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的自控练习

本杰明·富兰克林,世界公认的伟人。他是美国的缔造者之一,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他参加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名言奠定了美国社会整体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一个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同时,他又是一位作家、画家,并自修了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等多种语言,在众多领域中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人们都认为富兰克林一定是有着过人的禀赋,不然,短短的一生中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绝非常人所能做到的。这一谜题的答案直到富兰克林七十九岁高龄时才最终揭晓,富兰克林在回顾自己一生取得的成就时,认为自己是得益于“特殊习惯训练”,也就是“自控练习”。

年轻时的富兰克林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很长时间内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但他却非常渴望成功,经过深刻的自我反省后,富兰克林发现,要想成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自制和完善人格。富兰克林认为,卓越是一种习惯,要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人生,人生才能成功。于是,富兰克林用十五页纸总结出了成功所必备的十三种好习惯,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努力把它们作为目标,找出自己身上的种种坏习惯并逐一改正。富兰克林总结出的十三种好习惯分别是:

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寡言——言少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有序——东西放置有序,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一定要坚持不懈;

俭朴——用钱于人于己有益,切忌浪费;

勤勉——不浪费时间,做有用的事;

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

公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适度——避免极端;

清洁——身体、衣服、住所力求清洁;

镇静——勿为小事而惊慌失措;

贞节——切忌房事过度;

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在富兰克林的意识中,如果想要纠正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就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全身心地训练自己,努力远离坏习惯,改变曾经的行为模式。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个的小目标,告诉自己在一星期内只改变一种坏习惯就好。就这样,富兰克林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将十三种好习惯训练了一遍,每年可以训练三次。为此,他还准备了一个小册子,每天都认真记下在练习时所发现的问题,严格遵守自己的计划,循序渐进。为了让自己能够焕然一新,真正拥有这十三种好习惯,富兰克林还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

清晨5时至7时:起床、洗漱、祷告,规划一天的事务,读书、吃早餐。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要思考的问题是:“我这一天将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8时至11时:工作,切实执行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12时至下午1时:读书或检查账目,吃午餐。

下午2时至5时:工作,尚未做完的工作抓紧时间做完,已做完的工作仔细检查。

晚上6时至9时:整理杂物,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吃晚餐、听音乐、娱乐,并做每天反省。在这段时间里,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

夜间10时至凌晨4时:休息。

这样,经过一年的不懈练习,新的行为模式逐渐建立起来,一个全新的富兰克林从此诞生了。富兰克林在十五页纸的叙述中,自始至终都认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自我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控。他认为自控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管理自己的品德和习惯;二是要管理自己的时间。富兰克林认为,习惯造就人生,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们经常想要改变他人,却少有人愿意改变自己。”有的人一边豪情壮志,信誓旦旦地要做出一番事业;一边却自由散漫,整天沉迷于网游或网上聊天,嘴里抱怨着生活的不公,找各种借口拖延工作,做事情时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浪费了时间不说,最后一事无成。这类人虽然知道很多成功的方法,却无法将其落实到行动上,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自控力,缺乏改变自己的勇气和意志力。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伟人,而最终能够成为伟人的那些人,他们背后一定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努力和坚持。

纵观历史长河中的伟人,越是成就卓越者,自控力越强。在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困难不是缺少机会或者天赋不足,而是缺乏自控力。人只有在理性控制之下,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这种理性往往建立在好习惯的养成上。好的习惯便是行动的依据,随着好习惯的建立,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令我们在掌控自己的同时也掌控了周围的一切。显而易见,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的自控力,自控力就是人生最强大的财富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