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供应链合作的农—企关系研究:理论、实证与应用(云南财经大学前沿研究丛书)
- 刘胜春
- 2239字
- 2020-08-29 09:20:15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农林牧渔构成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正逐渐减小,但由于农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行业,就使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这个领域倾注了更多的重视,并使之成为许多国家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仍要最后保留,并大都采用了工业反哺国策与方针的一个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供大于求,而顾客需求则继续向安全、精细、多样、高服务方向发展,农产品贸易全球化也正随着各国最后一块保护领地的被打破而成为一种趋势。中国传统的农业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化竞争态势。同时,农民的增收问题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再加上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农副产品价格波动问题等,都使转变农业生产流通方式,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成为在中国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本研究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其理论依据,到重点考察供应链关系质量对农-企合作绩效及其优化、改善途径,最后提出具体的应用模式,这种系统性的研究对于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升级转换,对于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化农产品贸易竞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 研究的目标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本身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结构[7],再加上中国农地细碎化因素导致的经营高度分散[8],带来经营者遭遇交易地位、信息和利润流失的三大“黑洞”[9]。为了消除这些“黑洞”,供应链管理就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管理手段。然而,从实际应用效果上来看,这些大都采用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组织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改善农业生产效率、运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上游生产环节不稳定、信息沟通不充分、集成化的动态联盟运作欠缺等问题。究其原因,供应链管理在某个具体领域中应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体化组织联结机制的稳固与否。因此,“与农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农户合作便成为龙头企业的首要基本功”[10]。据此,本研究力图从中国农产品市场结构的演化、农企经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入手,针对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农户与企业间的关系形成、影响要素及其路径,以及对绩效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和建立一套以中国文化中的“关系”为背景,以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协作关系为目标,以供应链关系质量的理论视角,提出契合现阶段中国发展水平、促进供应链绩效的农户与企业合作关系的理论及应用框架和相关对策建议。
二 理论价值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难以适应我国农业领域实际应用的需求。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农产品供应链合作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管理理论创新和丰富供应链理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关系”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它不但会对社会个体的决策产生深刻影响,还会嵌入到包括经济领域的各种社会活动中。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者开始对这一现象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表现出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对此的研究,但总的来说还刚刚起步。因此,将社会学中的“关系”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第二,当在供应链管理理论中,供应链成员间的实质性关系是决定供应链合作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供应链关系质量(SCRQ)则是用来衡量这种实质性关系的常用指标。目前国内对于农产品领域的供应链研究大都还处于直接套用一般供应链理论及概念的普适性验证阶段,特别缺乏来自实践领域的实证证据。本研究根据中国情境的特殊性,将“关系”(guanxi)作为影响成员间实质性关系的一个重要前因要素,进行了一项历时两年的实证研究。通过运用实证方法进行论证,建立引入“关系”因子的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绩效与供应链关系质量影响路径的研究框架。
第三,通过契约实现成员间的连接与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面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居高不下的违约率,凸显正式契约在这一领域作用的局限性。因此,除了比对经济收益对正式契约进行优化之外,本书还着重探讨了与供应链成员实质关系紧密相关的关系契约,通过运用实证研究的结果,归纳出不同链接模式下供应链成员间关系契约的构成要素,并提出了优化关系的政策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产品供应链契约理论。
第四,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和商品信息可追溯是供应链协调运作和保障商品质量及安全的有效手段。然而,面对极度分散、缺乏现代契约精神和充满了机会主义的供应链成员,“什么样的机制才是最有效的?”就成为实现供应链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提出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和商品信息追溯的三种模式,并通过逻辑演绎,推导出不同模式下信息共享量和成本的理论模型,借助这一模型可以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市场监管者选择更为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水平。
三 实践价值
针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订单农业模式违约率较高、供应链上游连接不稳定问题,通过实证的路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可以直接在实践中为供应链各方参与者提供进行科学决策的证据。根据研究结果所建立的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理论框架,也可进一步针对具体的合作模式提出政策建议及为合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以实现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帮助企业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提高经营收益的产业化升级目标。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制定农业产业升级战略的具体扶持、促进政策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