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道路比较

上面的理论演绎有没有实证的依据呢?市场经济走过的历程是不是一个低增长的历程呢?

我们选用美国的数据。为什么要选用美国的数据呢?原因有三。

(1)过去几百年,在这个世界上,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占大多数,其中失败或不成功的又占大多数。那些在市场经济这场竞争中的失败者不是我们在这里关注的对象。

(2)美国在有些方面同中国有些相似。比起老牌的英国,美国也算是后起的国家。从立国以后,在经济上,它硬是像一个初出茅庐的长跑运动员一样,同经验丰富的英国比赛。它抛开英国的经验和模式,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跑了200多年。刚开始的时候,那位有经验的选手,又是暗里使绊,又是明里打压,神气得很。到后来,那位老牌运动员就开始气喘吁吁,越来越跟不上节奏了。而新手则越跑身手越矫捷,终于把老将抛在后面,从而一路领先,最后,代替老将主宰了跑道。美国经济在竞赛中创造了长跑的奇迹。

(3)美国这样一个大国和中国才有可比性。那些小国或小的经济体的经验固然值得研究,但是与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是没有可比性的。由于某些地缘政治的考量,有些庞大的经济体选择让某些小的经济体依附在自己身上。这种成功的经验对中国这种大国没有可操作性。有哪一个经济体可以承载中国这条巨龙?又有哪一个经济体愿意催升中国这条巨龙?

这个典型案例对我们有许多借鉴意义。我们就要看看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市场经济的优等生,看看它的增长速度和它的波动性,看看它有没有受到低增长陷阱的困扰,看看是不是如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的,这个奇迹只是市场经济的奇迹。

我们采用的数据是美国官方统计机构公开的自1800年以来历年GDP数据。该数据是按2009年美元计算的。

我们先看看平均增长速度。在从1800年到2015年的215年中,美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如果看算数平均数是3.70%;如果看几何平均数是3.61%。总之,美国在那215年中,年平均增长速度是3.61%或3.70%。

算数平均速度,就是历年来GDP增长速度的简单平均;几何平均速度,就是历年来累积的年平均增长率。尽管二者差别不大,但我们决定采用年化增长率。为什么呢?喜欢投资的读者都知道二者的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你投资100元,第一年亏了50%,第二年赚了100%。那两年下来,算数平均年回报率是:(-50%+100%)/2=25%。其实你一分钱都没有赚到。你的几何平均回报率是0%。所以,对你而言,几何平均数才是真实的回报率。也就是说,3.61%的年化增长率,比3.70%的平均增长率更加真实。

这就是美国这位长跑冠军的平均年增长率,只有3.61%(几何平均数)或3.70%(算数平均数)。冠军都这样,那整个赛场其他选手的情况可想而知。如果跑100米冠军都花了15秒,其他选手就别提了。

这的确是一个低增长的经济制度。

即使是这个3.61%的年增长率,在很多方面,还要归功于许多由政府推动的经济外生的因素。这些外生因素其他国家不可复制。我们将在后面讨论。

有的读者可能会质疑这个低增长的事实,说,美国215年的那个3.61%的年均增长率,是因为后来的基数大,大数效应把平均数拉了下来。

所谓大数效应就是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速度越慢。

这种说法有道理。但是把美国215年的年均低增长归结于后来规模大了时的大数效应,是不准确的。

为此,我们可以把美国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时期:1800年到内战(1800—1861年);内战到大萧条前夕(1862—1928年);大萧条到如今(1929—2015年)。第一个时期,年均经济增长是4.05%;第二个时期是3.65%;第三个时期是3.31%(见表4-1)。的确有一点大数效应,但是差别不大。第一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的差异是74个百分点。这个0.74%,大概就是大数效应。头一个时期基数非常小,增长率高;后一个时期基数大,增长率低一些。二者相抵,这个3.61%的年增长率的估算是靠谱的。

表4-1 美国经济增长一览

*平均GDP和人均GDP中的数字,前者为算数平均速度,后者为几何平均速度。

即使在经济规模较小的早期,美国经济增长也只有4.05%左右。这个4.05%是没有大数效应的。

根据美国的经验,如果我们从1949年就搞它那种市场经济,这个4.05%可能就是我们的最好的结果。对中国而言,这个最好的结果,恰恰是最坏的结果。为什么?

中国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123亿多美元,是缅甸的55%,菲律宾的14%。当时中国人口5.4亿多,人均23美元(一说人均GDP15美元,我们采用23美元一说)。

刚刚立国以后的美国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假定我们采用与美国一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假如我们拥有美国一样的运气,假定我们的年化增长率不输给美国,假定我们也能像美国早期一样以4.05%的年化增长率成长,那我们在2015年的人均GDP将会是多少呢?

到了2015年,如果按1949年美元价格计算,我们的人均GDP将是316美元。如果考虑美元价值变动,1949年的1美元,相当于2015年的10.02美元。通胀调整以后,2015年的人均GDP是3166.45美元!

大家要问,我们曾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拒绝了美国那种道路,选择了自己的路。这个历史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任何选择都是有机会成本的,个人是这样,民族也是这样;投资是这样,其他选择也是这样。我们1949年的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是:2015年人均3166.45美元。我们实际的收益是多少呢?它能够至少抵消这个机会成本吗?

按相同的美元价格计算,我们的人均GDP在2015年达到了7924美元(见图4-1)。

图4-1 中国2015年人均GDP现实和假定选择的比较

那是抄袭别人道路的两倍多!

更重要的是,我们享有了几十年的和平,我们再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人民的健康、教育都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的经济成果为大多数人分享。

这两条道路的优劣不言而喻,它们对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有些经济学家习惯为旧时代唱挽歌,不习惯正视新时代的繁荣。他们至今在抱怨历史,抱怨1949年的选择。但是,被1949年取代的那个消亡的时代不会因为他们的自愿陪葬而伟大,这个伟大的时代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戚戚不满而渺小。西风残照里的几朵缤纷的云彩,哪里比得上喷薄红日带来的漫天朝霞!有人愿意做夕阳西下里的天涯断肠人,那就让他们在伟大时代面前继续戚戚哀哀吧。历史洪流的万丈豪情容得下旧时代那几声凄厉的抽泣。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中国年轻的一代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自信。现在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射到中国80后90后和更年轻的一代身上。他们的包容和理解,对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客观观察和判断,他们表现出的自我自信和民族自豪,同西方年轻人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西方那些客观的观察者无不以手加额。年轻一代是中国道路最充满青春激情的宣言。

庆幸的是,我们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在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的唱衰声中,赢得了高增长。我们要感谢1949年带领我们民族选择了这条道路的那些奠基者和缔造者,感谢那些追随这条道路并其命惟新的继承者们,感谢数代奋斗不息的中国人。否则,按这个4.05%的年化增长率,我们将会永远落后,永远挨打,人民将永远贫穷;我们将在低增长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冲突中挣扎;我们已经创造的那些镌刻于史册的奇迹将永远不会出现。我们所面临的将同近代以来的前辈所面临的一样,一个贫穷衰落落后、国运不振的中国。我们就有极大的可能继续重复1840年以后日渐下沉的国运。

道路自信,来源于历史比较。坚持正确的道路,就是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