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需卦第五

(水天需 坎上乾下)

坎为水,乾为天,水在天上,需也。

需,须也,有所待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论语·述而》),盲目冲动做事不易成功,为后遗症忙,比正事还忙。要明理、识势,通其理,识其势,“明其道,不计其功”。识时而后动,有万全把握,不急躁,但恰到好处不易。

《序卦》:“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有男女,就生;生,必得蒙。蒙不蒙,都得吃。人必有所需。需,饮食之道也,“食色,性也”,代表人的欲、情,与生俱有的。

都有所需,继之以讼,私之至也,不得不争,但领导人争利就完了!有权有位,绝不能与民争利,否则乱。

《杂卦》:“需,不进也。”

需者,不进也,戒之以不进也。须也,“盖有待也”(欧阳修《泷冈阡表》),有所待,不抢先,俟时。因在理与势上,不得不需也。理势不得不需者,“势”字含义特别深。理势即体用,乃接着性命之体用而来的。看不到的,形而上。

一部《大易》即谈理势。理势不得不需也,事与时合,体与用合。识时,用事得好好想。讲书贵乎实用,用不上即非学问。纪晓岚主编《四库全书》,但亦非学人,专谈怪力乱神。再聪明,没诚信,绝无成就。

等,真等,了解理与势,有此智慧,必真了解环境,才知要等多久。真知理、明势,能俟时则知机,就一举成擒,武王“壹戎衣而有天下”(《中庸》)。宇宙即理与势,合理则造势,必这么办,否则失败。

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等一会儿,因时没来;时来了,则不失之。需,等一会儿,即成功之母。一般人没有等一会儿的修养。

应怎么培养有知?爱祖国,什么都能过去。

时不同,人的见地也就不同。如接近孔子的可靠,那何不讲子夏的就够?有了象,可以按象发挥自己的智慧。政治亦有象,谈政,乃根据象。人有人的象,见人看相。都有象,有高深智慧者可据此判断。如好进,但遇前有坎险时,应等一会儿,慢一步。

等一等,慢一步,非用嘴说。不在快慢。盲目地跑,既不识时、明势,更不知理,扯一阵,白扯了!“早看你入骨三分!”“还理你这一套?”

孔明在卧龙岗,俟时也。刘备批评曹操诈,自以为仁,以仁作号召,但三国中何以蜀最先亡国?

曹氏父子皆高才,但谁也不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缺德!最后,被更诈的司马氏捡去了!聪明过火,就是傻子!

需,等一会儿的智慧与耐力。司马懿训儿子:“小小年纪知道什么?”老家伙遇事,懂得需。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有孚”,得有诚信,“诚于中,形于外”。临事而信,不自欺。就不欺人,有诚信,别人才会相信你。

“光亨”,“光”,对黑暗,只要有缝必有光,无私。光的作用多大?容光必照,无所不至,什么也挡不住,当然亨。

“贞吉”,“贞”字最可怕,最难守,得正固,不论环境怎么变迁,“不易乎世”。贞节,有分寸,绝不逾越。今天即失分寸。

一个人有了自信,然后必能光。能守正固之道,自然亨、“贞吉”。其利在渡一切艰险,艰险患难都在需中,你需人亦需。

《易》常用“利涉大川”,以当时环境取譬渡一切难关,什么困难也没。

“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影射多少道理。光亨,得无私,才能亨;贞吉,得固守,永不变,能至此境界,前有陷阱,亦能渡过。

光华,日月靠“光”华天下,“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不得了,得“光”明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华,以中道华天下,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修养。

需,饮食之道,人人都需,得“有孚”。孚,信在中者也。人无不自私的,有好东西自己吃,无孚之人独占,侵占别人之所应有。杀独占者,因其无孚,独占资源。“不患寡而患不均”,“均无贫”,大家在精神上有同一的满足。

自信,是自识理、识势、识时来的。今人一做事,即面对欲,尽把自己放在前头。你们考上大学,是父母倒霉的开始,上了大学就忘了父母。想结婚,得尽人的责任,不可以败家,要好好安家。

做事必要有计划、有准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要适理、适势、适时,然后才能办事。

识理、明势、俟时,知道怎么做“有孚”。曹、刘不懂得“有孚”,是撞大运。对自己没有信心,哪能“有孚”?人要是没有自信、无自知之明,焉能成功?无计划、无预备,如何求成功?

我所讲,在使你们马上知道怎么做事,所以分析得比较清楚。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有智慧知险,能等一会儿。瞎子摸着走,遇有不平处,就等一等,不继续往前走,因险在前也,知悬崖勒马。

一遇险境,最低境界还要说风凉话,“君子亦有穷乎”?高一点则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不知陷于险,日后才知,必要“动乎险中”,不能等,才能“大亨贞”。

人要懂得“待”,非成功不可。等待迟到的朋友,苦!不简单!明理、识势能急?中国菜做法皆差不多,功夫到,味道不一样;功夫不到,不懂得其理。不到时候,绝不下手;时到势临才做,懂得“需”,什么时候停。有许多人等了一辈子,姜子牙知需之士,得天独厚,年龄帮了他。未等到,未成事,但也不失败。“需”不是简单的功夫。说:读七年书,才懂得一个“缓”字!读书容易,明理衡事为难!懂事再求学,来不及了。

你们好好努力,把持得住,必要活得有尊严,必要有智慧。需,最要得有孚,诚信。

焉能认贼作父?我要和人在一起。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为生命保存其清白圣洁的人格。以良知衡量,以动机论。

我在夹缝中不被枪毙,还能坐在屋中骂,岂不是高手?骂我的都怕我,知其狗扯羊皮的事,但我有德,绝不泄他的底。许多人为达目的,可以出卖你。

知险在前也,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能“刚健而不陷”。刚,无欲;健,自强不息。为己所当为、为己所欲为,不做有权势人的走狗。名垂千古的唯德,唯德常存。

用需之道,不止保养身体而已,还要培养智慧,刚健不能陷,因待,须时而进,“隐居以求其志”(《论语·季氏》)。“动乎险中,大亨贞”,不敢迈大步,试探着走,还要不失本色,大亨贞。“其义不困穷”,不困于穷途。穷,没有前途。

《春秋》之志在拨乱反正,必识乱了,才能拨乱。社会之乱,识乱之源,才能有下手处。小孩必得启蒙,那蒙之所在是什么?启蒙了才有亨。

“大学生没常识”,双关语,连短视都没有。十年工夫能把老百姓教明白?尊经,不在一个字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中正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面对自己,有自信心,有光明普照之德,才能成其大。

从基本认识这块土面临什么?能处理得当即大学问,使子子孙孙过得舒舒服服。脑子要懂得分析。人家怎么做,我们知道怎么做,有对策。办好,皆大欢喜。对策岂是闭门造车?必分析清楚,对了才叫策。必知敌,不知敌,焉有对策?

没有反感,尝一尝,可给你改进机会,此即知敌。人办事,绝离不开其习性。性相近,好处理;习相远,最难处理。

分析孔子得特别清楚,才知中国思想之失。知孔子忙一辈子,干些什么?自察微、识微入手,到慎独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缘,佛“无缘大悲”。练习有致密的头脑。

凭什么“位乎天位”?因中正也。有那个地位,应明白是怎么来的。如有德,则行有余力;如当奴,则无自主。

需,属于智,知险在前也。“九五”有中正之德,刚健中正,故有自信,能“光亨,贞吉”,“往有功也”。“蒙以养正,圣功也”,内圣功夫;刚健中正,往有功,外王之德。

认清环境,才“往有功”。想成功,一要看清环境,二有运用环境的智慧。许多人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没用!利用环境,一回生二回熟,必要锻炼自己。必练习能做事,不要做书呆。

往有功,往前奋斗,绝对成功。得有几成的智慧,才能“往有功也”?一切操之在己。在做事之前,有无考虑如何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去做?

下个世纪经济是中国的,还必文化是中国的,我要顽石点头。义干,贞干,真干。人活着,得有事干。“礼失而求诸野”,我不要有“背景”的学生。我愈老愈精明,头脑绝不单纯。从头至尾学,读书有层次。

必练达,培养自己。“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系辞下传·第十二章》),圣人成能,百姓才与能。不笨了,还要细心。不懂得设计于事之未发,则会有后悔。实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有些人的毛病:绝不能合作;见利,绝对忘义。曾文正每天自讼,检讨自己错误在哪里,成功了。有德者存。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无云不雨,就没水。“云上于天”,不能马上下雨,待时。“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等时,干些什么?君子以云雨之施,得饮食宴乐也。“宴”,安也,安才能乐。饮食养其体,养身、气;宴乐养其志,养性、心。“读有用书,养浩然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君子以”,《易经》重要的三个字,切于生活日用。君子以需之道,“饮食宴乐”。需的结果能“饮食宴乐”,何以至之?至少得不废农耕。懂得“饮食宴乐”四字,则知责任之重。需,“盖有待也”,不随波逐流,难!

同学每天有宴乐?“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唯有《红楼梦》里的贾母知“饮食宴乐”。岂能叫无福之人独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因不慎独,故占人之所有。“杨氏为我”(《孟子·滕文公下》),慎独也,在其位必谋其政。

《列子·杨朱》: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华夏社会,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天下资产应共有共享,“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第五十一章》),所以“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我们每天乐过吗?有些人“饮食宴乐”一无所有,饮食都没有,宴乐更谈不到,不过是两条腿会动的动物而已,两条腿的生活不如四条腿,深思必革命。中国人的乌托邦——华夏社会,大同社会。

读完《原儒》,有志必往上奋斗。无志不必读书,否则读书最没出息,既不能享乐,又不能利人。读书为利他,得有群,群力始有群策。人必要知自己为何而活!

每一卦内包含一切,只是参考,受启示,“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断一卦,至少得看四个卦:本卦、错卦、综卦、中爻卦。“非其中爻不备”。我不语怪力乱神,不讲断卦,想做至圣。

中国人从“统天”到“御天”。乐其安乐,安乐,意境太深。安仁,安于一,“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夷狄必于是。乐,非外面所指之乐,境界高,安乐以养其心志,不改其乐,一切皆在其掌握之中,即御天,“时乘六龙以御天”。愈多读古书,愈信“嗜欲浅,天机深”,今人都想不到!

伯夷与姜太公,二人有何不同?伯夷叩马而谏,反对以暴易暴,故“义不食周粟”。殉仁,求仁得仁。

易学,与你无关;学《易》,才与你有关。奉元,不叫学元,学与奉,一个动作,但恭敬的心不一样。元以后产生的思想,即夏学,夏,中国之人也。元发挥作用,百家争鸣。

既没有来生,此生何以要白白活过?圣人与天地争短长,常人与现实争短长。

过去的钦定、御批能够再读?应当肥料用。熊十力知中国应走向自由、民主,开始把整个六经否定。

熊十力在《原儒》序中,以《原学统》卷,要审定六经真伪。悉举西汉以来两千余年间家法之墨守、今古文之聚讼、汉宋之嚣争,一概摒除弗顾。独自汉人所传来之六经,穷治其窜乱,严核其流变,求复孔子真面目,而儒学之统始定。

我们跑第二棒,要为人类争短长,求人类的和平。中国人有最高的思想——大同。元的圣功——大同,“性相近,习相远”。

《春秋》是什么?孔子见过《公羊传》?做事不可以似是而非。愚人惊梦,天天在似是而非中过生活。谁能有用,谁就成。懂得渡过难关,才能为人们谋幸福。能自求多福,才是智慧。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初九”阳刚得正,处需之始,不冒险前进。

无论到哪儿,行远也得自迩,层次问题。

“郊”,城外;“野”,郊外。郊游,非野游。看没把握,不冒险前进,远远在郊就待下。知整个大环境是“需”,开始就得等,才不出车祸,好汉不吃眼前亏,不正命而死。“需于郊”,其利在能恒,行健,非在打瞌睡。人的恒德最难!

每字都不落空!有先见之明,缓行,还得“用恒”,才至“无咎”而已!哪有什么都没做,就要成功?净想“好事不要忘了我”。

“恒”与“健”,有何不同?“恒”,恒产,恒心。“健”,奋斗不息。“恒”,关乎心的作用,“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梁惠王上》),经济的力量,财力足。达到“饮食宴乐”的目的,先树立经济力量,“利用恒”。

“利用恒,无咎”,恒其德,太难!道理都懂,但守不住。长寿的秘诀特别简单,难在不能持之以恒。人必得“利用恒”,其利在于恒,不可毛躁、性急。知前车之鉴,可是不能改。吸取历史教训了?有些人见利就忘义。

昔尸体用“金缕玉衣”包裹,因为认为玉珠子可防虫,可使尸首不烂。皇家备用棺木多,但崇祯帝、光绪帝最为委屈。

持之以恒,否则朝不保夕。蒸馒头,不到时,失应;再蒸,永不熟。一事弄坏了,十年亦补不回。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需于郊”,前有难,再往前走,即侵犯了难。环境逼得人必到郊外等,因为绝不犯难而行。“不犯难行”,“需”的成效。书读百遍自通,直接自经文会,不必再看注解。

不自找麻烦,“不犯难行”,有患难环境才能造就人,在苦难中增长智慧。戒急用忍亦得识时,做事等待、俟时,社会上不能犯难行事,群策群力群德,必要养成群德。有些人不合作,谁在前,谁出卖在后。

其利在能用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未失常,人成败就在一刹那间。“利用恒”何以有利?因为未失常。“常”,涵养万千,“需”与“常”相应。心理平衡,不失常。从“恒”到“常”,两个情境。日常,平常,家常便饭。知“恒”与“常”的不同,才能用恒、常。守为人之义,安天命以自安。

经济学的“常”,即《大学》所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是自“不失常”来的。

读书,要冷静地读,冷静很重要,要以正知正见领导社会。好好训练自己,不要习以为常。所见所言,都得有物,言中有物。人能守住太难!在人群里就得挨骂。

“新”的果实,才合乎现代人的口味,做学问也得知味。混学阀、混帮会,非做学问。不识中国字,如何教中国书?根本不学,没脑学了也没用。

学《易》:一、天行健,自强不息。二、厚德载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三、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四、做法:裁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五、时乘六龙以御天。御天,况人乎?六、不卜而已矣。“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反对怪力乱神。这六句话如记住了,天天忙不完。

有多少人认贼作父,知耻?是人,必有人格。我不见入外国籍者。

第一件事要养智,智周万物。空想,能做人物?要自大处着眼。

什么都不能,还想成事?你们能做什么?知眼前事?要活得有价值,找一方向。做人,不是做畜生,净为嗜欲生存。人种、人性、人情问题。奉元,第一个责任要发掘人性。没有人性能做事?自以为不错,根本是高级要饭的,文丐。要有奋斗的目标,活着不能光前,也不能裕后,问题百出。

天下平,《大学》“人人亲其亲”,《中庸》“君子笃恭”,真诚地不懈于位。有了方向与目标,设计如何做。一个人必要有专学,领导人类的思想,自发掘人性入手。一个政治家必是哲学家。丐团,如何将其当人?必知自己的责任,知为何而活。不必坐这山望那山高,见异思迁。定,不见异。有生命,至死不变。学文史哲的责任。

“礼烈亲王”,代代不可丢掉“烈”字,一个人焉可活得如畜生?我看不起不努力、取巧之人!不知为什么而活,扯什么?不盲从,要分析,用知识。正人君子所说的好坏,更是要注意。欲望无穷,却不知造就自己,能有志?

我不做一件缺德事,骂人是实在。

用什么学?有方法?留心时事,才能做现代事。得分析:何以好事找上我?可知别人想拿你当替死鬼。做事,改变自己人格,就有勇气。如只在显自己能,而不考虑于别人是否有好处,就失败了。

中国人专讲“生”的学问,懂事就学生,还学死?学生,才不失常。中国人真会生,临死犹植树,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同学要懂得智、仁、勇,人必得活下去,等死是废物!多少人都失常,要出家,索隐行怪,其苦自知。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二”阳刚中正,居柔守中,不冒险以进。

“需于沙”,看得到,有人批评。“需于郊”,在远处,没人批评。

接近人群,更得有主见,“小有言,终吉”;没主见,王婆可以弄垮你。善意之言、不负责任之言……究竟听谁的?自己必要有定力。不要以为做好事,就有人为你说好话,人皆有嫉妒心,不能听那个话,有人骂你、批评你,你未失德,就应自喜。有人骂你就差不多,你可能与他齐了。看谁骂你,你就与他不远了,是衡量你身份的时候。

我,人骂人夸,都不动于心。审讯我者,至今一个也不在了!

社会什么人都有,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需于沙”,处于艰难之境。

“衍在中”,河中平坦之小沙滩。福隆有沙、衍、泥,所学在那个地方都可以找到。遇水,有衍,就可不失。有衍,就可借高骑驴。

你做事,人看了不舒服,“小有言”,小言,薄言、闲话。“虽小有言”,我的心中平坦得不得了,外边的小言小语都没有关系,批评不怕,最后“终吉”,不坏!按自己主张,干到底。什么都会过去,但真理只有一个。冷静很重要!有自知之明,心理平衡,自有主张,“筑室道谋,三年不成”。遇事,自己必要有沉静的功夫。

问,关心者,有所偏僻;不关心者,随便答。遇事,必要自己有沉静的功夫。如有亲人,还会遇危险?一个人过,连说话都得有限度。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九三”阳刚,动爻,居乾健之极,前有坎险,灾已切身。

注解,一家之言,视智慧之高低。闭眼想:需卦讲些什么?一爻一世界,一爻一宇宙。象,得用智慧读。都一个东西,视人如何认识、运用。盗、寇、侵、伐、袭,社会上就这几个步骤,无论是盗名,或是盗利。

“需于泥”,“胡为乎泥中”,何以要在泥边走?如在水边等待,怎会惹寇来?需于“震”,“致寇至”。“致寇”的环境、方法不一,但皆“致寇至”。怎么弄你,你都没有反击的机会。已至“致寇至”了,随时可以置你于死地。

天怒人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吹牛,必败也。我说话,绝有所本。要真明白书,不要自欺。打好基础,天下无白捡的事。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灾在身外,三爻,一过即近坎险。有这个环境——泥,就可惹寇至,主动地请客人来。灾在外,倒霉!一脚踩到泥中,因没智慧。处事最好的方式,防患,应少说话、闭嘴。还扯闲?

何以“自我致寇”?“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系辞上传·第八章》),招寇至,“自我致寇”。药方:“敬慎不败也”。敬,“敬事而信”,执事敬,指“用”说,外王;“慎”,指“体”说,内圣。自大处着眼,有厚望焉,否则寸步难行。到任何环境皆必“敬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真明白我所言,《易经》你们还用得上,是智慧产物,非文字。《易》永叫人有希望,以“未济”终焉。但得“敬慎不败”,少说话,不说话。“敬慎”是功夫,绝不可马虎。

用需之道,不只保养身体而已,遇事等一等,未失常,未大失。做事一定要有步骤,有所准备。智仁勇、胆量识,缺一不可。深思熟虑,不可情之所至做事,而且要有点耐力,往前奋斗。先看清,而后有耐力。每天以时事印证智慧,遇事不能不用思想,看戏也必懂得戏文,随时测验自己。

乱世时,必要除奸,有内奸——奸民,有外奸——奸国。我写除奸之道。不能除暴安良,永远达不到大同。孔子一上台,即诛少正卯。《荀子》中指出“五种人必得杀”。

《荀子·宥坐篇》: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

什么都得过去,真理就一个。人必须真有德,没有德绝不能成事。千万得守得住。尽用心机,断子绝孙!

熟能生巧,“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在中国思想上下功夫,必要有步骤、有系统。你们脑子动得不快,我所讲也不真明白。

中国学问必得另辟天地。时代又变了,必按今天的知识讲,小孩才懂。学术如跟着政权走,真理就没了!应为子孙多负点责任。

读历史,也是为今天而读,不是为古人做化妆师。所写论文,与现在有什么关系?都为今天学,借古人智慧启发我们今天怎么用事。

有些人想尽办法得洋博士。我却不然,培养北大博士,闻中国气,百年大计。人最浑即自欺,应求实质价值。你们遇到问题懂不懂,得领悟。我阴险,要你们扎根。人贵乎有志,要找同志。

佛教最了不起的观念:无上正等正觉。修一辈子,就为这几个字。有志,不在年高或年少。要培养正知正见,每天要面对现实,不是古玩。

何以在泥边走,就“自我致寇”?每天读书,练达智慧,充实反应的敏捷。寇来,应使之达不到目的。一步错,不可步步错。要造就接班人,必要懂得什么是根,“物有本末”,绝不可以本末倒置。

都“需”,但等待的层次与环境亦不同。人每天面对的是环境,环境变了,穷则变,所以,应付环境的层次与方法亦得变。小孩懂事就会应付环境,许多事没有神秘,在本能上就会了。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懂得关键,就不招惹是非。话说太多,不发生作用,还惹是非。要少说话,左手的事不叫右手知。我现在出门把手环拿掉,因不能“自我致寇”。自己都无自知之明,怎么成功?

每一爻都要活活泼泼地读,则读任何一爻都成功。万法由性生,因性生万法。屡次碰壁,还不懂得改,不知怎么应付环境。能应付环境才是智者。

2001年,我就要休息。有十个北大博士,愈久愈感我有先见之明。

智慧是与生俱来的,学问是后天学的。智慧要培养,此自好学来的。一个人没有智慧,什么也做不了。思想、学问何以都没能改造你与生俱来的欲?可见控制有多难!有象,根据象发己之智慧。出门看气象,有高深的智慧,可据此判断。象,并不是固定的,《春秋》称“况”,为天地之始。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六四”交于坎,已入于险。

“坎为血卦”(《说卦传》),坎(ぅ),血之象也。血,伤己伤物,两败俱伤。已入于坎险,故有“需于血”之象。“六四”当位,虽已在穴中,犹可出自穴,此即《易经》给人无尽的盼望。

“需于血,出自穴”,其中有关键。“需于血”,一个环境;“出自穴”,走出的一个环境。两个环境,两个时,两个机。血里就是战场,但不一定是绝地。心念一动,楼要垮了,如去拿四十元,岂不压在里头?

时乘无尽之变,以御天下事。有许多机关你们没注意,在许多事上,负重要责任者一句话,都关系到前途,可不是简单说的。要唤醒良知,不要净做鬼七王八的事。

看人世上的争,真是无法形容!有争的功夫,何不好好造就自己?既有雄心,必展长志。如没有雄心,做什么都比做“文人”好,得有智慧,不必勉强。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朱注:“血者,杀伤之地。”错误!听,听事。“顺以听”,绝没有动刀,才能履险而不险。

想做事业,得先了解大环境,即使到战场了,犹可出穴。必要有“顺以听”的功夫。一个“顺”字,不可有自我主观。顺时、顺机、顺环境、顺自然、顺情势,什么环境知道怎么对付,在什么环境怎么对付。但得顺之,不可逆环境。应世必要有智慧,才不招无妄之灾。智者不怒,智者利仁,智者乐水,知人者智。

人最低要存一念之善,不要天天用机心。我恨青年没有自己的主张。并茂,给学生机会。读书绝非一日之功,必要心平气和,慢慢地读。看注,看其人的思想。练习想问题,遇事要怎么反应。

要练达反应快,不用想,看完马上判断。什么都学,但绝不被人利用。学会锻炼脑子,得常想,反应特别快。

先检讨上一步的得失,再走下一步,躲开失败的路子。

昔日以八卦象一切。了解位、象,即了解环境,就有应事之术。道一样,术可不同。都读兵法,但用的方式绝对不一样。了解客观环境,用智慧解除主观的错误。

只要是智慧的东西,照单全收,然后做成堆肥。以元为种子,自己做园丁。另辟天地,天地之始。一切东西都在天地之中,“无不持载,无不覆帱”(《中庸》)。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九五”阳刚中正,最好的一爻,但应而无与,因“九二”亦刚。

因为当令,“位乎天位,以中正也”,有资格吃酒食,优游自在,不多事以自扰。守中正之道,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顺自然而治天下,“率性之谓道”。

九五之尊,首。事必躬亲绝不能成大事,清帝控制好八大军机即可。管太多,事必停摆,何不分层负责?

人一生,必要干几件正正当当的事,有智应世,“惠而不费”(《论语·尧曰》),不多事以自扰,无为而治。无为,顺自然。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事,有利就有弊,应进可攻、退可守。做事必想到进退、成败,才有转圜余地。中国人“以柔克刚”,受道家影响大。一个人有智慧,是天生的。灵活,跑得快。最低,左右的事要通。

《象》曰:酒食贞吉,以(因)中正也。

“酒食贞吉”,饮食之道不正,怎会有吉?

“以中正也”,当令、中正,人要不中正,就不能以天下养天下,使人人尽得其食。天子要养天下,唯中正才能拿天下养天下。

历代帝王都拿天下养自家。康熙帝读书超过常人,才能开盛世,给子孙留下几百年造孽的机会,到最后连横竖(十)都不知。不知十,不知宇宙间的事;如知十,就无所不知了。

昔日家家供天地:“天地三界主,十方万灵神。”供元神,《春秋繁露》有《立元神篇》。三界,宇宙;十方,四方(东西南北)、四角,加上天地。

人都需,换言之,没有人不贪,连出家人在内,想上极乐世界。可惜人死了,什么也带不去,但业力绝对留下。不要贪,死后也带不走,过分不好。什么地方都得用脑。为儿女留下万里江山、千军万马也没用,我绝不给儿孙一分钱。有钱,最后在连败家子都没了,千万不要贪。我不迷信,但特别相信因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有人何以断子绝孙?一定要守必要的德行。做事不欺心,没人知不重要,你心里知道。

我讲学,法施也,所以讲得仔细。奖学,力之所及;热爱祖国,责任“内其国,外诸夏”。中国人聪明,做事有步骤,三世义:“内其国,外诸夏;内诸夏,外夷狄;夷狄进至于爵,远近小大若一。”

公侯伯子男,代表责任,长子主器,公子公孙,尽责即德。中国人一举一动,代表民族思想。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上六”阴居阴位,居险之极,已“入于穴”。

“入于穴”,正盼有人来,不速之客来。“有不速之客三人来”,三,多数。三、九皆虚数,见汪中《述学》。三人,下卦三爻。

“入、来”二字,含义深!天下同春,万物皆生。值得深思。

人人都需、都要,还用你请?不请自来。不速之客来,怎么“敬之终吉”?好好研究。是见之即磕头,还是有步骤?得以道,有方法、层次,且有对象。敬,体其所需,送东西要注意,按其所需敬之,迎其所好。

人最难防的即不速之客,搅乱整个局。无形的不速之客,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敬之终吉”,做人必须厚道、宽厚,因有时自己所寄望者,正应反而不能发挥作用,而是意外中人发生作用。知权变,圣之时者,识时务者为俊杰。

来多少,都能供给。丰衣足食的时代,办流水席,谁都可以来吃,真是“饮食宴乐”!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不速之客,敬之终吉,“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终吉,即使不当位,亦未有大失。

有时,自己寄予厚望者(正应),反不能发挥作用,而是意外中人发生作用,故做人必要厚道、宽厚,若依赖在一人身上,就易于落空。

受困了,读书得启示,终生不能忘。我读《易》,颇受其益。

外交官天天有不速之客,想不到的事有多少?敬慎、戒惧,最后也不过“未大失也”。

第一步顺情欲,“六爻发挥,旁通情也”,缘人情,制礼义。“时乘六龙以御天”,时、位。“黄中通理”,此时才得到理,自通情起,通情达理。从入手到结论,中间怎么去得?必要懂万物之情,才能解决问题。得其大中,才能通理。

了解主事者的想法,尤其是其个人背景。通到极,环境都明白。开会,即知对方第一句要说什么,应世自如,至少有七分胜利的智慧。我能料到阶段、步骤怎么做。

知险,可以拯溺,此为目的与责任。本末之道,拯溺为末,了解水性为本。知险,可以挽回芳心。遇事,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可与适道,未可与权”,权变,知所以用理。儒家之学,就讲一个“时”字。学孔学,第一个在知时。

必要养勇、还要有群德,想成功,不可以跑单帮。团体行动,绝不会一无所成。失掉政治伦常、道德,证明没有智慧。

嘴不可多说,天下无万灵丹,揭破就不灵。我说出的,皆死棋子,不用的。必备几套,什么都叫人摸不到。一些无聊者,不能成事,只会败事,因为没有脑子。用一件事叫你们明白。

四大名序是什么?《太史公自序》必看。

四大名序:《史记·太史公自序》、许慎《说文解字·序》、杜佑《通典·序》、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必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才能先走一棋。都读《孙子》,谁做事用《孙子》了?写书容易,会用太难!走之前,预备两套方案,半套也没用上,人家桌子都没摆。方案用不上,拿出的机会都没有。用什么方法突破?

突破你们的脑子(环境),比什么都还难!有了学历,还要有经历。有大志得要有脑子,必得好好练。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捧蜀汉,事实上蜀汉是三国中第一个亡国的。成方子多,就不学,什么也不知。一卦明白,也可以治国平天下。

我没找过人,来找我的都碰壁。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才能对付别人。能尽己之性,才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才能尽物之性。

戏法都一样,就看会不会变。声东击西,叫你们明白一件事。老师不会替你们读书。老子能,并不代表儿子能。不会唱戏,可不能不懂得戏评。唱完一角,马上懂其棋子如何走。釜底抽薪可得有实际东西,不能空的。既有深交,如无厚利(宝贵的条件),怎么会转向?自一事可以引申很多。

你们光有野望,没有方法。一件事可通很多。想做事,不能不有心机。人要倒霉,什么不顺利的事都来。我绝不敢相信你们,太傻!口都守不住。

撑不住,因为没有修养,忧乐皆形于色。得知其所以然,才用得上。我一听到消息,马上知道怎么一回事,一点即通。处处要用心,不用心绝不行。遇事,要勇于面对,必要多学习。

读书有步骤,也有层次。一卦明白,都能应世(事)。《大易》与《春秋》,在使人成龙、御天,绝非捉迷藏。我的《大易》与《春秋》注,绝对超过“帝王师”!我来台后,除“长白又一村”的事,什么都不做,悟了!多少真文人写的书都没传下去,真人才不知埋没多少,唯奴儒的留下,都拜钦定之赐。读书人第一件事先树立品格,否则不足为学。

在台无比我再精者,绝对给你们谋幸福。你们必要按部就班读书。一个有阳刚之才者,能居柔守中多不易!要懂得怎么利用环境。有智慧,人说东马上懂西,如常山之蛇。玩味,才能进步。必要懂时事,圣之时者。

“童蒙求我”,求什么?启蒙,启什么?什么地方蒙了?得知其所以然,才叫懂。必知是什么病,才知怎么下药。

需卦“九二”,来子解:“避世之人,知前有坎陷之险,责之以洁身;用世之人,知九二刚中之才,责之以拯溺也。”于人世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根据?必明白其所以然,要冷静看,否则研究学问,智慧完全用不上。

多读熊十力的书,可以得些启示,必要言中有物。深入看,追其所以,绝不盲从。古人写书,不在与后人捉迷藏,无不希望人拿来就能用。古人说的话,叫你一针见血,马上有用。既要能御天,又何必捉迷藏?

《金刚经》真是妙智慧!《楞严经》,开智慧。

得自王弼、程颐、王船山过来,再看熊子的《读经示要》《原儒》《乾坤衍》及《体用论》,绝对于你们有所启示。入门,但也得有智慧,不必强求,并非每个人都能做知识分子。

“乐不思蜀”,忘其所自出。捡便宜,转弯就能成事?乱世出英雄。有些人早晚没裤子穿,必要懂“敬慎”二字。地方太小,本身没资源,完全靠外来,因此必有大智慧才能治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才是真正什么都怕,所以成功了。“敬慎”是功夫。做事时要怎么敬慎?在敌人面前不败,永站得住。会恋爱,就会搞政治。追女朋友时如何敬慎?了解其环境,才能慎。

要活得有尊严得有脑子。没有智慧太可怕了!一个有野望的人失望了,绝活不下去。陈立夫、宋美龄多有修养!陈有《唯生论》,为其代表作。引《唯生论》的人都死了,而作书者还在。

愈是不懂的,愈什么都懂。不要把妄想当成志。要下功夫,否则永得不到。造就自己,人一之己百之。大家都混生活,剩下就几个,丐帮!过去就完了,而今安在哉?树倒猢狲散。早说在历史上就多一林爽文(1756-1788)。如有智慧,就成安台圣王。

我随环境改变以前的错误。我和你谈一次,就能为你定终身。有些人遇事,只把自己估计得特别高,既不懂历史,也不知环境。要自己认识自己能干什么。智低,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养浩然气,读有用书。笨,读有用书,拿出即能治病——社会病。

左宗棠不喜人称“曾左”,问何不称“左曾”?

左宗棠、曾国藩二人共事十余年,交情甚厚,曾国藩对左宗棠还多有提携与相助之恩。曾、左二人,无论从哪一方面比较,皆是旗鼓相当。然,为何往往是曾在前、左居后呢?对此疑问,曾有一人当面向左宗棠解疑,谓:因为曾国藩心目中有左宗棠,而左宗棠心目中从来没有曾国藩,只此一点,即知天下人何以言“曾左”而非“左曾”矣!可谓一语中的。

左宗棠与曾国藩相比,唯一不足之处乃是左的心胸和器局。当其时,曾、左同为一方总督,曾国藩幕僚成群,人才济济,号称“天下第一幕府”,而左宗棠才具再佳,只是“光杆司令”。曾国藩以其爱才、惜才,善于发现人才的眼光和器局,兴办洋务、培养人才、举贤任能,尤其是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为近代中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左宗棠最终意识到自己的短处,在曾国藩去世后手书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甘居曾国藩之后,心服口服。

诸葛亮不懂得训练接班人,临死还得骗人。做大事业以造就接班人为第一要义。什么都独当一面,是小职员;必如孙悟空,拔一毛一吹,都是孙。是亲戚,不能担大任亦不用。感情好,结婚;“政见”不合,离婚:岂不是畜生?不能齐家,焉能治国?

出钱的没有名义,谁舍钱?要懂怎么做事,叫他乐死。动机不良,能成大事?把持,证明你不能,愚与贱。是你浑,不值得造就。有何智慧接触高级人物?做事必慎思之、明辨之。做事必要有善机。头脑要特别致密,千万不要有背景、有颜色。

我经历这么多,绝不写一篇文章,不开笔为人写字,谁也找不到我片纸只字。你们能守得住?真的永远是真的,好好努力。有守才能有为,虽无成就,绝不伤品败德。

我有我的民族观,总穿长袍,此为我的上国衣冠。要守住自己的格,非说,要做。骂我的,今天都失败了,绝不给谁为奴,必为自己谋幸福。

我净装土包子。纯小人比伪君子好几百倍。但谁也无法预估五十年后如何,都得过去!

以小事大,得会做,绝不可上颜色。训练你们怎么用智慧。练达智慧,得如常山之蛇。

道济天下,必是真的,如池上米。个人做事的价值,自己必衡量。人生有涯,就几十年,还得身体好。道、技贵专,不要万事通。精一,才能达上乘。懂事,先立志:这生要干什么?其次,贵专,不要见异思迁。

“生民日,烝民乎?”变成馒头。仔细,空谈没有用。每天有写不尽的题材。今天是什么日子?世界人口达六十亿人纪念日。“天生烝民”(《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日,向六十亿发誓,宣言。这是你们的工作。

今人多半活到八十几岁,此为一严重的问题,怎么安排全世界的老年人?现在,一家要养五个老的、三个小的。“老者安之”,如何安之?懂得用脑,问题就来了。安排不好,绝对惹是生非。对小的用三优:优生、优育、优教。对老的如何安老?就每人力之所及,找问题研究。

我自懂事,就注意世界政治变迁,留心人。独坐孤城,必有所为。你们太懒,一无所能,有能谈天的程度?小孩从小就要训练,有智慧到什么地方都能用上。读完历史,要马上知其得失。“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还不好好学!

子思为孔子作传:“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十六字,写得多好!“宪章文武”,家天下法,只当参考,非主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人有守,很不容易。我什么都能,什么都不做。不必说,别人感到你确是人才。你接纳什么,都是奴才。靠任何边,价钱就没了。装人,什么都想明白,什么都没做。不装人,才是人。想有成就,享受牺牲,牺牲享受。我告诉人:既不会写文章,也不会写字。习字,每天写就熟。字是一个人的门面,练“永”字。不会运笔,所写的字皆如小孩。

读书以做人处世为第一要义,读书在明理,贵乎行,明理才能变化器质。认清时势,实事求是。自己有能,就不必出卖自己的人格。

拨乱反正,得先识乱。智周万物,成能的第一步。智,元之用。“天地设位,圣人成能”(《系辞下传·第十二章》),靠元成能,即用。成能,养成,尽性。智周万物,养成万物,道济天下。通情,必按时与位。

中国思想就建立在人性上,为了行仁、任仁,一辈子要做好事,“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中国人以仁立教。“天命之谓性”,各正性命,元胞,故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要以文化世,文化,所以要学文。

《论语》完全讲中道,所以人人都能接受。处世得活学问,不通世事,讲古、博古非实学。《论语》为无尽藏。良知就是率性,有一东西存在,顺着即率。情要“发而中节”最难,故要“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本身必“克己复礼”,否则没有作用。“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礼,性之用。伦常,就是礼。

“太和元气”,太和即元气之用,元者,气也。得元了,乃“保合太和,乃利贞”,故曰“太和元气”。孔子乃“太和元气”之征。修太和元气,要得元。养太和,即养元气;养成,即元气成了。

“元者,善之长也”,孔子变一为元。止于至善,机发于元,亦止于一,正也。培元,自养正入手,“蒙以养正,圣功也”。培元,元培了,即居正,《春秋》讲“大居正”。“圣功,一统也”,《春秋》讲“大一统”,用一统天下,建王道乐土。一统,亦即元统。

“大哉乾元、至哉坤元、奉哉人元”,改“一”为“元”,即为了人元。奉元养成万物,就成“元儒”。但入门得自“时儒”开始,“时乘六龙以御天”,“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熊十力说他“用心深细”。细,故能识微;深,故无隐,什么都看透了。无入而不自得,“得”字有深意,求仁得仁。万物皆备于我,就看你有多少“得”的智慧。

我时常看佛经,因有智慧,像玄奘取经、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南洋,历尽多少的苦辛。想别人,勉励自己,博学才能笃志。可以喝喝茶、谈学问,一懒,要想到玄奘。必有目标的做一件事,自求自得,皆自得也,谁也帮不了你的忙。必自己能才有号召力,要有用时自找上门来。唯我独尊,上天下地,什么都不尊,唯我的“独”最尊,独一无二。

做事不可假他人之手,必要储备人才。成就事业,以造就接班人为第一要义。平时好好修为自己,到任何环境皆可以应,以智应。一个人要有守,守己之志,自己造就自己,故曰“士尚志”。有志,不与世俗竞。养浩然气,读有用书。三优:优生、优育、优教。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格”,进步,引申义。“格”,正也,何以不说“人正”?一个格一个格,有上、中、下之分。人比人,得死。都是人,但相比,分量、格调都不一样。品格,一个品一个格。九品,上中下又分上中下,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什么品什么价格。人品为第一要义,不要随波逐流,必保持自己的品、格。

人必得有高的机术。人就是人,要做性情中人,不要做伪君子。性情中人,性与情合一。万物皆备于我,人是个小宇宙,也得自求才能自得。一无所得,与生活半点关系也没有。“德者,得也”(《管子·心术》),所知都能行,就有所得,“知行合一”才是德。求德,何不争德?埋藏种子,以待明日开花结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即性。必发,情,欲,“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致中和”,“中”与“和”合而为一,性即情,情即性,情性一体,两者不能对立,“致”为功夫所在。懂性情不二,就不会出轨。

“率性之谓道”,道,在塑造自己,非讲的。中和之用,“不刚不柔,布政优优”。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诗》云:‘不刚不柔,布政优优。’此非中和之谓与?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

昔日告老还乡,优游林下。人都可修人事,但难修天事。读书要理悟,要会做事。养身,必真能实行,要玩味;玩味明白了,就长寿。

人的欲太可怕,治欲太难。问自己一天净干什么?曹雪芹一部《红楼梦》,传了。要用心,天下绝无巧得之事。《聊斋志异》借题讽世。旧时代门楼多大,一定的。争婚姻自由,看宦场之卑鄙。何不与天理争,要与世俗争?

非求多,而是要求精,惟精惟一,功夫够,则一法通、百法通。不学无术,学就有术,必要储备自己。必深体其义才不冲动,不冲动就不盲动,深明大义。

中国文化之受重视,乃因中医震惊世人。那夏学有一比得上中医?中国思想合乎人性,“率性之谓道”。学大,在明明德。标出元,永有所本,“万物资始,乃统天”,包括地。一部《易经》,就“万物资始,乃统天”七个字。

“钦明文思安安”,“安”同“晏”,海晏升平。安,安仁,安于一,定于一,即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安乐”意境深,安乐以养其心志。“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一切皆在自己掌握中,亦即“时习”的功夫,“时乘六龙以御天”。

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不坚持己见,无一不取于人,弄清事情的两端,用两造之中在他们本身上,此即“裁成辅相”的办法。遇事,永不要有我的主观,此为做事之道、处世之方。做事一出手,即可知其人有无出息,要有一定的方式,要有处世的智慧。做事必要有步骤,非盲目。创业要谋梁子,当令必清君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有小儿拿弹弓”,等着,结尾:既仁且智。什么事,都要有几层的准备,设几个防。一个问题,必经几个步骤、几经变换。多思多虑,多经几个层次,也会得结论。按步骤,拟方案,早做准备。第一步怎么出招,迈出第一步最难。做任何事无不有结束,开始吃亏,结束要知怎么插手,必要有乘势的智慧。情势变了,就随势。

讲完,用得上?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读书要细想,如读《大悲咒》,解决不了问题。自根本明白,才知思想。书读完,是历程。

子张问善人。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注,作参考。“不践迹、不入于室”,有何好处?坏处?是哪类人?指何而言?

《论语》多少地方提及善人,每处皆有超人境界:“善人为邦百年,亦足以胜残去杀”,“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论语·尧曰》)。

我要你们奉“元”,即践迹、入室。老师是启发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今天有老师?必与师亦步亦趋!想把书讲明白,得三十年。

你们是超时的青年,今天应干些什么?还讲堪舆、相命?把脑子打通关,程、朱、陆、王都已过去。真明白,才知自己是哪流人物。

善人,有自我发挥的,不囿于任何环境,是教主。践迹,照葫芦画瓢;入室,如入宗教,脑子成“控固力”。见贤思齐,脑子有偶像;君子怀型,则囿于型。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是践迹、入于室。被人利用,不知自己是什么。

梅派,善人则“没派”,台湾新秀徐露。造就梅兰芳一步登天的,是齐如山,标准戏迷,有一天手杖掉到地上,一捡就死了,真有修养。唱得愈像,愈顽固,没本钱——与生俱来的性。善人何等逍遥自在,能自我发挥,所以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性生万法。讲学举例,不必跟着亦步亦趋。守死“善道”,何以不说“仁道”?

不践迹、不入于室,脑子的反应打破一切藩篱。每事追问,知其所以,才知思想是怎么树立的。我传秘方,你们接着“造谣”。元,富无尽的宝藏,发掘之。时代变了,必也盘皇另辟天。

《论语》,家常日用的话,有终极目的。打开一扇门,自此进去寻找真理。白话译文,欺骗人的话。蒋伯潜注,杂货铺,什么都选。《论语别裁》,真是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