书中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地囊括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国内、国际大事和热点问题,个中的分析也难免有欠全面深刻之处。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达到帮助大学生把握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了解世情、国情和党情,提高综合思想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