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产业概述

第一节 产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研究不断获得突破,并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大批新兴产业兴起,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和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更高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广泛应用,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促进了汽车电子、声学电子、光学电子等边缘行业的发展,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了新、旧产业的融合。

信息产业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高创新性、高增值性、高渗透性、高关联性及高带动性等特点,其发达程度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纷纷把信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重点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产业的发展不难得知,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品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主导着信息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不断升级,转向产业链的高端,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制造环节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最大优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引进和运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加工、组装和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呈现了信息技术开发集中化、产品制造分散化、采购区域化、产业链条化、外企本地化和要素配合一体化等特点,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

自“八五”计划以来,我国政府就已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许多方面给予信息产业以强有力的支持,我国信息产业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市场规模上,都表现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信息产业以3倍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到2000年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信息产业呈现了高度集中化的特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其他东南沿海地区四大信息产业生产基地各具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国内产业结构面临升级的压力,沿海地区为保持自身的产业竞争优势,纷纷将处于价值链末端的加工、组装和制造环节转移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一方面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延长了信息产业链,改善了产业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区适应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