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征印缅抗战亲历记
-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 39492字
- 2020-06-24 23:16:21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概述
第一部分:中英联合保卫缅甸之战
一 中英军事合作的形成经过
一九四一年二月至四月,由商震、林蔚率领的中国军事考察团(团员中有杜聿明、侯腾等人),在英国武官邓尼思少将陪同下赴印度、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进行考察。当时,美、英、荷正在新加坡举行军事会议,经各方商议,遂形成美、英、中、荷四国联防体制,通称ABCD阵线。七月,蒋介石将第五军、六军、五十二军调进云南;随后又向云南调进五十四军、七十一军和第二军等部队,并编成了六十六军;还在昆明设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由军令部中将次长林蔚任团长,萧毅肃中将任参谋处长,侯腾、邱渊少将任副处长,筹划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事宜。当时我在该团任上尉参谋。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日,英国武官邓尼思受命向蒋介石提出请求,派中国军队入缅布防。蒋当即首肯,于十一日向第五、六两军发布入缅作战动员令。命第五军向保山集中,命第六军克日完成入缅准备,派第九十三师赴车里,对泰、老方面搜索警戒,派第四十九师刘观隆团为先遣支队,即开畹町。同时,派侯腾率部分参谋、机要、翻译组成中国军事代表团(又称中国先遣参谋团),配属宪兵、通信、汽车各一排,由邓尼思陪同,飞赴腊戍,筹备中国军队入缅事宜。我和刘方榘等人随侯腾飞缅,余众乘汽车前往。
十日、十一日,蒋介石两度邀集英美等国大使武官,商讨中美英荷澳五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经美国军事代表团长马格鲁德准将向罗斯福电告他的意见。
十五日,马格鲁德向蒋介石建议:鉴于英国在远东节节失利,缅甸危在旦夕,希望中国军队从速入缅,保护仰光和滇缅路的安全。蒋表示同意,当即第二次下令第五、六两军准备入缅。同时向韦维尔表示:“如有充分计划,愿以精兵八万援缅。”韦维尔却害怕中国军队入缅会促使“亚洲人的团结阴影越来越大”,竟断然加以拒绝,使正向缅甸进发的第五、六两军只得就地停止待命。这使蒋介石大为不满。
十六日,罗斯福请蒋介石从速召集联合军事会议,组成联合军事委员会,并望将会议结果至迟于二十日前告知。十六、十七、十九三天,蒋介石分别同各国大使、武官商讨五国联合对日作战的计划及组建联合军事委员会问题。
二十三日,由蒋介石主持的东亚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国的何应钦、徐永昌、朱世明、商震,美国的布里特、马格鲁德,英国的韦维尔、邓尼思等参加会议,达成五点协议:1.组织五国联合军事委员会(又称联合参谋部),设于重庆,由美国主持;2.建立保卫缅甸的中英联军统帅部;3.调中国远征军三个军入缅布防;4.由美国向中国军队和空军志愿队提供武器弹药和燃料,并尽快实施“装备训练中国三十个师”的计划;5.派美国空军协防缅甸和云南。同日,韦维尔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但他却借口交通补给尚无准备,仍然拒绝中国军队入缅。
经过美国人居中斡旋,韦维尔终于接受一个中国师入缅。
二十四日,第六军第四十九师刘观隆支队,由英军汽车运到景东接防。二十六日,第四十九师主力入缅,开赴昆欣、兰河地区守备。
三十一日,罗斯福电告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指挥中、泰、越地区的盟军对日作战。拟推蒋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并将设立联合参谋部供其指挥。一九四二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二十二国署名的《联合国共同宣言》在华盛顿发表。二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愿就中国战区统帅,并请罗斯福指派一名亲信的高级军官来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经过一番周折,史迪威终于被派来华,指挥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
二 敌我友三方的情况
(一)敌军情况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日本大本营就缅甸作战指导方针向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发布指示:“进驻泰国的第十五军,迅速准备攻略缅甸。于作战初期,相机覆灭缅甸南部敌之航空基地,俾使在马来亚方面作战军之侧背获得安全;嗣再攻略缅甸,粉碎中英合作之据点;俟作战告一段落后,再增加兵力,击破中英联军,加强对中国及印度之压迫……”
一九四一年底,日第十五军第五十五师团主力集结于泰缅边境的达府到麦索地区,该师第一一二联队的一个大队集结于奎曼、莤育间,对缅南的土瓦、耶城一带搜索警戒。第三十三师团在达府以北的夜匹、赛列姆地区集结,紧张地进行入侵缅甸的准备。
(二)英军情况
缅甸英军原属英国远东总司令布鲁克-波帕姆上将指挥。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改归印度总司令韦维尔指挥后,他即派参谋长胡敦少将赴缅接替马克里特中将任缅甸总司令。当时缅甸只有新编成的英缅第一师一万五千人,另有作战飞机三十七架。嗣得美空军志愿第三队二十五架飞机增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英军作战飞机已增至一百余架。但在三月二十三日马圭空战中损失过半,幸存的飞机均逃往印度。此后缅甸上空只有美空军志愿队那二十多架飞机,继续对日军的强大机群展开空中的“游击战”,屡建奇功。
一九四二年初,英印第十七师(师长斯迈思少将)自印度来缅。该师辖三个步兵旅、三个炮兵营、一个装甲军营,一万八千人,是英军中训练有素、装备较好、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二月,澳大利亚第六十三旅和装甲第七旅(有坦克一百五十九辆)来援,使缅甸英军总兵力达四万人。
一九四二年一月,英缅第一一师部署在莫契、东瓜、勃固地区,英印第十七师守备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区和仰光地区。二月下旬,第六十三旅和装甲第七旅抵缅后防守仰光地区,英印第十七师则由锡唐河以东退守勃固地区。一九四二年三月中旬在卑谬成立英缅第一军,由斯利姆升任军长。
(三)我军情况
中国远征军(全称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筹组于一九四一年七月,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二日明令确定番号,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因卫未到职由杜代理。其长官部机构直到四月二日派罗卓英入缅任长官时才正式建立,同年八月在印度撤销。
该军在国内筹组时归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长林蔚统率,入缅后仍受林蔚节制。三月十一日,史迪威以中国战区参谋长名义由蒋介石派到缅甸指挥入缅的中国军队,并带来蒋介石给林蔚、杜聿明等人的手令。内云:“对史参谋长的命令应绝对服从。在国外军队以不轻进、不轻退二言为要诀,在前方情势有利于出击反攻时,或捕捉战机时,则应决心出之以积极行动。接此函应由光亭(杜聿明的字)带领师、团长赴卑谬英军防地参观,访问英军官长,考察防御设施,总使其能决心固守,与我军戮力同心,共挫顽敌。”这时是由史迪威通过林蔚、杜聿明指挥入缅的中国军队。四月,罗卓英来缅作为史迪威的执行官,林蔚则作为史的参谋长,他们三人都可以指挥。中国远征军一开始就出现了多头指挥现象,迨史迪威、罗卓英相继入缅后,指挥就益见混乱了。
中国远征军包括三个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共约十一万人。第六军除第四十九师已入缅外,主力于二月一日开始入缅。第五军的先头部队(第二〇〇师、骑兵团、工兵团、游击支队)于十六日开始入缅,军部于三月一日前后入缅,其余两师于三月六日起由芒市出发,相继入缅。第六十六军于四月六日开始入缅。
(四)中英联军的统一指挥问题
中英双方在商讨中英联合保卫缅甸的具体方案时,英方就要求取得对中英联军的指挥权。开始蒋介石从作战的需要和争取得到英国的密切合作出发,也愿意接受英国人的指挥。嗣因英方接连发生韦维尔拒绝中国军队进入缅甸等不友好的事实,使蒋介石对英国人丧失信心,故坚决不接受英方的指挥。旋于三月九日电罗斯福,略云:“仰光陷敌,今后缅甸作战必须重定计划,尤其中英两军更应统一指挥。我赴缅各军,实力超过英军,担负任务更重。史迪威将受命入缅指挥中国各军,实应由他统一指挥中英联军,期收协调行动克敌制胜之效。希转商于丘首相,酌予办理。”由于丘吉尔坚持由亚历山大统一指挥中英联军,罗斯福采取折中办法:由亚历山大统率英军在西线作战,史迪威统率华军在中、东部作战,均受韦维尔节制。到四月六日蒋介石才让史迪威接受亚历山大指挥。这时,中英联军方实现了统一的指挥。
三 缅甸保卫战的作战经过
(一)缅甸的空战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以曼谷为基地的日本第十飞行团每次出动百余架飞机,连续三天,不断地空袭仰光、毛淡棉、土瓦等地。英空军基地和民用建筑遭到严重毁坏,英飞机半数被毁,无力应战,日军完全掌握了缅甸的制空权。二十三日,美国援华空军志愿队(别名飞虎队)第三队队长史梯芬少校率飞机二十五架前来助战,他们在三天的空战中,凭着勇敢的精神、灵活的战术、娴熟的技能,一举击落日机三十九架,美机无一损伤,开盟军对日空军作战获得全胜之先例,缅境盟军士气为之一振。到一九四二年三月,美机对日机作战的损失为一比八十。嗣因英军飞机虽曾得到增强,达一百余架,但在三月二十三日,日机袭击马圭空军基地的空战中,英军飞机大半被毁后,即全部退回印度,不再来缅作战,以致缅甸只有美空军志愿队的二十多架飞机单独对日作战。复因缅甸机场大多被毁,美机只得以保山和垒允为基地,对日本强大的机群进行空中的“游击战”。我地面部队就完全失去了空中支援。
(二)英军保卫缅甸南部作战概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南部毛淡棉、耶城、土瓦一带要地,由英缅第一师第三旅派兵据守,并配属缅甸警备队担任巡逻,仍未构筑防御工事。一九四二年元旦,英国皇家陆军印度第十七步兵师(简称英印十七师)由印度开抵缅甸南部布防。该师所属第四十八旅据守毛淡棉及其以南各要点,第四十九、五十一两旅防守仰光。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的冲支队在飞机掩护下,对耶城、土瓦等地发动进攻,据守该地的英军第四十八旅的一个营略事抵抗后由海上撤回仰光。十九日,日军占领土瓦、耶城后,即以第一一二联队的主力由耶城、塔登北上,直趋毛淡棉。
二十日,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主力由麦索、塔沃克越过泰缅国境,分两路进击毛淡棉。守该地的第四十八旅旅长符腾上校,不断地对日军的进攻部队实行突袭并逐次设置埋伏,使日军受到一些损失。但因日军已三面合围,迫使胡敦即令该旅放弃毛淡棉,退守拔安;另令斯迈思率其余两旅前往增援。三十一日,日军占领毛淡棉。因拔安的地形不利防守,且日军已从北面强渡萨尔温江,英军的侧背受到威胁,斯迈思决心放弃拔安,固守米邻待援。当派两个旅以米邻为中心沿百林河构筑阵地,另派一旅在拔安、米邻间机动狙击,设伏袭击敌人。该师在百林河拒敌两周,又遭到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和第五十五师团的迂回包围。斯迈思断然下令全师于二十二日夜突围向锡唐河转进。不料,日第三十三师团的二一三联队和第五十五师团的一四三联队,已抢先迂回到达锡唐河东岸,猛攻桥头堡,同英缅第一师守桥的约克郡团激战,切断了英印十七师过桥西撤的道路。只有第四十八旅利用装甲车掩护,冒死冲上了大桥,才逃到西岸。日军见状,立即调集坦克大炮,用火力完全封锁了英军上桥的道路。退到河边重镇末克贝林的英印十七师主力则被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和第五十五师团分割包围,难以免脱。时近薄暮,英军仓皇应战,建制已乱,指挥失灵,一群群失却掌握、惊慌失措的官兵,到处乱窜。守桥的约克郡团眼见英印十七师陷入重围,脱险无望,更怕日军冲过桥去,遂仓促炸毁大桥。英印十七师官兵九千余人见大势已去,就纷纷投降。
这时,斯迈思还掌握着第五十一旅,据守着末克贝林车站南侧靠近河边的堤坝、房屋,他立即下令:“凡能过河者赏一百英镑。”要部队抛却武器装备,下水逃命。他带着大家乘夜幕降临之机寻找日军的空隙突围,冲到了河边,就不顾日军的机枪扫射,一个个跳入河内,各显神通,拼命向西岸游去。这支部队在中东和印度曾受过很好的游泳训练,生还者达三千三百八十九人,带枪的却不及三分之一。只有我们中国联络参谋组的五个人,不但带回了枪支弹药背包,而且带回了完好的电台,使英军官兵不胜钦敬,并受到了英国政府的奖励。由于澳大利亚第六十三旅和装甲第七旅及时赶来增援,兼之大桥已毁,日军未敢渡河追击。英印十七师在勃固收容整顿,迅速获得补充,一周内又恢复起来。不过,锡唐河惨败的耻辱,一时却难以洗刷,英军士气遂更加低落。
锡唐河弃守后,缅甸面临是撤是守的抉择。盟军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力主增兵固守,韦维尔却主张“弃缅保印,尽快撤出英军”。丘吉尔则听从罗斯福的劝告拒绝了韦维尔的建议,毅然派英国名将亚历山大赴缅接替胡敦的职务,令胡敦改任参谋长。三月五日,亚历山大抵缅,先打算守仰光。继之发现英军士气不振,难以抵抗强敌,决定放弃仰光。日第三十三师团第二一五联队于三月八日占仰光。英军的缅南保卫战到此结束。
(三)中国远征军入缅与东瓜(同古)会战
1.中美英将领对保卫缅甸的不同态度
一九四二年一月间,当日军向毛淡棉大举进犯时,韦维尔感到缅甸形势紧急,一旦失陷将危及印度,遂急求中国远征军入缅驰援。但他又心怀疑忌,不向中国军队提供急需的运输车辆和燃料、给养,却调集全部车辆和大批工兵、民工与器材,去抢修通往印度的公路。以致我第五军和第六军虽在二月一日和十六日相继开始向缅甸进发,但因全靠步行,补给无着,结果第五军骑兵团和第二〇〇师迟至三月八日才赶到仰光北面约三百公里处的东瓜,第六军于三月七日方行抵南曲依、兰河、孟板、孟唐附近。三月八日日军占仰光,正积极准备发动对缅甸中部及全境的大规模进攻。大战迫在眉睫,中英联军迄未建立统一的统帅部,亦无联合作战计划,无法集中兵力形成有效的打击力量,更不能形成协调而统一的作战行动。这种各自为政、联而不合的涣散局面,恰好给了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机会,也正是导致缅甸保卫战遭到惨败的重要原因。
二月五日,蒋介石赴印访问,途经缅甸,在腊戍接见胡敦,并召开军事会议。会上杜聿明提出增调车辆运输第五、六军入缅,加强仰光、锡唐河(色当河)防务,建立统一指挥和后勤供应机构以及抢运物资的五点建议。蒋介石和胡敦均极赞同,且决定采纳实施。不料,对缅甸拥有指挥权的韦维尔却拒绝执行。九日,他赶到仰光,亲对胡敦说:“中国军队归你指挥,你的司令部就是联军统帅部。”又指示胡敦,将中路和东路交由中国军队去守,英军可集中到仰光及以西地区,要从速修复加里瓦至英帕尔的道路;堆在仰光的物资要接收过来,设法运走。由此可见,韦维尔并无固守缅甸的打算,只想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就撤往印度。
三月一日,蒋介石第二次到缅甸视察,三日在腊戍接见史迪威,并召开军事会议。
三月八日,第五军第二〇〇师和骑兵团,日夜兼程赶到东瓜至普尤地区接防。英缅第一师各部竟不向我军介绍敌情、地形、民情、阵地位置、作战计划、补给和交通通信设施、道路和机场状况等等,却马上卷起铺盖,拔腿就跑了。我军初入异国,人地生疏,语言不通,情况不明,困难重重。经过侦察,戴安澜师长以骑兵团附步兵一连推进到普尤、佩岗、皎枝一带,搜索警戒。师主力占领东瓜及外围要地坦德宾、屋圢、最杯和南阳机场、锡唐河大桥,日夜赶筑防御工事,积极加强战备,举行沙盘和实地的作战演习,尽力储备油料粮弹,准备固守,以待主力到达,举行反攻。戴师长针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特点,采取出奇制胜的战术,用骑兵团远出前方,逼近敌军,担任前哨战,及时发现、阻碍、袭扰、打击敌军,挫其锐气;派五九八团在坦德宾、三祖、屋圢、最杯构筑坚固的前进据点,与东瓜主阵地至为犄角;由郑庭笈率其余两团在东瓜城区及锡唐河边构筑坚固的主阵地带;师指挥所设于南阳,由直属队及工兵团守备。戴师长判断日军将沿铁路北犯,且可能向我后方迂回包围,故对南阳机场及河东大桥均加意防护。因我军火力不足,利在近战和夜战,他再三强调“要在百米内外消灭敌人”。第二〇〇师的士气旺盛和戴师长的计划周到,指挥得当,特别是防御工事挖得快,构筑坚固,火网编成严密,阵内交通方便,伪装良好,防坦克设备完善,使史迪威大为称赞。他在十五日到东瓜视察,看到这一切时,连声夸戴师长是“好师长”,并说“你们是我的好部队。中国军队是很好的军队”。史迪威还用华语郑重地说:“我要带着你们去收复仰光,还要同你们一道进入东京,那将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我要用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军人不但不亚于任何盟国军人,而且会胜过他们。那时我就死而无怨了。”当时,我和美军少校梅里尔、费尔德(又称费里斯)被派在第五军和二〇〇师任联络官,正与戴师长一道围在史的身边,亲自听到史迪威这种发自肺腑的富有军人感情的语言,心里很不平静,感到非常自豪。
此时,第六军军部位于南曲依及旁克吐地区,第四十九师位于兰河、孟板、孟唐地区,第九十三师位于景东、孟帕亚、孟林地区,暂编第五十五师置于河榜、孟旁附近保持机动。第五军军部于十四日由梅苗向塔泽、瓢背运输中,游击支队位于瓢背,新编第二十二师(简称新二十二师,下同)和第九十六师正在待运中。
2.史迪威的战略目标——收复仰光
三月十一日,史迪威带着蒋介石的手令,领着贺恩、斯利尼、怀曼、罗伯茨、柏特诺、梅里尔、费尔德、约翰逊、曾士奎、琼斯和杨狄克等十余人,在梅苗设立指挥部。侯腾立即派我带宪兵一班、电台一部赴梅苗史迪威指挥部报到,担任联络参谋。史迪威到缅后立即会见杜聿明,了解中国军队的情况,并向梅里尔和我了解英军的情况。杜分析敌我形势后,认为应乘敌后续部队登陆之前,先集中我军主力击破当面的第五十五师团,然后向西会同英军夹击第三十三师团,一举收复仰光。史也有此意,两人相谈甚洽。史迪威兴奋地对他的左右说:“我感到中国是一心在保卫缅甸的。杜聿明不错,战术很灵活,有旺盛的进攻精神。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但因运输困难,新二十二师要到二十二日方能过曼德勒南下,届时第九十六师才能到腊戍,第六十六军还在畹町以东的路上走着。以致史、杜合议的“东瓜会战、收复仰光”的计划,还不能实施。
十七日,史迪威到重庆向蒋介石汇报东瓜会战、收复仰光的构想,并请求再向缅甸增派一个军。在有何应钦、白崇禧等人参加的会议上研究了两天后,批准了史的计划,但嘱他注意要使“卑谬的英军能坚守阵地,阻止并拖住敌第三十三师团,保证我军西翼安全”。二十一日,史迪威回缅签发作战命令后往会亚历山大,要求英军固守卑谬,策应中国军队反攻,亚历山大欣然同意。旋与杜聿明研究东瓜会战具体计划。并派梅里尔、费尔德和我赴卑谬向斯利姆通报作战计划,请其密切配合。斯利姆说:“收复仰光,请把我也算上。”我们三人在卑谬、榜地英军防区走了一趟,发现英军官兵都面露沮丧的神情,并没有认真地构筑防御工事,不禁愕然。遂即报告史迪威和林蔚,同时告诉英缅第一军军长斯利姆,他无可奈何地说:“军队士气很低,军官在士兵中的威信已降到最低点了。印缅籍士兵时有逃亡,缅甸土匪和日军指挥的缅奸武装又不断来袭,情况严重而且危险,所以我指望你们打胜仗。”斯利姆表示愿尽力策应中国军队进攻。
史迪威对东瓜会战寄予很大希望。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要赶在敌军后续兵团到达前,迅速集中五个师和二百辆坦克,对敌五十五师团先发制人地加以包围歼灭,困难是很多的。他派罗伯茨去第六军,怀曼、柏特诺去催第五军前进,派斯利尼坐镇英军总部。他还亲自同亚历山大、杜聿明、廖耀湘、余韶、林蔚等面谈,要英国人派火车、汽车,供应粮秣油料,要中国军队加速前进,要英军调来坦克,结果仍无济于事。
3.戴安澜东瓜挫强敌
日军于三月九日进占仰光后,即以第五十五师团占领勃固、代库地区,第三十三师团占领仰光、奥坎地区,加紧准备“瓦城(曼德勒)会战”。这时,据守东瓜、莫契、南梅、黑克、洛马堤、佩岗的英缅第一师,陆续向第五、六军交防后撤往卑谬。英印第十七师、第六十三旅、装甲第七旅已先后退到礼勃坦、缅拉、榜地、卑谬地区。日军另有两个坦克团和第十八师团、第五十六师团,正分别由曼谷、马来亚准备向仰光运送中。根据日南方军的命令:“对瓦城之敌,尤其对中国军,应强迫决战,努力于短期内歼灭之。追击时应远至中缅国境,且应肃清在缅敌军。本作战应于五月底完成。”敌第十五军于十日发布《瓦城会战方案》,令第五十五师团于十八日进攻东瓜,同时由第三十三师团分向勃生、礼勃坦进攻,揭开了大战序幕。
十八日,英缅第一师第三旅由良礼彬经我骑兵团阵地后撤,尾追的敌军一排被我击退。十九日,敌五百人乘车来犯,敌摩托卡、汽车、装甲车驶至普尤河桥上,进入我军伏击区,忽然轰隆巨响,大桥全毁,敌车遂堕河中。我伏兵四起,枪炮齐发,敌人惊慌失措,非死即伤。从敌少尉军官几部经一郎的尸身上发现有地图、文件和《泰滇缅作战手册》,得知这股敌军属第五十五师团一四三联队的山村支队。这次战斗俘敌兵三名,机枪四挺,手、步枪五十余支,装甲车一辆,摩托卡七辆,敌遗尸六十余具,是我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
二十日拂晓,敌第一一二联队附装甲车、战车各九辆,山炮四门,在飞机支援下,驱逐我在普尤河的骑兵团后,中午进到最杯、坦德宾一线,向我第五九八团展开进攻。激战两小时,敌被击退,互有伤亡。
二十一日晨,敌凭借飞机掩护,又以战车、装甲车为前导,附山炮十余门,再向我最杯、坦德宾、屋玎前进阵地发起猛攻。战斗到二十二日深夜,我第五九八团乘夜反击,敌伤亡四百余人,遂退。
二十三日,敌一一二、一四三联队在三十多辆战车、二十多门大炮和空军的掩护下,再次对我第五九八团猛攻,激战终日。我阵地工事破坏严重,但官兵同仇敌忾,坚守阵地,同时调来军、师战防炮部队,对敌战车猛烈还击。又组织突击队由侧翼反击敌一四三联队,敌伤亡五百余人,毁战车五辆,装甲车七辆,遂全线后撤。午夜敌又来攻,我五九八团第三营的最杯阵地被突破,伤亡一百四十八人,该营退守坦德宾与敌对峙。
二十四日,敌第五十五师团又在飞机、大炮、坦克支援下猛攻我五九八团阵地,副团长黄景升阵亡,屋圢、三祖陷敌。敌第五十五师团的一四四联队由坦德宾、屋圢、三祖以西迂回至东瓜北面的南阳,偷袭机场和车站,我守军工兵团疏于戒备,为敌所乘,团长李树正负伤,机场车站弃守,师指挥所被迫移往锡唐河桥东。经组织反击,终未奏效。这时东瓜已被敌包围,戴师长立即调整部署,收缩外围,加强东瓜,固守大桥,由少将步兵指挥官郑庭笈率师主力守东瓜城垣,戴师长自率一部固守大桥及东岸要地。并向全体官兵庄严宣告:誓与阵地共存亡,预立遗书,指定了自己阵亡后的代理人。同时要各级干部都指定自己伤亡后的代理人,部队士气更为激昂。入夜后,敌复轮番来攻,均被打退。
二十五日,敌第五十五师团自南、西、北三面合攻东瓜,我第二〇〇师沉着应战,纵火焚林,阻敌前进,激战终日,敌以伤亡过多而退。
二十六日,敌又驱第五十五师团全部围攻东瓜,一部突破东瓜西北我第六〇〇团阵地。另敌多股窜入市区,我及时反击,发生激烈巷战,将入侵之敌悉数消灭。
二十七日,敌第五十五师团再倾全力猛扑,我东瓜阵地多处被突破,形成敌我交错、逐屋争夺的悲壮惨烈场面。经我反复包围突击,敌伤亡枕藉,弃尸逃窜。其另一部则自南阳北进,企图阻我新编第二十二师来援,与我廖耀湘师第六十四团遭遇于南阳车站北方之永冈附近。一度激战,敌不支,退守车站,与我对峙。
二十八日,敌第五十六师团附战车一团由仰光来援,以第一四五联队增强东瓜北侧南阳车站之防守,阻我新编第二十二师的增援,其主力配合第五十五师团的主力,自东、南、西三面围攻东瓜。敌还出动飞机一百九十多架、战车百余辆、大炮百余门协力,更施放毒气,对东瓜展开最猛烈的攻击。我城西、南阵地失而复得,师指挥所也多次遭敌袭击,通信一度中断。城内战斗在郑庭笈指挥下,屡次将敌击败,坚守阵地,但部队伤亡甚多,且粮弹将罄,局势险恶。这时我新编第二十二师主力由耶得谢南下,对占据南阳车站的敌第一四四、一四五联队猛攻,午后攻克,击毁战车五辆、大炮六门,俘获大炮二门及第五十六师团大尉以下三十七人。这天,对第二〇〇师是一次最严峻的考验。戴师长说:“二十八日这一仗,是我所经历过的恶仗中最激烈、最难打、最险恶的一仗。敌人的企图是想先吃掉我们师,再去干掉廖耀湘的。我还是用‘百米决斗、刺刀手榴弹解决问题’的打法,结果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就无用武之地了,我们就把敌人打跑了。”
二十九日,敌改变方针,想先吃掉增援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再去打我二〇〇师。当集中新开到的第五十六师团和战车团对南阳车站猛烈反扑,与新编第二十二师激战终日。入夜,敌又投入第十八师团的第五十六联队和第五十五师团的第一四三联队协同第五十六师团发动进攻,又被我击退。
这天,敌人对东瓜则进行猛烈的炮击和空袭,另以小部队进行扰袭,重点指向桥东师指挥所,但未得逞。然而,我二〇〇师在东瓜经过十二天的孤军苦战,已伤亡两千五百多人,弹药将尽,给养不济,业已三面受围,难以继续固守;加以敌军第五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和两个战车团均已到达东瓜附近,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不利再战。杜聿明遂不顾史迪威要“第二〇〇师仍坚守东瓜,用新编第二十二师和暂编第五十五师举行反攻”的命令,断然下令第二〇〇师于三月三十日凌晨,由东瓜向东突围,沿锡唐河东岸撤到彬文那集结整顿。同时命令新编第二十二师以一部向南阳车站外围之敌发动反击,借以迷惑敌人,使第二〇〇师容易突围;新编第二十二师主力则应采取逐次抵抗,迟滞敌人的进攻,掩护军主力在彬文那至平马道地区组织会战。另以黄翔指挥的游击支队,自勃固山脉东进,侧击敌人,协力新二十二师作战。史、杜关系从此开始紧张起来。
保卫东瓜之战,我第二〇〇师孤军抗击占有绝对优势之敌达十二日,击毙敌第五十五师团一四三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五千余人,重创敌第五十五师团,使日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惊呼:“东瓜之战,敌军抵抗既极顽强,又善夜战和阻击,使我军遭到了重大损害。”从横田大佐尸体上找到他的阵中日记,他在三月二十五日记着:“自南进以来,敌军望风披靡,我军所向无敌。不料,东瓜之战却遇劲敌,劲敌者中国军是也。”足见戴安澜将军指挥的第二〇〇师不愧为中国远征军的劲旅,东瓜保卫战是一次很成功的固守防御战。是役虽未实现收复仰光的战略目标,却达到了打击敌人的目的。该师在二十九日午夜至三十日凌晨,迅速而秘密地保持秩序,脱离敌人,撤走了一切辎重和伤患,敌人竟不曾发觉,得以安全退去。等到敌人发现时,我军业已走远,东瓜只是一座空城。
(四)耶得谢至平马道间的阻击战
三月三十日凌晨,杜聿明在耶得谢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的指挥所得知第二〇〇师已全部安全撤离东瓜,并已通过锡唐河大桥,即下令炸毁大桥,并令新编第二十二师按计划开始行动。是日中午,敌第五十六师团占领东瓜,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五师团各出动一个联队,会攻南阳车站,被我守军第六十六团击退。
三十一日,廖耀湘令第六十六团主力向南阳以南之敌举行佯攻,掩护师主力转移。同时令该团第一营营长张淮率部前往耶得谢东西之线占领阵地。令第六十四团乘第六十六团主力向敌佯攻之机,速赴南阳以北十公里处的沙加雅占领地,准备应战。另令第六十五团乘机开赴耶得谢以北的斯瓦占领阵地。师直属队于同时撤到平马道集结。廖耀湘亲率第六十六团主力在南阳车站拒敌,待第六十四团已在沙加雅占领阵地,完成了作战准备后,其余各部队也分别撤到了指定地区时,才令第六十六团主力开始撤退,绕道到耶得谢占领阵地。他自己则带领指挥所的傅宗良、段吉升、郭修甲等人和我们三个联络参谋,径直来到已是接敌最前线的第六十四团阵地,继续指挥作战。当我们随第六十六团后卫部队离开南阳时,敌人跟踪追来,我们且战且退,途中曾三次停下来反击追敌。我们刚走近沙加雅,敌军就对该地发动猛攻,激战至晚,敌受重创后退。
四月一至四日全线沉寂。五日,敌出动三个步兵联队,在大炮、坦克、飞机掩护下,再向沙加雅我第六十四团猛扑,敌负创后撤。入夜,廖耀湘率该团绕过耶得谢第六十六团阵地正面,撤到斯瓦以北的耶尼占领阵地。廖仍留在前线指挥作战。六日,敌又以三个步兵联队在两个炮兵团、一个战车营和空军协力下,对耶得谢第六十六团猛攻,激战到十日,我张淮营长以下九十七人阵亡。敌伤亡逾千,毁战车四辆。我在夜袭中击毙敌少佐大队长以下一百七十五人,生俘四十九人,随即撤守,于十一日转移到苗拉一带再占领阵地。从十一日到十六日,廖耀湘将三个团梯次配备,相互交替掩护,依次向平马道转进。由耶得谢至平马道间的阻击战历时十八天,新编第二十二师单独抗击拥有二百门大炮、两百辆坦克的两个师团五万余人,采取各种巧妙的战术手段,给敌以沉重打击,毙伤敌军四千五百余人,达成了阻击敌军、掩护我军主力组织战役之目的,创造了“逐次抵抗”作战中一次最成功的战例。
(五)“彬文那(平满那)攻势”和“平马道会战”的夭折
第二〇〇师已经安全撤出,敌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五师团遭到沉重打击后,正被阻于塔瓦堤东西之线时,史迪威就竭力想挽回战局,决定在彬文那发动反攻,称之为“彬文那攻势”。由第二〇〇师和新开到的第九十六师集中于彬文那,由新编第二十二师在第一线逐次阻击日军并将其吸引到第九十六师阵地前,乘敌攻势顿挫之机,举第五军全力反攻。另由暂编第五十五师从莫契、雅多、保拉克威胁敌后,进行夹击。
在东瓜撤退之前,杜聿明已有“平马道会战”计划,分别报告林蔚、史迪威、军令部和蒋介石。他的计划是:以第九十六师在平马道东西之线构筑坚固阵地,拒止并消灭敌人,以第二〇〇师、新编第二十二师置于东敦枝、萨斯瓦之线,同英军保持联系,待机出击;以第六十六军(四月上旬可在曼德勒集中完毕)置于央米丁、基荣当之线,乘敌在第九十六师阵地前攻势顿控时,全线反攻,将敌包围于平马道至彬文那间歼灭之。史、杜两人的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相同,只是决战地域和使用兵力略有不同,目标则完全一致,都是迅速歼灭敌军,扭转战局,所以大家都接受了。
四月五日,蒋介石第三次到缅甸视察,宣布亚历山大统一指挥联军,重申史迪威的职权,批准“平马道会战”,也同意“彬文那攻势”。这本来是一个可能挫败敌人、扭转战局的最佳决策,也是不难实现的战役计划。不料,到了四月十二日,英军已经放弃了彬文那西北侧,和平马道西南侧的要地萨斯瓦、东敦枝和新榜卫,十四日又放弃马圭和新甸,遂使曼德勒西南要地尽失,使“彬文那攻势”、“平马道会战”成为泡影,并使缅甸战局急转直下。
(六)西线英军溃败,仁安羌我军奏捷
三月二十三日,正当敌第五十五师团猛攻我第二〇〇师阵地时,敌第三十三师团分别攻占了英军据守的勃生机场和礼勃坦。二十五日敌继续北犯,英军稍事抵抗就放弃了缅拉、济贡、榜地、德贡。三十一日,又撤出卑谬。四月六日放弃亚兰谬。十二日放弃萨斯瓦、东敦枝和新榜卫。十四日放弃了重要空军基地和屏障仁安羌油田的要地马圭及新甸。十五日,斯利姆下令炸毁仁安羌油田,顿时烈火冲天,响声震地,英军狼狈夺路逃走,途为之塞。日军望见油田火起,立即以第三十三师团的二一四、二一五两个联队用最快速度扑向仁安羌,企图保住油田,捕捉英军;同时以第二一三联队乘车急驰,抢占宾河渡口,把英印十七师堵在宾河南岸,陷于绝境;敌另以一个加强营飞速抢占了仁安羌北面的宾河大桥,截断了英缅第一师和装甲第七旅北逃的通路。英军惊恐万状,虽有武装齐全的七千多人,又有坦克大炮,竟不敢对占据大桥的日军发动进攻,反而掉头后退,涌进左近几个林落和油田建筑物中,想等待援军来救。该师师长斯高特闻讯后即率第十三旅由稍埠来援,却被日军击溃。敌第三十三师团主力遂于午夜赶到仁安羌北郊,将英缅第一师和装甲第七旅团团围住。
这时,亚历山大气急败坏地跑来找史迪威,要他火速派兵解围。斯利姆则直接赶到皎勃东向孙立人求救。史迪威即派梅里尔、费尔德和我带着他的命令连夜驱车送达,并要我们监督其实施。他根本不计较英国人曾给他掣肘的事,而是对英军以全力相救。孙立人闻讯也捐弃前嫌,即派副师长齐学启率第一一三团乘汽车连夜直趋宾河大桥,同时派该团孙继光团长率突击队先行,袭取北岸桥头堡,掩护主力行动;并派人向被围的英军联系,促其固守待援;自率新三十八师主力乘汽车急驰,由纳玛北侧强渡宾河,迂回到仁安羌北侧,将敌包围。激战一昼夜,敌被击溃,我于十八日午后克仁安羌,歼敌三千余人,敌弃尸一千二百多具向马圭逃窜。当救出英缅第一师和装甲第七旅官兵七千余人,马千余匹,各种车辆三百多辆,并救出被日军俘去的英军、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共五百余人。
仁安羌大捷使英印十七师得以绝处逢生,创缅甸保卫战中一大胜利,轰动英伦三岛,一扫英国人对中国军队的偏见和轻视心理,我军则感到扬眉吐气。斯利姆、斯迈思和斯高特都向孙立人和新三十八师一再道谢。但是,他们刚刚脱险,就丢下新三十八师,连招呼也不打,竟独自向北撤退,分成两路,经稍埠和蒲甘渡过伊洛瓦底江向曼尼坡退去。四月二十五日,英军的先头部队已通过甘高和梦内瓦,脱离了战场。我新三十八师就成为英军的后卫,掩护其退却。只有亚历山大还带着少数幕僚和警通部队留在梅苗,同驻在皎克西的史迪威一道指挥中国远征军继续作战。至此,抗击日军十万多人、保卫缅甸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中国远征军的肩上。四月十五日,史迪威写给马歇尔的信中说道:“英国在印度的驻军足以拯救缅甸,韦维尔竟不向缅甸增派一兵一卒;亚历山大也一定得到了伦敦的命令,要他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就撤出缅甸。”史迪威最后说,缅甸的结局将是可悲的。
(七)东线失利导致全面崩溃
东瓜弃守后,敌第十五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立即奔赴东瓜部署“瓦城会战”,令第五十六师团迅速击破第六军,攻占腊戍,切断中国军的归路;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五师团击破第五军,直捣瓦城;第三十三师团消灭或击破英军后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迂回瓦城而占领之,并捕捉第六十六军,肃清缅甸全境之敌。这个部署限四月底完成。
四月五日,敌第五十六师团分三路东犯雅多、莫契、保拉克,同我暂编第五十五师激战旬余,于十七日占南帕、保拉克。二十日敌占南莫康、乐河、昔胜等地。暂编第五十五师抵抗不力,使敌得以猛进;第四十九师则因兵力分散,又缺乏机动部队及时救应,致各守军一一被敌击破。二十三日,敌乘汽车在战车、装甲车掩护下,轻取和榜、东枝(棠吉)、黑河。杜聿明惊呼:“腊戍南门洞开,我军处境甚危。”他建议史迪威、罗卓英、林蔚从速采取有效措施。几经周折,方派第二〇〇师由皎勃东调驰援,二十四日克东枝、和榜。但因未能乘胜追击以致敌第五十六师团乘机于二十五日实行百里奔袭,攻占了南曲依、孟敖、旁克吐,之后,即兵分两路,乘车向西保、南泡、腊戍急进。我第六军暂编第五十五师和第四十九师先后被敌击溃,正向萨尔温江以东撤退中。我第六十六军虽分途阻击,却未能拒止敌第五十六师团北犯。二十六日,敌陷西保和南泡,旋以一部附战车由西保西进,威胁曼德勒。敌第五十六师团主力则由西南夹攻腊戍,与我新二十九师血战一昼夜,于二十九日夺取腊戍,截断了中国远征军退回国内的陆上交通,我军遂陷入困境。五月一日敌占新维。三日陷畹町。芒市、龙陵亦相继失守。五日敌先头部队窜抵惠通桥,被我第三十六师击溃。敌另一部于三日占领八莫,旋于八日占领密支那。我中国远征军企图由北方回国的道路也被切断。至此,蒋介石、亚历山大和史迪威所准备的“维持缅北国际交通线计划”,顷刻化为泡影。
造成东线迅速崩溃的原因,固然是暂编第五十五师作战不力,第六军兵力过分分割使用,授敌以各个击破之机;且因第六军军长甘丽初指挥无方,贻误戎机,致成败局。但是,史迪威、罗卓英受亚历山大的影响,对东线不够重视,既未能于危机出现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当逆势业已显露之际又不能及时采纳林蔚的意见:“于第二〇〇师攻克东枝、和榜后,组织第五军继续东进;同时调第六十六军主力由西保南下,会攻敌第五十六师于南曲依至旁克吐地区,予以歼灭”。他们却坚持要执行亚历山大那套“防御西线,保全英军,破当面之敌,确保曼德勒”的“曼德勒会战”方针,把我军主力集中于曼德勒附近,使东线防务空虚,坐失歼灭对我威胁最大的敌第五十六师团之战机,也是导致东线瓦解,全局动摇的主因。此外,由于统帅部举棋不定,贻误战机而造成失败。
当东线之敌第五十六师团于四月二十日攻占南莫康、乐河、昔胜后,准备北犯和榜时,西线之敌第三十三师团主力被我新三十八师阻止在仁安羌以南,敌一部犯基荣当,我新三十八师正由仁安羌向皎勃东前进中。中路之敌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五师团与我新二十二师在瓢背、葛鲁以南激战中,第二〇〇师和第九十六师在马来恩、敏铁拉、塔泽地区集结,第六十六军的新二十八师位于曼德勒,新二十九师调守西保、腊戍。敌之企图在迅速抢占腊戍,断我归路;同时以主力进攻中路,击灭我军于曼德勒以南。对此,参谋团曾于二十日、二十三日两次向史、罗建议:“我军应当先破东路之敌,确保腊戍、梅苗安全,然后回师迎击中路之敌。否则,就应迅速向腊戍或密支那转移,尽快脱离敌人,重新寻求决胜之战机。”史、罗却未能及时决断,反而企图“先破心腹之患的当面之敌,实施曼德勒会战”,遂置东路之危于不顾。结果是“曼德勒会战”还没有发动,而腊戍、西保已陷敌人,后路既断,全线动摇,缅战全局立见崩溃。
四月二十五日蒋介石曾电告史、罗、林三人,指出:“第五军、第六十六军以八莫、畹町为根据地,确保密支那,在缅北活动,维护印度—密支那—昆明的空运走廊和缅北国际交通线。第六军在景东一带活动。第二〇〇师如尚未撤到瓦城,可向景东转进,归甘军长指挥。长官部可移往密支那。张轸可率一部退回国境,改隶昆明行营,受林团长指挥。”当晚,亚历山大、史迪威、罗卓英、林蔚、杜聿明、张轸、侯腾等在皎克西开会,决定撤退部署:(1)第六军撤过萨尔温江回国。(2)在腊戍、西保的新二十九师应竭力阻止敌人,待命撤回龙陵。(3)一切车辆、战车、后勤单位和伤患立即沿滇缅路退回保山。以上由林参谋团长指挥。(4)第五军、第六十六军经曼德勒撤往英多、八莫、密支那。(5)英军退往印度。林蔚当派王楚英等率宪兵排急赴西保、腊戍督战,自率后方机关、战车、重炮、汽车、医院等单位于二十六日安全通过腊戍。在曼德勒以南的各师于二十六日开始撤退,仍由新二十二师殿后掩护。新三十八师于二十九日撤出即瓦,向英多前进,派第一一三团先行占领杰沙担任掩护,师主力于五月七日到达英多地区。第九十六师于五月一日撤出曼德勒,经孟拱以北的孟关、葡萄,由片马、泸水退回昆明,该师副师长胡义宾、团长凌则民在作战中为掩护主力安全,英勇牺牲。新二十二师最后撤出曼德勒,于五月九日到达杰沙与第五军军部会合后,曾在卡杜与敌激战,将敌击溃。因八莫、密支那均已陷落,由北面突围归国之路已断,但杜聿明仍不接受史迪威要他率第五军赴印度的命令,继续向孟拱北方挺进,跋涉在崇山峻岭、茫茫林海之中。最后不得不取道打洛、新平洋,于八月初到达印度列多,生还者约三千人,且骨瘦如柴,疲弱不堪。途中死于饥饿、病毒、虫咬者累累,尸骨遍野,惨绝人寰。杜聿明途中患病,险些丧生。新三十八师则遵史迪威所示,经斑毛、宾崩、霍马林,历尽艰险,于五月二十七日到达英帕尔附近。长官部于四月二十八日撤到瑞波,旋乘火车至甘马罗,因机车出轨,遂徒步到英多,继沿英军入印路线赴英帕尔,于五月中旬抵达。新二十八师于二十八日退出曼德勒和梅苗,沿瑞丽江北岸经南坎、八莫间突围回国。第二〇〇师辗转于五月十八日进抵细胞附近,在越过细胞至摩哥克公路时遭敌伏击,戴安澜师长重伤于五月二十六日在茅邦殉国,团长柳树人阵亡。该师及黄翔指挥的游击支队,嗣后分经南坎、腾冲、泸水附近回国,转赴昆明集中。
中英联军保卫缅甸之战,经历五个月艰苦激烈的作战,以失败告终,代价是高昂的,损失是惨重的。英军参战兵力四万人,坦克一百五十九辆,被俘、阵亡、失踪达二万二千余人,坦克、大炮和车辆全部丢光,撤到印度只有一万三千五百人,另有数千伤病官兵。亚历山大说:“失败得太惨了!”中国远征军参战兵力约十万人,损失四万余人和五万余吨的租借物资,其中有汽车、油料、飞机零件等重要物资。但是我军官兵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善于打仗、屡挫强敌的生动事实,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也给予敌军以惩罚。使敌军司令官也不得不承认:“东瓜附近的战斗,敌军抵抗既极顽强,而又善于夜战和狙击,使我军遭到重大损害。”特别是廖耀湘指挥新二十二师在耶得谢至平马道间,阻击五倍于我的敌军达十八天之久,给敌沉重打击,堪称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范例。新三十八师的仁安羌大捷,更是名震中外。
第二部分:反攻缅甸战役纪要
一 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形成的曲折经过
一九四二年四月中旬,缅甸战局急剧逆转之际,史迪威曾于十六日派格鲁伯准将赴重庆见蒋介石,面呈“以收复缅甸为目标的作战计划”。由于经缅北通往中国的陆空供应线很可能被日军切断,他建议在印度组建中国的两个野战军,各辖三个师,另建三个炮兵团和战车、工兵、通信兵、汽车兵、空降兵等部队。为此须向印度调运十万名中国士兵,团长以下指挥官由中国军官充任,较高级的指挥官和主要参谋人员最初将由美国军官担任,直到中国军官能够胜任时为止。他计划用四至六个月完成部队训练。作战行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收复缅甸,决定性的进攻将从印度作出,助攻由中国及掸邦北部作出。第二阶段将日军逐出泰国和越南。史迪威同时将此计划电告马歇尔。陆军部立即决定派出二十五架运输机,飞往阿萨姆准备实施。
四月二十八日,罗斯福获知缅甸行将不保,忧心忡忡,立即下令“要寻找途径把飞机和弹药运给蒋委员长的军队”。他重申对中国的信念:“一个不可征服的中国不仅会在维护东亚和平与繁荣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月二十九日,蒋介石原则上同意收复缅甸作战计划,但拒绝由美国军官充任中国军队指挥官和参谋长的建议。坚持应由中美英三国军队由印度和海上同时反攻,同时要求美国增加对中国的空运量,并增拨作战飞机。
英国只有亚历山大主张“尽快收复缅甸”,韦维尔和布鲁克都对收复缅甸持消极态度,更不希望过多的中国军队涌进印度和缅甸。他们希望中美军队在别的地方尽快打败日本,以便英国可以不费力地直接从日军手中收回缅甸。因此,史迪威关于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也就历时年余,费尽周折,几经变更,且大打折扣,等到开罗会议(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二至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国于开罗举行会议)前后才付诸实施。
1.史迪威的作战计划和各方的反映
史迪威一行一百十五人于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日行抵英帕尔,即乘火车赴汀江和廷苏基亚美国空运队,命该队队长海恩斯上校派飞机到缅北野人山上空侦察中国第五军的踪迹,发现后立即空投食物、药品和电台。二十四日史迪威带着费尔德等人飞到新德里,同韦维尔商谈十万中国军队驻印营地、补给,以及收复缅甸的计划等事项。韦维尔最初用各种借口拒绝中国军队入驻印度,对收复缅甸更是多方推托。嗣经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英文缩写C.C.S,以下均简称C.C.S)力促,才勉强同意将印度比哈尔省兰溪附近的兰姆伽军营(原为意大利战俘集中之所),划归中国军队使用,并承担后勤供应。二十五日史迪威初步完成了收复缅甸的具体计划,其中要求美国派一至三个师参加作战。他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道:“我坚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我认为美国不向这一战区派出作战部队是犯了严重错误。”二十六日他拟具“改造中国军队之计划”。六月三日到重庆,分别于四、十五、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九日面见蒋介石,汇报在印度训练十万中国军队和在云南装备训练三十个中国师与收复缅甸的计划。
蒋介石同意史迪威的上述建议,关于二十九日面嘱史迪威将中国战区所需的三项要求列入计划,并通知美国:(1)请美国于八九月调三个师到印,协助中国军队收复缅甸。(2)自八月份起应经常保持中国战区第一线飞机五百架。(3)自八月起每月保持中印空运量五千吨。
七月十八日史迪威向蒋介石正式提出“反攻缅甸计划”,其要点是:英军三师、美军一师、华军两师由印度阿萨姆渡亲敦江入缅,向瑞波、曼德勒出击;中国十二个师由滇西出击腊戍后与由印入缅之中美英联军会师,挥师南下仰光;陆上部队开始进攻后,英海空军应进攻安达曼群岛并在仰光登陆。中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于八月一日函告史迪威,同意实施此计划,并提出:美军至少派一个师参战,美英空军活动及中印空运须大量增加,陆上部队开始行动时美海军必须对安达曼及仰光进行攻击并在仰光登陆。七月二十九日史迪威进一步提出“太平洋前线计划”。这个计划要求在云南完成三十个师的装备训练后,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次年四月间发动进攻。由英国三个师、美国一个师、中国两个师从印度的曼尼坡出发分经卡里瓦、达木、霍马林进攻曼德勒,同时由滇西出动十二个师进攻腊戍、八莫,与由印入缅的中美英联军在曼德勒会师,然后成扇形展开南取缅甸南部。此时英军空降及两栖部队应夺取仰光,再集结以上各军全力向东夺取泰国和越南,达到沿海。与此同时,滇越边境的九个师应即进占河内海防。而后再夺取香港、广州、海南岛或最终在该地发动进攻。另由美军分两路向新几内亚、帝汶、新不列颠岛以及西南太平洋其他岛屿进攻,阻断日军增援,摧毁台湾、菲律宾日海空军。此即“五路进攻计划”。八月四日,史迪威与罗斯福特使居里赴印,考察兰姆伽训练中心并与韦维尔商讨反攻缅甸计划。韦维尔“态度甚为冷淡”。
十月十一日史迪威回重庆向蒋报告视察及与英方交涉情况。史说,韦维尔对于增加兰姆伽中国军队事以驻印英督尚需向伦敦请示相推托,反攻缅甸问题则须待其返印后再与韦维尔磋商。蒋再嘱史,反攻缅甸必须海陆空均有充分准备。
十五日史返印与韦维尔会商三天。韦维尔起初仍坚持旨在保印,而无意打通中印公路之方针,只愿向阿哈布进攻。后经C.C.S英国元帅迪尔应马歇尔之请进行干预,韦维尔方考虑史迪威的作战计划,却又借口缺乏海军,无法实行两栖作战,只同意收复缅北。
十一月三日,史返渝面见蒋介石汇报在印商谈结果:(1)反攻日期暂定为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前后。(2)英军一师、印缅军六师,其中三师自英帕尔经卡里瓦渡亲敦江夺取杰沙、瑞渡一线,另一师占阿哈布后东进,余三师机动(每师九千至一万一千人)。(3)中国若干师自滇西进击腊戍,夺取八莫和曼德勒,以一部占旁克吐、夺南曲依。须于二月二十五日前完成出击准备。(4)中国驻印军以列多为基地,经胡康河谷、趋孟拱、密支那与英军会师杰沙。(5)对孟加拉湾能否取得制空制海权,尚待再商。(6)列多基地须建道路、兵营、仓库、工厂及可容三千人之医院,储备四十五日食粮、三个月的弹药燃料。
蒋介石仍然坚持“南北缅水陆两路夹攻”之战略,他面告史迪威:决不能重蹈上次缅战之覆辙;此次反攻缅甸作战之中心问题,端在英国能否对孟加拉湾取得制空、制海权及实行仰光登陆;倘英方海空军无此准备,中国将不派一兵一卒参战。他答允再向印加派一师,另在滇西集中十五个师,限明年二月完成。史对此甚喜,于十二月二日电马歇尔请美国履行援华诺言,速调驱逐机两队、中型轰炸机一队来华,并将中印空运量由每月三千五百吨增为万吨。
史、韦在十月间达成的上述协议,完全改变了中国军队的作战目标和进攻路线,使收复缅甸的目标变为只是收复缅北。这正是为了英军保守印度,由中国军队在缅北替英军担任前哨。不料,十二月七日韦维尔又变卦了。他通知史“取消缅北作战”,英军将只用三个师攻占若开和锡当、加里瓦,此外不愿做任何承诺。蒋介石遂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电告罗斯福,说中国已准备就绪,只因英国违诺,反攻缅甸计划,将无形取消。并告知史迪威。当时在美国陆军部任职的罗伯茨也告知史迪威说,“英国人将尽一切办法阻挠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
与此同时,马歇尔则给史迪威调来六十名工程兵和筑路设备,以示对缅北攻势的支持。罗斯福亦于一九四三年一月二日对蒋在十二月二十八日给他的电报作复,请蒋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之前勿作最后决定。一月八日蒋复电强调“如无英海军夹攻南缅,将推迟进攻”。罗又复电:请俟“卡会”后再议。
2.卡萨布兰卡会议与收复缅甸计划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四日至二十三日,罗、丘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以下简称“卡会”)。当时隆美尔统率之德军在非洲大败,盟军在突尼斯登陆在即,攻略西西里势在必行。与此同时,苏联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对德军的反攻已取得巨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历史性的转折点。由于战胜德意已大有希望,英美双方遂将东亚之对日作战列入重要议程,而反攻缅甸乃列为对日作战的主题之一。美国海军上将金在会上发言,指出中国战区应受重视,他说:“在欧洲战场上,苏联因地理位置与兵源雄厚,受到吾人之重视;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具有同一因素,吾人岂可不予以同样之重视。吾人基本政策在以必要之武器,交与人力充沛之中苏,使其为盟邦共同作战。”马歇尔也说道:“吾人重视打通滇缅路,并非全为提高中国士气打击日本海上运输力量着想。吾人目的在配合欧亚非各地作战……若收复缅甸之案不立实施,则美国或将有被迫退出欧洲之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列举一九四三年的军事行动,其中就是打通中国的交通线,以便获得向日本本土发动最后攻势所需的基地,所以他们坚决主张采取打破封锁中国的军事行动。因而在会上达成了收复全缅的“安纳吉姆”作战计划的决定。(1)备攻日期以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为目标。(2)反攻日期俟一九四三年夏决定(应在七月以前)。(3)如英海军舰只与登陆艇有缺,美国允设法拨补。罗、丘当即予以批准。除联名电蒋外,另派美国空军总司令安诺德上将、英国元帅迪尔、英国首席代表、美空军补给司令朔莫维尔中将赴渝向蒋通报“卡会”情况。他们途经印度时,曾与韦维尔、史迪威面商。旋于二月四日抵重庆向蒋面交罗斯福的信件。蒋于六日批准“安纳吉姆”计划,并请罗斯福给中国战区独立的空军以加强陈纳德航空队,中印空运量增到每月一万吨,到本年十一月保持第一线五百架作战飞机。
二月九日,宋子文、何应钦、安诺德、史迪威、朔莫维尔、韦维尔、迪尔等集会于加尔各答,商讨实施“安纳吉姆”计划之具体步骤,期望于一九四四年一月攻克仰光。当决定:(1)驻印军经胡康河谷夺取孟拱、密支那、八莫。(2)滇西十一个师渡怒江,分取龙陵、腾冲后攻夺腊戍、八莫、密支那,与驻印军会师。(3)英军三师攻缅北,主力攻若开,并在仰光登陆,然后会师曼德勒。(4)公路油管随驻印军向前修筑。(5)组建中英联合突击兵团,用于缅北敌后作战,由英军六旅、华军三旅组成。嗣因英军第十五军在若开遭到惨败,使“安纳吉姆”计划不能顺利实现。
3.“三叉戟会议”与“茶碟计划”
一九四三年五月,罗斯福、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代号为“三叉戟会议”,讨论欧亚战略问题。韦维尔、史迪威、陈纳德应召参加,宋子文应邀出席。会上对“安纳吉姆”计划进行讨论。中国坚持实行以收复全缅为目标的“安纳吉姆”计划,英国则持反对态度,主张采用“绕过缅甸,进攻苏门答腊,最终收复新加坡的‘长炮’计划”。马歇尔、金上将、史迪威极力反对英国的主张。最后罗斯福的主张被会议所接受,不过没有对“仰光登陆、南北缅水陆两路同时夹击”作出部署。这就在实际上缩小了“安纳吉姆”计划的作战目标和范围,大大削减了英国在反攻缅甸战役中承担的义务,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的负担,使反攻缅甸的作战任务主要由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担当,英军却只担任助攻;作战目标主要是收复缅北和打通由列多经胡康河谷、密支那、八莫连接滇缅路的中印公路;同时扩大并加强中印空运,积极支持陈纳德的空军作战计划,使中印空运量从七月份首次达七千吨,以其中四千七百吨拨给陈纳德,只给Y部队和其他方面拨两千吨,余三百吨也留给空军;九月份则增到一万吨。这就是代号为“茶碟计划”的基本内容。“三叉戟会议”的结果,显然加强了蒋介石和陈纳德的地位,并使马歇尔、史迪威想利用援华租借物资去挟制蒋介石的打算遭到罗斯福的反对而落空,从而加深了蒋介石、陈纳德同马歇尔、史汀生、史迪威之间的矛盾,以致龃龉常生,反攻缅甸的作战也受到影响。
4.魁北克会议和缅战方案
一九四三年八月,美英首脑在魁北克举行会议,收复缅甸的作战计划,再次被列入议程进行商讨。英国仍坚持其在“三叉戟会议”上已被否决的“长炮”计划,继续反对“南北水陆夹击”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美国则强调“安纳吉姆”计划必须付诸实施。经过反复磋商和“交换”终于决定:反攻缅甸之日期定为一九四四年二月,以夺取密支那、阿恰布和兰里岛为目标;至于南缅的两栖攻击行动,须视北缅的战事进展及准备程度而定。成立东南亚盟军统帅部指挥之,由蒙巴顿和史迪威任正副统帅。同时决定:(1)对德战胜后十二个月内必须打败日本;(2)美国向中太平洋马绍尔、吉尔伯特群岛积极作战。会议结束时宋子文被请去听取通报。
十月二日,蒙巴顿、朔莫维尔经印飞渝,向蒋介石面呈丘吉尔致蒋密函及会议决议案。十九日蒋介石、何应钦、商震、刘斐、林蔚、朱世明、蒙巴顿、史迪威、朔莫维尔于黄山开会。当议定:(1)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开始进攻。(2)作战部队、进攻路线概如前案所定,夺取目标为密支那和腊戍,英军将派温格特的远程突击队进入缅北敌后,并由中国选派突击队组成中英联合突击兵团,参加作战。(3)中印空运量维持每月一万吨。(4)南缅作战及水陆夹击正在准备。蒙巴顿、朔莫维尔、史迪威分别在会上通报:由惠勒将军指挥、皮克准将实地负责,在阿萨姆增建四至七处机场及由加尔各答向列多铺设油管,改善铁路、水运工程和列多基地工程及筑路工程;兰姆伽之训练年内可以完成,昆明的训练尚应扩展。进攻开始后,筑路和油管工程将同时跟踪前进,直达昆明。在黄山会议上,对收复缅北作战,中、美、英均持积极态度,且都有具体准备,三方都愿密切合作,并达成了相应的协议。蒙巴顿认为这是联军攻日的胜利前奏,是值得纪念的历史性会议。不过,对南缅水陆夹攻之实施,英方尚在游移之中。
5.开罗会议对反攻缅甸作战计划之定夺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中、英、美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开罗宣言》中规定,三国必战至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在反攻缅甸方面,会议决定并经罗斯福保证“在北缅作战的同时,英国在南缅实施水陆夹击,及保持中印空运量每月一万吨”。但是,不久在德黑兰会议上,美国为使英国全力投入欧洲作战,竟屈从英国的要求,取消了上项决定和保证。罗斯福于十二月五日由德黑兰回到开罗后电告蒋介石:“经与斯大林元帅会商后,我们将于明年晚春在欧洲有一大战,故不能获得足够的登陆舰艇对孟加拉湾实行两栖作战……望阁下仍照原计划进行作战,或将其展期至明年十一月。中印空运则在努力之中。”反攻缅甸作成计划,经过长时间反复磋商,至此才算最后确定。根据这个计划,英国终于免去了在南缅实施水陆夹击的任务,而把反攻侵缅日军的重担,基本上都落在中国军队的肩上了。
二 反攻缅甸的作战准备
1.中国驻印军与兰姆伽训练中心
早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蒋介石正式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十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三十个师以及反攻缅甸的计划。史在印时曾向韦维尔商讨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与反攻缅甸的问题,并希望借用阿萨姆省的英帕尔、科希马、隆丁、瑙冈中之一处为基地。韦初拒绝,嗣经马歇尔交涉,方同意将位于加尔各答西北二百英里处比哈尔省兰溪市内原意大利俘虏营——兰姆伽军营划归中国军队使用,并负责提供军需给养。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及长官部遂于六月二十八日入营,新编第二十二师于八月中旬入营。这两个师约九千人。蒋令军政部为“X部队”提供兵员,为“Y部队”选调部队,决定从九月起每天向印度空运官兵四百至五百人。史于十月十二日电告马歇尔用租借物资装备训练第二批三十个师,将在桂林集训称为“Z部队”。马于十九日复电照准。
八月,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任命史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柏特诺为参谋长,温鸣剑为副参谋长。营以上单位分别派驻美军联络官,负责同级中国部队的作战训练及运输补给事宜,直接听命于美军的上级联络官。这就形成了史迪威直接控制指挥中国驻印军的“监军”体制,使中国官兵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抵触情绪既普遍而且严重。而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则大义凛然,既不顾个人得失,更不理睬史迪威的专横和威逼,及时制止了史迪威及其部属搞的一些有损我国利益的做法,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仅赢得我军官兵的衷心爱戴,且为美国许多正直有识的朋友所赞赏,最后连史迪威也对他们刮目相看,倍加尊重。如温鸣剑、傅宗良事件和用美国军官取代中国军官事件等等。驻印军的武器装备由美军提供,给养、服装、医药则由英军代办,统经美军供应处向我军供给,实行“补给到连、供应到人”的追送补给体制,根本革除了国民党军队陈腐落后的补给制度,使军队面貌为之一新,这也是我驻印军官兵后来对史迪威产生好感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史迪威那种“士兵化”的举止和注重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以及美军中的民主传统,也使驻印军官兵深受感染,逐渐形成了“自觉守纪、遵守时间、讲求效率、实行民主、忠职守、爱荣誉、爱国家、爱战友、不怕死、求胜利”风气。
驻印军各师由三个步兵团、榴弹炮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特务连、搜索连、卫生队、军械连、野战医院、侦察队各一和两个山炮营组成,并设炮兵指挥组统率三个炮兵营。全师约一万五千人,各种车辆三百辆,骡马千余匹,十公分五榴弹炮十二门,七公分五山炮二十四门,十公分五迫击炮三十六门,三公分七战防炮三十六门,八公分二迫击炮三十六门,六公分迫击炮一百六十二门,重机枪一百零八挺,轻机枪三百六十挺,火焰喷射器八十五具,火箭发射筒一百零八具,冲锋枪、卡宾枪各约四百支,电话可架到连及独立排,且均配备无线电话报机,通信能力、机动性能、火力与士气均大为增强。炮火为日军一个师团的一半,但官兵体质、战斗技能,都明显提高。
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表
说明:①罗卓英于一九四二年十月回国;②新编第一军成立于一九四三年一月;③新编第六军成立于一九四四年八月;④一九四四年八月设驻印军副总指挥部,由郑任副总指挥,孙立人接任新一军军长;⑤一九四四年十月史迪威回国,其职由索尔登继任;⑥一九四五年三月第五十师归新一军指挥。
兰姆伽训练中心由麦凯布主持,阿姆斯任总教官。鲍威尔、阿诺德、费尔德、梅里尔、伯金、杜恩、琼斯,史迪威的儿子“小乔”、女婿伊斯特布鲁克及威廉斯等都调来工作。设步兵、炮兵、工兵、通信、汽车、战车、卫生、兽医驮载等学校,轮训驻印军各级干部,使其熟悉美军的战术和武器装备之使用。每期六至八周,全由美军任教,中国军官担任管理。训练方法采取“讲解”(口述、图解、模型、电影)、“示范”、“实习”、“考核”的步骤,重在实习。另设战术学校,训练内容以美国利文沃恩参谋大学战时课程为基础,专门训练国内第一批三十个师的将校级军官,也有少数各军事学校、高级机关的有关将领,时间为六周。驻印军士兵的训练,则由在上述各科学校接受过美军训练的中国军官担任,也采取美军新的教练方法,收效甚快。
2.远征军的组建与昆明训练中心
一九四三年“卡会”及加尔各答中美英高级幕僚会议后,四月,远征军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任长官,萧毅肃任参谋长,辖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团军和霍揆彰的第二十集团军,计有第二军、第六军、第八军、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第七十一军。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美方称昆明训练中心,代号Y部队)也在四月一日开学。由蒋介石任团长,龙云代团长,陈诚任副团长,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轮流任教育长,后由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梁华盛专任,潘佑强任副教育长,陈明仁、李道恭、赵家骧、罗又伦分任步兵、炮兵、作战人员(美方称参谋指挥学校)、战车班主任,还设有工兵、通信、军医、后勤、外语、情报班等。教官及训练实施由美军担任。美军设立昆明训练中心专司其事,由杜恩主持,阿姆斯上校(旋升准将)负责训练计划,包瑞德上校负责行政,曾士奎任联络官,伯金主持炮兵训练。并按兵科和业务分设有关学校,负责施教。驻滇干训团各级组织负责受训学员的行政管理和生活供应。学员来自远征军,第一、五、九各集团军及昆明行营直属部队。训练时间为六周左右,炮兵学校为八至十周。每期召训步兵四百五十人,炮兵三百人,其他兵科和专业军官各一百人至一百五十人。训练方式与内容概与兰姆伽训练中心相同。另设将校班对赴印受训的将校级军官进行赴印前的准备教育,介绍印度、缅甸和英美军概况及外交礼节。
远征军和第五集团军(杜聿明)于一九四三年十月开始接受美械装备。由于当时空运量有限,美械装备迟迟不能运到,以致第一集团军(卢汉)和第九集团军只能供给部分美械,如:七公分五山炮、六〇炮、火箭发射筒、冲锋枪等。远征军及第五集团军的编制装备也较驻印军稍逊。
远征军及第五集团军(辖第五军的第四十五师、第九十六师、第二〇〇师及直属的第四十八师和伞兵总队)开始改换美械装备时,美军向长官部、总司令部、军、师分别派驻联络组,协助训练、作战、陆空联络、补给运输事宜。当时美械装备的部队编制大概如下:军辖三师(个别的军是两师)及十公分五榴弹炮营一个(十二门),师辖三团及七公分五山炮一营(十二门)、三公分七战防炮一连,团辖三营及八公分二迫击炮一连(六门),营辖步兵三连、机枪一连(八挺)、火箭筒一排,连有步兵三排、六〇炮一排(二门,另有火焰喷射器三具),全连官兵一百七十余人,机枪九挺,冲锋枪十八支。电话及无线电话报机配备到连。师以上的运输部队均配有汽车,团以下的运输仍为兽力和人力。全师约一万三千人,但不足额。
3.列多基地及列多公路的建设
史迪威在一九四二年七月十八日和二十九日,两次提出反攻缅甸的计划中,都选定英帕尔为进攻缅甸的前进基地。但他在十月二十七日第三次同韦维尔会谈时,却被韦维尔拒绝,只同意中国驻印军以列多为前进基地,沿胡康河谷进攻密支那和八莫。十一月三日,蒋介石坚持在缅甸必须实行南北水陆夹击的原则下,同意史、韦十月二十七日的协议。十二月二日,史迪威电告马歇尔,当派安鲁逊准将和皮克准将率航空工程团和机械工兵团六千余人,由美来印,于一九四三年二月到达廷苏基亚空军基地,并调来中国驻印军工兵第十团和第十二团到列多。另雇用近十万印度民工,由美军供应司令惠勒少将指挥,进行列多基地和列多通往新平洋公路的建设。同时改进并铺设加尔各答到列多的输油管,以及沿列多至新平洋新建公路线上的油管,并增建、扩建阿萨姆省的机场五至七处,另对铁路设备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上的火车、汽车轮渡与码头进行改造。史迪威十分关注上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经常亲临督促检查。三月,新编第三十八师移驻列多、卡图地区,继续进行森林战训练;同时派第一一四团进入野人山区,在卡拉卡至大加卡一线占领阵地,掩护筑路。盘踞缅北的日军第十八师团,以第一一四联队的一部占据新平洋、南亚腊一带,经常来犯,屡被击退。筑路与油管工程同时并进,到五月间雨季来临前,先头已进至缅印边界距列多四十三英里处。雨季开始后,工程进度大受影响。但在印度及滇西的中国军队,都在紧张地准备投入反攻缅甸的作战,因此官兵斗志十分旺盛。
4.克钦别动队和远程突击队的建立
一九四二年冬,史迪威在印度招募到约千名缅甸克钦族人,派美国情报局的艾夫列上校指挥,给以侦察、爆破、窃听、跳伞、障碍超越、渡河、夜袭、捕俘等项特种训练后,分批空投到缅北深山野林之中,在缅北铁路沿线和伊洛瓦底江沿岸,展开侦察敌情、破坏交通、袭击小股日军和哨所、营救失事飞行员等活动。这支部队全靠空投支援,又能获得当地克钦人的支持,故能长期在敌后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通称为“克钦别动队”。
“三叉戟会议”后,马歇尔虽没有给史迪威派去一至三个美国的野战师,却给他调来一支志愿突击队,有三千多人,代号为“加拉哈德”支队,又称“抢劫者”支队,正式番号是“美国陆军第五三〇七团”,代号G字军。于一九四三年夏末来印,在占西接受英国人的训练,并交由英国远程突击队司令温格特少将指挥。这使史迪威深感不服。马歇尔极力给予劝慰,并同意美国军人不参加英国人《天佑吾王》的合唱,不过应起立致敬。史迪威为求早日从温格特手中接过对“加拉哈德”突击队的指挥权,就违心地怂恿蒋介石尽快选派“中国远程突击队”赴印度接受英国人的训练,以便尽快建成“中英联合突击兵团”。在魁北克会议上对此再次作出决定。并规定:史迪威受英国的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斯利姆指挥,而“中英联合突击兵团”则受史迪威指挥,美国的“加拉哈德”支队又由温格特指挥。但史迪威已是统率缅甸战区和东南亚战区的“东南亚盟军副统帅”,英国人就喜爱这种互相矛盾而错杂的指挥关系。对此,史迪威一直是极力反对的。然而,由于他一心想要英国人参加反攻缅甸作战,所以,当一九四二年四月六日蒋介石宣告由亚历山大统一指挥中英联军时,他在得知自己受斯利姆指挥的决定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只要英国人肯参加反攻缅甸,我就乐于听斯利姆的指挥。”
不久,为了筹建“中英联合突击兵团”,我被调到印度占西“英国皇家远程突击学校”接受英国人的训练,随后就同梅里尔一道工作。当时梅里尔受命统率美国的“加拉哈德”支队。“中国远程突击队”,由于蒋介石同韦维尔芥蒂日深,仍对英国人缺乏信任,一直拖到开罗会议后,他才下令在昆明组建。这支由军官百余人、军士两百人组成的“中国远程突击队”的基干队,到印度受训后,又因史迪威去职和缅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中途作罢。
三 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作战经过
1.进攻目标与作战路线之选定
前已述及,史迪威在一九四二年七月十八日和二十九日所策定的反攻缅甸计划中,是以印度东部重镇英帕尔为前进基地,中美英联合兵团(英军三师、美军一师、华军两师),将由霍马林、锡当、加里瓦渡江,进攻曼德勒,与远征军会师后成扇形展开,取道南下,与由仰光登陆及由阿恰布东进之英军相聚,光复全缅,并挥师东进,攻占泰国和印度支那,达于沿海。这条由英帕尔进攻曼德勒的作战路线,既占地形、交通的有利条件,又便于后方补给、空中支援,可以充分发挥盟军的火力和机动性的优势,且可一举切断敌军的交通线,易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军之效。但因英国“无意在近期收复缅甸,却热衷于进攻苏门答腊,反攻马来亚、新加坡的作战”,并且“将尽一切办法阻挠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但在美国的压力影响下,韦维尔才决定让史迪威带着中国驻印军去攀越那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野人山,而进入被英国人看作“无法通过的谷地”胡康河谷;并且只以夺取密支那、八莫为作战目标。把反攻缅甸的作战局限于缅北一隅;且把美国坚持要修建的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限制在列多、新平洋、胡康河谷、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畹町一线,以防中国军队深入缅甸。
韦维尔给中国驻印军规定的这条作战路线,沿途全是崇山峻岭,重崖叠嶂,原始森林蔽日,蛇兽蚂蟥遍地,河流纵横,崎岖无径,雨季来临,即泛滥成泽,使敌易守而我难攻。我军不但运输补给困难,部队运动也必须披荆斩棘,开路前行,更无法展开大兵团作战,而且不能发挥我空军、坦克、大炮的威力,造成日军“一人守隘,千人难过”的局面。我军经常处于临绝地以攻天险的困境,招致较多的伤亡。特别是日军利用茂密的森林埋伏狙击手,专门狙击我军指挥官,使我军干部伤亡剧增。我新二十二师在五个月作战中,竟牺牲了五十七名连长,因而延缓了我军歼灭日军、打通中印公路的进程;同时也使得日军能够调集兵力,突击印度的英帕尔和科希马,给了英军第十四集团军以沉重的打击。终因我驻印军在缅北发动猛烈进攻,全歼了敌第十八师团,并及时派兵增援英帕尔,才使英军转危为安。但是整个印度和伦敦,却已饱受虚惊。当时史迪威曾愤慨地指出:“英国人屡次拒绝中国的援助,这次在英帕尔又险遭惨败,完全是自取其咎。”
2.全面进攻前的敌我态势
当盟军积极地准备收复缅甸之际,日军也不断地向缅甸增兵,加强缅甸的防务,并企图进犯印度,摧毁中印空运基地和反攻缅甸的作战基地。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七日,敌设立缅甸方面军,由河边正三任司令官。接着将第十五师团、第三十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五十四师团、第四十九师团、第五十三师团和独立第二十四旅团相继调到缅甸,使缅甸的日军猛增到约十一个师团,近三十万人。一九四四年春,缅甸方面军辖第十五军、第二十八军、第三十三军及第五飞行师团,其部署如下:
(1)第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辖第十五师团、第三十一师团、第三十三师团,另附“印度国民军第一师”约九千人(大多是投降的印度士兵),位于曼德勒西北地区,专任乌号作战,遂行对印度英帕尔之进攻。
(2)第二十八军司令官樱井省三,辖第二师团、第五十四师团、第五十五师团,位于缅甸西南及沿海地区,专任哈号作战,遂行对阿恰布之进攻。
(3)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本多政材,辖第十八师团(位于密支那、孟拱、孟关、新平洋地区,专对驻印军)、第五十六师团(位于滇西怒江西岸,专对远征军)、第五十三师团、第四十九师团、独立第二十四旅团,担任阻击中国驻印军于缅北、阻击远征军于滇西之持久作战。
魁北克会议后,东南亚盟军统帅部成立,蒙巴顿任统帅,史迪威副之,魏德迈任参谋长,英国的陆海空三军分别由吉德法、萨莫维尔、皮尔斯指挥。韦维尔任印度总督,奥金莱克任印度总司令专门训练军队,不指挥作战。斯利姆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率斯库纳斯的第四军守英帕尔地区,该军辖第十七、二十、二十三师三个师。以克里斯蒂森的第十五军守吉大港和孟都、布迪当。该军辖第五、七、二十六、八十一师四个师。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辖第二、十九、三十六师和东非十一师四个师及第十七旅,位于隆丁及其以西地区,保持机动。
开罗会议后,我远征军已完成美械装备和作战训练,正集结在云龙、保山地区,准备进攻。
为掩护筑路并准备反攻缅北,我驻印军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在南亚腊、纳特科击溃敌第十八师团的搜索大队和第五十五联队的警戒部队后,于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九日,攻占宁边、新平洋、拉家苏各要点,打开了胡康河谷的北面大门。但是敌第五十五联队的一个大队,仍在于邦凭险固守,我屡攻未克。十一月初,敌第十八师团长田中新一急调第五十六联队兼程赴援,向我反扑,均予击退,遂成对峙。田中新一企图再行增援反扑,被敌军司令官制止。十二月孙立人率第一一四团来援,激战七昼夜,全歼于邦守敌四百余人,毙敌联队长藤井大佐以下数百人,俘三十余人及大批军用品,创于邦大捷,使敌酋大为惊愕。一九四四年元旦,中印公路通车至新平洋,新三十八师全部及新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同时到达。史迪威的指挥部和前方基地也推进至此。史迪威、孙立人亲赴于邦阵地,向官兵祝捷并颁勋授奖。遂令新三十八师在左进攻太白家,第六十五团居右进攻打洛。第六十五团沿大奈河南岸利用森林掩蔽,开路前进,出敌不意,迂回到百贼河敌后,将敌包围。经过激战,于一月二十五日全歼敌冈田大队七百余人,大队长冈田中佐跳河自杀,敌遗尸六百十七具,被俘二十余人,缴获速射炮二门,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八挺,机枪、步枪五百余支,旋即占领打洛。二十六日史迪威亲临视察。二月一日新三十八师占领太白家。至此,我已完全肃清大龙河及大奈河沿岸的敌军,揭开了全面反攻缅甸的胜利序幕。
3.攻克孟关之战
孟关是缅北军事重镇,地当胡康河谷之要冲。敌第十八师团集结了七个步兵营、两个山炮营、一个重炮营、一个战防炮营于孟关地区,并在孟关及其外围据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企图据险固守,作持久抵抗,阻滞我军的进攻,以掩护其第十五军行将对英帕尔发动的乌号作战,破坏我军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的计划。
我占领打洛、太白家后,史迪威决心乘敌军新败士气受挫,我军初胜斗志昂扬之势,不待英军从英帕尔发动进攻,也不等远征军横渡怒江西进,立即挥师南下,捕捉敌第十八师团击歼之。遂命新二十二师主力由康道渡过大奈河,直趋孟关,以新三十八师自左翼迂回切断敌之后方交通,对孟关之敌造成钳形夹击之势。
廖耀湘为求正面作战容易,并使我军右侧获得安全保障,遂派第六十五团第一营自打洛出发经大树班向伦京迂回;该团主力自西南方面侧击腰班卡;自率新二十二师主力横渡大奈河,于二月二十二日攻占腰班卡和拉征卡等敌据点,摧毁敌之左翼。旋即乘胜直捣孟关。同时派第六十六团第一营与战车营编为特遣支队,由孟关以东绕攻敌后,于三月三日晨攻占宁库卡,切断了孟关敌军后路。新二十二师经旬日激战,于三月五日攻占孟关,继续追敌南下,以特遣支队乘胜向瓦鲁班南面迂回攻击。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主力于二月九日自太白家出发,向东作大规模的深入迂回,先后攻克清南卡、马高、拉树卡等三十多处敌军据点,予敌以沉重打击,全部摧毁孟关敌之外围据点,楔入瓦鲁班以南地区,对敌第十八师团,完成了包围的态势。
我军随即兵分两路:一路穿过密林绕到瓦鲁班南面的秦、诺,于三月七日占领该地,切断了敌后方交通,一路自东南围攻瓦鲁班。与此同时,美军“加拉哈德”支队在梅里尔准将率领下,在迂回突击瓦鲁班途中,于三月四日遭日军两个连的狙击,陷于危殆,孙立人即派第一一三团兼程驰援,将日军击溃,美军才得解围后撤。三月八日,特遣支队由瓦鲁班西北冲进敌军司令部,敌师团长田中新一仓皇逃命,其关防、座车及师团作战课长、第五十六联队长之公章,悉被我虏获,敌死伤枕藉。九日,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首先攻占瓦鲁班,与新二十二师和特遣支队胜利会师。廖耀湘即率新二十二师和特遣支队,超越追击,于十五日一举攻占丁高沙坎,将胡康河谷之敌全部肃清。是役击毙日军一千五百余人,仅瓦鲁班一处敌弃尸即达七百七十五具,并虏获大批敌军武器、弹药、车辆、马达和装具,造成反攻缅甸作战的第二次大捷。
孟关大捷后,蒙巴顿带着一批英国高级军官,飞临战场视察,在巡视孟关、瓦鲁班时,看见到处是被打坏的日军坦克、大炮、汽车,俘虏品堆积如山,日军死尸臭气熏天,激战的痕迹尚在,他情不自禁地对史迪威、孙立人、廖耀湘等人盛赞中国官兵勇猛善战。但是他此来的真正目的,却是劝说史迪威放弃对缅北大规模的进攻,抽出主力去保卫英帕尔。史迪威认为只有加速打通中印公路,在缅北大量歼敌,才是对英帕尔的有效支援。经蒙巴顿一再要求,史终于决定派战车第二营和新三十师一个团前往英帕尔增援。他则继续进行攻夺缅北天险——坚布山隘的作战,同时筹划奇袭密支那的战役。
敌第十八师团在孟关、瓦鲁班惨败后,仍集结其第五十六联队及第五十六师团的第一四六联队,附炮三十余门,在坚布山隘构筑工事,企图固守。坚布山隘位于胡康、孟拱河谷中间,成为两河谷之分水岭。北起丁高沙坎,南至沙杜渣,全长五十余里,两边全是崇山峻岭、高树密林,只有一条狭窄的隘路(可通汽车)由深谷中经过,沿途山上均有日军据守,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我军由新二十二师正面攻击,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自隘路以东开路前进,经旬日之艰苦跋涉,三月二十八日攻占了隘路南端沙杜渣以南的拉班,旋折回向北进攻沙杜渣。这时,新二十二师运用小部队钻隙、迂回奇袭的战术,已夺取山隘中的高鲁阳,南下夹攻,于二十九日攻占沙杜渣,俘敌三百余,炮十五门,敌遗尸遍野,我遂占有缅北天险,随即展开攻夺孟拱河谷之战。
4.攻占孟拱河谷之战
孟拱河谷纵长七十余里,东西约七里,南高江流经其间,河谷两边俱是一千英尺以上的峭壁,雨季山洪暴发,平地顿成泽国,水流汹涌,施渡亦难。敌军正图借此险地,阻滞我军,冀为雨季所困。此时敌第十八师团兵力奇缺,每个连队只有三四十人。旋得第二师团、第五十三师团、第五十六师团各一部,另有炮兵一团、坦克一营来援,并获两千多名兵员的补充,实力有所增强,但士气却甚低落。敌师团长以所部万余人沿河谷作梯次配置,行逐次抵抗作战,以待雨季来临。
我军决于雨季前迅速歼灭当面之敌。以新二十二师附战车营沿公路突破敌之纵深阵地,夺取甘马因;以新三十八师由东面向敌后迂回,进行夹击,夺取孟拱。新二十二师在战车、空军协力下,迅速击破瓦康、瓦拉渣、马拉高各地守敌,于五月一日进至英高塘东西之线,与敌对峙。这时我新三十八师已先后攻占高利、马兰,于五月初占领曼平,遂以第一一二团从山林中开道前进,绕过瓦兰,于五月二十六日,秘密迂回到甘马因南面的西通,突袭守敌,一举毙敌九百余人,虏敌重炮四门,和满载军需品的汽车七十五辆、骡马五百多匹、粮弹仓库十五座、修车厂一所,切断了甘马因至孟拱的交通,使甘卡因之敌陷入重围。自五月末至六月中旬,敌先后调兵向我反扑十四次,企图夺回西通,均被我一一击退,又击毙敌大队长增永少佐以下两千七百多人。另由瓦兰侧击支遵的我第一一三团,于大雨滂沱、河水泛滥中攻占了南高江东岸的支遵,全歼敌第五十五联队一个营,对甘马因构成直接威胁。
与此同时,新二十二师附第五十师第一四九团和战车营,自六月一日起将敌第十八师团(欠两个大队)、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六联队八千余人,包围压迫于索卡道地区,激战九昼夜,歼敌六千余人,缴获大炮五十六门、汽车一百九十辆、马三百多匹、机步枪三千多支、坦克装甲车十五辆。敌师团长率残部千余泅水南逃。六月十六日攻占甘马因,与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会师。并以一部攻占沙貌,切断了盘踞孟拱敌之后方联络线。我新三十八师第一一四团于六月初由曼平南下,秘密钻隙,出敌不意,于六月中旬攻占了孟拱以东十二里处的巴棱杜,切断了孟拱到密支那间的公路和铁道交通,与占领西通的第一一二团及由甘马因进攻孟拱的第一一三团相配合,对据守孟拱之敌第五十三师团、第二师团各一部及炮兵第五十三联队约七千余人,构成三面合围之势。
六月十八日,英军第七十七旅在孟拱城以南被围,我第一一四团强渡滚滚奔流的南高江,击退日军,救出英军,随即于二十日对孟拱发起进攻。我第一一二团由西通南下,第一一四团由巴棱杜西进,同时合攻孟拱,激战三天,破城而入,又巷战两日,于六月二十五日,全歼守敌,攻克孟拱。至此,除密支那尚在攻夺外,缅北之敌已被我肃清。此时,敌第十八师团业已名存实亡,其步兵连队之兵员已减至十人左右,陆续逃往英多,收容整补。敌第五十三师团、第二师团之残部则于六月二十九日退到莫宁一带。
5.飞兵从天降 奇袭密支那
密支那是北缅的行政中心,且为缅北铁路终点,城西城北都有飞机场,公路四通八达,同我国滇西重镇腾冲只有一山之隔,行人和马帮时相往来。北至葡萄、孙布拉蚌,东到瓦霜、洪劳,南达八莫、南坎,西连孟拱、英多,均有公路相通。伊洛瓦底江绕过城市东侧向西南流去,河宽一里至二里不等,水流平缓便于航行。密支那既是一座水、陆、空俱备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一个战略要地。密城四周,崇山环绕;市郊西北,五至十里以内则是略有起伏的开阔地,尽是幼林和耕地,缺少遮蔽。我军如能尽早攻克此城,就不但可以加速打通中印公路的进程,早日恢复我国的国际交通线,使美援物资能源源不断地大量地运到国内,迅速提高我军作战能力,加快反攻,而且可以大大改善中印空运航线和能力,还可以直接利用油管向国内输油。史迪威关于收复密支那的计划,虽遭到蒙巴顿的反对,却得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英文缩写:J.C.S.)的坚决支持。
一九四四年三月八日,日军发动了乌号作战。四月上旬,日军攻占科希马,包围了英帕尔,印度和伦敦都大为震惊。蒙巴顿也向中国紧急求援。史迪威曾于三月二十七日飞往重庆,请求蒋介石火速向印度增兵,并由远征军发动进攻,以解英军之危,乘机打通中印公路。蒋介石当命第十四师、第五十师于四月初紧急空运赴印,集结于阿萨姆东部待命,并令远征军于五月中旬开始进攻。四月二十一日,史迪威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决策:以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进攻甘马因,再以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迂回袭占孟拱,另以梅里尔准将率中美联合突击兵团奇袭密支那,三路大军同时进发。中美联合突击兵团分三个支队:H支队由美军亨特上校指挥,辖第五十师第一五〇团、加拉哈德第一营(即美军第五三〇七团第一一营)、兽力辎重团第三连、山炮一连;K支队由美军上校金尼逊指挥,辖新三十师第八十八团、加拉哈德第三营;M支队由美军上校麦吉指挥,辖加拉哈德第二营、克钦突击队(六百人)。各队分别于四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由孟关南下,从库芒山区披荆斩棘,开路前进,全靠空投补给和无线电联络。行经雷班时K支队遇伏,经第八十八团反击,敌无一漏网,全部就歼。五月十二日,美军一营在丁克路高受困,该团及时赴援,将敌击溃。各队遂兼程急进。十六日晚,H支队美军一营到达密支那西郊巴马提,控制伊洛瓦底江渡口,第一五〇团同时到达密支那西机场以南的南圭河,并切断了密支那至孟拱公路。十七日凌晨,敌守备机场的部队尚在睡梦之中,我第一五〇团猝然发起攻击,一举攻占机场,残敌百余纷纷向火车站市区溃逃。我迅速肃清了机场守敌,清理了跑道,下午三时半前后,我满载增援部队和机械的飞机开始着陆。接着第八十九团、第四十二团和炮兵部队,相继于十八、十九日空运来密。史迪威也于十八日上午带着一群记者飞来密城,“盟军奇袭占领密支那”的新闻迅速传遍全球。然而,由于梅里尔指挥失当,兵力分散,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组织,未能乘敌不备一举夺取密城;反而授敌以从容备战,并各个击破我军之机,以致本来可以在短期内攻克的密支那,却攻了八十多天,付出了伤亡近六千人的惨重代价,方得占领。
我同梅里尔相识于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一日史迪威入缅之时,我们在第一次保卫缅甸战役中,几乎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一九四三年十月又在印度相逢,对他的性格和能力,有些了解。当史迪威决定由他指挥奇袭密支那战役时,我曾暗自对费尔德表示忧虑。因为梅里尔虽有丰富的学识和战术素养,对森林突击战术颇有研究,并具有忠于职守,不怕困难,勇于战斗,不畏牺牲的军人气质,却缺乏对日军的实战经验;而且求功心切,过于自信,但又不善于在紧急而复杂的情况下,冷静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容易感情用事,主观武断,不够沉着,不够缜密;并与史迪威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对中国的高级军官缺少信任。这些都妨碍着他的本领和勇气的发挥,不能同中国军官密切合作,更不善于指挥中国军队,终于导致他的失败。
在五月十七日第一五〇团占领跑马地机场后,M支队已占领密支那北郊的锡塔普尔,K支队于十八日晨占领密支那东北的遮巴德,第八十九团也已全部到达。第二天第四十二团和炮兵部队也赶来增援。我军实力大为增强,对密支那的日军占压倒优势。盘踞密城的敌军,只是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长丸山房安大佐指挥的联队主力和工兵队、宪兵队、兵站监护队、机场守备队共三千余人,各种火炮二十多门。由于第十八师团在胡康河谷屡遭挫败的影响,敌军士气也较低落。这都有利于我军夺取密城。十七日下午,增援部队空运到达跑马地机场后,梅里尔匆忙地派出第一五〇团的两个营进攻车站,黄昏时分到达车站北侧,突遭敌猛烈的炮火和侧防机枪的急袭,我攻势受挫,后方联络也被敌切断,激战通宵,多次击退敌之反扑。然部队携带的粮弹将尽,仍得不到接济,处境堪虞。但该两营官兵却勇猛异常,于次日拂晓冲进车站,毙敌百余,我军也阵亡营长一人,官兵数十。终因联络断绝,补给不上,又无炮火和空军支援,使敌乘机反扑,车站得而复失者再,形成拉锯战,我军伤亡达六百七十余人,且粮弹已尽,遂同敌人拼刺刀,杀出重围,退守机场。
车站战役的失利,梅里尔应负主要责任,但他却把责任推到第一五〇团团长黄春城一人身上,要求史迪威将黄团长遣送回国,因而引起我军官兵强烈不满和坚决抵制。史迪威为平息众怒,于二十三日偕郑洞国军长、胡素师长(新三十师)、潘裕昆师长(第五十师)和参谋长柏特诺来到密支那西机场,宣布:撤销梅里尔准将中美联合突击兵团司令的职务,送回列多;各师由师长自行指挥,另设密支那指挥部,责成柏特诺代他指挥作战。经史迪威区处后,中美军官间的对立情绪才稍微缓和。可是柏特诺比梅里尔更加无能,更无实战经验,更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从二十五日起又开始进攻,仍由于敌情不明,地形不熟,我军炮火组织不善,陆、空协同失调,进攻部队互相联系不够,直到二十八日仍无进展。各部队在敌人猛烈火网之前,只得就地挖掘工事,改取守势,准备对敌情地形进行仔细侦察后,再伺机发动攻击。而柏特诺却误认为中国军队“怠战”,强迫各部冒猛烈之敌火轻率冒进,以致伤亡倍增,仍无进展。
于是,在各部队长一再建议下,乃采取坑道战术,和用小部队钻隙迂回,打破敌之火网体系,先夺其侧防火力点,再摧毁其观测指挥堡垒,分块围攻破其一点,逐步推进;同时加强空中支援和空投作业,密切步炮协同。对要夺取的目标,由飞机施行“地毯”式轰炸,并由炮兵施以密集的面积射击,彻底摧毁敌之防御设施。由前沿观察所随时向飞机和炮兵通报轰炸、射击成果,一俟炮击、轰炸转移,我利用坑道或钻隙接近敌阵的冲锋部队,立即突入敌阵,肃清残敌。密支那就是这样一块一块地被我逐步攻占,直至八月五日,终于全部占领。在此之前,六月下旬敌曾派第五十六师团步兵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率步兵一营、炮兵一连,突入密支那增援,并指挥敌军作最后挣扎。但因敌军覆灭之局已定,水上自知回天无术,遂乘夜用竹筏将伤患偷运出城,并令丸山大佐率残部数百人逃往八莫,他则自杀而死。历时八十多天的密支那战役胜利结束后,反攻缅甸作战告一段落,由加尔各答经列多、胡康河谷、孟拱伸向中国的输油管,也于九月二十九日通到密支那。是役,敌自称:战死两千七百七十九人,伤一千一百八十人,生还八百人。我军伤亡官兵六千余人,其中阵亡两千余人。
6.围攻八莫与攻略南坎之战
密支那攻克后,驻印军利用雨季进行整补,扩编为两个军。郑洞国任副总指挥;孙立人任新一军军长,辖新三十师、新三十八师;廖耀湘任新六军军长,辖第十四、第五十、新二十二师三个师。积极准备发动进攻。
史迪威因同蒋介石矛盾激化,被召回国。魏德迈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驻华美军司令;索尔登继任驻印军总指挥、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史于十月二十二日来密支那,会见中国官兵。对他的离去,人们都不禁怅然若失,不胜依依。他同我相谈颇久,仍非常关心中国对日反攻作战和中国军队的改造,特别强调对敌后进行远程突击战的重要性,要我认真研究和运用深入敌后作战的突击战术,并期许再会于战场。谁知密城一别,竟成永诀!
八月初,敌派第二师团搜索联队长原好三大佐,率所部附步兵一营、战车十辆、山炮十二门,守备八莫。以第二师团主力于八月二十八日推进到芒市,第十八师团则由英多移守南坎,企图阻我驻印军与远征军会师。嗣改令第十八师团主力移守蒙米特,留第五十五联队守南坎;并令第二师团主力移向曼德勒。
驻印军于十月中旬开始进行反攻缅甸第二阶段的作战。由新一军在左,沿密支那、八莫公路南下;新六军在右,经和平向瑞姑前进;以新六军的第十四师、第五十师为机动兵团,并担任侧翼警戒。
新一军以新三十八师于十月二十九日攻占庙堤,肃清太平江北岸之敌。十一月一日,以一部经山区爬越5150高地,由太平江上游的铁索桥过江,抵不兰丹。三日攻占柏抗。师主力也由铁索桥过河,至不兰丹、新龙卡巴之线,向曼西、八莫迂回。另以一部在太平江北岸由公路正面施行佯攻,竭力吸引敌人,使主力行动容易。这时,新三十师由宛貌向南推进到大利。十一月六日,新三十八师主力攻占新龙卡巴,向莫马克前进。九日,原在太平江北岸担任佯攻的部队渡江南下,夹攻莫马克,并以第一一三团迂回曼西,于十四日占沙王加荡,切断八莫敌之后方交通。曼西之敌向第一一三团反扑,激战三日,敌被击溃,遂占曼西。十四日新三十八师主力占莫马克,进围八莫。鉴于八莫之敌已成瓮中之鳖,新一军决定不待八莫之占领,立即以新三十师绕道攻取南坎,该师成三路沿八南公路及两侧山地南进。敌于十一月三十日派第十八师团第五十五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率步兵四营、炮兵一营(称山崎支队)由南坎北上,救援八莫。十二月九日在南于附近与新三十师主力遭遇,激战三日,敌分股钻隙窜扰,与我混战,至十四日方将敌肃清。敌山崎支队被我歼灭过半,残部于十六日逃回南坎,整备防务。
十二月十五日,新三十八师攻占八莫。守敌除六十人乘夜向南坎突围外,原好三大佐以下悉数就歼。当即以第一一二团为左侧独立支队,向南坎东南侧迂回,切断敌后交通,于二十七日袭占劳文机场,二十八日占领般康,控制南坎谷地。新三十师第八十八团由左翼攻占马支、卡提克后,会同师主力于二十五日攻占南开。一九四五年一月五日,调整部署,仍由第一一二团控制南坎谷地;新三十师以一部沿公路进攻,抑留敌军;主力附第一一四团,越过古当山脉向西朗以南迂回,偷渡瑞丽江,插入南坎西南;另以一部续攻茅塘;第九十团在4556高地旁渡河,由东北包围南坎。十五日,我南北大军同时猛攻,一举攻克南坎,全歼守敌。
7.新六军在西线之进攻
新六军新二十二师,于十月九日由和平出发,沿甘高山脉两麓南下,十一月一日进抵伊洛瓦底江畔,先后攻占皎基、摩首。五日由于八佛因渡江,击溃敌第二师团、伪缅军各一团,于七日攻占瑞姑。十二日攻占曼大,十四日克西口,当以第六十五团一部东趋八莫,于十七日与第一一三团在八莫南端公马哈会师,旋即归建。十四日,新二十二师将防务交第五十师接替后,以一部置于曼大、西口,主力继续南下,在西于及其以南地区击溃守敌第十八师团第五十六联队后,于二十一日攻占东瓜。二十八日受命附第五十师第一四八团,进出贵街向和西敌后迂回,切断腊戍、畹町公路,狙击南坎及滇西敌军退却并阻碍腊戍方面敌军赴援。二十九日,师先头部队偷渡瑞丽江,先后攻占拉西、芒卡各要点。该师正以主力渡江东进,忽奉命集结,旋与第十四师于十二月间紧急空运回国。第五十师以第一四八团守备拉西、芒卡一带,主力于一九四五年元旦由东瓜南下,八日与敌激战于万好,至十四日将敌击溃,于占领万好后,继续追敌南下,进攻南渡。
8.打通中印公路 胜利会师芒友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我军攻克南坎后,敌第五十五联队残部,退据南坎以南的老龙山及公路两侧山地之既设阵地;由芒市、遮放退来的敌第五十六师团、第四十九师团残部,则分据畹町、芒友、丹巴山、南巴卡、新维、腊戍等处既设阵地,企图阻滞我军前进。
我新一军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遂令新三十八师进攻芒友。另令新三十师围歼老龙山之敌,该师主力肃清南坎、腊戍公路两侧山地之敌后,围攻老龙山;以一部钻隙迂回奇袭老龙山东南侧姐兰,切断敌之后路,激战五日,全歼老龙山之守敌。与此同时,孙立人另派第一一四团钻隙向南巴卡突击,以切断芒友、老龙山敌之后路,先后攻占康梳八十二里路牌。二十八日,敌第二师团一部附战车九辆、炮十余门向该团猛扑,至二十九日才将敌击溃。此时新三十师主力也由老龙山南下,与第一一四团并力围攻南巴卡,于二月八日攻克,敌第五十六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仅以身免。
新三十八师于二十一日攻占芒友外围据点苗因、闹阳、曼伟因,同日以一部攻占南拉及4561高地,多次击溃敌之反扑,于二十三日攻占丹巴山。另一部于二十二日突击到达瑞丽江南岸的木遮,与远征军取得联络。至此,新三十八师已尽占芒友外围屏障,遂奋力围攻芒友,激战两昼夜,于二十七日攻克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全歼芒友守敌两千余人。一月二十八日,驻印军、远征军在芒友隆重举行会师典礼,中美将领卫立煌、索尔登、郑洞国、孙立人参加了这一历史性的盛会。接着浩荡的车队,从此驶向国内。
9.攻克腊戍 会师乔梅
二月十一日,孙立人派新三十师附第一一二团沿滇缅路进攻腊戍,经三日激战于十四日攻克贵街,十九日收复新维,打开了腊戍的北大门。敌以第五十六师团搜索联队据守闹亨,以第一四八联队附炮兵一部守孟利,师团主力附战车、炮兵主力扼守腊戍及其北面的外围据点,图作最后挣扎。二十三日,孙立人派新三十八师主力南下,新三十师和第一一二团分由公路两侧迂回,包围腊戍,各部先后击破各外围据点之敌,于三月六日占领老腊戍,七日攻占火车站、飞机场,八日完全占领腊戍,歼敌近万,虏获尤多。我第五十师于二月二十三日攻克南图,三月十六日攻克西保(细胞),与新一军会师后,孙立人以新三十师向东进攻占猛岩,第五十师则西向攻取乔梅。三月三十日英军第三十六师由孟尤南下,与我在乔梅会师。中国驻印军至此已完成反攻缅甸的作战任务,不久,遂相继返国。
四 远征军反攻滇西作战经过
一九四三年十月,敌第五十六师团附第十八师团一部,对我远戍怒江西岸的前哨部队发动进攻。尽陷西岸我前进据点后,即于各要地置重兵据守,赶筑工事,储备粮弹,企图凭险固守,阻我反攻,以掩护其在缅北及计划中的印东作战。除由第五十六师团担任守备外,另派第二师团、第四十九师团各一部增强守备。至一九四四年五月初,我远征军渡江进攻前夕,敌军之态势,大致如下:(1)平戛街部署步兵一营,山炮八门;(2)腊猛松山部署第五十六炮兵联队第三大队及步兵第一五六联队(属第四十九师团)一个大队附工兵、战车各一连共两千五百余人;(3)龙陵配置步炮各一营;(4)腾冲方面由第一四八联队及炮兵一营、工兵一营担任守备;(5)师团掌握第一四六联队及芒市守备队为反击力量;(6)另在镇安街、江苴街及象达分别配置第四十二联队(第二师团)、第一六八联队(第四十九师团)、第五十六师团搜索联队以行策应。
我远征军为了打通中印公路,决肃清滇西之敌,进出腊戍、八莫之线,于五月十日前完成作战准备。以第二十集团军(辖第五十三、五十四军)为攻击兵团,由栗柴坝、双虹桥间渡江,夺取腾冲;以第十一集团军(辖第二、第六、第七十一军)为防守兵团;以新三十九师、第七十六师、第八十八师各一加强团强渡怒江,进行策应。十一日,新三十九师加强团由惠通桥附近强渡怒江,于十二日攻占红木树。第七十六师、第八十八师之加强团同时分由三江口南北渡江,会攻平戛街。
我攻击兵团,右翼第一九八师于十二日由栗柴坝渡江,其第五九三团于十六日攻占马面关、桥头,师主力围攻北斋公房,敌第一四八联队据险顽抗,原地对峙。左翼第三十六师由双虹桥渡江后,因伤亡过重,遂调第五十三军于十三日渡江增援,向敌进攻,于十四日克大圹,乘胜越高黎贡山,进抵瓦甸、江苴街以东之线,与敌对峙。此时,我驻印军正在攻夺密支那、孟拱、甘马因。远征军决定调整部署,展开全面进攻。遂于五月二十二日,全部渡江,投入战斗,以第二十集团军攻腾冲,第十一集团军攻龙陵、芒市。其作战经过略述如下:
1.对腾冲、松山敌坚固据点之强攻
第二十集团军,以预二师于六月初接替第五九三团马面关、桥头的防务,令第一九八师全力攻夺北斋公房。敌调第五十六师团主力于六月九日开始反扑,马面关、桥头被突破,敌会攻北斋公房,战斗异常惨烈。这时,我第十一集团军主力于克腊猛后,围攻松山,进逼龙陵。迫使敌师团长松山佑三,决定放弃对北斋公房的反攻,在北面留置第一四八联队取持久抵抗,而亲率主力另附来援之第二师团主力在南面举行反攻,以打击我进攻龙陵、松山之兵团。我第一九八师、第三十六师、预二师于十四日攻克北斋公房,十六日再克马面关、桥头,残敌向明光、瓦甸逃去。二十日,预二师克明光、固东街,于六月底进抵腾冲西北。第三十六师于二十日克瓦甸,六月底抵达腾冲附近。第五十三军于二十日攻克江苴街后,追击逃敌,于六月底进抵腾冲附近。分别准备攻城。七月初,我第一一六师和预二师开始进攻,曾迫近城垣,但因敌工事坚固,我缺攻坚火器,终未奏效。相持到八月上旬,第一一六、第三十六、第一九八、第一三〇各师再兴攻击,九月七日由城南突入,逐屋争夺,至十四日,将敌全部歼灭。敌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以下两千五百余人无一漏网。
腊猛、松山位于惠通桥西侧,是控制滇缅路横过怒江唯一桥梁惠通桥之要冲,是龙陵之重要屏障。敌自一九四二年六月金光少佐任守备队长后,即大力建筑松山据点。一九四四年三月,更全力加强,并储备了充足的粮、弹、医药、饮水,志在死守。
第十一集团军主力于六月一日渡江,新二十八师于四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敌阵坚固、火力猛密,该师五攻未克。七月一日改由第八军再攻,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到九月七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计俘敌五十余人,十公分重炮六门、山炮二门、速射炮八门、迫击炮二门、平射炮一门,机枪七挺、重机枪四挺,水车、筑路机各一辆。毁敌堡垒五十五座、坦克五辆、重炮三门、山炮二门、平射枪三门、电台一部,其他军械无数。
我第八十七师一部于六月九日攻克镇安街,其主力与第八十八师于十日会攻龙陵,连克黄草坝、蚌渺、放马桥等外围据点。十六日敌第五十六师团主力由腾冲、芒市来援,猛烈反扑,我第七十一军退黄草坝、长岗岭调整部署。二十八日,再集中全军另附荣一师、新三十九师向敌反攻,八月中旬尽克龙陵外围据点,准备对龙陵发动二次围攻。第二军(欠新三十三师)于六月上旬渡江后,以第七十六师一部攻击平戛街,主力向象达、芒市进攻。第九师于二十四日克复象达后,继续向芒市挺进;第七十六师主力于八月上旬攻占放马桥,但平戛街仍未攻占。
2.攻克龙陵到会师芒友的战斗
第七十一军附荣一师、新三十九师于八月中旬准备:再次围攻龙陵,敌急调第二师团增援芒市,与第五十六师团主力、第四十九师一部并列,于九月五日大举反扑,我第七十一军与敌激战一周,得第九师增援,战局始稳定。中旬第二〇〇师由昆明来援,第三十六师由腾冲南下,配合第七十一军夹击敌人,敌于十六日溃退,其平戛街守备队亦逃。十月二十九日,我对龙陵之敌进行三面围攻,激战五日,于十一月三日晨攻克龙陵。十九日我军分三路继续攻击,二十日,第六军克芒市,十二月一日占领遮放。敌第五十六师团残部及第二师团、第四十九师团各一部,仍企图据畹町,回龙山,作持久抵抗。我第十一集团军附第五十三军决迅速击灭敌军,求与驻印军会师。当以第六军攻畹町西北,第二军攻畹町东南、夺取回龙山;第五十三军由龙川江西岸向畹町以南迂回,切断敌之后路;第七十一军为预备队,而后除第八十七师配属第二军外,主力则加入第二、六两军间作战。自十二月二十七日起,各部奋勇进击,激战至一九四五年元月十五日,我新一军攻克南坎后,继续挥师南下、东进,敌为避免全军覆灭,又突围南窜。我军于二十日收复畹町,乘胜越过国境,追击逃敌。二十二日午,第五十三军第一一六师与我新一军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于二十七日七时许与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
中国驻印军于一九四三年十月开始反攻缅甸,远征军于一九四四年五月中旬横渡怒江,反攻滇西,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两军在芒友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完成了收复缅北、恢复国际交通线的任务。是役,歼灭敌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以及第二师团、第四十九师团、第五十三师团各一部。敌死伤官兵四万八千五百人,生俘六百四十七人,虏获步枪一万一千六百四十四支、机枪六百零一挺、炮一百六十门、战车十二辆、飞机三架、汽车六百零六辆、马一千四百三十匹,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中国驻印军伤亡官兵一万七千余人,中国远征军则伤亡官兵四万余人。包括第一次远征中伤亡的五万余人,中国官兵在两次远征中共计伤亡十万余人。
两次缅甸战役,名为中、美、英联合作战,实际上中国军队是联军的主力,在战场上担负着主要任务,对于胜利的获得,作出了主要贡献,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为此而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