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最后的盎格鲁-撒克逊国王

新国王哈德罗二世无片刻闲暇享受生活,他紧张地筹备防务,密切关注海岸动静,时刻提防来自诺曼底的入侵,但给他带来头两波巨大麻烦的不是威廉,而是他弟弟托斯蒂格和挪威国王哈罗德·哈德拉德。

1055年,诺森伯利亚伯爵老斯沃德死后无嗣,忏悔者爱德华把他家的领地和爵位转封给了哈罗德的三弟托斯蒂格,至此,原来的四大伯爵领有三个归于戈德温家族。哈罗德曾把自己的东盎格利亚伯爵领赠送给麦西亚伯爵利奥弗克里的儿子埃尔弗格,以赢得对方的友谊。1057年,麦西亚老伯爵去世,埃尔弗格为了继承家业,被迫放弃他的东盎格利亚领地,这块领地被封给了哈罗德的二弟吉尔斯,与此同时国王又为哈罗德的四弟利奥弗文建立了一个新伯爵领。

戈德温家族在英格兰已无人能敌,新任麦西亚伯爵埃尔弗格决定奋起反抗,可实力太弱,他不惜把女儿埃尔德吉斯嫁给北威尔士酋长格鲁菲斯·阿普·卢埃林,结成同盟共同抗衡哈罗德。哈罗德1062年发兵击败两家联军,声望与地位达到巅峰,格鲁菲斯和埃尔弗格都在两年内先后离世,哈罗德把麦西亚伯爵领转给埃尔弗格的儿子埃德文,并着力栽培这位年轻人。国内一切政敌都被降服,哈罗德却万万想不到冒出一个诡异的致命死敌——新任诺森伯利亚伯爵,三弟托斯蒂格。

托斯蒂格在自己领地行事不公,为非作歹,杀害两位有声望的大乡绅,遭到领地内约克郡中小贵族们联合抗争,他们趁托斯蒂格外出,洗劫他的庄园,杀死他的侍从,宣布把他放逐。自行废黜领主不具备法律效应,得请示王国政府,反抗者们推举麦西亚伯爵的弟弟摩卡为首领,一路向南进军请愿。

忏悔者爱德华闻听此事召集重臣商讨对策,哈罗德没有偏袒自己弟弟的意思,还说服国王应同意抗争者们的正当要求,结果遭致托斯蒂格嫉恨,他认为兄长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很可能参与了推翻他的阴谋。国王原本打算让哈罗德领兵讨伐叛军,现在只好答应反抗者的条件,最终托斯蒂格被正式废黜,出国流亡,摩卡取代托斯蒂格继任为诺森伯利亚伯爵,四大伯爵领至此被两个家族平分。

托斯蒂格从此发誓,一生以消灭兄长哈罗德这个“叛逆”为己任。他先是前往苏格兰劝诱国王马尔科姆发兵英格兰,但苏格兰国王对此不感兴趣,他继而前往法兰西,到自己大舅子佛兰德斯伯爵鲍德文的领地流亡,鲍德文同时还是威廉的岳父,索性放任托斯蒂格以此为基地谋划推翻哈罗德。

因克努特大帝的缘故,当时的丹麦、挪威两位国王与克努特当过英格兰国王的两个儿子有族兄弟关系,跟忏悔者爱德华也算沾亲带故,从法统和血缘看,如果忏悔者无后而亡,他们在继承序列里能排得上号。

托斯蒂格派人联络两位国王,邀请他们前去争夺英格兰王位,丹麦国王斯温·埃斯特里特森对夺位兴致索然,但挪威国王哈罗德·哈德拉德动心了。哈罗德·哈德拉德的父亲马格努斯1038年曾与时任英格兰国王的哈德克努特签过条约,若一方有难,另一方应伸手支援,一方无嗣而亡,另一方可继承对方王位。哈德克努特死后,马格努斯没有根据这个条约提出王位主张,他毫无盎格鲁-撒克逊王室血统,当时也没有实力去征服英格兰。

英格兰国王哈罗德·戈德温森有1米77的个头,中世纪已属高大身材,但挪威国王哈罗德·哈德拉德身高1米92,生性勇猛,喜好冒险,他现在正闲得无聊,基于那个“条约”的诱惑,他决定效法维京先辈们,远征英格兰夺取王位。

哈罗德登基后就听说托斯蒂格与挪威国王的谋划,预料有可能要遭遇威廉和哈德拉德同时登陆的风险,若南北两线作战,形势相当险峻。北方的诺森伯利亚伯爵埃德文和麦西亚伯爵摩卡兄弟俩的态度攸关生死,因此哈罗德在年初专程奔赴北方与两位年轻伯爵促膝谈心,晓以利害。

为强化合作关系,哈罗德不得不做出一个万分痛苦的决定,迎娶这两位伯爵的寡妇姐姐——埃尔德吉斯(北威尔士酋长格鲁菲斯的遗孀),哈罗德时年44岁,已有一个相当恩爱的丹麦婚妻子埃迪丝·伊万内莎,他们养育了众多子女,可是在王国和自己性命的生死关头,只有忍痛休掉爱妻。

第一波入侵发生在1066年5月份,托斯蒂格获得大舅子赞助的一些船只,领着小股部队先在南部的怀特岛登陆,纵兵四处劫掠,听说哈罗德率兵南来,赶紧驶往泰晤士河口,在那里获得挪威国王派来接应的17艘船,双方会合后沿东海岸北上掳掠诺福克郡,然后驶入亨伯河口登陆。麦西亚伯爵埃德文率兵而至,把托斯蒂格揍得落花流水,他只得驶往苏格兰去避难。

托斯蒂格这次滑稽的袭击更像捣乱,他也未指望获胜,无非为挪威和诺曼底军队登陆打乱哈罗德的部署。其实这招起到了效果,哈罗德让部队整个夏季处于高度警备状态,那时候欧洲还没有职业常备军,因为财政负担不起,军队都是战前召集。进入9月8日,还未看到南北方敌人登陆,军队补给已不多,消耗钱财巨大,很多士兵还要回乡收割庄稼,哈罗德下令大部队解散,带着小股卫队返回伦敦。结果同一天,挪威国王哈罗德·哈德拉德正式宣布对英格兰王位的主张,准备渡海出兵。

11天后,托斯蒂格率残部与挪威军队会合,在约克郡北部一个叫里克的小村庄登陆。麦西亚伯爵和诺森伯利亚伯爵一直关注着敌方动向,相继率5000士兵抵达,双方在约克市附近的福尔弗德展开激战,损失都很惨重,但挪威人获得胜利,两位伯爵暂时撤退,挪威国王率部到约克市东面的斯坦福桥驻扎。

哈罗德获急报,连忙召集2000士兵马不停蹄驰援北方,沿途有各郡的零星部队加入。9月24日,英军抵达约克市附近,未做休整立即直奔斯坦福桥突袭挪威军大营。经过一番激战,挪威国王和托斯蒂格双双被击毙,英军损失同样惨重,哈罗德勒令挪威俘虏们乘船离境。

挪威军队前脚刚走,4天后威廉率1万人乘400艘船在南部东苏塞克斯郡的佩文西登岸,随后移师至港口黑斯廷斯附近驻扎。上天略微眷顾了一下哈罗德,威廉的征程因为气候原因推迟一周,否则两线作战不可避免。直到10月1日,哈罗德才获知诺曼底军队登陆的消息,此时他还在距伦敦300多公里以外的约克郡,伦敦离黑斯廷斯又还有约90公里。

威廉率军渡海深入一个200万人口的国家征伐,补给困难,战事不能久拖,他急于寻求正面决战,为激怒哈罗德尽快南下,焚毁了几十个村庄。威廉名义上率部1万多,但能投入决战的估计最多8000人,因为有1000人要驻守佩文西要塞作为根据地,还得留1000人防御黑斯廷斯。这支部队以上下诺曼底的骑士为主,还有来自布列塔尼、缅因、安茹、佛兰德斯的弓箭手,此次远征威廉可谓倾注血本。

哈罗德登基之后疲于应付各种敌人,忽略了外交这个重要手段。威廉出征前,为使入侵具备更多合法性,先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丹麦国王的支持,随后遣使到罗马教廷,获得教宗授予圣旗,这样一来威廉的征伐还具有了宗教“神圣性”。教宗亚历山大二世对英格兰教会的“另类”抱怨已久,多次提出要求,希望英格兰教会革除罗马教廷厌恶的“陋习”,如教士结婚、女人当修道院院长、圣职买卖、兼俸,他们尤其讨厌与戈德温家族关系亲近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根德。

北方两大伯爵与挪威军队作战元气大伤,无法提供有效支援。哈罗德当时正确的做法是,利用主方战场优势,下令各地坚壁清野,以游击战术骚扰诺曼军队,与之拖延,自己则慢慢征调大军寻机正面决战,甚至只要熬个把月,对方因补给困难、疾病爆发可能自行退却。然而哈罗德略显急躁,10月2日,他率领跟他北上作战的残部,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往南急行军返回伦敦,停留一周获得两个弟弟的部队增援,10月12日向黑斯廷斯开拔。这支部队有8000余人,因为是紧急召集的,大多数训练不足,纪律性差,且远程攻击兵种过少。

战斗爆发在1066年10月14日上午9点,这是岛国英雄与欧陆枭雄的生死搏杀,欧陆封建骑兵将对决英格兰传统步兵。头天晚上哈罗德率军进驻黑斯廷斯一处山脊,准备效法斯坦福桥战役于清晨实施突袭,结果被诺曼哨兵察觉,第二天发现诺曼军队已整装离营布好阵势,反而要先发起攻击,哈罗德被迫改变策略打防御战。

诺曼军的弓箭兵先射出箭雨,骑兵继而发起数次冲锋,哈罗德急命英军举起沉重的筝形盾牌组成紧密盾阵防御,诺曼军冲杀数次均被英军的盾阵挡回,直到下午进攻都没奏效。这一战对威廉来说是孤注一掷,命运系于黑斯廷斯,不成功便成仁。英军如果统帅完好,主力部队不受重创,不仅输得起一次,还能输二次三次,而诺曼军败一次就全盘皆输。

威廉发现英军作战勇敢但纪律性差,运用他在欧陆惯用的战术,让小股骑兵冲锋后诈逃,缺乏纪律性的部分英军总是脱队下山追杀,到了开阔地带,骑兵突然回身击杀零散步兵,此计屡试不爽。哈罗德可能太过于自信,一直僵持至下午,其实,他若带着主力撤退,进行休整和等待援军,威廉必败。

拉锯到黄昏,威廉令诺曼弓箭兵以大仰角向山上狂射箭雨,随后发起猛烈冲锋,经过整日的逐次损耗,英军队形已不紧密,而且很多士兵疲惫不堪,无法紧握沉重的筝形盾牌,在箭雨下死伤甚众,遭骑兵第四次冲锋时阵形完全散乱,哈罗德脸部中箭身亡,两位兄弟战死,统帅阵亡后英军士气顿失,全线崩溃。

最后一位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哈罗德·戈德温森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壮烈殒落,威廉完成他征服英格兰首功。人们喜欢羞辱亡国之君,因为他们是失败者,但各种谩骂之辞加诸哈罗德头上都严重不公正,不是每个亡国之君都因为怯懦、无能、残暴丢掉江山,实在是个人不可逆的时运也!

后世有传说讲述,哈罗德国王丧命,尸体已无法辨认,他母亲以提供与哈罗德身体等重的黄金为条件,请求征服者威廉送还尸体遭到拒绝。哈罗德心爱的前妻埃迪丝·伊万内莎走进战场,通过只有她知晓的胸膛标记,认出丈夫尸体,使爱人得到一场基督教葬礼。德国大诗人海涅以传说为依据,写下了感人泪下的著名诗篇《黑斯廷斯的战场》:


撒克逊修士阿斯高特和艾尔里克

瓦尔沙姆隐修院院长的两名使者

奉命前往战场

带回施主哈罗德国王遗骸

他们走进尸堆

无法辨识

他们悲伤和无望

为了不辱使命

请来一位妇人埃迪丝·伊万内莎

人称天鹅颈美人

她是国王的情妇

从遍地尸体中妇人认出了国王

那是她一直深爱的人

胸口上留有她的咬痕

她一言不发,泪已哭干

吻他的眉毛,吻他的嘴唇,吻他的伤口,直吻到胸膛

她以童声般哀伤的语调

唱着悲痛的葬歌

凄厉的歌声回荡战场,响彻整个晚上


哈罗德战死,贵族们已在伦敦拥立小王子埃德迦为王,但未举行加冕礼。哈罗德的几个儿子逃到西南部召集部队准备反攻,北方两位伯爵正带兵向伦敦挺进,伦敦居民素以剽悍著称,威廉深知兵力不足以马上拿下第一大都,先率兵绕着伦敦周边地区沿途扫荡示威。

威廉扫荡示威期间,从伦敦到地方上的大教士和大贵族们已经开始动摇,才15岁的小王子无法肩负卫国重任,不能组织有力抵抗。忏悔者的王后,哈罗德的妹妹埃迪斯所居住的温彻斯特市率先表示投降,埃迪斯随后公开向威廉宣示效忠。紧接着以坎特伯雷大主教根蒂斯德为首,竞相前来投诚,有力的反抗逐次瓦解,威廉见大势已定,12月21日率军进入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