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医学文献的特点

第一节 医学文献的定义、称谓及构成要素

一、医学文献的定义与称谓

医学文献是由叙述有关医学内容、文字、材料、形态、医疗方法五要素构成的。每一要素都有其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医学积淀,其生动的医学画面带领医家们走进古老医学文化与现代医疗技术的图书天地。其特点是贯穿医学主线,作为医学产物的内容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医学文献研究对象的两个重要部分。

(1)医学图书的定义

医学文献主要以医学图书形式流通,显然包括有“医学图”和“医学书”两个含义。“医学图”表示医学图画、图章、绘画等,“医学书”表示有医学知识方面的书写和记载有关医学方面的文字。早期的医学图书如普通图书一样,也是用描述有关医学内容的画来表现的,发现什么就画什么,源于古医家们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各种医学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医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图画只能表达具体的、个别的、一般的医学现象,而文字不仅比图画简单,更能够直接表达抽象的医学思想和复杂的医疗技术等等,于是文字逐渐取代了图画,因此,随着科技发展,文字也就成为积累医学知识、传播医学技术的主要符号,编辑出版的医学书大多以文字为主。

我们知道,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指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医学图书的本质属性是记录并传播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内容,医家们通过医学图书记载的医学内容的载体获取相关医学知识与医疗技术,如纸张、磁化材料等形式。因此,医学图书的定义必须包括医学知识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揭示其内涵,体现其本质属性。

对医学图书的认识也如普通图书一样,对其内涵的认识是随历史发展而逐步加深的。如春秋时期孔子的“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到战国时代的各派私人著作等。医学图书的定义如同《尚书·序疏》所说:“百氏六经,总曰书也。”,从奴隶社会晚期到封建社会初期,多用竹子削制成狭长竹片,在上面书写文字,按顺序编连起来阅读,这就是“简”。随着丝绸业的发展,用丝绸织物做书的载体材料,这就是“帛”。但由于“帛”较为昂贵,不能代替“简”,因此,“简”、“帛”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战国至东汉,盛行缣帛同竹简、木牍并行。根据图书载体材料定义图书,即《说文解字》所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这些观点,尽管都只描述了图书的一部分,尚不完整,只侧重于内容和形式。原始的“书”字仅指书写,而不是作为特定概念“图书”的“书”,而以上定义都能明确地将书写的“书”字和图书的“书”字区别开来,对图书的生产、推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以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的知识”、“世间人类行动知识经验之总录,俾古今文化,创承相继,赖以保存其效能于无限者也”等,将图书传播知识的功能置于重要地位。《文献著录总则》和《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称报纸、杂志等定期出版物以外的非定期印刷出版物为“图书”,包括单行本、汇编本、丛书等等。进一步将“图书”分为“书籍”、“课本”、“图片”。“课本”与“书籍”虽在形态上没有显著区别,但前者必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是学校教学用书。“书籍”和“课本”,不论其正文页数有多少都必须有封面,并订成册,与图片区别开来。“图片”的特点是单张“片”,或多张不装订成册,包括活页文选、歌篇等。《辞海》明确指明图书是“书籍、期刊、画册、图片等出版物的总称”。国际上多是从图书的形式方面定义图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为便于对图书财产有一个较为接近实际的数字而予以统计,有的国家干脆以图书的页码作为标准,如法国规定64个页码以上,意大利规定100个页码以上才算图书,《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将图书定义为“结合成一个整体的一定数量的手写的或印刷的篇页”。诸如此类的定义注重的都是图书的形式特征,是一种狭义的图书概念。

换言之,图书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为图书的定义,既要包括图书在思想意识上所起的作用,也要兼顾到表现这些内容的物质形态,即必须结合图书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均先生在《中国书史简编》中说:“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这一定义客观地揭示了图书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的信息化也使人们对图书的主要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为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系统里的一个层次;知识是由大量的信息提炼转化而成的,知识的本质乃是观念化的自然信号和信息。因此,图书的内容就不仅包括知识,而且应该包括信息。

医学图书主要作用是传播医学知识、医疗技术和积累医学知识,因此,医学知识的内容是医学图书的主要特征,应该主要反映出来。因此,不以传播医学知识为目的的材料,如医疗账册、单据、档案等都不属医学图书范畴。可给医学图书下这样一个定义:医学图书是用手写或印刷,有相当长度,记载医学信息于便于携带的耐用的材料上,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目的是传递、保存和发展医学信息,具有阐述、保存与传播医学知识的职能。更简单地说就是记录医学信息的方法与材料。不过,当今医学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医学图书”一词的含义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入,既有记录医学知识的文字,又有记录讲述医学知识的声音和图像资料。包括纸质材料、感光材料、磁录材料等,如荧光屏、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由传统的手写与印刷转为光学记录、磁录等。因此,医学图书包括要素有:①是一种记载、传承和发展医学知识的物质载体;②以医学信息知识为内容;③以医学文字、图像、声频、视频、代码等作为表述方式;④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医学知识存在的依据;⑤以一定的形态将医学知识呈现出来;⑥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制作。

总之,医学图书就是以文字或图像等手段,记录或描述医学信息知识,以达到记载、传承和发展医学知识的物质载体。

(2)医学图书的称谓

“图书”源于我国“河图洛书”,是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和《洪范》两书来源的传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根据传说龙马背负“河图”从黄河出来,神龟背负“洛书”从洛水出来,将这种“图”和“书”画成八挂,即发展成后来的《周易》;传说上帝赐给大禹《洪范·九畴》,即洛书。之后,有关“图书”二字的意义不断变化,出现了许多代表“图书”意义的词,如最古老的“三坟五典”、记载国家重要事情的“典籍”以及后来发展的“简策(册)”、“竹帛”、“韦编”、“编简”、“汗青”、“简编”、“简书卷”、“汗简”、“青简”等。现代人们除仍沿用以上某些名称外,还有一些较通俗的称呼,如文籍、书籍、书、书册、书卷、图籍、文献、著作等等。

总之,图书的称谓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医学图书就是在人类长期的医学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图书。是记载医学的简策、竹帛、编简等。记载医学的图书叫做医学典籍、图集、文献等。了解医学图书的各种称谓,有助于理解医学图书和医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医学图书在某一历史时期的装帧、结构、形式、特点,正确把握医学图书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医学图书的构成要素

医学图书是人类为传播医学知识、医疗技术而创造的一种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交流工具,是人类认识疾病和战胜疾病方法与手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医学知识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其本质是它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内容,记载的是人们在医学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医疗经验与知识,表达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过程。从最初医学实践的感性认识到医学理性认识,反映了人们认识疾病的不断深化,且更加系统地、有条理地、深刻地揭示人类医学实践中取得的成果。而对医学图书内容的记载,必须依赖于人类医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医学图画、医学符号、医学规则等以及所依附的各种材料。不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为图书载体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生产条件,使医学图书所记载的医学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利用,更有利于识别、表达、保存、阅读医学知识、医学图画及医学符号等。医学图书也像普通图书一样具备五个要素:

(1)医学图书最基本的内容是医学实践

自从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知识就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类,记载人类医学实践经验,从最初的简单医学表义到高度抽象概括的高深医学理论,都来源于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医学实践,是人类医学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医学实践是医学知识产生的土壤,医学实践赋予医学图书丰富多彩、复杂万象的医学内容,是医学图书产生最基本、最有决定意义的条件。

(2)医学图书产生的先决条件是文字符号的产生

文字是图书产生的重要条件。虽然在远古时代人们曾用图画来表达意义,但没有文字更能表达抽象的、复杂的、概括的思想。文字在书写符号中占据绝对优势,大大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图书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文字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第一,语言与传说阶段。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最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语言是人们所特有的表达意义、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劳动的产物,反过来,劳动又使语言具备了意义,它是经验成果在语言中的反映,语言传达了语义,使人们相互交往,互通信息,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使得人们更加社会化。其缺点是语言只脱口而出,转瞬即逝,不能保存,不具备保存性和远程传递性,单靠记忆进行保存和远程传递受到很大局限,只能形成不准确的远古传说。特别是医学要求准确,很难通过口碑相传而永远准确无误地传授下去。

第二,实物记忆阶段。单纯依靠记忆来表达、交流思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任何事物尽管可能在头脑中保留印象,但“深浅”不同,印象浅的很快时过境迁,就不复记忆了,即使是印象深的,过了一定时期,也会出现差异。为弥补其一“缺陷”,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绳子、木头等物做上不同的记号以唤起记忆,虽能将经验、知识传到异地,传给后代,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意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起到帮助记忆的作用,但它们都还只是某一具体事物的代表,不能表达复杂的感情、抽象的思维和简洁的概念,特别是复杂深奥的医学知识。

第三,图画和文字阶段。文字的产生起源于绘画。远古时人们曾经利用绘画来表达思想。如画一头牛和一个持弓射箭的人,就表示狩猎或射箭的行为;如要表示杀猪、宰牛,就画一头猪或牛,加上一把刀和一只手。只要想说什么就画什么,并用称呼事物的名称去称呼它,便产生了最早的象形文字,以后逐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号系统,各国各民族便依照自己的喜好走上了不同的文字发展道路。我国是以形为主、由形知意的表意文字,以至最后发展成现今的方块字。而外国的古代文字逐渐走上了以形表音的道路,发展成26个字母,成为拼音文字,然后直接或间接地由这些字母演变而成当今的各国文字。总之,文字同语言一样是劳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成为记录知识、传播科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促成了人类复杂知识和智慧的记载、交流、保存以及传承,使一定范围里的人能够通过符号了解和认识到事物的数量、形成和概念,加速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促成了图书的发展,成为图书产生的先决条件。医学图书出现的先决条件就是人类文字的出现。

(3)医学图书发展的本质是医学内容和载体材料的发展

文字附着于一定的载体材料上才能表达其内容。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载体材料,对图书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商代后期主要以甲骨为载体材料,东汉至战国时期,竹片、木板、青铜器、石头、龟甲等为主要载体材料,“刻骨铭心”即是指的这种情形。古埃及最初使用棕榈树、椰子树为载体材料。古印度尼西亚用树皮、羊皮、牛皮、鹿皮甚至人皮作为载体材料。这些不同载体材料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共同特点都是天然物质或是在天然物质的基础上稍加人工改造而成的。从积累人类知识、促进图书发展来说,它们不是理想的文字载体,无法胜任发展科学文化、推进人类文明的历史重任。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以成本低、质地好、生产快、使用便利的优势取得了当仁不让的地位,广泛地应用于人类,成为专门的书写材料。图书的大量流传,不可否认地与纸的发明与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纸,人类的知识得到了有效的积累、妥善的保存、迅速的传播、顺利的发展。纸的发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重大贡献。人们当今认识的图书不仅是指传统的图书概念,而且还包括记载声音、图像图书资料。

随着现代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单纯靠传统的纸质材料来记录、保存、传播和发展医学,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操作技术、超声、影像、心电等,用纸质无法全面表达其真实意义,必须与之相适应的不断发展的医学图书载体材料。因此,医学图书的载体材料也由传统的纸张扩大到纸张以外的新型载体材料,不仅能记载文字、画图内容,还有记载医学声音和医学图像的磁带、磁盘、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等,为人们积累医学知识、传播医学知识、学习医学操作技术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4)形态

图书的形态是图书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表现形式。它随着图书载体材料的不断演进及图书生产制作方法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图书的形态是由便于阅读、理解、交流、收藏和运输所决定的。不同的材料必然具有不同的形态。在纸发明以前,许多物质用来作为载体材料,因而产生了竹片相连的简策、折叠自如的缣帛、永垂不朽的石碑等等。纸质成为相对固定的载体材料后,也就有了固定的长方形和类似正方形的形态了。声、光、电、磁化等新型载体材料的出现,又增加了卷式、盒式、盘式、碟式及电子图书形态。

(5)生产方法

图书的生产方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印刷术发明以前,生产图书只能靠刀刻手抄。要想得到一部书,只有照着作者的稿子誊抄或相互传抄,即使是复本也得逐一抄写复制。书籍靠抄写时间长、产量小、流传慢。印刷术的发明为图书生产的社会化创造了条件。今天图书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都是印刷术的进步与提高。它不仅大大缩短了出书的时间,也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尤其是声、光、电、磁,特别是网络、电子计算机等手段的利用,将图书撰写、修改、流通、运输等变得异常快速而简单,大大推动了社会化图书进度和速度。特别是医学图书的许多精致的三维图、运行图、操作图等展现给读者可以说是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