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灰色系统理论与复杂系统理论

(一)灰色系统理论(Grey Theory)

灰色系统理论是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119]。少量数据不确定性亦称灰性。具有灰性的系统统称为灰色系统。

灰色综合评价法可以处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灰色局势决策是灰色系统决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指在事件、对策、效果三者统一的前提下进行的决策。当事件、对策量化后,且事件拓扑与对策拓扑构成一个偶对,即可进行决策。通常,决策是“事件”、“对策”、“效果”三者的整体。在不同对策对付同一事件的各种对策方案中,挑选一个效果最佳的方案则是决策的基本任务。灰色局势决策目标极性包括极大值极性、极小值极性和适中值极性。极大值极性是指样本值越大越接近目标,比如“效益”目标;极小值极性是指样本值越小越接近目标,比如“成本”目标;适中值极性是指只有样本值适中才接近目标,比如“人体的参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属于灰色系统,适合采用此评价方法。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与适用条件范围。

(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描述主体适应性的基本出发点是刺激—反应模型,主体在接收到环境和其他主体的刺激信号后,选择合适的准则作为反应。经济主体是准则的集合,准则是不断变化的。所有的准则并不一致,每一个准则的反应也不确定。当所有的准则都不能与刺激匹配时,主体会产生新的准则,从而适应环境变化,这也是一个系统复杂性的原因。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主体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好的准则由于多次被利用将会加强其生命力,坏的准则由于不用而被淘汰。

从复杂适应系统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适应性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是单个主体之间的行为,而是复杂适应系统内所有主体之间和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反复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之所以说主体具有适应性,也就是说该主体具有相互作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