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战略与治理
- 陈万灵 吴喜龄
- 1033字
- 2020-08-29 11:41:39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其创新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书基于东盟“宪章”和“蓝图”及其制度演进的背景,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两个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区的战略与治理。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运用经贸合作理论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运用经济治理理论探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区的运行机理、合作机制及其治理机制。
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区发展来看。东盟“宪章”和“蓝图”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机制的影响实际上是两个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相互影响。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对两个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参照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目标和路径,探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目标和路径。基本思路是:运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和比较分析方法,构建分析框架(见图0-1)。基于东盟“宪章”和“蓝图”的指引,分析东盟兴起、发展及其共同体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探讨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发展过程、合作方向和目标;并从合作基础、动力机制、合作方式与形式、合作领域与途径等方面,探寻实现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目标的路径,以及实现新目标的合作机制。
图0-1 研究思路框架
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区治理来看。确定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目标和路径,必须以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基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区,探讨主权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经贸合作模式和治理机制。采取了博弈论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经贸合作的机理,探讨了经贸合作区治理机制的形成、大国主导权与责任、合作规则的实施机制和信誉约束机制。基于经贸合作制度和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提升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中国对策,包括强化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意识和主导意识,完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区治理机制及其各项政策的实施机制。
比较已有的研究,本书的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探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战略体系或框架。运用经贸合作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经贸合作框架,探索经贸合作模式问题,提出了中国 -东盟经贸合作的长远目标是“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及其建设框架,比“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更具有战略性。二是国际经济治理角度,探讨了国际经贸合作区治理的理论基础。运用经济学博弈理论和方法,对东盟经贸合作模式、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机制及其治理实践进行理论分析,指出了中国的选择困境,提出了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水平的中国对策及其治理机制。阐述了中国必须树立作为大国的责任意识,承担建设经贸合作区治理机制的责任,在战略引导、合作机制构建、治理机制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引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