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七辑)
- 童星 张海波主编
- 4467字
- 2020-08-29 01:18:06
四 研究述评与启示
(一)增强研究力度,加强学术合作,提高研究质量
从国内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总体情况来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发文量在波动中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频发,风险类型增多,风险危害增大等使得城市公共安全陷入治理困境,学者们也基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此展开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也随之有所增加,但总体上看发文数量还是非常有限,这与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严峻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现状不符,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尤其是那些新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研究,如信息安全风险、恐怖袭击等。在发文核心作者方面,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中只有两位学者超过10篇,学者的活跃度仍不够高;从被引频次排名前十来看,国内在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中已经具有一些核心和权威的学者,如张成福、薛澜、曹现强、童星等;从作者合作来看,虽然作者间合作比例较高,但多为同一机构内的师门合作,不同机构以及跨学科间的作者合作仍需加强。著名学者Beaver & Rosen对17世纪以后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科研论文合著关系的研究表明,科学家积极的合作态度可以导致科研成果的增多和提高科学家的活动范围及威望。[45]也就是说,科研合作的程度与科研产出的量以及科研水平质量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合作是产生更多高质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突破重大攻关项目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未来研究应该继续鼓励学者间的合作研究,以此来促进研究更加全面、深入,提高研究质量,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更多可行性建议。在研究机构方面,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的机构较为多元化,不仅包括高校还包括企业、研究所等。其主要原因还是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来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不同机构基于自己的视角或目的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展开了研究,能够给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的风险治理对策与建议,是未来研究值得继续发扬的。同时未来研究除了研究机构的多元性,还应该多加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结合现实需要,拓宽研究对象,丰富研究内容
从研究的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来看,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类事件的风险研究。然而,在当下,众多风险源凸显,诸如恐怖袭击事件、核泄漏事件、信息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的频次越来越高,已成为各国政府关心的焦点性城市安全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上述突发事件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提出有效应对与治理的建议。同时,研究中多数学者也忽视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事件本身衍生出的其他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从而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二次或多次伤害。因此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在传统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拓宽研究对象,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研究。此外,现有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研究多是对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探究,这种以事件为中心的研究忽略了风险不是线性的,而是作为一种突变的客观存在,未来研究需丰富已有研究内容,考虑将研究的思路落脚于以风险为中心,进行事前和事中的风险监测、识别和预测、治理的全面研究。总体而言,不仅需要增加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同时对风险事件不能只局限于事后的应急探析,还需要考虑风险治理的整个过程。
(三)弥补研究缺陷,把握时代趋势,实现研究价值
就目前国内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内容来看,众多学者就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评估体系、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层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就现有研究来看,仍存在些许缺陷。
(1)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三点不足:①指标多为通过规范意义上的探讨而得出,各指标的来源及其权重的分配缺乏经验主义的现实关怀;②评估的指标均是用于对客观安全事件发生与发展态势的风险评估,忽视了城市公共安全的公众主观风险感知评估指标的构建;③现有的指标体系均是通过研究某一具体的安全事件而建立的,鲜有研究针对某一类型的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构建出具有普适性和权威性的指标体系。以上三点不足不仅影响着实践环节中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制约着国家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预防和应急管理制度与策略。
(2)在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上,学者们选取了各种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指数法、专家打分法、AHP和GIS方法等。从方法数量上来看,一方面显示出可应用于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较为丰富;另一方面也表明现有对风险的评估在方法上缺乏统一的认识。
(3)在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管理方面,学者们主要从风险的预防和风险的管控两个方面建言献策,提出了提高硬件设施安全度、健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风险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应急预案与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等防控措施。可以发现,这些对策均为大而全的囊括性建议,体现为“预警而非预”“应急而非急”的普适性方案,这就导致当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变成一种“逆向”思维的治理模式:事件突发→逻辑分析→寻找因果关系→进行应急决策,不利于迅速、高效的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
以上现有研究存在的种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的进程。根据现有研究趋势来看,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研究将会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所在。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虽然已有学者使用大数据来分析与预测城市风险,但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多数都集中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机遇与挑战论述。对于如何将智慧城市下的治理理念与思维等实际运用于具体的城市公共安全、运用中的效果如何,以及如何克服运用中可能产生的不好影响等都尚未提及,未来研究中需要延续这一趋势,在智慧城市大背景下,充分运用各类先进技术,转变研究思路,弥补研究缺陷,从而实现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华,张吉光.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祝婧媛,何贵兵.风险来源与决策:背信规避现象及人际联结需求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6,(6):733-745.
[3]董晓峰,王莉,游志远,等.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7,(11):71-75.
[4]李彤.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65-72,179.
[5]颜朝辉.社会安全风险分析与危机应对[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2010:6.
[6]朱广黔.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3,(29):40-41.
[7]曹惠民.风险社会视角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策略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3):98-105.
[8]刘泽照,朱正威.公共管理视域下风险及治理研究图谱与主题脉系——基于国际SSCI的计量分析(1965~2013)[J].公共管理学报,2014,(7):127-139.
[9]孙喜光,丁辉.关于城市区域商业性公共场所的风险评估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80-84.
[10]陈志芬,陈晋,黄崇福,等.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Ⅱ)——指标及其权重确定[J].自然灾害学报,2006,(2):164-168.
[11]陈秋玲,张青,肖璐.基于突变模型的突发事件视野下城市安全评估[J].管理学报,2010,(6):891-895.
[12]张丞,祝慧娜.城市供水安全与河流污染风险预警[J].城市问题,2012,(10):40-45, 61.
[13]杨振宏,王璨,胡世杰.基于AHP的城市燃气管道安全模糊综合评判体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2):257-260.
[14]张秀梅,张征,王举位,等.基于PSR模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20-10422.
[15]叶正伟,孙艳丽.基于PSR模型的江苏沿海大开发地区水环境安全评价——以盐城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3,(6):197-202.
[16]汤鹏,王浩.基于“P-S-R”模型的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6,(8):1-4.
[17]尚志海,欧先交,曾兰华,等.城市社区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以东莞市虎门镇赤岗社区为例[J].热带地理,2013,(2):195-199, 230.
[18]赵学刚.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类动态评价技术[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19-426.
[19]庄鹏,胡又咏,刘松涛,等.地下多层交通枢纽多灾种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2):232-237.
[20]佀庆民,许开立,田磊,等.城市电力供应系统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12):35-37.
[21]焦珣,严学新,王寒梅,等.上海轨道交通沉降风险评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1):130-135.
[22]李响,虞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价[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3):24-27, 37.
[23]王凯全,王宁,张弛,等.城市天然气管道风险特征与肯特法的改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9):152-157.
[24]赵强,孙鹏,杨学嘉,等.基于地质雷达检测的深基坑隐患风险评价[J].铁道建筑,2011,(6):117-120.
[25]陈琪.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J].给水排水,2010,(3):104-108.
[26]彭星煜,梁光川,张鹏,等.天然气管道失效个人生命风险评价技术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4):139-143.
[27]孔文涛,何亚伯,李祺,等.城市隧道施工期间既有建筑物安全性模糊综合评判[J].现代隧道技术,2014,(1):124-129.
[28]陈伟珂,马法平.基于风险检测的埋地燃气管道失效可能性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9,(8):113-115.
[29]夏友斌,李会军,俞鹏.基于OPEN——3000平台的配电网实时合环操作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电气应用,2014,(6):20-26.
[30]孙剑,孙杰.城市快速路实时交通流运行安全主动风险评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873-879.
[31]龚伟志,刘增良,王烨,等.基于大数据分析恐怖袭击风险预测研究与仿真[J]. 计算机仿真,2015,(4):30-33, 398.
[32]陈佳超,吴凡,花铁森,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各省市安全评估[J].灾害学,2014,(4):198-203.
[33]贺芳芳,杨雅薇,郭林,等.上海夏季用电安全风险区划及推广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12,(4):577-584.
[34]陈大川,刘翔,何蓓,等.长沙城际铁路隧道沿线砌体房屋安全风险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6):87-94.
[35]李彤.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65-63.
[36]程林,修春亮,张哲.城市的脆弱性及其规避措施[J].城市问题,2011,(4):45-47.
[37]程聪慧,郭俊华.网络恐怖主义防范视角下的城市安全系统去脆弱性[J].情报杂志,2016,(8):11-16.
[38]赵来军.特大型城市安全风险的全过程治理[J].探索与争鸣,2015,(3):23-25.
[39]钟开斌.伦敦城市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5):113-117.
[40]李光全.风险社会背景下城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与对策——基于宁波海曙区“社区警务e超市”社区管理绩效的视角[J].行政领导,2012,(10):30-33.
[41]孙粤文.大数据:现代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新策略[J].城市治理,2017, 2(24):79-83.
[42]张春艳.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治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11):100-104.
[43]周芳检,何振.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创新思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3):94-100.
[44]张璇,苏楠,杨红岗,房小可.2000-2011年国际电子政务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2, 12(31):51-57.
[45]D. Beaver, R. Rosen. Studies in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J]. Scientometrics, 1978,(1):6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