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经济)结构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最早研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趋势。他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及其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在《政治算术》中,通过对英国船员和农民的收入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后,发现英国船员收入是英国农民收入的4倍,故得出工业的收入要比农业高,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高的研究结论,说明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这一发现被称为配第定理[103]

20世纪40年代,英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L. G. Clark)在威廉·配第的研究基础上,将国民经济分为三种产业,即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分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间的劳动力移动规律后发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差异,人们总是由低收入的产业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通过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分析,农业经济中增加服务业的比重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一理论被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104]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还是一个农业大国,通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现在已处在后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比例是不均匀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而第一产业发展缓慢,而且出现比例越来越拉大的趋势。同时,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中的投入也不一样,差别很大,在第一产业中投入过少,严重影响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因此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要求,要增加有效的生产要素投入,延伸、拉长、拓宽农业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二)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产业结构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继承配第、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其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方面,对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综合考察了总产值变动与就业人口变动的关系,之后得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将不断上升,第三产业产值的变动不十分明显[105]。库兹涅茨分析认为,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的原因为:农产品的需求特性引导的低收入弹性、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即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技术进步的可能性存在很大差别、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由于这种产业结构变动受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故被称为“人均收入影响产业结构理论”[112]

我国人口近14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大量进城,或从事非农业生产,农业劳动力大大减少,农业缺少劳动力,势必影响第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根据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加强政策力度。国家应增加对农业资金、技术等的投入,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确保农业产业大军的人才充足。

(三)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在他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可充分利用本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生产出成本低廉的产品投向国际市场,并通过扩大出口加速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包括“现代的”和“传统的”两个部门,现代部门依靠自身的高额利润和资本积累,从传统部门获得廉价劳动力而不断发展,并且通过不断对传统部门的影响,促使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两大部门发展极不协调,现代工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吸纳严重不足,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阻碍了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发展演变的进程,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和演进。故将把这一理论称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07]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发展工业,支持工业,在某种程度上,农业确实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形成了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农民收入太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2006年以来,政府彻底取消了农业税,政府进一步关心农业,“二元经济”虽有改观,但长期形成的认识、观念、环境条件,收入状况的差距仍然影响、制约着农业、农村的充分的合理的发展。所以,根据刘易斯的经济学理论,要健康有效地发展农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来实现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和低碳化方向演进的过程[113]。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农业各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关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来理顺产业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是遵循农业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农业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利用水平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农业产业结构低碳化是指农业产业的高碳能源消耗不断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减少,农业碳汇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11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仅要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要求农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农业内部如何实现协调发展,一则要求产品品种之间的协调,二则要求区域之间的协调,三则要求农业产业链之间的协调。

我国农业已经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这都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结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扶持,我国还必然会进入高端生态农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