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战略与治理
- 陈万灵 吴喜龄
- 955字
- 2020-08-29 11:41:40
五 小结:东盟机制演进的启示
从《曼谷宣言》到《东盟宪章》,东盟走过了40年的历史,东盟没有像一些学者所预言的在21世纪将因为相关性的降低而消失。尽管东盟不是一个高度机制化的组织,但是,东盟从刚成立时期的松散型国际安全组织和少量决策,到当今在安全、政治、经济一体化、东盟共同体上的更加广泛的决策,反映了东盟的进步和发展。总结东盟组织的发展和缺陷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东盟组织是一个弱组织化和弱机制化的国际组织,实质是一个东南亚国家间的互动会议。东盟成员缺乏一个公认的领袖和主导力量直接导致了东盟松散化和弱机制化。弱机制化松散原则限制了东盟决策的效率,限制了东盟区域治理水平。东盟意义在于为东亚合作搭建一个对话平台,起到某种推动和倡导的作用,而不可能起实质性的主导作用。这也影响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因此,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培育一个领袖和主导力量。
(2)东盟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循序渐进。从东盟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东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互相的信任感和多渠道合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合作实效让各方都感受到自由贸易带来的机遇和福利改善,才能使得该自贸区朝着更加健康和紧密的合作方向迈进。
(3)区域认同是国际区域一体化组织形成的基础。东盟最终形成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东南亚各国对“东南亚”区域的认同感,这对于一个国际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具有相似的自然环境、民族构成和历史文化,“东盟”成立之初的真正基础是政治与安全的需要,不重视经济一体化发展。
(4)东盟方式及其开放的地区主义很值得借鉴。以“东盟”为核心形成若干开放式机制,特别是“东盟地区论坛”机制广泛吸纳各个地区参与区域政治、经济合作的探讨。以磋商为主的“东盟方式”,即所谓“先同意后协商”方式。这些松散型组织决策方式对于东盟各国社会发育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利益诉求复杂的区域有一定作用。这些值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一体化深化、东亚一体化建设的借鉴。
(5)国际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必须借助于国际环境变化的机遇。东南亚都遭受了殖民主义统治,在殖民统治者逐渐消退的过程中,东南亚各国独立、国内政治和民主化的发展,促使各国走向合作的道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重新介入,对东盟决策和东盟组织化带来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