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间干涉理论:春秋时期的实践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陈琪 黄宇兴
- 1646字
- 2020-08-29 10:31:06
四 章节安排
第2章对现有关于干涉问题的文献进行了大致的回顾,分析了国家间干涉的相关理论问题,重点回顾了历史上国际体系中干涉现象的特点。鉴于国际法学者和国际关系学者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我们区分了干涉的“规范理论”和“经验理论”。前者主要指研究与干涉相关的规范以及法律原则的理论;后者主要指基于经验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理论。本章 考察了国家间干涉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议题,并从现实主义、多元主义、社会连带主义等角度,讨论了干涉的“规范理论”。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学者共同创造的有关干涉的“经验理论”,则留待后续春秋干涉的具体问题中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评述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本章还考察了“干涉”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评析了各种定义的优势和局限。“干涉”概念的操作化曾是非常困难的学术问题,并且引发了广泛的争论。针对“干涉”和“干预”两个易于混淆的概念,我们认为,强制性和内政指向性是观察“干涉”现象的重要指标。我们将在下一章根据这两个经验要素,给出研究春秋时期国家间干涉的工作定义。
第3章主要讨论了春秋时期国家间干涉的案例选择问题。本章首先回顾了学术界关于春秋干涉问题的研究,分析了现有的关于春秋干涉的研究议题、贡献和不足。之后,分析了春秋时期国家间政治体系的特点,并对春秋时期的邦国体系做了简要的概述。最后,我们结合现有对“干涉”概念的分析和春秋时期的历史,给出了春秋时期国家间干涉的工作定义。此外,通过确定观察春秋干涉的方法,还分析了若干种易与干涉相混淆的其他国家间政治现象。
第4章重点论述了春秋时期国家间干涉与霸权之间的关系。首先,结合《左传》文本,以春秋时期的霸权转移为标准,本章对整个春秋时期进行了研究阶段的划分。之后,依次讨论了春秋前期、中期、后期干涉与霸权的关系。最后,结合现有的关于干涉与霸权的国际关系理论,对春秋时期的国家间干涉进行解读,着重分析了干涉与大国、干涉的进攻性/防御性、干涉与体系战争等现象之间的关系,以阐释春秋时期干涉与霸权的关系。
第5章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即从春秋时期的卿族政治出发来分析国家间的干涉现象。春秋时期邦国的国内政治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国家不同程度地都出现了君主权力向国内卿族转移的趋势。因此,在阐明春秋时期卿族分封性质的基础上,本章首先明确了从卿族角度出发研究国家间干涉问题的意义。之后,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晋国作为讨论干涉与卿族关系的典型案例,论证了晋国的卿族特征和晋国国内政治的变化。最后我们解释了春秋中后期,晋国卿族的权力分配与发动对外干涉和遭到外部干涉之间的关系。
第6章主要考察春秋时期国家间干涉的规范问题。本章首先从宏观上论证研究春秋时期国家间规范以及研究春秋时期与干涉相关规范的意义,并给出判定春秋时期干涉规范的方法。研究春秋时期干涉的规范,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当时干涉在什么条件下被认为具有正当性?之后,结合春秋时期人们的言论和行为,按照比例占优原则,分别讨论了从干涉方和目标方的角度对干涉行为进行正当化言说和论证的各种逻辑。最后,分析了春秋时期不同干涉规范的建构路径问题,比较了春秋时期的干涉规范与现代国际关系有关干涉的“规范理论”在分析干涉规范上的异同。
第7章主要讨论春秋时期国家间干涉的成败。本章首先分析了干涉成败的判定,之后讨论了现有的关于干涉成败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春秋时期的干涉案例,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了评价。接着,给出分析春秋时期干涉成败的两个基本变量,即干涉双方的实力差距对干涉方的有利程度和干涉手段的强制程度。根据这两个研究变量,建立了对春秋时期干涉成败问题的分析框架,以对全部案例的系统检验和对典型案例的个案分析,论证了春秋时期国家间干涉成败的条件。
第8章对本项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了各章中得到的春秋时期国家间干涉问题的主要结论。之后,讨论了这些结论的理论意义。在分析当代中国面临的干涉规范挑战的基础上,本章论证了研究春秋时期干涉问题所具有的政策意义,以及提出了对重塑或建构当前中国干涉规范的若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