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农村研究报告(2013)
- 郭光磊主编
- 3900字
- 2020-08-29 09:07:12
第六节 政策建议
一 细化法规,完善标准
随着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标准化日渐成为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基础作用还远未得到充分显现和发挥,还存在缺乏首都特色和大都市旅游特点、导向性强的地方性标准,而且现有的部分标准内容陈旧,已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竞争力,有必要继续推进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标准化工作,细化相关法规、完善行业标准。
(1)将已有规范性管理文件予以标准化和制度化,使之上升到标准层面,成为规范和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2)加速缺失标准的补充和制定,制定和细化农民合作社的管理规范等,完善标准体系;
(3)及时追踪产业发展,瞄准产业的标准化需求,对标准体系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4)密切跟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上位标准发展,促进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标准体系的完善;
(5)鼓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建立产业评价的软性标准体系,以作为政府主导制定的规范性标准体系的补充,引导产业在竞争性市场空间中良性发展。
二 公共服务,加大扶持
(一)基础设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对基础设施的数百亿投资使得京郊的“三起来”工程初见成效,不仅改变了农村地区的面貌,美化了农村环境,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但结合经营者问卷及二手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夯实基础设施的重点有:
(1)在不断改善交通条件的同时,继续推进道路交通指示牌、路标的安装工作,为游客提供便利。
(2)增加环保设施投入,落实农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措施。在现有环保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细化的实施细则,督促各层次经营主体严格遵守。同时针对游客进行垃圾处理、保护环境的宣传。
(3)继续推进水电、通信网络设施的完善,拓宽3G网络、WiFi的覆盖范围。
(二)资金扶持
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应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对具有突出地方代表性、未来导向性且符合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品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以互助联保实现小额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明显的休闲农业项目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鼓励外来资本与本地农户积极合作,投资开发经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开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
(三)加强培训
目前北京市农委与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多次召开相关培训班,但均针对相关机关、园区经营主等。而针对农户开展的田间学校、田间指导等大多针对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且覆盖面窄,而在企业化、市场化、营销、服务等方面,对于其他小规模经营者及普通农户、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广泛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得法律法规、战略规划、行业标准的实施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经营主体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难以实现综合有效的把握和管理。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更要侧重于扩大培训班的覆盖面,落实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的宣传实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牵头专业的咨询培训公司、研究院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开办培训班或者讲座,针对经营者的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需求,针对普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安全卫生知识、服务意识进行培训。并且鼓励经营者外出考察学习,对普通从业者进行培训,鼓励龙头企业与普通经营户进行经验交流。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对一部分培训进行补贴,激励经营主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
(四)引进专业人才
技术纯熟的厨师或工艺匠人能帮助开发特色餐饮、农产品等;年轻人群能为行业、产业带来新的理念、科技、创意;文化方向的专家人才则能帮助挖掘商品、活动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文化创意,提升品位;专业的管理、财会、营销人才则能通过丰富的经验帮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借鉴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避开发展可能遇到的陷阱,规范管理,帮助实现长远的健康发展。但当前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可见专业人才的缺乏将是制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一定的社会因素,目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年轻人群无意到农村工作,同时当前大学毕业生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宣传号召并为经营主体和专业人才搭桥牵线,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知识水平,通过引进创新理念、成熟的管理模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五)促进产业间交流融合
当前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缺乏与其他行业的交流融合,无法借鉴其他行业成熟的营销理念,分享其营销渠道。缺乏与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的互动,无法利用海量的数据获取最直接且广泛的消费群体的信息,常常落后于多变的市场需求。单打独斗导致对市场把握不准确和效率的低下。政府应充分利用广泛的资源,通过不同产业间的经验交流会、产业合作等方式推动不同产业间信息共享、交流融合。
(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教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由此而产生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主体之间的优势,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仍是一个朝阳产业,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其在北京市发展规划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都显示,有必要进行理念创新的、知识密集型的探索。CSA模式(社区支持农户模式)的尝试获得成功就是一个例子。而北京拥有丰富的教育科技资源以及优越的创新环境,是非常利于产学研一体化实验的。
三 积极营销,拓宽市场
有了好的产品,还需要积极营销。产业的提高升级需要通过适当的营销手段让客源市场有所感知,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营销渠道,留住回头客,招徕新客源。被充分激发的潜在市场需求,才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模扩大、产业升级的保障。
(一)建立品牌,整合营销
以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为统一的主体,以与市场沟通满足市场需求为取向,确定统一的营销策略,充分利用政府丰富的资源,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通过话题、事件、活动的组合运动、持续展开,依托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尽可能树立产业整体形象,扩大品牌和产品信息的目标受众范围,加深受众群体对产品的印象,与目标受众沟通,使其对产业品牌产生信任、对产品产生兴趣并形成出游意向,促成出游行为。
(二)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多样化的营销
在符合整体品牌形象的基础上,鼓励各经营主体开展有市场针对性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营销;鼓励各经营主体利用现有的优质平台,通过不同行业间合作、行业内合作共享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通过积极组织营销培训、引进专业营销人才等促进经营主体营销水平的提升。
(三)引导与互联网、大数据行业的合作
互联网是营销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利用其所拥有的海量数据信息,可以对不断变动的消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对于制定发展规划、营销战略都有前瞻性的意义。政府应引导产业与互联网信息科技公司、大数据行业的合作,在充分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营销规划,重视营销效果反馈以便随时进行调整。
四 引导社会,共建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建立、“三农”发展、环境保护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细化的行业规范标准,使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全社会参与共建产业生态,使产业具有活力、自力更生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此,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推动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下基础。
(一)引导消费意识,鼓励社会参与构建产业生态
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确立与执行,保障基本条件,培养公众树立绿色休闲、生态休闲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微旅游”“本地休闲”等,激活和诱导新的市场需求,运用活动宣传、新理念的推广等手段,鼓励社会参与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促进城乡互动,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鼓励诸如CSA等模式的发展,促进城乡互动,将生产与需求直接挂钩,避免发展的盲目性,共同承担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参与绿色生产的积极性,在满足城市需求的同时,实现“城市反哺农村”,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过半数经营者明确表示希望游客注意环保卫生、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公共设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设施卫生不仅是行政单位、经营主体的责任,更依赖于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公共道德水平、生活卫生习惯的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良好的环境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 部门协调,合理规划管理
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受多个部门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大的机构性制约,影响了发展规划的科学制定。管理部门多而降低办事效率,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阻碍。而协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目标的关系,实现跨行业、跨产业的融合联动,引导社会参与共同构建产业生态,维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无一不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统一。充分发挥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审批程序简化、政策适当放宽。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需与时俱进,部门间协调共促,不应使生硬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成为抑制产业活力、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
课题负责人:蒋洪昉 贺东升
课题组组长:冯建国 魏翔
课题组成员:陈奕捷 杨玉山 虞义华 李伟 陈倩 乔通 赵晨 甘甜甜 田亚静 李康 王华哲